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頃的荒地需要整理和規劃才能變成良田,爲此,華安特意帶着幾名精通水利建設的官員前往考察,經過半個多的實地勘探,初步确定了改造方案,而後修改了數次,一個月後,正式開始整理荒地。
兩萬人馬渡江進入江北,在靠近江邊的一塊高地上建起了大營,大營建好後,兩萬人馬便可是進入田間幹活,若這兩萬人馬一同幹活自然會加快工程進度,但這樣一來,戰技水平肯定會下降,如此兩萬人馬就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了。
爲了讓這兩萬新兵保持戰力,擁有随時可以打仗的本領,華安輪流派遣軍官進入江北的大營,指導訓練,兩萬人馬分成兩撥輪流訓練和下地幹活,三天一換,這樣一來,既能保持戰鬥力,也不會影響屯田的任務。
從整理荒地到種下的莊稼成熟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内,江北的兩萬人馬是沒有任何收成的,但既然華安執意留下他們,自然是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部下,爲此,吃喝問題完全由北伐軍辎重營負責,江南的糧倉尚有近百萬旦軍糧,足夠供養他們。
江北的屯田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僅僅兩個月的時間,田地的整理劃分和溝渠的興建就已經完成了,這大大超出了華安的預計,這比江南整理荒地的時候順利的太多了。
當然,之所以這麽順利,是因爲這裏的許多荒地原本都是良田,溝渠也都是現成的,隻是由于人口南遷,土地暫時荒廢了而已,隻要稍加整理,便可以成爲可以耕種的良田。
田地整理完畢後,已經進入了秋季,江南的屯田之地進入了收獲的季節,江北的屯田之地也開始耕種下一季的作物。
耕種、收獲,再耕種、再收獲,如此循環下去,兩年後,公元三四四年,北伐軍江南的糧倉已經囤積了兩百萬旦軍糧,牧場的牛羊一片片的在草地上吃草,小馬駒足有上萬匹,在牧場上奔馳起來極爲壯觀,其中三年齡的馬駒已經足有六千餘匹,一年、二年的馬駒就更多了。
爲了讓這些小馬駒成爲日後戰場上勇猛的戰馬,華安讓士兵們從小馬駒一歲就開始訓練他們的步伐,兩歲時開始安放馬鞍、馬镫,士兵适當的騎乘,以訓練它們的承受人體的耐力,三歲的戰馬則開始進行标準的騎乘訓練,這一年齡的馬匹已經可以作爲戰馬使用了,但實力肯定欠佳,戰馬最适宜的年齡是五歲至十五歲。
除了訓練戰馬,北伐軍士兵的騎術訓練也已經普及到了全軍,華安的目标是,讓麾下的每一個士兵都精通騎術,上馬可以作爲騎兵使用,下馬可以步戰,卸甲可以種地,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北伐軍戰士。
上萬匹小馬駒很快就會長大,北伐軍三萬士兵人人有馬的日子已經不遠了,華安甚至打算給每個士兵配備兩匹戰馬,這樣可以節省馬力,提高作戰能力,當然,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暫時還做不到。
牧場裏最珍貴的牲畜自然是飼養的麋鹿了,除了華安最初活捉的十幾頭之外,後來北伐軍的将士又從江南的樹林之中活捉了一批。如今,這些麋鹿經過一年年的繁殖,數量已經足有上千頭。
麋鹿全身都是寶,鹿茸是名貴的中藥材,鹿肉營養豐富,深得皇室和貴族們的青睐,鹿皮更是優質的皮革原料,可以做成衣服或者皮甲,鹿血和鹿鞭更是男人們的最愛。
北伐軍的牧場有了這麽多的麋鹿,這自然會引起京城皇室貴胄和士族子弟的目光,他們時不時的便會前往北伐軍牧場,以參觀拜訪的名義,或索取或購買麋鹿。
對此,華安會根據實際情況,售賣一些,少數張嘴索取的都是地位極高的皇族或者實力極大的士族子弟,對于他們,華安也不吝啬,直接贈與,甚至不用他們開口,隻要見他們有索取的意思,就會直接送給他們,這麽做,倒不是因爲怕了他們,而是爲了增進彼此的感情,鞏固自己在大晉的地位,減少日後朝中大臣的刁難和誣陷。
當然,最好的麋鹿一定是要進獻給當朝的皇帝了,每個月,華安都會派遣士兵贈送一對麋鹿送往皇宮,獻給皇帝司馬嶽。
不過,這個皇帝司馬嶽身體實在是太差了點,就算是每天吃着大補的鹿肉,身體還是每況愈下,上朝時都要太監攙扶着,時不時的還會在朝堂上眩暈,讓滿朝的大臣擔憂不已,這同時也苦了**的娘娘們了,年紀最大的皇後褚蒜子,如今不過二十歲而已,皇帝身子弱,正值妙齡的她們也隻得獨守空房,夜半難眠時對着月亮發呆了。
皇帝身子不好,邊疆卻傳來急報,交州南部的南越族人,在蜀國君主的挑唆下發動叛亂,如今叛軍已經向北攻入廣州境内,廣州刺史鄧嶽率兵抵擋,但形勢仍非常危急,最可怕的是蜀國的三萬人馬已經駐紮在廣州西部的興古郡,随時有可能東下增援叛軍,爲此,廣州刺史鄧嶽不敢怠慢,一面收攏兵力防衛重要城池,一面急派屬下向大晉朝廷告急。
得到交州南越族人叛亂的消息,皇帝司馬嶽心裏一驚,當時就在朝堂上暈倒了,朝廷大臣們見天子暈倒,也是慌作一團。
待衆臣平靜下來後,便開始商議平叛之策,經過連續幾個時辰的商議,朝中幾位重臣決定派遣一支主力大軍進入廣州,與廣州守軍一起平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