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側山坡的趙軍傷亡過半,防線也被撕開了一道口子,但剩餘的将士仍在奮力抵抗,絲毫沒有大規模潰散的趨勢,這不僅是因爲他們彪悍善戰,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主力已經殺上山了,他們隻要奮力堅持,便可以拖住部分晉軍人馬,爲主力大軍的圍殲提供機會。
王六軍團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将士們在強大的求生**的驅使下,仍頑強的與糾纏過來的趙軍血戰。
“不要戀戰,将士們,全力突圍。”王六大喝一聲,提醒将士們快速撤離,與趙軍脫離接觸。
将士們且戰且走,主力人馬很快便和趙軍脫離了接觸,但仍有千餘人馬被趙軍纏上,無法脫身。
經過連續的血戰,王六算是領教了姚戈仲兵馬的彪悍戰力了,他知道自己救不了這些被圍的将士了,爲了保存主力,他隻得下令繼續撤退。
“小将軍,您看,晉軍大半人馬已經突破我軍防線,他們正在潰逃。”一名部下提醒姚襄。
姚襄見王六軍團的主力已經突破重圍,心下不禁歎息了一聲,原本打算全殲這支人馬的,現在看來已經不可能了,但也不能讓晉軍從容的撤退,至少也要追殺一陣,擴大戰果。
“傳令,讓将士們追擊十裏,絞殺晉軍。”姚襄大聲下令道。
“是,小将軍。”部下應了一句,随即轉身大吼道:“将士們,追殺晉軍,殺……”
姚襄麾下的人馬對突圍出去的晉軍發起了猛烈的追擊,與此同時,主将姚戈仲也下達了追殺晉軍的命令。
趙軍人馬全力追擊,這給剛剛突圍出去的王六軍團很大的壓力,山路崎岖難行,數千人馬聚集在一起很難快速撤退,于是,王六決定化整爲零,分散突圍出去,而後再彙合。
王六粗略估計了一下,八千人馬,突出重圍的人馬隻有五千,于是,将五千人馬分成十隊,每隊五百人,沿着山路分散突圍,并約定在後方的養馬牧場彙合。
王六軍團分散以後,撤退的速度明顯提高了許多,很快就将追擊的趙國大軍給甩開了一大截。
“父親。”姚襄策馬行至姚戈仲的身旁,打了聲招呼。
姚戈仲滿意的看着自己的兒子,贊賞道:“我兒神機妙算,晉軍果然中了我軍的埋伏了,哈哈!”
姚襄淡然一笑,輕聲道:“隻可惜讓晉軍突出重圍,我軍未能全殲其主力。”
“這都是爲父的錯,爲父過于輕敵,在東西兩側山坡隻部署了少量兵力,讓晉軍鑽了空子啊!”姚戈仲心中有些自責。
姚襄見父親自責,覺得自己不該抱怨未能全殲晉軍,于是安慰道:“父親不必遺憾,晉軍已經被擊潰,我軍當下最緊迫的任務是攻陷建康城,和建康城相比,數千晉軍人馬根本就算不了什麽。”
“嗯,我兒言之有理。”姚戈仲點了點頭,大聲下令道:“傳令,鳴金收兵。”
“咚咚咚……”傳令兵大力的擊打銅鑼,将清脆的聲音傳的很遠,聽到鳴金之聲的趙軍将士,全都停止追擊,以最快的速度返回。
待全軍人馬集結完畢後,姚戈仲看着北方,輕聲道:“襄兒,晉軍的糧倉就在前面,聽說裏面足有百萬旦軍糧,我軍既然已經到了這裏,何不索性攻破晉軍糧倉,這樣裏面的百萬旦軍糧就是我軍的戰利品了。
姚襄聞言,極力阻止道:“父親,完全不必如此,在蕪湖渡口,我軍繳獲的軍糧已經運至京城附近,這批軍糧足夠供養我軍一個多月,我軍無斷糧之憂,無須攻取晉軍的糧倉,況且,晉軍糧倉有近千守衛,攻打糧倉勢必會耽誤時間,這将延緩我軍攻打建康城的進度,我軍進入江南之後,隻要不能攻取建康城,即使得到再多的戰利品,消滅再多的晉軍人馬,也将毫無意義。”
“到手的百萬旦軍糧,就這麽放棄了?”姚戈仲心裏似乎有些舍不得。
姚襄連忙勸道:“父親,我軍不能爲了貪圖小利而忘記渡江而來的使命啊!晉将王六就是貪圖小利,從而被我軍包圍,我們絕不能重蹈覆轍,因攻打晉軍糧倉而讓建康城的守軍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我軍一定要快速攻破建康城,以免夜長夢多。”
姚戈仲長舒了口氣,大聲道:“好,就聽我兒的,全軍人馬立即向建康城開拔,準備攻打城池。”
“父親英明,孩兒這就去準備。”姚襄抱拳一揖,策馬前去傳令。
很快,姚戈仲的主力大軍陸續出發,浩浩蕩蕩的向建康城逼來。
######
建康城外五裏處的王六大營,負責守衛大營的營主,久久不見主力大軍返回,心中很是焦急,他正想派出斥候前往打探,卻見遠處塵煙驟起,似乎有大規模的人馬正在靠近。
“營主,一定是将軍殺敗趙軍,凱旋而歸了。”一名親兵猜測道。
這名營主見狀,一顆緊張的心,頓時放松了不少,但随着這支人馬的靠近,他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了,正在靠近的人馬,根本不是王六的主力人馬,而是趙國的大軍,從那漫天的旗幟便可以看出。
“營主,怎麽好像是趙軍的人馬,我軍的主力人馬呢?難道遭遇了……”親兵不敢再說下去。
營主蹙緊了眉頭,憂慮道:“剛才将軍就是從這條道增援糧倉方向的,此時,趙軍主力卻從這裏逼來,難道将軍遭遇了不測。”
身旁的将士聞言,頓時都是大吃了一驚。
“營主,趙軍人馬近兩萬,正向我大營方向逼來,而我軍隻有一千将士,怎麽辦,堅守還是撤退?”身旁的親兵隊正問道。
“營主,趙軍主力若是發起進攻,我軍這區區一千人馬是肯定守不住大營的,還是撤退比較穩妥。”一名旅帥建議道。
“營主,也許将軍的主力人馬與趙軍主力錯開了,我軍向北門撤退,待與将軍的主力人馬彙合後,再作打算。”另一名旅帥建議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