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江都爲王四年有餘,雖然本身能力可能不突出。
但是,前後輔佐和幫助他的,卻都是當世有數的長者!
先由馮唐、張釋之,後有衛绾、袁絲。
除此之外,作爲當今最親的手足,江都所獲得的政策和優待也是最多的。
時至今日,江都國已然成爲這東南之地,最富庶的王國。
民間甚至有民謠傳唱:小邑猶有萬家藏,稻米流脂粟米白……
士林輿論也對他這個大王大爲稱頌,認爲他是‘賢王’。
在這一片歌功頌德之聲中,劉阏當然是難免膨脹起來。
畢竟,他今年尚且不過二十歲。
那裏經得起這樣的鼓吹。
聽着袁盎的奉承,劉阏更是得意不已。
隻是,想起自己的皇帝大兄,他微微一縮脖子。
他膽子向來不大,甚至是諸兄弟裏面最小的。
更何況,不久前,濟南王劉辟光的下場吓死了幾乎所有漢室諸侯王。
沒看到,連廬江王劉勃都老實了嗎?
隻是……
邯鄲的誘、惑,讓他難以自抑。
他很不喜歡江都,尤其不喜歡廣陵。
這裏的飲食習慣和風土人情以及氣候,讓他有些難受。
他的心,一直在往北邊飛。
倘若趙王人選早已确定,他大概早就死心了。
但偏偏,邯鄲王宮,長久無主。
這讓他如何能按捺得住内心深處蠢蠢欲動的思鄉之情?
他将身子微微前傾,看着自己身前的袁盎。
“太傅……”劉阏緩緩開口,試探着問道:“以公之見,趙國社稷,當誰主之?”
雖是試探,但言語之中,卻有着舍我其誰的氣勢。
劉阏也确實覺得,諸兄弟之中,除了他,沒有人有資格再能爲今上坐鎮邯鄲,監視趙國,居高臨下,鞭策齊魯了。
他将視線移向車簾之外。
道路兩側,渠道交錯,流水潺潺。
有些地方,甚至還有水車矗立。
遙遠的地平線上,炊煙袅袅,有雞犬之聲相聞。
雖是冬日,但這舊吳之地,卻依舊生機勃勃。
數不清的百姓,跋涉在江水之中,行走在田野之間,或忙着清理河道淤泥,整修渠道,道路、橋梁,或是在拖拽船舶,牽引巨木。
而在視線所及之外的江都國各個城市,繁榮昌盛,秩序井然。
甚至,連一個乞丐也沒有了!
江都,成爲了關中之外,當今天下第二個在全境之内消滅了乞丐的福地。
這是以前吳王劉濞也辦不到的事情!
現在,卻在他手裏辦成了!
雖然,這些事情,其實他什麽力氣也沒出。
都是馮唐和張釋之在的時候制定和規劃的,甚至,幹脆就是中央下來的官吏在督辦。
他這個大王,所要做的事情,不過是點頭同意而已。
甚至……
連反對的意見,也不許提!
但這并不妨礙劉阏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袁盎當然聽得出劉阏話語中的意思,也能明白,這位大王的想法。
在袁盎看來,這位漢家的江都王,其實就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他被自己的兄長遠放到這東南之地。
倘若那位兄長不聞不問,甚至哪怕冷淡一些,或許他都會認命。
但偏偏,當今那位,對自己的這個弟弟,簡直是好的有些過了頭了。
一年四季,從長安來往江都的使者絡繹不絕。
他們将皇帝哥哥的關懷與賞賜,帶來東南邊陲。
甚至每年都會诏回江都王,慰留長安往往半個月,甚至月餘時間,直到大臣們都看不下去了,開始上書,請求江都之國。
當年太宗對待淮南厲王,先帝恩遇梁王,也不及此。
這難免會讓江都心裏産生些不該有的期待和不該有的奢望。
講道理的話,假如是過去的袁盎,他大抵會極力勸谏,陳述厲害關系,打消自己君王的企圖和念頭。
但是……
現在,袁盎自己也想回到長安,回到權力中心。
他還想與晁錯,繼續再戰三十年。
爲了能夠回到長安,袁盎不惜一切。
而眼前這位大王,就是他回到長安的最好階梯。
“以仆臣所見,當今天下,最合适入祀趙國社稷,啓一世代之新者,非大王莫屬!”袁盎長身拜道:“當今,淮南冷漠,常山驕躁,中山有疾,唯大王仁德恭孝,爲天下敬仰……”
劉阏聽也是高興不已。
雖然以往他也聽過了許多類似的議論。
畢竟,與他的兄弟們相比,他這個老三,可謂是樣樣都占盡優勢。
淮南王劉榮,雖是先帝長子,國家宗長,但素來跋扈,而且不服今上,常常私下議論說:吾乃長子,先帝本當立我……
又偷偷的找了一堆謀士,日夜謀劃,散播了許多‘謠言’。
這些‘謠言’裏甚至有些内容讓人連想都不敢想……
譬如,先母妃粟氏之亡……
譬如,今上不追封生母,僅以太妃之禮而待之。
譬如,對粟氏外戚的冷漠和抗拒與對薄氏的恩寵和拉攏。
就差沒直接說:當今之所以得立,蓋無恥媚之以薄氏而已!
甚至潛台詞之中,也未嘗沒有暗指當今對生母不孝的指責。
隻是可惜……
這些事情,連劉阏都聽說了。
别說長安天子了!
隻能說,老劉家天生就不合适低調搞謀反。
自高祖至今,每一個謀反或者诋毀、攻擊中央的諸侯王,都是大大咧咧,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他要謀反OR搞陰謀了。
至于常山王劉非。
好吧……
他就是當初淮南厲王的翻版。
劉阏在廣陵城,常常聽到諸如此類有關自己的這個弟弟的傳聞:老五今天舉起了一個四百斤的大鼎……老五又獵殺了一頭猛虎……老五又舉起了一個六百斤的大鼎……
這那裏是什麽諸侯王?
分明就是一個大力士!
至于中山王劉餘……
他天生口吃,而且一點也不喜歡政務,當了中山王以來,就愛着鬥雞走狗,根本不足爲慮。
剩下的劉端、劉勝、劉彭祖等兄弟。
不是年紀太小,就是性情暴虐,不足爲慮!
講道理的話,他這個江都王确實是最适合當趙王的人選。
隻是……
不知爲何,皇帝哥哥就是不答應……
這讓劉阏愁白了頭發。
袁盎觀察着劉阏的表情,他來到這江都國時間雖短,但是,卻早已經知道了這位大王與他的兄長完全就是兩個人。
當今是喜怒不形于外,而且極擅長掩飾自己的喜怒。
最喜歡讓下面的臣子去猜謎。
但這位卻是喜怒都流于外表。
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沒有城府,而且天真可愛的大王。
這樣的君王,當然是大臣最好伺候和最好控制的。
袁盎就聽說,從前張釋之爲江都丞相時,幹脆就把這位大王當成了泥塑的雕像。
甚至就連當初江都國風災之後救災諸事,也隻是讓大王每日在廣陵城裏露一面,然後就可以回宮去了。
剩下的事情,張釋之與馮唐是一手包辦的。
江都國能有今日的情況,也是張釋之與馮唐打下的根基。
如今,張釋之已死,而馮唐老朽,獨力難支。
天子委派來接任張釋之地位的建陵候衛绾是出了名的老好人,素來不愛管事情。
這江都權柄,實際上落在了他袁盎手裏。
而袁盎是什麽人?
當今天下最善于揣摩人心的大臣。
當年太宗皇帝的心事都屢屢被他看破。
劉阏這樣的毛頭小子,當然是被他玩弄于鼓掌而不自知。
袁盎隻是細細一看,就知道,江都在擔憂什麽。
袁盎于是笑道:“大王有何憂慮?不妨對臣直言,臣雖愚鈍,或可爲大王參謀一二……”
劉阏正愁自己沒有傾訴的對象,聞言,歎道:“太傅有所不知,寡人曾幾次三番,上書陛下,懇請換國,奈何陛下長久不許,隻是道:吾有重任,托之于王,王當勉勵!”
“但這重任,不過是造船、曬鹽,捕魚而已……”劉阏低着頭,對自己所承擔的所謂重任頗爲不滿:“寡人,先帝血脈,當今手足,豈隻是造船之匠人?曬鹽之莽夫?捕魚之漁民?”
聽着劉阏的話,袁盎也有些感同身受。
當今天子,比他的父祖,在治理天下的理念上,更加激進。
假如太宗、仁宗兩代天子,隻是不喜文學,更愛酷吏。
那麽,今上就是赤裸裸的告訴天下人——文章無用!
太宗、仁宗之時,寫的一手好文章的,不愁出路。
隻要刷好名望,自有郡守或者九卿舉薦之。
但當今卻是一邊開了考舉,将大批大批的讀書人,讀書種子,直接塞到地方鄉亭,與農夫爲伍,還洋洋自得的說:天下英雄盡入吾甕中也。
這簡直就是斯文掃地。
但更可怕的事情,卻并非如此。
而是由此而來的鄉亭洗牌。
從關中開始,一個個的縣鄉基層政權,被考舉士子們占據。
這些來自諸子百家的士子,甚至野路子出身的庶民,一朝權在手,就把令來使。
儒家的士子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想,來建立儒家的秩序。
法家的士子,也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來打造自己的理想國。
黃老派當然也是如此。
而每個人對自己所學的知識的解讀方向又有所不同。
于是,從關中開始,一個奇怪的東西,漸漸浮出水面。
當袁盎們開始注意到它的時候,卻發現,已經無法阻止了。
一個又一個低階的亭長、遊徼甚至裏正,他們如同蜘蛛網一樣,在漢室的基層編織出一張雖然各不統屬,但卻相互呼應和團結的巨大網絡。
在這張網絡下,舊有的士紳和地主節節敗退。
大量原本被士紳和地主占據的利益,落到了他們手裏。
然後,這些年輕人,靠着從地主和士紳甚至貴族嘴裏搶來的肉,開始施展自己的抱負,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改造自己的地方。
别看這些士子,分屬不同派系,有着不同的理念分歧,有些時候,甚至能相互互噴,打出狗腦子。
但在面對外界時,卻出奇的團結。
曾經關中就發生了某縣某鄉遊徼因爲改革太過激進,觸怒了當地的士紳,被聯合抵制和驅逐。
結果,第二天,此人一紙訴狀遞到廷尉衙門。
這樣的事情,過去常常發生。
諸如遊徼這樣的官員,得罪了地方的士紳,被聯合驅逐。
上面也不敢動作,甚至隻能責罰那個遊徼——誰叫你亂來搞事?
但在那一次,情況卻發生了逆轉。
在此人遞交了訴狀後,足足三百位考舉士子,爲其聲援。
三百人聯名上書,震驚了關中。
最後,丞相下令徹查。
以内史、廷尉和郎中令組成的調查團深入當地,查明了事實真相。
然後,就是當地的那些紳士倒了大黴。
他們被認定非法抗拒朝廷官員,統統被判處有罪,甚至有人還因此掉了腦袋。
此事,讓袁盎很久都沒有想清楚。
直到他被貶到江都國,才算想明白。
那些考舉士子們,雖然分屬不同派系,有着不同理念。
但他們卻系出一源。
大家都是從考舉而出,走的考舉途徑爲官的。
假如,今天,某某有事,大家不聲援。
明天自己有事,誰會幫忙?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知道,而且明白,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就要去地方的士紳嘴裏搶食吃。
無論是儒家想要實現自己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上上下下,士農工商,各安其職的理想國,還是法家想要‘盡地力之教’,仰或者黃老派想要‘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烏托邦,都需要錢,都需要資源。
上面撥款就這麽多。
而他們要幹的事情,卻有很多。
況且,無論諸子百家的士子,一到地方,面對的情況都是一樣的。
不存在儒家可以光講道理,而法家隻管編戶齊民,黃老派則撒手不管的事情。
這又逼着他們,想要做出成績,就要去跟士紳、地主搶東西吃。
更麻煩的是,這些考舉士子,壓根就是不是本地人。
與本土的鄉紳毫無關聯。
想要收買和拉攏他們,成本和難度急劇上升。
這使得,舊有的社會秩序崩潰,新的秩序建立。
而像袁盎這樣的舊式官僚和士大夫,在新形勢面前,卻有些手足無措,甚至不知該如何應對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