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太子妾雌垂頭喪氣的面對自己的好朋友,自己的知己韓策(趙興)訴說了朝堂上的變化。
兩千多劫後餘生的儒生,四位剛剛還神态儒雅的大儒,無不一個個面如死灰。
好久之後,滿面痛苦的趙興拱手:“爲了挽救中山,爲了延續太祖祖宗的基業,請太子行清君側。”
此言一出,四位大儒立刻歡欣鼓舞,兩千多劫後餘生的儒生,無不群情激奮。
“這似乎違背儒家的思想,聖人的教導。”太子糾結的詢問,語氣裏根本沒有一點堅持的意思。
趙興攤手:“我們并不是不忠君,不從父。我們不過是爲了這個江山社稷,爲了中山國的長治久安,是清君側,不是弑君篡位,是殺掉君父身邊的亂臣賊子和小人,然後請太子尊王上爲主父,在主父的教導下,太子暫時領導國政。”
這個年代還沒有太上皇這一說,因爲各個諸侯國發生推翻父親的政變,基本上都是斬草除根,将自己的父親風光大葬,不管是有口氣的,還是沒有一口氣的,就比如說那誰。
太上皇這個名詞,是唐太宗李世民發明的,很尊崇,很孝道。
太子還在猶豫,因爲他非常清楚,自己的這個知音,救命的恩人,出的這個主意,雖然說名義上冠冕堂皇,但其實是非常龌龊,和他接受的儒家思想背道而馳。
君讓臣死不得不死,父讓子亡,不得不亡,這是三綱五常的根本。結果這個知音恩人,卻讓自己造自己老爹的反,這和他所接受的教育明顯相背啊。
于是,他無助的看向了四位大儒。
四位大儒眼睛裏冒着光芒,堅定的教導:“大儒孟子道,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生命和大義不能相等,孔子成仁,孟子取義。在自己的名聲和大義的面前,我們當選擇後者,這是儒家的精髓啊。”
這就是雙标啊,趙興真的很佩服儒家的變通,或者幹脆就是自圓其說。
“真的是這樣嗎?”太子妾雌疑惑的詢問。
四位已經想當國師想瘋了的大儒,将腦袋點的和小雞啄米一樣,堅定的回答:“那黃曆上都寫着呢。”
然後太子再看向了門外兩千多儒生。
儒生一起大吼:“成仁取義,爲百姓,才是天下大道。”
再看向了趙興。
“我們不反王上,我們反老徟回朝。”
“這個理由好,真的是高大上,這個理由讓我内心裏不再有愧疚啊。”然後太子血紅着眼睛豁然站起:“我們清君側。”
大堂内外一片狂熱的歡呼,在他們看來,自己這些人是在踐行儒家最根本的大道。
趙興家的烈酒,被一車一車的拉過來,就在當街,分發給所有要追随太子清君側的将士,分發給所有的士子儒生。
酒容易亂性壯膽,酒更能讓人當街血染五步。當然,真的喝多了,也可以讓人醉成爛泥,什麽都做不成。
當趙興的庫藏徹底幹淨的時候,大家的酒意剛剛好,看着一個個陷入癫狂狀态的酒鬼,趙興就知道,一群最能鬧事的酒鬼隊伍形成了。現在他最希望的就是其中的某一個,沖到大堂之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見人就殺,然後那個中山王,就在莫名其妙的一群酒鬼中,喪生劍下。
“如果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你是我三百君丘士中,最傑出的劍手,我希望你一時喝的糊塗,誤殺了那個國王。”
對着手下最傑出的一個劍客級别的士兵,趙興教導着他:“來來來,不要再喝了,如果再喝下去,你手軟腳軟,就完不成使命了。”然後提起最後一壇子烈酒,直接兜頭澆在他的身上,沒時間,這個劍術最高的家夥,清醒着變成了一個渾身酒氣的酒鬼。
爲了保險起見,趙興來到了自己的一個君丘士面前,他是婁煩人,是真正的射雕者,箭術天下無雙。
“一定要瞄準,一定要一箭斃命。”正說着的時候,腳步匆忙的太子正好從他的身後走過,于是趙興低聲鄭重道:“這一次讓太子繼位,安心的整頓中山,就看我們的了,到時候,我們必須放棄功與名,事了拂衣而去,不能給太子留下任何污點。”
太子頓了一下,然後酣暢淋漓的高唱:“事了拂衣去,不留功與名!真天下英雄啊。”然後他就記住了這句話,根本就沒有聽到前面的其他。
一大群對中山前途充滿擔憂的壯士,一大群憂國憂民的儒者,一大群莫名奇妙喝的醉醺醺的民兵,跟随着太子,走向了王宮。
趙興等三百将士,穿着普通百姓的服裝,緊緊的跟随在太子身邊,一路走一路振臂高呼:“爲了中山的複興,清君側,殺國賊。”
所有的人都跟着熱血沸騰的高呼:“爲了中山的複興,清君側,殺國賊。”
宮門所剩不多傷痕累累的守衛,被這如潮的人群推開,太子帶着衆人沖進了王宮,沖上了大殿。
面對驚愕的中山王厝,太子哭泣着跪倒請求:“請拜四位大儒爲國師客卿,推行儒學改革,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殺司馬徟以及後宮餘孽,行中山王化教導。”
中山王厝指着已經擁滿大殿的酒鬼,哆嗦着詢問:“你做什麽?這是逼宮嗎?”然後痛心疾首的道:“醒醒吧,你的那個方式是不能讓中山強大的。老徟說的對,我們中山國,要想在列強之中生存,必須依舊依靠我們強悍的血性,你清醒一下吧。”
結果趙興一嗓子:“清君側,殺逆賊,輔佐太子繼位。”
三百君丘士轟然響應,幾百酒鬼轟然響應。
一把劍,刺進了中山最偉大的王的心口,一支利箭,穿過了中山最偉大的王的脖子。
面對老爹的死,太子隻是趴在地上哀哀痛哭。
趙興走了,确切的應該說是韓策走了,他真正做到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不但如此,他還帶走了酒後亂性,誤殺國君的罪名,就在太子登基的當天,悄悄的離開了中山,這讓這位太子,現在的國王,感激的痛哭流涕。他在心中暗暗的發誓,在自己中山強大的時候,被諸侯認同的時候,一定要尋訪到這個知音,讓他成爲自己的相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