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穿上金甲,登上特意打造的戰車,興匆匆的試駕。李超繼續看着公文,兩人倒是各忙各的,如此過了半天,栓子在外面禀報。
“相國, 襄樊大戶富商們箪食壺漿前來勞軍!”
一說箪食壺漿李超就想到投降派,戰争之時,地方上的鄉紳豪強什麽的,經常會箪食壺漿以迎王師,其實說白了就是投降派和帶路黨。爲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他們眼裏往往是沒有什麽官府啊朝廷等的。
李超輕笑一聲, 掩起手裏的文卷。看了半天的公文, 倒是眼睛酸澀了, 休息一會也好。
“讓他們進來吧!”
襄樊兩城隔江相對,樊城因在江北,因此也很是繁華。雖然襄陽才是襄州的州治縣治所在,而樊城隻是下面城鎮,但因位置重要商業繁華,襄樊的商人們倒是常常相提并論的。今天過來勞軍,就是兩城的大戶富商一起來的。
“這是他們送上的勞軍物資單子。”栓子把一本折子遞上。
“都寫滿了這麽厚一本?看來他們還是下了血本啊。”李超拿過折子拉開,發現長長的折冊居然寫滿了名字和物資清單。
這哪是什麽勞軍啊,這明明就是輸誠啊。
看樣子,襄樊兩城的大戶富商都在上面了,每個人都捐獻了不少。排在第一名的,居然是豐家,捐糧五千石。
“豐孝安還在牢裏嗎?”李超問手下。
“回相國,豐孝安還在州牢裏呢,沒有相國的命令,誰敢放啊。”
李超哦了一聲,怪不得豐家這麽大方, 一出手就是五千石, 原來是想要把豐孝安撈回去。“我還差點把這豐孝安給忘記了!”
“回頭就把他放了吧, 相信經此次之後,他也能老實一些聰明一些。”
五千石糧,這筆保證金相當不少了,李超很不客氣的笑納了,反正又不是他收進自己口袋裏。
往下翻,其它家送的也不少,多的上千石,少的也有五十一百石的。各家的禮物送的都很符合李超的心思,知道現在缺糧,各家都送糧。
各家也算是出了血了,李超估計,這次至少拿出了各家剩下存糧的兩成糧食。
他們之前那般小氣,爲了一點糧食都要跟李超扳手腕,現在卻如此大方,很顯然,李超這回拿土蠻開刀,也是把他們吓到了。
殺了五千多,把五萬多打爲奴隸,這可是非常狠的。
沒有哪個土豪富商,敢再小瞧李超。
一群人押着許多豬羊雞鴨布匹蔬菜等進入軍營,看着那些正在擦拭着铠甲,做着明日入城準備的凱旋将士,那些大戶們走在軍營裏有點戰戰兢兢的。
李超直接就在營裏空地上接見他們,李超意外的和氣。
跟着他們聊了會,然後收下了禮物。
禮單上的糧食數量較多,都是要直接送往官倉裏的,現在帶來軍營裏的,都是些豬牛雞鴨等。
看到李超收了禮單,說話又很客氣,那些忐忑不安的大戶富商們總算是松了口氣。等告辭出營的時候,腰帶終于又挺直了幾分。
等走遠了點,又開始心疼送出去的糧食來了,也許本來可以少送點的。
路邊,一股煙塵滾滾而來。
“這是誰?”
“好像是位将軍,帶着不少人馬。”
“是平陽長公主。”
“長公主不是在唐州嗎,怎麽突然來這了?”
有人小聲的對同伴道,“聽說長公主以前和李相有過一段故事,後來因愛成恨了,現在長公主過來,這是?”
沒有人知道長公主過來見李超幹嘛,但都覺得肯定會有故事,隻是可惜他們沒機會看到了。
李秀甯突然到來,也出乎李超的意料。
不過當着外人的面,李超還是得表現的兩人之間關系不睦,一副公事公辦的口吻問,“李都督到來所爲何事?”
“出大事了。”李秀甯也一副公事公辦的口吻。
“什麽大事?”
“我剛剛收到的消息,衛國公和英國公剛在北邊和突厥人開戰了!”李秀甯不客氣的坐下。
李靖如今爵封衛國公,李績也改封英國公,一個坐鎮河東一個坐鎮河北。
“衛國公、英國公在北邊跟突厥開戰了?什麽時候的事情,到底怎麽回事?”李超一下子坐直了身子,這可真是大事了。
不是說好了現安内再攘外,尤其是眼下多事之秋,朝廷哪裏有精力有能力對外開戰?李靖和李績,兩人也是帥才,難道連這點大局觀也沒有?
他們兩人隻是邊帥,豈敢把朝廷的戰略置之不顧?
“事起突然!”
李秀甯比李超早一步得到消息,算是了解點情況。
這一戰,不是李績和李靖兩人私自開戰,而是當時形勢如此。
“突厥内亂了,漠北的鐵勒部落在薛延陀的聯合下,跟漠北的突厥人打了起來。而漠南的颉利被小可汗突利假途伐虢給襲擊了。李靖和李績将軍也是見機會難得,才出兵的。”
李超依然眉頭緊皺。
突厥這麽快就内亂起來,有些出乎李超的預料。
“現在是個什麽情況?”
“颉利、突利、郁射設在陰山下大戰,李靖和李績将軍乘機出兵,大敗苑君璋等叛軍,一舉收複了代北雲、朔幾州,李靖将軍還生擒了楊政道和蕭後。”
“突厥的情況呢?”
李靖李績時機把握的很準,趁着突厥内亂,馬上出兵把原來劉武周的舊部苑君璋給滅了。苑君璋在劉武周兵敗後,帶着劉武周舊部投靠突厥人,此前一直占據着雁門關外的代北之地。這次李靖二人,一棒子把他給滅了,将河東北部的雲朔幾州收複,這是好事,但李超還得考慮,這樣做的後果。
如果因爲代北,引發唐和突厥的大戰,這對于整個大局來說是很不利的,尤其是眼下這個時期。
“颉利和突利、郁射設一直在交戰,打的有點難分難解。而突厥漠北的欲谷設和拓設等也跟薛延陀等鐵勒人開戰,現在都無暇外顧。”
這麽說來,李靖李績兩人倒是撿了個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