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琴因爲和丈夫将帥一起去國外探親,最終殒命在返回途中,飛機失事和他們的宿命,以及故事暫時告一段落,而接下來是發生在他們倆孩子身上的故事,别忘記,他們倆的孩子,不是等閑之輩。
先來重複一下小明漫畫事件,記得那個鬼精靈嗎,鬼精靈是孩子,小明也是孩子,所以她借助小明的思維,把即将要發生的事情,用筆畫出來,可惜的是,隻有徐倩注意,被她及時發現,收藏了漫畫。
小明結婚了,在農村,人們以種田爲主,不懂得搞第二副業,一夕一夏都在田地間度過,小明是家裏唯一一個成年的男人,那麽就理所當然挑起母親寄予厚望的重擔。
爲了家族興旺,爲了繼承羅家香火,他再也不能随同師父四處奔走,得呆在家裏,瞻仰老人,娶妻生子,不能陪同在師父左右,并不是就不能來看他。
小明帶着新婚不久的妻子來看師父。
師父邋邋遢遢,滿臉髒兮兮的樣子,胡渣就像絲毛草,竄動至耳根處,徐倩帶着一孩子,還得經營店鋪,還得照顧他。
以前是鍾奎補助小明,現在反過來是小明補貼師父,給他送來新鮮的大米,蔬菜,瓜果等農副産品,偶爾閑置時,也有那麽一些人,來找小明看風水什麽的。
小明跟随師父,學到一些鎮壓邪事的皮毛,加上他也愛看書鑽研什麽的,所以也就對風水産生濃厚的興趣,久而久之,也就看出一些常人不懂的門道來。
這也就是,鍾奎給小明除了種田之外的一個出路,在後來小明果然是小有收獲,成爲,當地一小有名氣的風水先生。
第二個問題,鍾奎爲什麽在安頓好香草和文根的冥婚之後,變得瘋瘋癫癫的了呢,那一晚偷偷潛進他房間的不是别人,正是香草。
處于狂犬病發作期間的她,身體方面發生在微小的變化,同時另一方面也如同獸性發作一般,一種原始的沖動,在不間斷的折磨着她。
香草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貪戀人生,是每一個人即将面臨生與死的抉擇中,有思維人類留戀凡塵的想法,由于某一種潛在的因素,促使她很想很想……所以才會悄悄潛進鍾奎的房間,爬上他的鋪,緊緊的抱住他。
意料之中,鍾奎俨然責罵,暴跳如雷轟走她,苦逼的香草,她是因爲,媒灼之言,父母之命(鍾奎的話)才勉強答應和文根成婚,心裏愛的,喜歡的卻是鍾奎,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過。
鍾奎是愧疚,他覺得自己虧欠香草太多,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後一次,他都拒絕了她的索求,同時也覺得對不起徐倩,基于種種心理壓力和負疚感,在不堪重負下,精神崩潰,變成一個邋裏邋遢,神智癫狂的廢人一般。
第三個問題;徐倩遭遇到的古董店老闆,在香草和文根的事情忙碌完後,她再次去尋找那家古董店,卻撲了個空,古董店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一般,在古董店的位置,新開了一家足底按摩店。
她不相信眼睛看見的,就四處去問,問來的都是統一答案,縣城從古至今都沒有出現過什麽古董店,如果是之前發生的一切都是在夢境中,那麽那隻用絹帕包裹起的水晶玫瑰,又是怎麽回事。
怏怏不樂返回鍾奎家,那一晚她徹底失眠了,也是那一晚,鍾奎發高燒,忽冷忽熱,就像得了冷熱病似的,徐倩衣不解帶一直照顧他,他還是喊冷,最後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她鑽進被褥抱住他……那一晚他們倆成爲現實中的夫妻。
孩子就是那一晚成功落戶在徐倩肚子裏的,孩子出生了,是一個漂漂亮亮的女嬰,她覺得孩子像誰,卻苦于一時想不起來,最後放棄瞎想,把精力放在照顧鍾奎和撫養孩子上面。
神秘的水晶玫瑰,被徐倩偷偷包起來,藏在衣櫃裏,孩子在一天天長大,鍾奎精神狀态卻一天天加重,不但酗酒,還發瘋。
徐倩欲哭無淚,原本把他當做是自己唯一的親人,而如今卻成爲一個頹敗,成天喝酒的醉漢,喝酒之後,還玩失蹤,屢次四處找尋,才把他找回來,一番好言相勸,細心安慰,哄住之後想給他把胡須剃幹淨,這丫的就是不配合,最後不得不放棄。
人生就是一部電影,在電影裏的你和他,就是主導電影整個劇情的角色,徐倩萬萬沒想到,陪伴鍾奎的最後人選是自己,吃苦受累的也是自己。
可是她怎麽也不會想到,正因爲她的宿命,才會導緻鍾奎癫狂,一個四柱純陰人,渾身都帶着邪氣,凡是與之結婚和挨近的親人,都不得善終。
鍾奎命硬,雖然命是保住了,卻在精神方面出了問題,最後居然在徐倩眼皮下,在小縣城消失不見了,連同鍾奎消失的還有那把鍾馗劍,以及他随身攜帶的小布袋。
有人說看見他出現在門嶺村,還有人說看見他已經離開了縣城,還有甚者,稱;說鍾奎已經死了,他的屍骨就埋葬在門嶺村。
徐倩發瘋般四處尋找他,如同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時代在變遷,歲月在流逝,如幹年後,小縣城也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舊城改造,撤遷危房等事宜在悄然進行中。
徐倩周圍也發生了變化,一個女人要帶一個孩子,很不容易的,在一些好心人的撮合下,有人給她介紹了一名在殡儀館工作的男子。
這就是命,相生相克吧,一個在殡儀館上班的男人,渾身早已沾滿邪氣和隐晦的東西,完全可以克制徐倩命理的邪氣,他們最終走在一起。
命運就是捉弄人,徐倩在嫁給這位男子之後,得了一場大病,長期卧病在床連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當男人去上班之後,她悄悄的拿出那朵神秘的水晶玫瑰,驚訝的看見,水晶玫瑰果然是黯然失色,果真就像一朵凋謝的花朵那般,沒有了色澤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