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都舉着酒樽,向劉徹恭賀。
“陛下萬福!”無數人舉杯敬觞。
劉徹看着這些臣子,手指微微的彈着桌面,在他看來,在河陰之戰後,漢家收複河套,重建秦長城的全部體系,同時将防線推到陰山,已經隻是時間問題了。
河套平原,是一個巨大的聚寶盆。
無論是畜牧還是農耕,當地的潛力都非常大。
更何況,當地的林業資源和礦産資源,都非常富饒。
于是,怎麽開發當地,就成爲了劉徹心裏面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所謂以史爲鑒,可知興衰。
曆史上,武帝舉全國之力,開發河套,屯田朔方,可謂是費勁了心思和心血。
當然,效果也是驚人的。
河套從此爲中國所有,直至東晉,子孫不肖,才失去了當地。
但,帶來的問題也是觸目驚心的。
不提過度開發,導緻當地水土流失嚴重,植被被破壞,造成風沙肆虐,沙漠蔓延的惡果。
單單就是因爲朔方屯田投資巨大,卻見效緩慢,使得漢室經濟背上重擔,就讓劉徹不得不考慮武帝之策的優劣。
畢竟,世人大都沒有什麽爲了百年之計,吃苦忍耐的覺悟。
對多數芸芸衆生而言,皇帝開發遠方,導緻我們要加稅?
皇帝你他媽在搞什麽飛機?
秦始皇修萬裏長城,書同文,車同軌,大興基建,造福子孫後代,遺澤讓後世享受兩千年,但秦帝國二世而亡。
隋炀帝舉全國之力,修大運河,伐高句麗,也都是造福子孫,着眼千年的大策。
大運河之利,就不必多說,後世蘇杭能成爲人間天堂,就是仰仗大運河的便利。
而高句麗,則是爲諸夏剪除了一個威脅自己的敵人。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李唐王朝繼起繼續攻伐高句麗就是證明!
但他們都跪了!
獨獨那些隻考慮眼前蠅頭小利的家夥,卻公侯萬代,享國十餘世。
譬如宋太祖、宋太宗,爲了自家江山的穩固和地主豪強的利益,崇文抑武,極力打壓武人和尚武精神,甚至出現了在前線爲國厮殺的英雄,不及在家讀書的纨绔子萬分之一的謬論。
以至于以兩宋之富庶和經濟的發達,竟然被北方異族吊着打。
開創了中國大一統王朝最大的恥辱!
在宋之前,還從未有過任何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被北方遊牧民從頭吊打至尾。
甚至,即使是諸夏自身四分五裂的時候,都曾經有藩鎮,以一州之地,追亡逐北,吊打草原。
但宋卻是狹諸夏舉國之力,不僅僅要跪契丹,特麽連西夏也要跪!
真正是丢光了諸夏的臉面!
但,趙家的江山,卻是穩如泰山。
以至于延綿數百年,直到蒙元出世,才被滅亡。
也不得不說,這特麽真是個笑話!
但事實就是如此。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是如此!
自然,劉徹也是不敢逆這曆史大勢,更不敢得罪天下人。
不過好在,身爲穿越者,劉徹倒是明白,爲何秦隋二世而亡,而趙宋卻能享國數百年的緣故。
這是因爲利益啊。
對中國人來說,有好處的事情,拼了命也會去做。
倘若沒有好處的事情,自然是誰傻誰做。
就如同明朝的鄭和下西洋,真真是諸夏的地理大發現。
龐大的艦隊,越過萬裏海疆,直抵非洲好望角,甚至有傳言,鄭和艦隊曾經抵達美洲。
即使隻是好望角,這個發現也足夠驚人了!
因爲,他證明了這個世界很大。
但是,明朝是怎麽做的?
朱棣爲了擺闊,拿着大批的資源,跟外域之國,做起了平等貿易。
甚至,有國家進貢一點微不足道的東西,就能從明朝哪裏換走幾乎是數十倍乃至于百倍的财富!
這樣的行爲,固然是讓西洋諸國都是歡天喜地的來到北京,恭問陛下聖安。
但是呢,這樣的行爲,對于一個國家,對于一個民族來說,簡直就是病!
拿着自己的資源,去養外人。
通俗點來說,就是外忍内殘。
這就跟後世的男人,拿着老婆的錢去養小蜜一樣,一旦被老婆知道,肯定是天崩地裂。
所以,明朝文官一把大火,将鄭和艦隊燒的幹幹淨淨,連片紙都不曾留下。
這是因爲那些文官****嗎?
或許吧!
但是,假如鄭和艦隊下西洋,帶去的不是問候和饋贈,而是殺戮和征服。
出海的艦隊,每年都運載數之不盡的黃金白銀,回歸母港。
舉國上下,都因爲鄭和艦隊的存在,而受益匪淺。
誰敢燒?誰又能燒?
怕是就是動一下舢闆,都會被人吊起來打!
趙普說:治大國如烹小鮮。
但在劉徹看來,治大國,其實隻要做好一件事情——利益分配。
就像此次打下河套。
正常的想法,如同武帝那樣,當然是設立郡縣,實行國家開發。
但問題是——國家開發,就要将壓力和負擔轉嫁給天下人。
而且,在這個其中,官僚們上下其手,輕輕松松就将負擔加重幾倍甚至十幾倍。
如此一來,自然是民不聊生。
老百姓的生活都被影響了,那誰還****一樣的去支持皇帝開疆拓土呢?
因爲,皇帝打下的土地越多,自己的負擔就越重。
聰明人自然會知道怎麽選擇。
而劉徹想要改變這個死循環。
公家的東西,自然不會有人珍惜,但自家的東西,卻一定會拼死愛惜!
屯墾團的制度,是時候,再次擴張了。
與之并舉的,當然還有加恩封國。
不過,現在已經不是幾年前了。
所以,這加恩封國的政策,就得改一改了。
想到這裏,劉徹就站起身來,舉着酒樽,笑眯眯的看向群臣,說道:“賴社稷之靈,祖宗庇護,将士用力,再獲馬邑之勝!今朕與諸君,共聚一堂,爲前線将士之勝而歡慶!”
微微頓了頓,劉徹向前一步,接着道:“朕自受命于先帝,獲保宗廟,六年以來,夙興夜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朕之不德,而羞先帝遺德!今賴天之福,社稷之靈,祖宗庇佑,将士用力,遂有馬邑、河陰之勝!”
“然朕不敏,常畏過行……”劉徹拖長了聲調,話鋒一轉,略帶憂傷的道:“詩雲:憂心慘慘,念國之爲虐,當此勝利之日,朕卻憐憫馬邑、河陰之戰中,爲國捐軀将士遺孤!”
“忠臣義士,國之棟梁也,若忠臣義士遺孤尚且不能安生,忠臣義士之父母兄弟昆仲姊妹不能安度餘生,朕有面目見天下人?毋爲也!”
“尚書錄诏!”劉徹看向汲黯。
後者立刻跪到劉徹面前,馬上有人将筆墨紙硯,端到他面前。
然後汲黯恭身拜道:“臣黯恭聽聖命!”
“朕聞之,自古聖王用政賞功罰罪也!今朕憫天下忠臣義士子弟遺孤或匮于衣食,或困于财務,以至老父不能安享晚年,幼童不能進學向上,兄弟昆仲姊妹,困于财帛,而不得不委身爲奴!此朕之過也!其诏:以河間地八百裏爲天下忠臣義士遺孤親屬之食邑!所劃地域,曆年産出之财稅,皆入少府,爲天下忠臣義士遺孤父母進學、養老、安生之費!命少府卿、大農卿并主爵都尉,主責此事!如有不逮,則以内庫錢出之!”
這個命令一下,群臣都是目瞪口呆,唯有汲黯在奮筆疾書。
無數人都爲劉徹的這個大手筆而震驚。
直接劃出一個方圓八百裏的龐大地域爲陣亡将士遺孤和父母的食邑之地?
這可是亘古未有之事!
有了這麽一個保障,今後戰死軍人的子孫後代和父母,都可以由國家負責贍養了!
當然,劉徹以前就一直在做這個事情,大家也都有耳聞,甚至目睹,所以這不奇怪。
大家也就隻當當今天子又開始敗家了。
但這與大家何幹?
劉家皇帝要敗家,誰還敢攔着?
但他們哪裏知道,跟在這道命令後面的會是一個巨大的,連貫的政策。
更是一次戰争紅利分配的開始。
而怎麽分配戰争紅利最合适?
當然是貴族和庶民,都要分配。
其中,國家吃肉,貴族喝湯而百姓能有骨頭啃。
這種次序和分配方法非常重要,非常關鍵!
很多王朝,都是因爲分配不均,主次失衡,而導緻滅亡的。
劉徹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他接着道:“又诏:宗正及大鴻胪,請令諸曹,既以出塞各軍之列侯、封君爲基準,爲朕備以加恩再封之事!”
這句簡單的命令,立刻就激起了千層浪!
加恩封國!!!
時隔四年,再次出現!!
許多列侯目瞪口呆,無數人捶胸頓足,後悔不已。
“吾早該想到,早該想到了!”許多列侯哭喪着一張臉。
當年,漢室全取朝鮮之地,再拓懷化之土,當今天子既以安東、懷化之地,加恩列侯。
每一家都得到一塊等同于自己食邑戶數規模的新封國土地。
許多人在那次分配中賺的盤滿缽滿。
即使是運氣不好的家夥,沒有賺到什麽财富的,也至少多了一個可以傳給子孫的财産。
而那隻是安東而已。
地處東夷之地,苦寒難耐。
多數列侯都不願意去,隻打發了自己家族的庶子前往。
而這河間地,可不是安東那個一年四季都冷的人死的苦寒之地!
别人不知道,列侯們還不清楚嗎?
河間地,在秦代被秦人稱爲‘新秦中’,其地富饒,其土肥沃,其氣候溫暖,其地方廣闊,其山川險峻,其河流密布。
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寶地!
甚至,隻要稍加開發和利用,就足以比之中國三河!
但,這樣一個好地方,寶地,卻要跟自己說拜拜了。
無數人真是心如刀絞。
原本,很多人都是無所謂的。
甚至有人覺得,堂堂列侯,居然穿着甲胄,跟着大軍出征,真是自讨苦吃!
留在長安,花天酒地,豈非更妙?
但現在,大家都是痛心疾首啊!
一些人更是跟死了爹媽一樣,耷拉着一張臉。
但有人失意,也有人高興不已。
尤其是那些家中有人出征的家夥,跟過年一樣,喜氣洋洋,紛紛跪下來,三呼萬歲。
那河間地,可不僅僅能夠耕作啊,更是一個天然的牧場!
而牧養牲畜,轉賣中國,可謂是暴利!
但卻殊不知,其實劉徹已經準備将最大的那塊蛋糕,自己吃下去。
看了一眼,已經進入了冰火兩重天的列侯勳貴們,劉徹冷笑了一聲。
等這次戰争打完,漢家的列侯集團,就要洗牌了。
對于某些家夥,劉徹已經是忍無可忍了。
撈好處的時候,争着搶着,等到需要他貢獻的時候,就跑了個沒影。
這種臣子,這種貴族,劉徹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