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從來沒有想過,原來皇帝也能做的這麽不痛快。
他想在鑄币上打壓一下張家爲首的這些大貴族,結果褚遂良、岑文本這兩個隻知道以張超馬首是瞻的家夥,立即來了個釜底抽薪,要推出新币。
鑄币利潤暴跌,承乾沒撈到好處, 一年還倒虧六百萬,偷雞不着還蝕了把米,找誰說理去?
本着我虧你也虧的想法,承乾打落牙往肚裏吞,同意允許私人鑄币,但要加稅。鑄币特别稅從原來的兩成, 提高到五成。鑄币廠的經營所得稅也不能少,這兩成還得交。
結果,這個加稅的議案内閣倒是通過了, 可在議院,直接被打回來了。
九位戶部科議員負責審議此議案,九票全票反對駁回,一點情面都沒有給皇帝留。
那位科議員直接不客氣的放話,如果再送來,他們還要駁回。反正,這個議案不可能在他們這裏通過。
至于駁回的理由嘛,征七成的稅,朝廷這是想錢想瘋了吧?
這些議員根本不提朝廷的鹽稅在鹽價上加稅十倍的事情。
加十倍的鹽稅都能用,征七成哪不行?
但他們态度堅決不可能行。
“國舅,你有什麽好辦法沒有?”承乾過去有困難都是找張超,現在跟張黨鬥法,無法再找張超了,他便隻能求助于國舅長孫無忌了。
捏着枚棋子,長孫無忌有些無奈的道,“一年百來萬貫, 對于張超來說,那不過九牛一毛。就算他交出鑄币廠,對他來說也不會有半點損傷。”
“陛下,其實真正要害,是紙鈔的發行權,而不是鑄币權。”
鑄币再賺錢,他首先得有足夠的金銀銅料加是錫鉛等材料,才能鑄。鑄的多,才賺的多。而在現在朝廷要調整這些金屬币的情況下,鑄币的利潤是大降的。
相比起來,反倒是印鈔,卻不同。
印鈔本身來說不賺錢,因爲鈔不是金屬貨币,是沒有成色等附加利潤的。但不能因此就忽略以爲印鈔不重要。
印鈔相反,是相當重要且賺錢的。他賺的不是鈔本身,而是鈔可以超發。張家過去的張記錢莊,如今的商業銀行,其規模,甚至遠遠超過朝廷的民生銀行,其它兩家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甚至把民生銀行都加起來,三家湊一起,都遠不如工商的規模。
而且李家可是在其它兩家私銀裏也有股份的。
借助這麽龐大的平台,張家吸納的存款相當多,他們手裏的金銀銅貨币量也很大。以這些實物貨币爲準備金,張家發行紙鈔。他們家發行,準備金是兩成,也就是有一貫錢的金屬貨币儲備,就能發行五貫鈔。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金銀銅錢越多,發行的紙鈔就越多。而這些超發的紙鈔,進入流通。多數情況下,是拿去放貸收息了。
張家錢莊這些年這麽迅速的發展到如今的規模,靠的是什麽?
早期靠的是有息存款,吸收百姓手裏的零散錢,然後集中起來放貸,靠着利息差賺錢。
到了後來,規模大了,直接開展彙兌業務,提供莊票這種方便存取的存據。再到後來,信用高了後,他們直接就發行寶鈔。
寶鈔是在張家的莊票上發展而來的,最早的莊票是一種存單,甚至是有記名的。後來發展爲不記名,最後更是形成了固定面額,見票即取,能夠直接流通,也能夠随時在錢莊兌換爲銅錢的紙鈔。
寶鈔本來應當是發行一貫鈔,錢莊銀庫裏就有一貫銅錢的,寶鈔數量和銅錢數量是相同的。
可就跟百姓存錢到銀行,不會同時取出一樣。錢莊可以拿着百姓存款的部分來放貸,隻要比例控制的好,也不會發現無法兌付百姓存款的問題,他們拿着百姓的錢去賺利息。
寶鈔也是如此,正常應當一貫銅錢一貫鈔。
但實際上,一貫銅錢可以發行四五貫鈔,因爲不可能所有百姓同時來兌換銅錢。
張家的這套手法,錢莊規模越大,就越安全,能夠用于放貸的存款越多,能夠超發的紙鈔也越多。
因此,張家能借來生蛋的雞也就越多。
這一套東西,精明一些人的都已經明白了。
鑄币的利潤是看的見的,可發行鈔票賺的錢,卻是隐密的。
“朝廷真要動手,就應當把印鈔、鑄币的權力全都收歸爲朝廷所有。銀行隻是經營存儲放貸彙兌等業務,而鑄币印鈔的權力應當歸朝廷所有。”
承乾聽的很心動。
手裏捏着的那枚棋子遲遲放不下去。
如果鑄币權在朝廷之手,那朝廷每年能有起碼幾百萬的鑄币利潤。而如果印鈔權在手,就更不得了。
朝廷哪怕每年以兩千萬貫錢做準備金,也能發行一億貫鈔。
以承乾在張超那裏學到的金融知識,隻要貨币維持一定的總量,和商品總量大緻相當,那麽就是安全的。
貨币太少,那麽過少的貨币過多的商品,就會出現錢緊,到時物價下跌,經濟萎縮。這種物價下跌并不是好事,而是因爲沒有錢可用,妨礙交易。
而如果貨币過多,就會出現過多貨币追逐過少的商品,就會出現通貨膨脹,物價大漲。
這同樣會攏亂經濟。
貨币的過多和過少,都是問題。
在過去,一直都是貨币過少,因此隻好把絹布谷等都拿來充當交易的貨币,這大大影響了市場交易,經濟發展難行。
紙鈔流通,正是大大的降低了這一困境。
以兩成的銅錢準備金,市場上卻是五倍的紙鈔,這讓貨币量大大增加,但這些年紙鈔的發行量控制的比較好,因此并沒有出現過通貨膨脹情況。
按工商銀行的一份市場報告,大唐的貨币量依然還不充足。
貨币總量不足,而且市場流通量更不足,許多錢都集中在那些貴族富商豪強們手裏,流通不足,貨币缺口依然不小。
太具體的承乾還是不太明白,但他知道,現在如果朝廷把紙鈔的發行權拿到手裏,那麽朝廷隻要有個幾千萬準備金,印個一兩億都不會有太嚴重的影響。
發行準備金得足,起碼不得低于兩成,另外印出來的鈔使用要謹慎一些,比如用來發行一些風險較小的貸款,或者用做一些基礎的建設,比如修路、水利等方面投入,錢用出去,換成了各種材料,以及充做百姓做工的錢。
這就是安全的。
隻要不集中在一個地方用,就不用擔心一下子湧入市場的錢太多,造成物價上漲。
把紙鈔用做各地的官吏教師士兵的薪水,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朝廷收歸印鈔權,由中央銀行擁有發行權,其它四大行,包括其它一些小的錢莊等,他們都不得發行鈔票,他們可以經營存儲放貸彙兌等業務。
相應的,以後也隻有中央銀行可以兌換金屬币。
“可他們會放手嗎?”承乾問。
誰都看的出鈔票發行權有多重要,這可比鑄币更肥。
“那就要看陛下的決心了。”
長孫無忌表示他願意聯絡一批支持者。
“如果内閣否決,如果科院駁回呢?”
“陛下可以讓他們再審。”
“再駁回呢?”
“按制,如果連續三次,科院對同一提案駁回。那麽陛下有權罷撤這一屆科議員,提前改任他人,重組科院。”
參議院的六科議員握有封駁大權。
但爲了以防萬一,如果内閣、皇帝和科院之間出現分歧,議案被駁回,那就有兩個選擇。
一是内閣或者皇帝修改诏令或議案。
如果皇帝和内閣不肯修改,那同一個提議要是被否決三次,那麽科院的人就得自動辭職下台,由皇帝重新任命科議員。
這是一個輕易不會出現的情況。
可現在如果如果由承乾親自下诏,要将鑄币權和發鈔權收回,科院負責審議封駁。科院要麽通過,要麽駁回。
如果駁回,承乾拒不修改撤消,繼續提交。
連續三次,皇帝就可以換人了。
“可萬一新任命的科議員依然駁回呢?”六科議員,每科九人,都是從現任的參議員中選任的。
“如果再出現一次連續駁回三次的情況,按制,不但要解散這一刷的六科,而且還要解散這屆的議院貴族院,所有參議員都要重新推選。”
“那如果新一屆的參議員選出,從中選出的新六科,還是駁回不通過呢?”承乾問,這并非沒有可能,現在的貴族可不是跟皇帝完全一條心的。
長孫無忌微微一笑。
“如果真出現那種情況,那陛下可以再次解除議會,然後直接通過诏令。”
皇帝跟議會真的這樣死擰起來,最終結果當然是皇權更大。
不過長孫無忌相信,除非這些議員想造反,否則沒有人敢這樣踐踏皇帝的威嚴。
當然,如果承乾要這樣用強,那也是主動打破底限了。
由此會産生什麽的後果,一切都不好說。
“臣會盡力卻遊說内閣宰相和科議員們。”長孫無忌也不願意看到那種決裂的場面,如果能适當的在其它方面,拿出些利益來交換,他相信這事情也并非沒有的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