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褚蒜子認爲,既然華安向大晉朝廷提出遷都的要求,作爲當朝太後,她總是要給出答複的。
謝安想了一下,正色道:“太後,以草民之見,重修洛陽皇宮的花費一定非常的不菲,如此,必然極大的加重百姓的負擔,太後可以以節省開支和民力爲由,拒絕北王的遷都要求。”
褚蒜子聞言,大爲滿意的點了點頭,謝安提出的這個理由,非常符合他的心意,也非常的冠冕堂皇,如此,便可以讓華安無話可說。
“謝賢士博學多才,一席話便讓哀家心頭的憂慮全部消散,我大晉能有謝賢士這樣忠心爲國的人才,真是國之大幸啊!”褚蒜子大聲誇贊道。
被當朝太後當面誇贊,謝安倒是有些害羞起來,并抱拳道:“太後過譽了,爲朝廷分憂,本就是我等子民的責任,草民是義不容辭。”
見謝安說的如此的大力凜然,褚蒜子頓時對謝安更加的滿意,并更加決心要給予謝安高官厚祿。
“謝賢士爲我大晉義不容辭,我大晉朝廷自然也不能虧待謝賢士,哀家這幾日思慮良久,覺得必須要給謝賢士一個可以發揮才能的職位,丹陽尹職位雖然低下,但掌管着京畿要地的各種事物,哀家打算讓謝賢士擔任這個職位,希望謝賢士不要推辭。”褚蒜子真誠的說道。
“這……”謝安猶豫了一下,抱拳道:“多謝太後美意,不過,草民從未涉足官場,首次做官便是府尹,隻怕朝廷的衆大臣會不服啊!”
顯然,謝安并不是真的隻喜歡閑雲野鶴的生活,他也是想要做官的,畢竟,隻有爲官一任,才能造福四方,但他卻完全沒有想到,褚蒜子一下子給了他這麽大的官職,而且,丹陽尹是大晉非常重要的職位,隻有朝廷最信任的人,才有可能擔任此職位,由此,也足以說明褚蒜子對謝安的信任。
見謝安擔憂衆大臣不服,褚蒜子不以爲然的說道:“以謝賢士的名望和才華,就算位列三公也絲毫不爲過,區區丹陽尹的職位,哀家都覺得委屈謝賢士了,況且,謝賢士剛剛說服南王放棄彈劾殷刺史,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這件事衆大臣都是知曉的,所以,哀家封你爲丹陽尹,是不會有人說閑話的,謝賢士可以放心的任職。”
褚蒜子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謝安自然不好再拒絕了,于是,便抱拳道:“既然太後如此信任,微臣願意領命,明日一早便立即赴任。”
見謝安接受了自己冊封的官職,且已經稱臣,褚蒜子顯得大爲高興,謝艾一旦任職,她在遇到難處的時候,便可随時征召謝安詢問,如此,可省卻很多煩惱。
“謝愛卿盡管回去準備,原丹陽尹雖然已經告老還鄉,但還會呆上半個月,愛卿對丹陽的事物有什麽不清楚的,都可以詢問他。”褚蒜子輕聲說道。
“多謝太後提醒,微臣謝安告退。”謝安抱拳一禮,轉身離開皇宮大殿。
謝安走後,褚蒜子立即給華安回信,以告訴華安,大晉朝廷暫不遷都,并讓華安全力鎮守洛陽,以安定大晉北部的局勢。
同時,褚蒜子還讓宮中之人準備一些奢侈的首飾,準備在華安家眷離開京城的時候,作爲禮物送給她們。
幾日後,王三統領的五千親衛軍,抵達了江水的北岸,隻要渡過江水,要不了多遠就抵達京城建康了,由于過江之後通往建康城的道路,并無大股的山賊和土匪,爲此,王三決定讓主力兵馬留在江水北岸,僅率領三百精銳渡過江水,前往建康城。
這樣做,也是爲了減輕朝廷方向的戒心,畢竟,在建康城周圍,揚州軍團的兵馬僅有萬餘,算上防守京城的烏衣六營,也不足兩萬人馬,王三覺得,若是爲了迎接北王的家眷,而興師動衆的率領五千精銳橫渡江水,一定會引起朝廷方面的警惕和懷疑,對北王的名聲不好,而将主力大軍駐紮在江水的北岸,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
此刻,站在江水北岸的渡口處,王三突然感到了一股熟悉而又陌生的氣息,這裏的渡口,與多年前相比,環境上并無太大的區别,但往來的行人卻多了許多,相對的渡船也多了很多,看上去一片繁忙的景象。
畢竟,江水兩岸已經很多年沒有發生戰事了,老百姓在和平的環境中發展生産,休養生息,自然變得越來越人丁興旺。
“多年沒有返回江南,真沒有想到,如今的江南已經人丁興旺,百姓安居樂業。”王三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
“将軍,要渡船不,别看老朽年紀大了,撐船一點也不比年輕人差。”就在王三發出感慨的時候,一名年老的艄公,大聲招攬起了生意。
王三聞言,頓時有一股親切和熟悉的感覺,這種聲音,他多年前在渡口的時候就曾聽到過,很顯然,這名年老的艄公,他是認識的。
當渡船靠近岸邊的時候,王三看的很清楚了,這名年老的艄公,就是當年華安第一次北上中原之時,擺渡的艄公,在此後每次橫渡江水,王三與華安等人,都是乘坐這名年老艄公的渡船過江的。
“老人家,還認識晚輩嗎?”渡船靠岸之後,王三看向年老艄公,大聲問道。
年老艄公微微驚訝了一下,仔細看了看王三,大聲道:“記得,記得,你不就是當年那名将軍的部将嗎?怎麽能不記得呢?這麽多年過去了,想不到還能在此相見,怎麽就你一個人,你家将軍怎麽沒有回來?”
見年老艄公居然還記得自己,王三心裏頓時暖洋洋的,頓了頓,大聲道:“老人家有所不知,我家将軍如今已經是大晉的北王,正坐鎮洛陽,防備北方的胡人,所以沒有時間返回江南了,特讓晚輩前來迎接家眷。”
“哦,當年那位将軍,就是大名鼎鼎的北王,哈哈哈哈!真是好啊!老朽就說自己沒有看錯人,自從看了他第一眼開始,老朽就覺得他不是一般的将領,早晚必有大作爲。”年老艄公興奮的說道。
王三聞言,也是高興,連忙問道:“老人家,江南的百姓也知道北王?”
年老艄公大聲道:“那是自然了,北王的豐功偉績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啊!關中八百裏秦川,中原、河北,不都是北王收複的嗎?北王爲我大晉朝廷收複失地,打得邊關胡虜聞風喪膽,痛快,痛快啊!”說完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動,竟攥緊了拳頭。
見江南的百姓如此肯定北王,王三顯得異常的高興,頓了頓,大聲道:“老人家,我們上船了,準備渡江吧!”說完帶領身邊的十幾名士兵登上了渡船,剩下的士兵則乘坐其它的渡船。
王三等人登船之後,年老艄公便載着一行人,向江水的南岸行去,在橫渡的過程中,年老艄公熱情的向王三介紹了,江南最近幾年的變化情況,而王三也将關中、中原、河北這幾年的情況,告訴了老人家,甚至,情不自禁的将如何打敗燕代軍隊的事情,告訴了艄公,惹得艄公大爲興奮。
江水雖然極爲寬闊,但艄公們的技術都很娴熟,爲此,沒過多久就抵達了江水的南岸。
王三與麾下的三百精銳将士,踏上了江南的土地,而艄公們則繼續在大江之上擺渡,以爲生存而奔波。
從江水渡口的南岸,距離京城的北門,并沒有多遠的距離,華安與麾下的将士,用了很短的時間便抵達了建康城的北門。
由于大晉朝廷早已接到華安的奏折,所以,防守京城北門的烏衣營将士,并沒有爲難王三一行人馬,而是,讓他們順利的進入了京城。
王三進入京城之後,并沒有首先前往自己的府邸,也沒有前往華安在京城的府邸,而是立即前往皇宮大殿,他要首先拜見皇太後褚蒜子,并向褚蒜子彙報此行的具體情況,并進行一番必要的解釋,以讓大晉朝廷放心。
在進入皇宮大殿之後,王三按照華安交代的具體事情,向皇太後褚蒜子作了一番彙報,并告訴褚蒜子,三日後,便要帶着華安和自己的家眷離開建康城。
褚蒜子自然不會阻止王三,她好言撫慰了王三一番,并表示三日後,自己将親自前往京城的北門外,爲他們一行人送行。
王三順利的完成了任務之後,便謝恩離開皇宮大殿,而後,首先前往華安在京城的府邸,将此行的任務告訴了王靈等人,并讓他們趕緊利用三天的時間,收拾好一切物品,準備離開建康城。
在交代完王靈等人之後,王三留下部分兵馬保衛華安在京城的府邸,而後,便帶領剩下的兵馬返回自己的府邸。(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