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
房玄齡盯着一名侍衛問。
“八百多斤。”
“八百多少?”
“八百三十八斤,”馬周興奮的告訴房玄齡。
南郊,司農寺的試驗農田裏,今天土豆收獲。這是二月種下的土豆,眼下六月收獲,今天土豆收獲, 皇帝與宰相率許多重臣親至。
看着一塊塊土被翻開,泥土裏一個個的土豆被揀出來。
去泥裝筐、稱重,詳細的記錄下一個個的數字。
當畝産出來的時候,大家還是有些被吓到了。
畝産八百多斤,驚人。
“第二畝的畝産也出來了,九百一十七斤!”褚遂良高興的過來, 報出一個更高的數字。
司農寺的這片土豆試驗田足有一百畝。
房玄齡和馬周高興的向田裏的天子禀報畝産量,那邊承乾走在田裏, 看着那一顆顆土豆蛋,也是滿臉喜色。
“陛下,已經統計出了十畝地的畝産,平均八百三十多斤一畝。”
八百多斤一畝,這簡直是驚喜了宰輔大臣們。以前一般的田地種麥種粟,一畝也就百多斤。後來搞精耕細作,又保證施肥,使得産量大增,一季畝産能達到平均兩石以上,如果是上等田地,甚至畝産三石都有可能。
那些好的水田種水稻,施足了肥,甚至能平均産出三石半到四石。
可一畝産八百多斤還是很吓人的。
爲了讓數字比較有可取性,這塊土豆試驗田,隻是普通的耕種,并沒有特别過份的施肥耕種,可卻還是收獲了這麽多的土豆。
“司農寺在天下各州都有試種土豆, 各地畝産還得時間報上來, 但相信,都不會太差。”房玄齡笑道。
“陛下,就算土豆不同一般糧食,可哪怕按四斤土豆折一斤糧來算,這一畝也起碼是兩百多斤糧啊,相當于畝産兩石糧食。”
馬周也在一邊笑道,“土豆不比水稻金貴,必須水田。甚至比麥子和粟都更耐旱,哪怕是沙地、坡地都能夠種植。”
他手裏抓着幾個土豆,也絲毫不在意土豆上的泥巴,握着幾個土豆,跟握着寶一樣。“土豆完全可以種兩季,二月種下,六月收。七月又可以再種一茬,哪怕下半年收的少點,可一年起碼能收一千五百斤以上一畝。”
“四斤土豆折一斤糧算是比較嚴苛了,其實對于普通貧困百姓來說,土豆也是能充饑,一樣能當主糧。如果在那些比較貧瘠幹旱,不利于種其它糧食的土地上種土豆,收獲的土豆,都能夠一家的食物了。如果搭配着其它麥稻粟主糧吃,那百姓一年可以至少省下原來的一半甚至六成的口糧,這些省下的糧食拿來出售,能增加不少收入。”
幾個宰相都相當高興,哪怕這幾年朝廷的糧食儲量不斷增加。
可民以食爲天,糧食這個東西永遠不嫌多。
現在朝廷還有許多地方,比較貧困。比如說關中的朔方、隴右,黃土高原,山多地旱,比如河東的代北地區,也是如此,幹旱少雨,缺少嚴重。土地也貧瘠,種糧食收獲極少,甚至有種一升種子,結果隻能收兩三升糧的。
朝廷此前從這些地區,移走了許多百姓,就是因爲那裏能活,連飯都吃不飽。
留下來的,土地終于多了些,可依然産出極少,廣種薄收。
現在土豆畝産居然這麽高,起碼以後這些貧困地區的百姓,生活能好過許多,最起碼溫飽能解決啊。
再一個,有這種高産的作物,朝廷開拓邊疆,比如西域、遼東等地,那麽就能少種多收。
哪怕一年隻種一季,這收獲也極喜人了。
對于朝廷的宰相們來說,如何讓窮人吃飽飯,其實是相當重要的。如張超這種巨富,朝廷根本不用怎麽管,他們每年還能爲朝廷創造許多稅收。而那些中産地主、中産商人、甚至是自耕農,日子也都能過的比較好。
最讓朝廷負擔重的還是那些貧困地區的窮人,如何讓他們吃飽飯,過上溫飽日子,相當重要。
窮則生亂。
唯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爲什麽每天開國之初,總是國家凝聚力強,王朝末,則矛盾重重,國亂不止。國之初,往往是财富再分配,甚至土地的再分配。土地是重要的生産物資,在農業社會,有土斯有财,有土也就有溫飽。
百姓能吃飽飯,窮困的人少了,也就不容易生亂。
相反,王朝末年,土地兼并嚴重,大量百姓失地,成了佃戶,窮人大增,若是再遇災荒,窮人連半點抵抗能力都沒,如果朝廷再腐敗一些,救援不力,則餓肚子的百姓就要造反了。
所以說到底,國家亂不亂,不是看有多少有錢人,甚至都不是看朝廷國庫有多少,而很大部分原因是看窮人有多少。
什麽叫窮人?
吃不飽飯的就是窮人,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就是窮人。
“玉米也要收獲了,據估計玉米的産量不會比土豆低多少。還有紅薯,産量隻怕比土豆還要高。”
紅薯不如土豆更能充當糧食,但紅薯可以用來養殖牛羊豬馬,可以做飼料。
“陛下,土豆能加工爲澱粉,可以做成粉條利于儲存。玉米則更好儲藏,可以直接脫粒儲藏,也可以加工成玉米面粉儲藏。”
民以食爲天,涉及到糧食,總是大事。
“國有三年之糧,可稱穩,國有六年之糧,可稱富,國有九年之糧,方可稱強!”房玄齡撫須歎道,“有此美洲帶回來的作物,大力推廣,則大唐那些貧瘠的土地也能變成糧倉,那些缺雨多旱的地方,也不用擔心糧食不足了。”
過去朝廷爲了糧食,可謂費盡心機。不說貞觀初,國家糧倉空虛,戰亂剛止,又遇大旱災和蝗災,結果最後想盡辦法,連蝗蟲都捕了做成救災餅。可就算如此,那兩年也餓死了十幾萬人。
甚至朝廷遷都山南,也有很大原因是因爲關中難以供應京師那麽多人口的糧食,而從東南轉運糧食入關,耗費太大,轉運艱難。
遷都後,朝廷爲了保障關中的糧食需要,以及保證隴右朔方的軍糧安全,甚至不得不下令,禁止關中的糧食出關,糧食隻準備入關不準出關。
河北、河東,這些北方軍事重地,也都先後實行這種糧食政策,不準糧食出境,隻許入不許出。
這些年靠着江淮、嶺南、琉求等地的糧食,朝廷總算是沒在糧食上再困窘過。但依然有不少土地貧瘠地區,每年還得調糧進去,以保證城鎮的用糧。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從今夏開始,天下各道州縣,應大立宣傳推廣土豆、玉米、紅薯的種植,在那些比較貧瘠的沙地、旱上、山地、坡地上,推廣種植這些新作物,增加糧食産量,保證糧食安全。”承乾也高興的作出指示。
心情大好的承乾,幹脆宣布,今天中午就在這農莊上吃飯。
也不用準備别的,就用土豆、玉米做。
什麽炒土豆絲、炸土豆條、烤土豆片、煎小土豆、蒸土豆泥、炖土豆塊,蒸玉米、煮玉米,今天就吃這些了。
廚子的手藝還是不錯的,是宮廷禦廚,一樣土豆一樣玉米,愣是讓他們做出了好幾十道菜。
酸辣土豆絲開謂,香煎小土豆有味道,嫩玉米湯很甜。
承乾吃的很高興,宰相大臣們也都挺高興,這土豆玉米真是既能當飯,又能做菜,相當難得。
“房相,朕近日在想一件事情,準備恢複過去的親勳翊三衛五府,從貴族官員子弟中,挑選一些年輕子弟,組成三衛五府,充任宮廷侍衛,陪伴朕身邊左右。”
房玄齡拿起餐巾擦了擦嘴。
“陛下,京畿已經有天子侍衛親軍四軍八萬人馬,由陛下親自掌握,負責京畿和宮廷戍衛。”
言外之意,是并不支持皇帝的這個計劃。
岑文本也在一邊道,“如今科舉大興,國家以科舉取士爲正途。且文武分治,許多貴族官員子弟也更希望通過讀書科舉入仕,而不願意被人說憑門蔭入仕。年輕人,都忙着讀書呢。”
人家都忙着讀書,有志軍界的,那也是都早早進軍校讀書了。
皇帝憑什麽讓人家貴族官員子弟來充任你的宮廷侍衛呢,這不耽誤人家前途嗎?
承乾臉上笑容慢慢凝固,他的眼裏帶着怒意。
長孫無忌一直注意着。
見事情要僵,連忙出來圓場。
“房相與岑相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恢複舊制,讓勳貴高官子弟都入宮充任侍衛,倒也沒有必要。不如折中一下,讓勳貴高官子弟自願報名,願意入宮充任侍衛的就報名,然後由陛下親自選拔,合格者成爲宮廷侍衛。”
“具體情況呢?”褚遂良問。
“年滿十八歲的貴族子弟和五品以上職官子弟皆可報名。”
“數量呢?”
“三千如何?”
褚遂良很不客氣的道,“三千太多了,不如三百。”
“兩千。”長孫無忌道。
“八百吧。”褚遂良笑道。
長孫無忌點頭,“可以,就八百。”
“我覺得這些侍衛當以五年爲期,五年後役滿離職。畢竟如今士兵也是三年役滿,就算是宮裏的宮女,也是十六入宮,做滿五年就要放出宮的。”
長孫無忌點頭,算是答應褚遂良這個條件。“擔任五年宮廷侍衛後,可調入天子侍衛親軍中任職。”
“天子侍衛親軍中的軍官,可是公職,那是國家公器,怎麽能如此呢?”褚遂良反對。
房玄齡出來打圓場。
“可在宮廷侍衛役滿之後,進行考核,然後擇優錄入侍衛親軍中任職。”這多加了一個限制,并不是所有宮廷侍衛服役五年後都能轉入侍衛親軍任職,而是擇優錄取,就意味着隻有一部分人可以調任侍衛親軍。
承乾很不滿。
親勳翊三衛五府,結果最後變成了八百宮廷侍衛。甚至隻能服役五年,五年後也隻能一小部分才能轉入侍衛親軍,這與他原來的計劃嚴重不符。
長孫無忌卻點頭,“好,就這樣說定。”
他擔心再說下去,事情又有變化,倒不如先答應,其它的可以以後再說。
起碼,現在給皇帝争取到了八百個可信任的勳貴高官子弟擔任宮廷侍衛,皇帝的安全多了一層保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