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奇趕在正月十五以前,來到了河東省南湖市溪縣的西寨子鄉。
這一路上,他先是從倫敦飛香港,再轉機到BJ,接着從BJ乘機到平江,繼而從平江坐火車到南湖,最後坐着汽車到溪縣,又颠簸一路,才到達西寨子鄉。
即使來過中國數次,弗蘭奇還是足足用了四天的時間,才見到楊銳,那胖胖的眼袋下面,是深深的疲勞。
“楊銳先生,又見面了。”弗蘭奇抱着肚子,費事的坐在楊家的院子裏,打量着青磚枯枝,還有剛剛挂起來的大紅燈籠,笑道:“你家很漂亮,非常的中國風。”
楊銳微笑道:“如今的中國,你想看點不中國風的東西也不行。”
“比我第一次到中國來,中國發生了不小的改觀。”
楊銳笑出了聲,指了指弗蘭奇,道:“應該說,比第一次到中國來,你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在的中國人,總是喜歡說改變,實際上,一年多的時間,又能發生多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改變呀,不過是政客和被政客的人的自娛自樂。”
弗蘭奇尴尬的笑笑,立刻感受到了楊銳的鋒芒畢露。
這與弗蘭奇之前見到的楊銳截然不同了。
其實也是不同了,擁有了華銳實驗室的楊銳,目前發表的論文比北大的普通教師還要好。就某種程度來說,現在的楊銳,在中國學術界是擁有了話語權的。
不僅有話語權,他現在收了一年的紅利,手裏還有錢,這就讓楊銳的底氣非常足。
弗蘭奇感受到了楊銳的鋒芒,于是順着他的話,說起了有關改變的見聞,笑道:“我來中國許多次了,用你們的話來說,面前算是中國通。不過,我每次來中國,凡是和中國的官僚或者記者打交道,有一個永恒的議題,就是成果展示。”
弗蘭奇笑着說:“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覺得确實有趣,在過去幾年裏,中國建設了很多現代化的工廠和建築,我記得,第一次去天津考察,就看了四個工廠,非常漂亮……”
“但看的多了,就看的想吐了?”楊銳插了一句。
弗蘭奇哈哈大笑:“還不至于,但是,确實有點浪費時間。”
“可以理解,對一名外國人來說,中國人蓋一棟樓用幾天時間,或者在十字路口是不是新修了什麽建築,确實沒什麽意思。”
“不不不,我還是很關心中國的建設的。”
“我就不關心外國的,比如緬甸吧。假設我到緬甸,我首先關心的應該是安全問題,其次是能不能賺錢,再次是生活環境是否舒适,至于緬甸發展的快不快,緬甸人民幸福不幸福,與到緬甸的生意人,其實沒什麽關系,對不對?”
弗蘭奇不願意承認道:“我還是希望中國能夠發展起來,合作是長期的工作,合作對手發展起來,我們才能有更好的發展,這是我的觀點。”
楊銳輕笑,說:“日不落帝國興盛百年,直布羅陀依舊是小樓林立的大驿站,除了交通和服務業,大英帝國連屬民都不在乎,何況是遙遠的遠東人的生活狀況。”
這句話說的弗蘭奇頓時無言以對。
寒暄結束,楊銳才詢問他捷利康委托開發的具體構思。
弗蘭奇一個激靈清醒過來,但氣勢首先沒有了,第一句話就說的底氣不足,道:“我們計劃投入一大筆錢,收購一家生物制品公司,同時将之注資到你的實驗室中,共同開發下一代的輔酶Q10的生産工藝。”
“下一代生産工藝?你們想開發哪種?”
這涉及到了并購的公司,弗蘭奇稍顯猶豫,旋即說道:“目前有幾家研究微生物培養法和化學合成法的生物制品公司,我們正在進行分析評估。一旦成功,我們希望您能與我們的新團隊合作開發輔酶Q10的新生産工藝。”
“也就是說,你們收購微生物培養法的生物制品公司,我就和你們合作開發微生物培養法的新生産工藝,反之,如果你們收購的是采用化學合成法的生物制品公司,我就和你們合作開發化學合成法的生物制品公司?”
“大緻是這樣的意思,對于哪種生産工藝更有前途,我們的團隊會完整的進行評估的。”弗蘭奇喘了一口氣,道:“我們的團隊非常有經驗,不會輕易讓公司的錢浪費的。”
收購是捷利康公司最喜歡的科研手段,所以他們有一流的科學檢索機構,有一流的技術評價團隊,還有一流的談判專家。
在中國進行投資,本身就是擅長資本并購的捷利康的一次投資。
不過,收購這種事情,誰也無法打包票,至少楊銳就知道,30年以内,化學合成法的前途有限。
事實上,從60年代末開始,就有化學合成法的各種論文出現,但它們的合成路線,或者是成本太高,或者是雜質太多,完全無法用于工業化生産。
當然,如果有巨額的投入,現在開始重新研究化學合成法,未嘗沒有機會突破曆史。
楊銳沉吟了一下,沒有多說什麽,道:“我在國内的實驗室還有工作,暫時無法離開。”
“遠程合作也是沒關系的。”雖然網絡技術還不成熟,但遠程合作早就開展了起來,尤其是歐洲國家,合作實驗的比例非常高。
楊銳點頭:“如果要我參與的話,權益如何分配?”
這是到核心了。
弗蘭奇打點起精神,先問道:“您願意出資嗎?”
“出資如何,不出資如何?”
“如果出資,你就可以在收購的公司中擁有相應比例的股份,另外,我們可以适當的提高您參與研究的項目的股份比例。”
這就是合夥做生意了,如果捷利康收購的公司有前途,或者收購的公司在接下來的項目研究中成果斐然,楊銳自然能小賺一筆,但要是沒前途的話,免不了要虧回去。
楊銳分紅得到了400萬美元,用于個人消費或者支撐目前的實驗室,還算是輕松,但用于國際收購,實在是滄海一粟。
80年代正是生物制品公司迅猛發展的階段,大部分公司的估值都相當高,兩千萬乃至五千萬美元的小公司比比皆是,一家有20名研究員做出點成績的美國生物公司,動辄要價上億。
輔酶Q10在生物制品中算偏門産業。日本國内是将輔酶Q10列入了藥品,但美國和英國仍然是膳食補充劑,也就是中國人所謂的保健藥。這樣的公司的技術價格是相對較低的,但少說也得幾百萬美元,再算上公司的其他價值,楊銳拿出200萬美元,至多也就得到百分之二三十的股份。
當然,以捷利康的秉性,找一家并購公司,花幾億買一家公司回來,再把自己想要的拆出來,不想要的賣掉,也是很有可能的。
這種遊戲,光是會計賬就能看的人頭疼。
楊銳搖搖頭,道:“就以不出資的部分來說吧。”
“捷利康可以拿50萬美元贊助,但你要保證與新公司暢通交流,且成果屬于捷利康。”弗蘭奇提出新方案,這是美國大學裏的教授們經常能夠拿到的合同,對絕大多數研究者來說,他們需要的就是名聲和成果,成果本身帶來的經濟利益,大家并不在乎。
想賺錢的研究員,要麽直接加入大公司,要麽在獲取了聲望和名氣以後,再加入大公司,甚至直接創業。
有公司願意贊助研究,對任何一個國家的研究者來說,都是非常幸運的事。畢竟,研究成功了才有成果這回事,如果沒成功的話,錢是打了水漂的,很多時候,研究往往會處于成功與不成功之間——研究者照樣可以根據實驗寫論文,博名聲,不成功的實驗也是花了錢的,同樣也是有價值的。而投資人自然是血本無歸。
楊銳也是因爲與捷利康有了兩次成功的合作,并且在華銳實驗室中表現出了卓越的研究能力,才會得到這樣的純粹的贊助合同。
換在美國或者英國本土的大學裏,這樣一份合同也能引來幾雙羨慕的眼神。
對純粹的研究者來說,被大公司贊助研究是最完美的,畢竟,就算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也無法保證自己的下一個項目是成功的。
更準确的說,諾貝爾獎獲得者多數都是騙經費的好手,他們言之鑿鑿的完美項目,才是最坑錢的。有些時候,他們甚至會給自己想做的基礎性研究批一張外皮,然後拿去淘換贊助,最終即使做出了東西,贊助公司也不能拿去套現。
如果不能确定成功的話,楊銳倒是願意接受純粹的贊助,反正錢是給到自己手裏的,用這筆錢買的設備等等,也不用還回去。如果是審查不太嚴格的基金,比如2010年以前的中國的自然科學基金,拿錢去買輛車開都沒問題。就是管理相對嚴格的基金,長期租賃一輛奔馳寶馬什麽的也說得過去。
然而,楊銳真正的優勢,正在于确定能夠成功。盡管他腦海中的論文不能用于工廠化的生産,但隻要有了研究思路,配合一些工藝流程之類的論文,重複各個生産環節的難度并不大,至少比收購一個公司再從頭研究小的多。
如果捷利康選擇的是化學合成法的話,難度更是千差萬别。
于是,就在楊銳長久的思考,以至于弗蘭奇以爲他要答應下來的時候,楊銳開口道:“我還是願意作爲一個……獨立承包商。”
這是個有點美式的詞彙,弗蘭奇立刻理解了過來,想了一下,道:“你是不想和其他的團隊合作嗎?”
“我有自己的團隊,而且很優秀。”楊銳自信的微笑。
“兩支團隊同時做這個項目,我們可以接受,你想獲得股份分成?”在醫藥公司,同時由兩支甚至四支團隊做同一個項目是很常見的,因爲再聰明的管理者,也難以确定哪一條路線是正确的,就像是輔酶Q10的研發可以有化學合成法和微生物培養法,而化學合成法和微生物培養法裏面,還會有多重路線,研究者會選擇最有機會和最擅長的路線研發推進,但哪一條最終能達到目的,誰也說不上。
所以,多支團隊共做一個項目,就像是風險投資同時投資多家公司一樣,很花錢,但是增加了成功率,而隻要一支路線成功了,就可以收回所有成本。
另一方面,多支團隊也不是單純的多花錢,他們總是會研究出一些東西,隻要申請了專利,這些東西即使不能立刻套現,指不定哪天還是能收到錢。比如偉哥原本是用來做心髒藥的,效果一般,結果用來抗ED,反而變成了年銷超10億的“重磅炸彈”。
楊銳點點頭,道:“你們出40萬美元,取得的成果,我們各占一半。”
和50萬美元的贊助不同,楊銳單獨研發的話,首先省去了合作團隊的成本,或者說,等于是多了一支研發團隊。正常來說,楊銳投入的精力和腦力會增加。
另一方面,50萬美元的贊助隻是先期投入,如果正好做到一半,前景光明但成果未得,捷利康該增加投入,還是得增加投入,否則,研究團隊是有權拿着已有的東西,尋找其他投資人繼續做這項研究的。
許多研究團隊都用這種方法去套投資人的錢,用50萬美元釣到5000萬美元的傳奇都屢見不鮮。
而采用獨立承包人的方式,捷利康除了40萬美元以外,就不用考慮後期投資了,如果前景光明而成果未得,楊銳就得自己投錢進去,或者出讓自己的股份來找其他投資人來投資。當然,如果捷利康願意繼續投資的話,楊銳也得度讓自己的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等于是一項捷利康有權選擇的分期贊助合同。
當然,差不多數額的資金,隻得到一半的股份,并不能讓弗蘭奇滿意,兩人你來我往的讨價還價。
院子裏的英語聲,很快吸引了好奇的鄰居。因爲楊峰同志是鄉黨高官的緣故,大家總算沒有堵在家門口,就一個個站在牆角聽裏面的動靜,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是在排隊給楊家送禮。
銳媽也不知道楊銳他們在聊什麽,就覺得倍兒有面子,菜籃子一提,出門晃悠去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