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二哥先是給我們調來了五萬新兵,如今,又将評叔調回薊城,接下來,我們便可放開手腳的大幹一場了。”慕容霸激動的說道。
慕容恪點頭道:“二哥将大燕國幾乎全部的精銳兵馬都調到了易水,我們肩上的責任又重了一分,此戰,不論如何,我們一定要守住易水,決不能讓晉軍渡過易水,從而威脅薊城的安全。”
“二哥放心吧!有易水天塹,我軍一定可以擋住晉軍主力的進攻。”慕容霸自信的說道。
随後,慕容恪經過一番思量,親手設計了威力巨大的錐形戰車,并讓麾下工匠立即進行打造。
慕容恪設計的錐形戰車,可是說根本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戰車,而是類似于攻城沖車的大家夥,在錐形戰車的正前方是一塊巨大的擋闆,可以阻擋敵方弓弩的射擊,從而保護操作士兵的安全,在巨大擋闆的正中間,安裝了一根錐形攻擊頭,在攻擊頭的頂部,包裹了一層金屬,以增加撞擊的威力。
在錐形戰車的正面擋闆後部,是一根厚重的橫木,在橫木的底部安裝了五組車輪,在橫木的左右兩端伸出了十根把手,每根把手足有五尺長,可以容納兩到三名士兵進行操作,十根把手便是二十名至三十名士兵,如此多的士兵,推動戰車向前沖擊,能夠形成的沖擊力可想而知。
慕容恪打算憑借此種戰車,沖擊晉軍的卻月陣,并認爲,一定可以沖破卻月陣的戰車防禦圈,從而擊破晉軍的卻月陣。
爲了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慕容恪讓麾下工匠,在帳篷之中秘密建造錐形戰車,以防止錐形戰車被晉軍斥候發現,從而讓晉軍有所準備。
易水兩岸的晉軍和燕國大軍,都在進行積極的備戰,而在建康城方向,也出現了緊張的氣氛,當然,這種緊張的氣氛并不是燕國使者造成的,此時燕國使者還未抵達建康城。
而出現這種緊張局勢,完全是由于大晉的南王桓溫造成的,原來,在華安北伐燕代之際,桓溫的荊州軍團在向交州和廣州一帶進攻,并負責平定南部邊疆的異族叛亂,殷浩的揚州軍團也在收複青州和兖州一帶的原魏國勢力。
可以說,大晉朝廷的三支兵馬都在進行作戰行動,而且都是比較大的作戰行動。
如今,華安在北部的作戰行動雖然捷報頻傳,但仍與燕代兩軍在易水兩岸激烈對峙,而桓溫軍團卻是已經大破交州和廣州一帶的異族叛亂,并徹底的控制了交州和廣州,穩定交州和廣州之後,桓溫并沒有率領主力大軍返回荊州腹地,而是直接領兵進入揚州東南部的江州。
江州在揚州、荊州和廣州之間,屬于大晉的後方腹地,内部比較穩定,且不與任何敵對勢力接壤,因此,江州的武備是最爲松弛的,尤其是大書法家王羲之任職江州刺史的幾年,更是專注于民生和文化建設,對于軍事建設根本就是能省則省,以至于整個江州的總兵力從來不超過一萬人馬,士兵手中的兵器也是多年不曾更換,可謂是大晉朝廷軍事實力最弱的一個州了,如此武力孱弱的一個州,自然不敢阻止桓溫的主力軍團進駐了,爲此,桓溫與麾下的主力兵馬很快便占據了江州,并逼近揚州南部。
當然,桓溫貿然進駐江州,并威逼揚州,并不是明目張膽的要造反,而是利用圍剿江州内部的一夥山賊的機會,率領大軍造成了事實的占領,并以江州武備松弛爲借口,要求鎮守江州,以擴大自己的勢力。
如此一來,桓溫除了已有的地域遼闊的荊州之外,還擁有了交州、廣州和江州,勢力增強了不少,麾下兵馬已經高達三十萬之衆,可謂是一支讓人聞風喪膽的龐大勢力。
桓溫軍團占據江州,這讓揚州方向的士族大臣心驚不已,懾于對方的強大實力,朝廷不得不同意讓其占據江州,并以平定交州和廣州有功爲由,大力的賞賜了桓溫和其麾下的将士。
不過,桓溫并不滿足這些,爲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他上表朝廷,對屢戰屢敗的揚州刺史殷浩進行彈劾,要求朝廷罷免無能的殷浩。
桓溫如此要求,也算是合情合理,畢竟,在其平定交廣二州的時候,殷浩也領兵平定降而複叛的原魏國舊部,但桓溫已經凱旋而歸,而殷浩麾下的兵馬,卻因爲其無能的指揮,不但未能收複叛亂的原魏國舊臣,而且,自身損失甚大,青州全部和兖州大部,幾乎都處于獨立狀态,對此,殷浩的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理應受到懲治。
但大晉朝廷卻并不想懲治殷浩,因爲,殷浩雖然在軍事上顯得頗爲無能,但是在士族之中頗有威望,若是将殷浩治罪了,揚州軍團一時之間就會四分五裂,從而無法對擁兵自重的桓溫,進行有效的抗衡,進而會讓整個揚州全部落入桓溫的控制之中。
朝廷很不情願治殷浩的罪,但如今擁兵自重的桓溫,已經以江州武備松弛爲借口占據了整個江州,并極力彈劾殷浩,若是朝廷對桓溫的彈劾不聞不問,一定會惹惱桓溫,進而有可能會讓桓溫有進兵建康城的借口。
此時,面對桓溫彈劾殷浩的問題,大晉朝廷是左右爲難,既不想罷免殷浩,同時,也不願意得罪桓溫,讨論了數日,都沒有任何結果。
當然,也有大臣建議讓華安麾下的軍團前往司州,以威懾桓溫軍團,但此時華安軍團與燕國主力大軍,正在易水南北兩岸激烈對峙,根本無法抽身南下,自然也就無力震懾已經進駐江州的桓溫軍團。
不過,很快,燕國使者的到來,讓大晉朝廷看到了一絲希望。
原本強悍不可一世的燕國,如今卻迫切要求以易水爲界,劃定燕國與大晉的版圖,并決定年年向大晉朝廷納貢,以換取與大晉的和睦相處。
燕國的這些條件,讓大晉朝廷的衆多大臣都覺得非常滿意,并全都贊成與燕國的議和,而後,燕國使者又向建康城的大晉官員進行大量的行賄,從而讓大晉朝廷的官員更加支持議和。
大晉朝廷的衆大臣與皇太後褚蒜子進行了一番細緻的商議,最終,以燕國的誠意和制衡桓溫軍團的需要,這兩個條件爲依據,決定與燕國議和,并決定讓前線的華安與慕容恪盡快和解,并各自撤軍。
當然,大晉朝廷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也考慮到了華安的感受,并分析華安是否會服從朝廷的命令,畢竟,華安與桓溫一樣,都是擁兵自重的軍閥,并且皆被冊封爲王爵,能否服從命令,确實無法預料。
爲了讓華安能夠與燕國和解,并率領部分将士前往司州方向駐紮,朝廷首先極大的肯定了華安屢次擊敗燕代聯軍的成績,并給與了大量的賞賜,對于華安麾下立功的将士,也給與了應有的賞賜,并告訴華安,建康城所面臨的局勢,讓華安以安定社稷爲己任,不要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立即領兵鎮守司州一帶,以威懾荊州北部的大片區域,從而對桓溫軍團進行牽制。
大晉朝廷下定決心之後,便立即派遣一名官員和一衆随從前往易水方向,準備向華安傳達朝廷的旨意。
在江州北部的浔陽城之中,南王桓溫正在等候朝廷的答複,雖然,他認爲朝廷不會願意罷免殷浩,但一定會給自己一個交代,畢竟,其麾下的兵馬已經發展到三十萬之衆了,駐紮在浔陽城的十餘萬主力兵馬,随時可以沿着江水順流直下,直取京城建康,有如此強大的武力做後盾,桓溫相信朝廷不敢随意敷衍自己的合理彈劾要求。
“王上,京城方向傳來消息,燕國派遣使者求和,打算以易水爲界,劃分與大晉的邊界。”一名部将奔向桓溫的身旁,大聲彙報道。
桓溫聞言,心頭微微一驚,燕國此時求和,足以說明燕國在易水方向處于絕對的劣勢了,否則,以燕王慕容俊的雄才大略,是絕對不會低三下氣的主動求和的,而一旦燕國與大晉和解,對他來說是極其不利的,畢竟,隻要華安麾下的主力兵馬被牽制在遙遠的易水方向,他麾下的主力軍團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威懾朝廷,從而爲自己博取最大的利益。
“朝廷的意思如何?”桓溫輕聲問道。
部将抱拳回道:“啓禀王上,朝廷已經答應了燕國的求和要求,并已經派人前往易水方向傳達旨意。”
桓溫聞言,陷入了沉思,自從他聽說燕國派遣使者前來求和,就已經猜出了朝廷的決定,畢竟,朝廷的衆大臣,大多都不喜歡打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