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知道什麽樣的力量,支持者布朗史密斯,并沒有後退,而是堅定地将這裏的情況,做了詳細的記錄。而在國内,現在正在直播這裏的現場狀況。
30厘米厚度,長款都有20米長度的巨大鋼闆重達千噸。不過距離接近了,布朗也看得出來,這并不是真正的船用鋼闆,想想也是,華夏也沒有奢侈到真的用珍貴的專用鋼闆來鋪路。
眼下的都是普通的鋼闆,簡單地焊接而成。然而就算是如此,也足夠讓人震驚。每一塊鋼闆都是20米大小,30厘米厚度。而現在,這些鋼闆上,留下了幾厘米深度的傷痕,那是龐大的載重機械履帶留下來的。
嘎吱……
在布朗驚訝的眼神中,巨大的機械緩緩從面前駛過……
鋼闆輕微的翻卷,上面再一次留下巨大的傷痕。而地面卻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落,那是被巨大的重量夯實了。
一塊一米多大小的混凝土塊,在鋼闆下方瞬間化作粉屑,融入到大地當中。
在這些高達百米的巨大的機械面前,自己高大的身高,也僅僅隻能與巨大的鋼鐵輪子半徑相當而已。
站在起重機下方,仰頭看,巨大的機械臂直插天空!
一根根鋼絲繩,比自己的臂膀還粗,密密麻麻的足有上百根鋼絲繩,将龐大的廠房,穩穩地吊在半空中,轟隆隆的碾壓而過。緊繃的鋼絲繩在空氣中嗡嗡作響,仿佛是在表現自己的剛強。
随後,小一些的載重機械将後方的鋼闆撿起來,重新放到那十輛巨大的起重機前方。
布朗看安全了,跳到了拿開鋼闆後的地面。地面下降了足有半米,而且跳下來的時候,腳掌被震得生疼,這裏,已經完全化作了堪比岩石的地面。
岩石、泥土、混凝土等等,全都被壓在一起。用随身的鑰匙撥動地面,卻發現紋絲不動。
漸漸的,巨大的起重機械遠去了,但是依然還能感受到地面的震動。
周圍,華夏的工人們,已經繼續埋頭自己的工作。吃苦耐勞的優良品性,讓華夏在這個時代,引領了世界!
在國外記者現場給自己的國家直播的時候,華夏的當然沒有忘記宣傳一下自己的進展。不過,華夏的記者就能進入一些比較核心的部位了。當然,這裏面依然沒有涉及到核心技術,那是不能報道的。
“大家好,我是央視記者戴旭,有幸參觀了華夏第五代核電設備的生産工廠。在這裏,我們見到了振奮人心的大機器時代的巅峰産物之一。
諸位請看,這是第五代核電的關鍵技術之一,巨大的汽輪機轉子。這樣的一個轉子,主軸部分就有3米直徑,加上葉片,最大的執行已經超過9米,長度在80米左右。
這樣的超大型汽輪機,以前一支是歐美的專利,并且拒絕轉讓技術。但是現在,我們已經能夠完全國産,眼前的巨大的汽輪機轉子,理論上已經達到了230萬的功率,已經遠遠超出國際上最先進的170萬單軸功率。
另外,因爲采用了新的生産方法,采用了整體加工而成。
以前生産汽輪機都是先加工主軸,然後加工葉片,最後嵌合而成。但是這樣的生産,會有看不見的縫隙,進而降低汽輪機功率。
采用了新的技術,我們直接從一整根9米直徑,81米長度的鋼坯加工而成。經過測定,轉子本身的效率,已經高達98%。
身後,我們的工人正在将汽輪機轉子裝入完整的汽輪機殼體當中。爲了保證安裝精度,我們采用了預安裝的方法。組裝完成的汽輪機重量将達到6000噸的超大重量。
運輸這樣的設備,是極爲困難的,也是一個世界難題。
但是,我們現在有了自己的解決方案。請看,遠處一台巨大的履帶式起重機,它能夠安全的起重一萬噸的重量,并且輕巧的,将重物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其精度可以達到一毫米。
哦,好快,我們的工人僅僅20分鍾時間,就在機器的幫助下,完成了汽輪機組裝,下面進入吊裝運輸環節。
看,廠房上空打開,巨大的鋼鐵吊鈎伸了進來,它比小汽車還大。
6000噸的機器就這樣被輕松的吊起來了!
今天的播報到此結束,大家想要看更詳細的視頻,請登錄三碗不過崗,坑你一點網絡,謝謝。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三天後,我将有幸搭乘高手公司的航天飛機,進入華夏的空間站,現場直播超級工程的重要部分,太空工程建設近況。
我們三天後,再見!”
華夏這裏的建設熱火朝天,在張敬元的策略下,現場的各種狀況,被來自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記者們瘋狂的轉播,甚至是現場直播。而玉昆陽更是帶領了自己的團隊,現場開始拍攝紀錄片,一個命名爲:大國崛起之超級工程。
而在全世界,也因爲華夏的超級工程,開始了激烈的競争。
反應最快的,就是素有盛名的德國,這是一個完全的貫徹了軍事思想的國家。幾乎在華夏工程破土不久,就開始了自己的工程建設。因爲地理環境的原因,德國的超級工程所在地,建立在了首都附近。但是野心卻不小,由德國貴族牽頭的第一國際集團,規劃了超過1000平方公裏的土地,作爲新的工業核心。
緊随其後的,就是俄國,這個國家一直以來都有集權的傾向,現在,集權的好處表現出來了,一聲令下,國内大量的财富,開始向聖彼得堡彙聚。俄國的核心工業城市中,最耀眼的不是莫斯科,而是聖彼得堡!
而知道這個時候,一直将民主挂在嘴邊的美國,才開始工業集結。而後各個國家開始了新一代的冷戰!
這裏面,唯獨隻有日本,沒有任何的動作。因爲,日本沒有什麽資源,随着世界競争的加劇,日本開始品嘗沒有工業資源的苦惱。礦産,像是一個緊箍咒,牢牢地投在日本的頭頂。而世界上,主要的産礦國家,現在不是不對外銷售礦産資源,但是所有的資源,隻能用資源來交換!貨币的急劇貶值,讓現在已經沒有真正的國際貨币。大家挂在口頭上的美元、華夏币等等,僅僅是作爲談判中的标尺。具體交易,全都是資源交換。
比如澳大利亞這個資源大國,在與華夏的交易中,用原石礦産交換機械、航天材料、發動機等等。
至于日本,現在隻能咬牙切齒的用優良的機器去換取資源。然而這樣的資源,實在是太少,難以支撐如同華夏這樣的龐大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