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回到省城平江,就開始爲楊峰同志奔波起來。他在宣傳部多年,省委機關的人頭甚熟,至少打探起消息來,是非常方便的。
令宋健沒想到的是,他剛遞交了報告沒兩天,就被部長給召見了。
“老宋,你給梁高官單獨做了彙報?”部長看字的時候要戴老花鏡,看人的時候要脫下來。眼睛雖然花了,部長看人卻是一點都不花。
宋健露出意外的表情,道:“怎麽會,我報告寫好以後就遞上來了,沒有給别人看,也沒有給别人彙報。部長您沒有做決定,我怎麽好拿出去。”
“哦,你的報告被梁高官給批準了。”部長放下眼鏡看宋健。
宋健恍然,忙道:“可能是有其他的原因。其他人呢,确定了沒有?”
“其他人的還待審核呢,就這份批了。”
“一起遞上去的,就這份單獨批了?”宋健疑惑不解。
部長見他時真的不知道,便道:“别尋思了,許是有人打了招呼。恩,你準備一下,下午跟我去給梁高官彙報工作。”
這是難得的機會,宋健高興的答應了,回去認真地準備了一番,還攜帶了相關的文件和報告。
但到了梁高官的辦公室,梁高官沒問這些,而是認真的問起了西捷工廠的情況。
西捷工廠就是名義上由西堡肉聯廠和捷利康合作建設的生物制藥廠,投資近百萬美元,是河東省去年引進外資的标杆。
宋健當初就寫過相關的文章,腦子一轉就想起來了,西捷工廠投産的時候,可是梁高官去視察的
這說明兩者是有淵源的。
猜測着梁高官問問題的目的,宋健見招拆招的回答,順便将弗蘭奇給抓了出來。
部長聽出了端倪,插口道:“老宋,弗蘭奇好像是上次簽約的西捷工廠的那個老外吧?”
宋健心說不愧是部長,口中則道:“沒錯,我去的時候,弗蘭奇在談另一個合同。”
“又要建廠嗎?”部長像是演雙簧似的,配合宋健。
宋健點頭道:“英國的捷利康公司似乎是有這個計劃,聽他們的意思,捷利康公司是有更新設備,建一個更新的工廠的想法,但具體建在哪裏還沒有決定,技術标準也在商議中。”
“怎麽商議?”部長繼續問。
主座的梁高官靜靜地聽着,沒有打斷兩人的對話。
宋健與部長心有靈犀,作勢思考了一下,道:“好像是在和楊峰同志的兒子楊銳商議。對了,楊銳是去年的高考狀元,如今在北大讀書,西捷工廠的建立似乎與他就有關系。”
“我記得,西捷工廠第一次試生産,有這個年輕人。”梁高官開腔了,問:“這麽說,捷利康的新工廠,還是想和楊銳合作?”
“他應該有不小的決定權。”宋健稍微緊張了幾秒鍾,好在面子上沒有露出來。
梁高官“哦”的一聲,道:“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從楊銳這邊入手,與捷利康打好關系呢?”
宋健聽的一呆,看向部長。
部長也有點傻眼,他們是宣傳部,和央視打好關系能理解,和捷利康打好關系是怎麽一回事?
什麽時候,與企業套關系的重任,也架在宣傳部的脖子上了。
但梁高官問詢,還是要一個回答的。
部長想了一下,道:“如果有機會,我們肯定要和捷利康好好打交道的。”
宋健也是類似的話,一樣的意思。
梁高官颔首道:“你們剛剛從西寨子鄉回來,了解那邊的情況,應該和捷利康保持接觸,你剛才說的那個外國人……”
“弗蘭奇?”部長回應。
“對,弗蘭奇到省城來了一趟,見了不少人,你們也可以和他見見面。外國人到咱們河東省來投資,這是好事情,不能涼了他們的心。”
宋健都忘了自己答的是什麽,出門後還有些懵懵懂懂。
倒是部長年老成精,心裏清楚的很,笑道:“老宋,你這次下鄉,可是撿到大便宜了。弗蘭奇來省城,究竟是個什麽情況,你知道吧?”
“這個……”
“行了,你也不用給我說了,我估摸着,一會就有人來問你,怎麽回答,你可得考慮清楚了。”
宋健一臉苦澀:“我壓根沒考慮過。”
“那你可得考慮了。100萬美元的工廠,呵呵……”部長本來想說梁高官都忍不住,話到嘴邊,他自己忍住了。
宋健的心情有點詭異。
讓楊峰在招攬外資方面有一定的影響力,是他在西寨子鄉裏說出來的建議。
但是,宋健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自己剛剛回到平江,楊峰的影響力就發揮了作用。
這未免有點太快了吧。
再想想自己最近兩天的忙碌,宋健頓時有種做無用功的郁悶感。
在辦公室裏關了半個小時,宋健幹脆給西寨子鄉撥了一個電話,準備質問楊峰一番。
意料之外的是,楊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事實上,這本來就是弗蘭奇本人的決定。
對弗蘭奇來說,楊銳手裏的資源,遠比宋健等人想象的重要。
這就好像是一家中國公司投資坦桑尼亞,負責項目的經理又怎麽會在乎坦桑尼亞下屬的一個州的下級機關的負責人。對這家中國公司的項目負責人來說,任何能夠推進項目進度的人,都比坦桑尼亞本土的政治關系來的重要。
而楊銳手裏掌握的資源,能夠推動的項目進度,可不是一點點。
輔酶Q10的生産工藝是楊銳的起家法寶,連續性的研究,讓楊銳原本就站在相關技術的世界前沿。
如果是其他不熟悉的研究,楊銳即使有超前的論文支持,也需要時間一點點的補課,從基礎到前沿,重新學習一遍。
輔酶Q10卻是他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現在,楊銳隻需要多付出一點點的時間,就能達到技術領先的程度。
同樣的東西,其他研究室想要實現,需要的可不僅僅是技術驗證,他們首先得研發出技術來。
有時候,四頁紙的一篇論文,就意味着兩年三年的技術差距。
即使是有技術儲備的日系生物公司,也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和再論證,沒有技術儲備的捷利康,想從其他實驗室找到能用的東西,那就太難了。
相比之下,楊銳甚至還有精力考慮利益最大化的問題。
到了現在,技術是一定要自己做出來,再重新賣給捷利康的,這是純粹的賣方市場,價格由楊銳來開。
除此以外,即将發表的一系列論文中,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的頭銜,也是不錯的資源。
楊銳如今都是在JMC上發表論文的人了,自然看不上這種賺錢技術的署名權。
當然,第一作者的位置還是要占住的,可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楊銳想來想去,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卻是姚悅。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