對于戰争來說,是可以控制的,以盡量減少對百姓的影響,而對于疾病和災荒,自然也是可以預防和應對的。
華安讓李疏渠和皇甫醫前來,就是讓他們幫助自己解決疾病和災荒的問題,從而讓人口可以快速的增長。
“生病的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饑餓的人沒有食物充饑,會怎麽樣?”華安看向二人,正色問道。
二人聞言,略微思索了片刻,皆有些恍然大悟,他們終于聽懂了,華安的意圖是讓他們解決疾病和饑餓的問題。
“王上的意思,是繼續擴大水利和醫館的建設?”李疏渠開口問道。
華安笑了笑,點頭道:“不錯,本王就是這個打算,不僅如此,本王希望你們能夠多培養一些人才,将所學的知識毫無保留的交給更多的人,以讓我大晉可以有更多的醫學和水利人才,從而造福社稷和百姓,二位意下如何?”
顯然,在這個時代,很多知識都是父子家族相承的,一些有本領的人,不願意将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傳給不相幹的人,以免讓徒弟掌握自己之後,威脅自己家族的利益,這也是爲何士族能夠長盛不衰的最大原因,因爲,他們對知識進行了壟斷,除了他們家族的子弟,别人學不到這些東西,爲此,自然不具備某些能力。
“王上放心,隻要遇到有資質的人才,屬下一定将畢生所學傾囊所受,以造福社稷和百姓。”皇甫醫正色應道。
“王上,屬下遇到得意弟子,也是不會藏私的。”李疏渠正色說道。
顯然,他們二人說的話都有些模棱兩可,遇到得意的弟子會傾囊相授,那若是一直遇不到資質好的得意弟子,豈不是要将最核心的能力保留了,不過,很多核心的能力都在他們的心裏,隻要他們二人不願意,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将其拿走和分享,所以,這件事必須循循善誘,而不能過分強迫,以免适得其反。
華安看向二人,高興的說道:“我大晉能有二位大才,真是社稷之幸啊!本王已經決定,将洛陽城的學館大規模的擴建,并從全國召集人才,讓他們前來洛陽城學習,不過,這樣一來二位就辛苦了。”
“不辛苦,爲王上分憂是我們應該做的。”李疏渠和皇甫醫異口同聲的說道。
華安高興的點了點頭,接着說道:“二位大才爲了大晉的社稷,如此辛勞,本王豈能虧欠你們,本王已經決定,要在洛陽城的學堂爲你們二人建立石碑,并永久爲後世敬仰。”
李疏渠和皇甫醫聞言,皆有些詫異,他們完全沒有料到,華安居然會給他們這麽高的待遇,在都城建立雕像,可不是什麽人都可以擁有的殊榮,二位頓時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王上,李疏渠何德何能,不值得王上這麽做。”
“王上已經給我皇甫家先祖立了雕像,我的雕像就免了吧!”
李疏渠和皇甫醫皆開口拒絕華安的好意。
華安笑了笑,正色道:“二位都是我大晉不可多得的人才,本王爲你們立雕像,是爲了表彰你們傳授知識的功勞,若是你們覺得愧疚,那便可以更多的傳授你們的知識,讓大晉有更多像你們一樣的人才,哈哈!就這麽定了,本王下午就讓人給你們畫像,而你們日後隻需要呆在洛陽城,教授知識就可以了。”
顯然,華安已經下定決心,不容二人反駁,畢竟,隻要通過這種恩惠的方式,才能讓他們更加心甘情願的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人,從而讓整個大晉有更多的人才。
而人才是國家富強最重要的資源,隻有擁有足夠的人才,才能讓大晉變得更加強大,醫學和水利人才,看似非常不起眼,但卻對國力的強弱起到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畢竟,國力的強弱與人口有很大的關系,而醫學和水利的快速發展,必将促使人口大規模增長,從而可以更快速的增強國力。
見華安已經下定決心,李疏渠和皇甫醫隻得同意,不過,他們心中原本存在的一點私心,也被華安的恩惠完全融合掉了,他們心中暗暗下定決心,要在最短的時間内爲大晉培養出最多的人才,以報答華安的知遇之恩。
安排好李疏渠和皇甫醫之後,華安便召集麾下的部将,在大殿之中商讨北伐燕國的各種策略。
在決定北伐燕國之時,華安就已經想好了很多策略,并已經了解了燕國境内的大體狀況,就連幽州和平州的地形都探查的八九不離十了,并已經制作成了非常直觀的沙盤模型。
華安站在沙盤模型之前,指着幽州和平州的各處位置,簡單的講解了起來。
“此次北伐燕國,我大晉将出兵的規模超過五十萬,其中主力兵馬從冀州北上,直接向燕國的都城薊城方向發起進攻,而另一路偏師則從遼東北上,威脅燕國的背後,從而對燕國形成兩面夾擊之勢,主力兵團足有四十萬兵馬,其中包括即将北上的十萬荊州軍,遼東的偏師,除了王午将軍麾下的不足十萬大軍之外,還有增援的五萬揚州軍團水軍,我大晉兩路出擊,料想燕國應該無力抵擋,不過,本王非常擔憂代國、高句麗、三韓、扶餘等兵馬會增援燕國,若是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我北伐大軍就非常不利了。”華安說着看向麾下部将。
“王上不必擔心,除了代國是燕國的鐵杆盟友之外,其餘小國皆受到燕國的欺壓,隻要我們許以厚利,并表示不會侵占他們的土地,屬下相信,這些小國一定會站在我大晉這一邊的。”王猛正色說道。
“是啊!王上,隻要我們給出的條件足夠優厚,高句麗等國一定會動心的,到時候,隻怕他們會與我大晉聯合,從而共同讨伐燕國。”諸葛雄大聲說道。
華安點頭道:“但願如此,不過我們還是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才是,這樣,當情況不像我們預測的那樣,我們也好應變。”
“王上,末将建議西攻東守,四十餘萬主力大軍在冀州方向發起進攻,而遼東的十餘萬兵馬則謹慎出擊,主要采取守勢,以牽制燕國的前線兵力,讓燕國不能傾盡全力的在西線防禦我軍主力的進攻。”王三大聲建議道。
“王将軍說的有些道理,不過,還是要相機而動,若是燕國将全部主力兵馬全部投入西線,東線異常空虛,則我遼東的十餘萬兵馬,應當立即主動出擊,将平州完全攻下,并與冀州的兵馬遙相呼應,以夾擊燕國主力大軍。”諸葛雄說道。
“是啊!是啊!還是諸葛将軍說的對,凡事要看具體的情況,大軍應該相機而動,能攻則攻,能守則守,如此,我軍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幾名将領附和道。
“王上,冀州的四十萬主力兵馬,由謝安将軍統領,應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遼東的兵馬與冀州之間隔着北海,命令的傳達一定不會很及時,遼東必須有一名德高望重的将領統一指揮,王上是打算讓王午将軍指揮,還是讓揚州軍團的韓勇指揮呢?”王猛大聲說道。
華安聞言,點頭道:“王将軍說的很有道理,遼東距離冀州比較遠,若是讓謝艾将軍統領,則遼東的兵馬很難能夠及時接到命令,但不論王午将軍還是韓勇将軍都讓本王非常不放心啊!畢竟,遼東的兵馬是背水一戰,一旦高句麗等小國與燕國結盟,極有可能會向遼東發起進攻,而此次北伐燕國是我大晉極其重要的一次軍事行動,是不可以失敗的。”說完看向王猛。
“王上,末将願意前往遼東,負責指揮遼東的偏師,請王上恩準。”王猛大聲請命道。
此次北伐燕國是極其重要的行動,不允許有絲毫的失誤,爲此,華安不但仔細的考慮了幾乎所有的細節,而且,對将領的任命也非常慎重,凡是調往前線的将領,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将,冀州方向有謝艾負責指揮,華安自然不需要過多的憂慮,而遼東方向的偏師負責從側面牽制燕國,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王午的能力明顯不如燕國的慕容恪,所以,華安非常擔憂遼東的兵馬會首先被慕容恪一口吃掉,不過,一想到揚州的五萬水軍會立即增援遼東,華安又放心了不少。
此時,王猛主動請纓,要求前去遼東統領這支偏師,華安自然非常的高興,并立即應道:“好,太好了,有王将軍前去遼東統領偏師,本王便可以高枕無憂了,王将軍可從洛陽城挑選三千精銳人馬一同前往。”
“是,王上,末将一定幸不辱命,早日爲王上攻下燕國。”王猛自信的說道。
“好好好。”華安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冀州有謝艾統領大軍,遼東有王猛的一支偏師,後方糧草軍械充足,洛陽城仍有四十萬後備兵馬,不論怎麽設想,此次北伐燕國都是勝利在望的,根本就不存在失敗的可能。
一想到很快就可以收複幽州和平州,華安的心頭便忍不住有些興奮,隻要收複幽州和平州,大晉的所有失地就全都收複了,接下來,就是拓土開疆了。
“王上,荊州方向剛剛傳回消息,平東将軍桓沖已經集結十萬荊州大軍,兩日後就将向北進發。”一名心腹親兵,大聲彙報道。
華安和麾下的部将聞言,皆是大爲高興,荊州軍終于出動了,看來他們還是不敢違反聖旨。
“鄧羌、楊安,你二人立即回去準備,五日後統領十萬大軍北上孟津,并率先渡河,在黃河北岸等待荊州軍主力。”華安大聲下令道。
“是,王上,末将遵令。”鄧羌和楊安,正色領命道。
此時,一切全都準備就緒,隻要進展順利,大晉王師收複幽州和平州,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情了,而華安也隻需在洛陽城等着勝利的消息就可以了。
不過,此時畢竟還沒有收複幽州和平州,所以,華安還是不敢馬虎大意,并時不時的在大殿之中,看着幽州和平州的沙盤模型,思考燕國大軍可能的防守策略,而且,還根據彼此的實力,估算此次北伐燕國可能遭受的損失,以及所需要消耗的糧草和軍用物資。
盡管華安已經想好了多條進攻燕國的路線,但華安還是将如何進攻燕國的主動權交給謝艾和王猛,因爲,他相信這兩位将領,一定可以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務,并成功的收複幽州和平州,至于進軍的路線是否與自己想的一緻就不重要了,畢竟,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他們身處前線可以更好的發現敵情和戰機,并立即抓住戰機,對燕國大軍發起進攻。
前線作戰有麾下部将指揮,華安不需要操太多的心,但戰争對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是非常龐大的,所以,人力和物力的多少,決定了日後大晉能夠擴張多遠,能夠将自己的旗幟,插到多遠的位置。
而人力和物力的多寡,關鍵取決于人口的規模,隻有人口衆多,分工合理,才可以産生龐大的人力和物力,從而讓大晉擁有龐大的實力,可以向遙遠的地域進行擴張。
因此,盡管北伐燕國對人力和物力的消耗非常龐大,但華安還是要抽出部分人力物力,擴建洛陽城的學館,培養醫學和水利人才,另外,水利建設還要繼續加強,以讓天地可以産生更多的産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