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第一更,淩晨送上更新,求保底月票啊!
關門。
清場。
李世民調了一大群少府監和戶部的人開始清點這筆錢,還派了不少内侍和官員們監督。李世民甚至都激動的不願意離開了,直接坐在那裏看着那些人點錢。
金币先一枚枚的點,先點夠數量。
每一百枚再用稱稱量。
兩萬枚金币, 八萬枚銀币,數量倒是不多。
不過銅币數量最多,兩萬貫,那是整整兩千萬枚,根本沒法一枚枚點,隻能是一串患的去稱。好在這些錢都是用繩串好的, 先點串數,然後十串一稱重。
六十萬貫啊, 李世民激動的滿面通紅。
真正的六十萬貫錢擺在面前啊, 不是紙上的數字,而是實實在在的錢。
“這金币鑄造的真不錯。”少府監的官員稱贊道,李家把鑄币技術獻給朝廷後,朝廷也已經在鑄造銅币,其中也鑄造金銀币。但現在看來,這批金銀币比朝廷鑄造的都還要精美一些。
“金币成色如何?”
“九成金。”一名少府監的老工匠答道。
黃金難有足金,而鑄金币的時候,如果是純金則會很軟,不易流通使用。因此黃金鑄币本色就要摻些更堅硬的銅,以使金币更堅硬。同時,摻銅鑄金币,然後以足金标面額,這會讓鑄币有很大的利潤。
成色九成,這意味着有近一成的鑄币利。就算抛去鑄造的成本,這裏面的利潤依然很高。
兩萬枚金币價值十六萬貫銅錢, 一枚起碼是半成的利,這意味着僅僅是這兩萬枚金币,李記錢莊鑄币然後流通出去,他們就賺了八千貫。
少府監也鑄金币,李世民當然清楚這裏面的利潤。
他不由的吸氣,八千貫啊,輕輕松松就賺了八千貫。
不過銀币賺的更多,銀币和金币一樣的摻銅,銀九銅一。因此基本上鑄銀币和鑄金币一樣有半成左右的利潤。
鑄一枚金币,能賺四百文。而鑄一枚銀币,能賺二百五十錢。
不過這批銀元數量更多,足有八萬枚,李記鑄這批銀币就賺了兩萬貫。
想到李記錢莊鑄的這八萬銀元兩萬金币,光鑄個币就賺了兩萬八千貫,李世民有些心疼啊。當初不應當這麽大方的直接把鑄金銀币的權力,留給李家的。
還好,錢庫裏的那兩萬貫銅錢,基本上都是開元通寶,并沒有什麽私鑄錢,更沒有新鑄币法鑄造的錢。
這還算好,李家沒去鑄銅錢。
要不然,就不得了了。
畢竟金銀較少,鑄币也是有限。銅錢卻不一樣了,李家若是把市面上的舊錢回收,然後鑄成新币,那可就源源不斷,這等于一直在偷他的錢啊。
金币數量沒錯,重量也沒錯。
銀币也對。
最後絹和銅都對。
六十萬貫,果然一點不多一點不少。
錢點清了,簽字蓋章辦完交接手續。
李世民準備帶着錢走人,結果老掌櫃攔到了前面。
“諸位上官,還有一項手續未辦。”
“什麽手續?”
“這六十萬貫,是從朔方彙來在此兌現,因此我們還得收彙兌手續費啊。”
李世民愣了下,“還要收手續費?”
“看這位上官話說的,若是押運六十萬貫錢從朔方千裏迢迢的來到京城,近兩千裏路呢。這麽多錢帛,得動用多少人押運?得花多少時間?這押運成本也不小吧?現在你們直接在我李記錢莊取錢,這筆錢其實是我們錢存自己的錢,我們墊付給了你們而已。”
李世民想想倒也是這個理。
從朔方押運六十萬貫錢到京,時間長,而且押運也要成本的。
“多少手續費?”
“不多,我們隻收百分之一的手續費。”
“百分之一,咝,那就是六千貫啊。就這麽一下,又要收六千貫?”李世民差點跳了起來。
這簡直是搶錢啊。
李記鑄金銀币,就等于賺了兩萬八千貫了,現在彙兌,還要收六千貫,這真是搶錢啊,比搶錢還快。
鑄币的得利就不說了,反正李世民也沒損失,那些金銀币依然是按面值計劃,他的錢沒少。但這手續費六千貫,可就是實打實的從他的六十萬裏扣了。
扣完,就還剩下五十九萬四千貫。
柴紹在一邊冷笑着道,“李超爲何不直接派人押送稅款入京?押送稅款入京,難道需要六千貫錢?我看李超這是因爲李記錢莊是他家産業,才故意搞這個什麽彙兌,這是趁機損公肥已,是貪污!”
李世民心疼了自己一會。
緩緩道,“算了,這筆錢能這麽快就從朔方到了京,确實不容易,李記錢莊收點手續費也是應當的。”
不過說話如此,可還是心疼啊。
李世民轉頭問身邊的官員,“李記錢莊有向朝廷納稅嗎?”
“回陛下,有的,李記有主動向朝廷報稅納稅,這還是李平章在京任京光伊時辦的。”
“哦,李記還主動向朝廷納稅?那他們納的是多少?”
“嗯,是三十稅一的稅。”
“三十稅一?怎麽個說法?”李世民有些意外和好奇,居然主動報稅。大唐對于商人們的稅很少,一般就是行稅、住稅,通過有些關卡時,還要收點關稅。
不過不過是坐稅的住稅還是行商的過稅,都不高。
住稅是絕沒有三十稅一的,而且這個三十稅一的依據是什麽?
“他們是按自己的營業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報稅納稅的。”
營業收入李世民還是理解的,好比一個商鋪專賣包子,一個包子賣一文錢,店裏一天賣了一千個包子,那這店裏如果沒有其它營業業務,那他的營業收入就應當是一千文錢。要是按這個營業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報稅,那這店應繳的稅就是三十三文多點。
如果這店裏賣四個包子賺一個,那店裏一天的營業利潤是二百五十文。扣掉繳的稅三十三文,還賺二百二十七文。
李世民現在很好奇這李記錢莊納稅多少。
“他們納稅多少?”
而且,這錢莊又是怎麽計算營業收入的,比如今天這筆錢,究竟是隻記他們收了六千貫手續費,還是說要把鑄币的那些錢也算收入呢?
“上月是三千多貫。”
三千多貫,李世民心算了一下,三十稅一,豈不是說他們上月營收至少十萬貫左右?十萬貫的營收,那利潤又有多少?
這個不好算,營業利率一般是商人的機密。
但李世民估計起碼也有兩三成吧,若是這麽算,那一個月豈不是有兩三萬貫。
不過也許利潤更高,畢竟就如剛才這單,直接就賺了六千貫,李世民覺得他們的成本絕對不會有四五千貫。
這麽想想,李世民心裏又不平衡了。
一個錢莊居然如此賺錢。
“交錢!”
戶部的官員站在一邊等候了許久,終于等來了李世民的回話。
留下了六千貫,李世民帶着人押着價值五十九萬四千貫的金銀絹錢走了。
一出錢莊,李世民就忍不住召來戶部和少府的官員詢問。
“你們說,朝廷也辦一個錢莊,如何?”
辦錢莊太賺錢了,李世民覺得朝廷也應當賺這個錢。
“陛下,這與民争利.”戶部官員的話還沒說完,李世民已經目帶殺氣的瞪了過去。什麽叫與民争利?朝廷又不是隻許自己經營錢莊,原來的錢莊還可以照歸經營嘛。
少府的官員很能理會皇帝的心情,其實剛才他也爲錢莊的搶錢本事而心驚。那批金銀币,錢莊就賺了近三萬貫。還有彙兌一下,又賺了六千。
搶錢啊。
與其它别人來搶,不如去搶别人。
“陛下,臣覺得辦錢莊是個好事。此事可以交由少府監來負責,在天下各大大城設立錢莊分号,經營存貸業務,甚至也可以經營彙兌業務。而且還可以把錢莊吸引進來的儲戶存款,把那些銅錢拿到鑄币局重鑄,每重鑄一枚銅錢,我們能獲利不少呢。若是能再吸引百姓把手裏的金銀也拿到錢莊兌換,我們再把金銀送去鑄币局鑄成金銀币,每鑄一枚,至少半成的利潤啊。鑄的越多,朝廷的鑄币收益就越多。”
李世民點頭,是啊,以前鑄銅錢還虧本,一年還鑄不了多少。現在有了新式鑄币技術,不但鑄的快鑄的多,還鑄越多賺越多呢。
至于與民争利什麽的,李世民覺得可以無視。
李超可以開錢莊,賺大錢,他堂堂大唐天子爲什麽開不得?大唐朝廷爲什麽開不得?
既然戶部官員說什麽與民争利,那就讓少府監來負責開這個錢莊。
至于啓動的本錢,就用這六十萬貫,不,是五十九萬四千貫。
一想到一下子就了六千貫手續費,李世民就有些肉疼。但轉而想到這五十九萬四千貫,又是李超隻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幫他賺到的,李世民又無法恨李超了。
這個李超,真是讓人又愛又恨啊。
“等錢莊建好了,到時京中官員的俸錢,直接由錢莊代發,讓官員們到錢莊卻領錢。”李世民都有些迫不急待了,甚至想好了爲自家錢莊争取客戶的一個辦法。
大唐京官以祿米爲主,但也發俸錢,還有不少的補貼錢,李世民打算以後這些錢不直接發,而是改由存到錢莊裏,由錢莊代發。
“錢莊名字,就叫大唐錢莊。”
“這名字好,一聽就值得依賴,可以依靠。”少府官員連忙拍着李超的馬屁。
李世民撫着短須點頭,“對了,既然李記錢莊都主動上繳營收三十分之一爲納稅,那麽大唐錢莊也得一樣納稅,也是營收的三十分之一,記住,不得偷稅漏稅。”
少府官員愣神。
自己家的錢莊還要納稅?
不過看皇帝的鄭重樣子,好像不是開玩笑啊!
這李家也真是的,沒人找他們收稅,他們自己納個什麽稅啊,還三十稅一,真是錢燒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