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司馬昱信中的描述,華安對江南的局勢,頓時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得知江南諸州,除了揚州之外,剩下的數州皆在桓溫的控制之下,如今,殷浩讨伐叛逆屢屢失敗,桓溫便以勞師無功,資敵等罪名,要求朝廷罷免殷浩,如此一來,揚州也将被桓溫控制,進而整個大晉朝廷都将被桓溫所控制。
一旦桓溫成爲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損失最大的一定是華安,畢竟,桓溫一旦控制朝廷,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削弱華安的勢力,并派遣其麾下的爪牙搶占北方的土地,若華安反抗,便是抗旨不遵,況且,北方的燕代兩國還沒有完全平定,萬一,華安與桓溫鬧翻了,大晉将陷入内戰,如此,燕代兩國便會有了喘息的機會,後果将極其的嚴重。
桓溫軍團的兩萬兵馬沿着江水東進占據石城,更是讓華安預感到桓溫的狼子野心,石城隸屬揚州,桓溫軍團的兵馬占據揚州的城池,便足以表明,桓溫已經開始染指揚州,并試探朝廷的态度,一旦朝廷沒有防治措施,他便可以派遣更多的人馬前往石城,甚至,繼續派遣少量人馬,向建康城方向進逼,從而逐步控制整個揚州,控制大晉朝廷。
朝廷方向發生如此危機,華安預感到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不能再與燕國大軍無休止的耗下去了,畢竟,一旦殷浩倒台,桓溫全面控制大晉朝廷,華安的處境将變得奇迹糟糕。
盡管華安很不喜歡殷浩這個人,但爲了制衡桓溫的影響力,又不得不幫助殷浩。
在治水北岸,經過一陣厮殺之後,晉軍主力敗退了回來,并返回了治水南岸。
當然,這次進攻完全就是佯攻,并且損失情況全都在華安等晉軍将領的預料之中,爲此,也算不得多大的失敗。
“王上,我軍主力已經全部返回治水南岸。”王三走入中軍大帳,向華安彙報前方的情況。
此時,華安更關心的是朝廷的情況,爲此,對治水方向的事情,顯得有些漠不關心,并輕輕的應了一聲。
見中軍大帳的案子上擺放着聖旨,王三一怔,輕聲道:“王上,朝廷又下旨了。”說完驚訝的看向聖旨。
華安點了點頭,将司馬昱的親筆信交給王三,輕聲道:“這是會稽王的親筆信,如今,南王大軍已經凱旋而歸,并占據江州,進逼揚州,大有一舉吞并揚州之企圖,本王不得不立即采取措施啊!”說完蹙眉思索了起來。
王三粗略的看了司馬昱的親筆信,并問道:“南王逼迫朝廷,王上打算如何應對?”
華安想了片刻,無奈道:“隻怕我軍主力不能再與燕國主力無休止的對峙了,當放棄攻打薊城,立即率軍返回黃河以南,如此,便可以對桓溫有所震懾。”
“王上,我軍沿治水準備了這麽久,難道就這麽放棄了嗎?”顯然,王三有些不願意放棄。
華安正色道:“薊城是大晉的國土,是早晚都要收回的,不過,眼下最棘手的是朝廷方向的問題,收複薊城可暫緩數年。”
“既然王上已經下定決心,末将也就不說什麽了,不過,我軍貿然後撤,燕國大軍很有可能會全力追擊,我軍必須要做好防備。”王三說道。
華安點頭道:“放心吧!本王不會讓燕國大軍有機會重創我軍主力的,不過,本王倒是擔心朝廷方向頂不住桓溫的壓力,罷免了殷浩,如此,隻怕在我軍南歸之前,朝廷就已經被桓溫控制了,如此,就糟糕了。”
顯然,華安并不相信殷浩會很快取得一場有說服力的勝利,盡管司馬昱的信件之中說出了殷浩以十倍兵力進攻李贲的事情,但華安認爲勝負仍然難以确定。
“王上,李贲麾下不過五千人馬,僅憑王五和王六麾下的兩萬大軍,便已經占據了不小的優勢,殷浩又親自領兵三萬進逼蘭陵,如此便有了五萬大軍的實力,豈能敗于李贲麾下的五千人馬。”王三大聲說道,顯然,他比較信任王五和王六,并認爲僅憑他們二人的兩萬大軍,便足以擊敗李贲麾下的五千人馬。
華安笑了笑,正色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将不在勇而在于謀,李贲是原魏國大将,是冉闵麾下骁勇善戰的猛将,且經曆了大大小小的無數場惡戰,統兵能力不是王五和王六所能相比的,殷浩這種隻會清談的雅士,就更不能與李贲相比了,而且,李贲麾下的将士,皆是魏國骁勇善戰的乞活軍,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要強于揚州軍團,所以,殷浩縱使統領十倍的兵力,也未必可以大勝李贲。
王三聞言,輕輕點了點頭,認可了華安的看法,頓了頓,輕聲道:“王上,既然朝廷方向的形勢如此險惡,我軍何時動身返回黃河以南。”
華安蹙了蹙眉,輕聲道:“關于何時動身返回黃河以南,本王也正在斟酌,畢竟,我軍主力南歸之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考慮,如今,我軍主力已經占領治水南部的大片土地,就算要率領主力大軍撤回,但我軍已經收複的大片土地,不能歸還給燕國,所以必須留下一支足以震懾燕國大軍的兵馬。”
“王上說的是,不過,治水北岸不遠處便是燕國的都城薊城,若是我軍留下一支兵馬在治水南岸與燕國主力對峙,隻怕很難支撐啊!”王三說道。
華安點頭道:“是啊!我軍主力南下,留在河北的兵馬最多隻能有十餘萬,這些兵馬在治水南岸與燕國大軍對峙,的确難以占到便宜,所以,必須向後略作撤退,讓出一部分土地,如此,我軍的偏師才能在河北立足。”
“王上,不如就按照朝廷先前的旨意,以易水爲界與燕國大軍隔水對峙。”王三輕聲建議道。
華安點了點頭,輕聲道:“我軍略微向後撤退,看似是對燕國的巨大讓步,實則是争取主動,待日後有機會,再收複整個幽州和平州。”
“王上聖明,不如現在就派遣心腹前往對岸,商定以易水爲界,兩軍停戰議和。”王三輕聲說道。
華安點了點頭,正色道:“如此甚好,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了。”
“是,王上,末将一定會辦好的。”王三應了一聲,并立即前去進行準備。
王三走後,華安經過一番思索,決定讓謝艾統領十餘萬人馬留在河北,與燕國大軍對峙,并讓王猛盡快返回關中,以穩定秦州、雍州和梁州的局勢。
在兵力的調配上,華安考慮了各個方向所面臨的壓力,決定讓王猛麾下的八萬關中騎兵,留下六萬調撥謝艾麾下,而王猛則親率兩萬騎兵返回關中。
如此一來,謝艾麾下的兵馬除了楊安的兩萬戰車兵,張蚝的兩萬騎兵,以及兩萬後備兵力之外,又多了六萬關中騎兵,實力大大增強,十二萬兵馬的實力,足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衛河北之地不受燕軍的威脅。
除此之外,并州方向趙武的兩萬步兵,以及數萬後備軍團,也全都受謝艾節制,固守常山郡的蘇亥麾下的幾萬兵馬,也被調撥到謝艾的麾下。
爲了進一步增強謝艾軍團的實力,華安讓主力大軍的三萬後備軍團,也全部劃撥到謝艾麾下,如此,謝艾可以調動的兵馬已經高達二十餘萬,其中,在冀州方向有十八萬人馬,主要負責對抗燕國大軍,并州方向有五萬餘人馬,主要負責對抗代國的殘餘勢力。
除了這些兵馬之外,華安親自統領的兵馬便隻剩六萬騎兵、四萬步兵、以及四萬戰車兵,共計十四萬主力兵馬,不過,這些兵馬足以震懾桓溫軍團,況且,在黃河兩岸,還有近十萬的後備留守軍團,算上這些兵馬,華安的主力大軍在返回黃河以南之後,仍有二十餘萬的兵馬。
在王猛、謝艾等将領陸續返回中軍大帳之後,華安将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諸位将領,衆将聽了皆認爲可行,并全力支持華安的想法。
見諸将全部支持自己,華安便正式下令,讓各軍将領按照要求前去準備,其中,除了王猛立即率領兩萬騎兵返回關中之外,剩下的大軍暫且按兵不動,并等候燕國方面的答複。
在薊城方向,自從晉軍主力逼近治水南岸,燕王慕容俊便再也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都城危在旦夕,作爲一國之君,慕容俊内心的焦慮是可以想象的。
爲了應對危機,慕容俊每日都會在王宮的大殿,與燕國的衆大臣商議各種應對晉軍進攻的對策,并尋找最好的策略。
“王上,晉軍派人傳遞消息,要與我大燕議和。”就在慕容俊與麾下大臣商議事情的時候,一名小校大步奔了進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