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後,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爲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爲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麽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後來,大家在稱贊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第二:馬首是瞻:戰國時,晉淖公聯合了十二個諸侯國攻伐秦國,指揮聯軍 的是晉國的大将荀偃。
苟偃原以爲十二國聯軍攻秦。秦軍一定會驚慌失措。不料景公已經得知聯軍心不齊,士氣不振,所以毫不膽怯,并不想求和。苟偃沒有辦法,隻得準備打仗,他向全軍将領發布命令說:“明天早晨。雞一叫就開始駕馬套車出發。各軍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爐竈。作戰的時候,全軍将土都要看我的馬頭來定行動的方向。我奔向那裏,大家就跟着奔向那裏。”
想不到苟偃的下軍将領認爲,苟偃這佯指令,大專橫了,反感他說:“晉國從未下過這樣的命令,爲什麽要聽他的?好,他馬頭向西, 我偏要向東。”
将領的副手說:“他是我們的頭,我聽他的。”于是也率領自己的 隊伍朝東而去:這樣一來,全軍頓時混亂起來。
苟偃失去了下軍,仰天歎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執行,就不會有取勝的希望,一交戰肯定讓秦軍得到好處。”他隻好下令将全軍撤回去。
第三:有腳陽春:用來贊揚官員的德政。
唐中宗時,宋璟被任命爲谏議大夫。他爲政清廉,全心爲百姓服務,深得民心。所以,百姓都稱贊他是長了腳的春天,他到哪裏,就會給哪裏帶來溫暖。
唐玄宗時,宋璟起初在京任職,不久被貶官,後又升爲廣州都督。他依然爲百姓造福,百姓都非常感激他。
宋璟任宰相期間,勵精圖治,唐玄宗也認真聽取忠臣的建議,從而出現了中國的鼎盛時期——“開元盛世”。所以,宋璟也就成爲唐代少有的幾名賢相之一。
第四:入室操戈:後漢時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和教育家名叫鄭玄。他從小勤奮好學,太守杜密認爲他是個可造之材,于是推薦他進入太學讀書。後來鄭玄又拜大文學家馬融爲師,在他門下學習。當鄭玄學成離開時,馬融感慨地說:“鄭玄走了,我全部的學識也都被他帶走了。”
鄭玄在家裏勤奮地研究學問,他和一起研究經學的何休是好朋友。何休寫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廢疾》三篇文章。鄭玄讀完後,不同意他的見解,于是就寫了《發墨守》、《針膏肓》、《起癱疾》三篇文章來反駁何休。何休讀完後,發現鄭玄是利用自己文章裏的觀點來反駁自己,而且很有道理,不得不憾慨地說:“你這樣不是進來我的屋子,又拿我的武器向我進攻嗎?”
第五:一暴十寒:戰國時代,百家争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遊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爲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裏還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麽辦呢?”按着,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緻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緻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着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麽區别,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緻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麽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後來的
人便将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作辍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于求學很是随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裏能學到什麽東西呢?
第六:以身試法:出處《漢書,王尊傳》
太守以今日至府,願諸君卿勉力正身以率下。……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釋義表示明知法律禁止,還親身去做犯法的事。
故事西漢時,高陽出了一位廉潔奉公的官員,叫王尊。王尊從小死去父親,由他的伯父撫養長大。伯父家裏比較貧窮,王尊每天要趕羊群到野外去放牧。這孩子最愛讀書,放牧時總要帶些書閱讀。漸漸地,他對書上提到的那些秉公執法的官吏十分崇敬,希望自己将來也成爲這樣的人物。一天他向伯父央求,爲他在郡的監獄裏謀一份差使。這時王尊才十三歲,伯父聽後驚訝他說:“你還是個孩子啊,又不懂刑律,怎麽能到監獄去做事呢?”玉尊說:“孩兒已從書中見到過很多。以後再跟獄長多學學,不就行了嗎?”伯父經不住王尊一再央求,便備了禮托人找獄長說情。獄長便把王尊當聽差在身旁使喚。王尊當了幾年聽差,經常接觸到刑獄方面的事務,長進很快。一次他随獄長去太守府辦事,被太守看中,便把他留在府中做文書方面的事。又過了幾年,王尊辭去職務,攻讀孺家經典,之後再被任用。由于他執法嚴正,逐步提升,當上了縣令,後來又升爲安定郡大守。當時,安定郡官場非常混亂,一些官員利用權勢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王尊一到那裏,立即整頓吏治,并曉示屬縣所有官吏忠于職守,以身作則,爲下屬作出榜樣。法律無情,不要用自己的身體去嘗試一下法律。郡裏有個屬官心狠手辣,搜刮大量民脂民膏,民憤極大,告示貼出後不見改悔,于是王尊把他捉拿歸案。這貪官入獄後,沒幾天就一病身亡。接着,王尊又懲辦了一批罪行嚴重而又沒有悔改的豪強。這樣一來,安定郡開始太平起來。
第七:一敗塗地:秦朝時候,沛縣縣令叫泗水亭長劉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連三地逃走了很多,劉邦想:這樣下去,不等到骊山,就一定會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來想去,索性把沒有逃跑的都釋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陽二縣交界的山澤中。
秦二世元年,陳涉在大澤鄉起兵反秦,自稱楚王。沛縣令想歸附,部屬蕭何和曹參建議說:“你是秦朝縣令,現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劉邦召回來,挾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辦了。”沛縣令立即叫樊噜去請劉邦。可是當劉邦回來時,沛縣令見他領有近百人,恐他不服從自己的指揮,又懊悔起來。于是下令緊關城門,不讓劉邦進城。劉邦在城外寫了一封信,綁在箭上尉給城裏的父老,叫沛縣父老們齊心殺了縣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們果真殺掉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進沛縣,并請地做縣令。劉邦謙虛地說:
“天下形勢很緊張,假若縣令的人選安排不當,就當“一敗塗地”,請你們另外遲擇别人吧!”但最後,劉邦還是當了縣令,稱做沛公。
“一敗塗地”本來是一旦破敗,就要肝腦塗在地上的意思。但後人則一直借用它說明失敗之後,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勢。例如一個商人因貪圖眼前之利,盲目推銷劣貨,但消費者卻不去上當,于是這個商人貨物積滞,周轉不靈,而至“一敗塗地”,不可收拾。又如一個球隊,因爲球員間合作得不緊密,遇到挫折,更是手忙腳亂,以至“一敗塗地”,不可收拾。
第八:拔幟易幟:“拔幟易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取而代之。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草山而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韓信被劉邦拜爲大将後,率領漢軍攻占了魏國和代國,接着又在張耳的協助下,帶了幾萬兵東下井陉,攻擊趙國。趙王和主将陳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萬大軍阻擋。
謀士李左軍建議陳馀拔給他三萬軍隊,從小路出發,出奇不意地截取漢軍的後勤裝備及糧食;而它的前軍抵達井陉時不與交戰。這樣的話,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韓信和張耳的頭顱。
陳馀是個讀書人,不愛使用詐謀奇計,認爲韓信的兵不過數千,經過千裏行軍,巳非常疲憊,可以直接予以攻擊,因此沒有采納李左軍的計謀。
韓信手下的人探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高興,放心東下井陉,進軍到離井陉口三十裏之處,韓信下令休息。半夜裏,他選出兩千名輕騎兵,讓他們每人拿着一面紅色旗幟,從小道來到井陉口山後隐蔽起來,同時對他們說:“我将另派一支軍隊與趙軍對壘,并假裝敗退。這樣,趙軍必定傾巢而出,前來追擊。你們乘此機會快速進入趙營,拔掉趙軍的旗幟,換上我們漢軍紅色的旗幟。”
接着,韓信又派出一支一萬人的軍隊,叫他們背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排出兵法上最諱忌的背水之陣,都哈哈大笑,以爲漢軍自己斷了後路。
天剛亮,韓信指揮這一萬人的軍隊向井陉口進發,趙軍立即打開營門迎擊。戰了一段時間後,韓信、張耳命漢兵丢掉旗鼓,向水邊退去。漢兵退到水邊陣地,再也無法後退,隻得拼死作戰。
第九:南橘北枳:晏子将要出使楚國。楚王得知這個消息後,對左右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能言善辯的人,如今到來我國,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麽辦法好?”
有個大臣獻計說:”他來了以後,請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他是哪裏的人?'回答說:'是楚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麽罪?'回答說:'他犯了盜竊的罪。'”楚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晏嬰來到楚國,楚王用酒招待他。賓主正喝到興頭上,兩名小吏捆着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問:”這捆着的是個什麽人?”
小吏回答:”是個齊國人。因爲盜竊犯了罪。”
楚王轉過頭來望着晏嬰說:”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嗎?”
晏子離開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結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爲什麽呢?因爲水土不同啊。現在捉到的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并沒有盜竊的行爲,來到楚國以後卻偷盜起來,難道是因爲楚國的水土容易使人變成小偷嗎?”
楚王聽了,尴尬地笑着說:”聖賢的人是不可戲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沒趣了。”
寓意: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良好的環境可以讓人學好,不好的環境可以使人變壞。
原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于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第十:冰山難靠:“冰山難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依靠别人權勢不能長久。
這個成語來源于《資治通鑒》,君輩倚楊右相如泰山,吾以爲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輩得無失所恃乎!
唐玄宗李隆基特别寵愛楊玉環,封她爲貴妃。這下楊家便雞犬升天了,她的堂兄楊國忠也官運亨通做了宰相,還兼領四十餘個使官,大權在握,朝廷選任官吏都在他家裏私下決定。
當時,陝西有一個進士,名叫張彖(tuan)沒有機會作官。他的朋友們都勸他去拜見楊國忠,那樣立刻就能升官發财。可是他始終不去,反倒對勸他的朋友說:“你們都把楊國忠看得像泰山一樣穩固,可是我以爲他不過是一座冰山罷了。将來天下有了動亂,他就會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陽化掉一樣,到那時候你們就失掉靠山了。”不久,安祿山起兵叛亂,攻下京城長安,楊國忠随同唐玄宗逃往四川,在馬嵬驿,被士兵殺死。楊貴妃也被缢死,楊家這座靠山果然塌倒了。
第十一:不因人熱:“不因人熱”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性情孤傲,不仰仗别人的權勢。
這個成語來源于《東觀漢記。梁鴻傳》,鴻曰:“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滅竈更燃火。
東漢時,有個愛讀書的人,名叫梁鴻。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因父親去世,家裏日漸貧窮起來。
梁鴻雖然家裏窮,但讀書非常刻苦,才學很高,遠近都有點名氣。後來,他被推舉進全國的最高學府---太學深造。由于缺錢用,他抽出一些時間替人家放豬。爲此,太學裏一些有錢人家的子弟瞧不起他。
梁鴻人窮志不窮,逐步養成了孤傲的脾氣,不把有錢人家的子弟放在眼裏。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們分開,自己燒飯。
一天,一個同窗生火做飯後,見梁鴻還沒有生火,便友好地請梁鴻用他的熱炊具煮飯。但梁鴻不領他的情,高傲地說:“我梁鴻從來不用别人熱的炊具煮飯。”
梁鴻說罷,在自己的冷竈上生起火來煮飯。
三年後,梁鴻從太學畢業,回到家鄉,娶了個名叫孟光的醜姑娘,在霸陵山隐居起來。有一次,他寫了一首《五噫之歌》,諷刺了統治者,結果遭到追捕。梁鴻帶了孟光逃到江南地區,以當傭工爲生,窮困不堪,最後悲慘死去。
第十二:南柯一夢:隋末唐初的時候,有個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廣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槐樹,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樹影婆婆,晚風習習,是一個乘涼的好地方。淳于尊過生日的那天,親友都來祝壽,他一時高興.多貪了幾杯。夜晚,親友散盡,他一個人帶着幾分酒意坐在槐樹下歇涼,醉眼膝俄,不覺沉沉睡去。夢中,他到了大槐安國,正趕上京城會試,他報名入場,三場結束,詩文寫得十分順手,發榜時,他高中了第一名。緊接着殿試,皇帝着浮于弊生得一表人才,舉止惆院,親筆點爲頭名狀元,并把公主許配給他爲妻,狀元公成了驸馬郎,一時成了京城的美談。婚後,夫妻感情十分美滿。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二十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經常巡行各縣,使屬下各縣的縣令不敢胡作非爲,很受當地百姓的稱贊。皇帝幾次想把淳于尊調回京城升遷,當地百姓聽說淳于太守離任,紛紛攔住馬頭,進行挽留。淳于尊爲百姓的愛戴所感動,隻好留下來,并上表向皇帝說明情況。皇帝欣賞淳于尊的政績,賞給他不少金銀珠寶,以示獎勵。有一年,敵兵入侵,大槐安國的将軍率軍迎敵,幾次都被敵兵打得潰不成軍。敗報傳到京城,皇帝震動,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議對策。大臣們聽說前線軍事屢屢失利,敵兵逼近京城,兇猛異常,一個個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無策。皇帝看了大臣的樣子,非常生氣地說:“你們平田養尊處優,享盡榮華,朝中一旦有事,你們都成了沒嘴的葫蘆,膽小怯陣,一句話都不說,要你們何用?”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薦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讓淳于尊統率全國精銳與敵軍決戰。淳于尊接到聖旨,不敢耽擱,立即統兵出征。可憐他對兵法一無所知,與敵兵剛一接觸,立刻一敗塗地,手下兵馬被殺得丢盔解甲,東逃西散,淳于尊差點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職務,遣送回家。淳于尊氣得大叫一聲,從夢中驚醒,但見月上枝頭,繁星閃爍。此時他才知道,所謂南河郡,不過是槐樹最南邊的一枝樹幹而已。
第十三:黃羊舉賢:晉平公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令,誰可以當任這個職務呢?
祁黃羊回答說:解狐可以去當。
平公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
祁黃羊回答說:君問的是誰可以去當這個職務,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稱贊說:好!于是任命解狐爲南陽縣的縣令,果然非常稱職,老百姓都很稱贊。
過了一段時間,平公又問祁黃羊說:京城裏缺個軍尉,誰可以擔任這個職務呢?
祁黃羊回答說:祁午可以。
平公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
祁黃羊回答說:君王問的是誰可以擔任軍尉這個職務,不是問誰是我的兒子呀!
平公說:好!于是又任命祁午爲軍尉,果然也很稱職,大家都贊揚他。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說:祁黃羊講的這些話太好了!推薦外人不回避仇敵,推舉家人不回避兒子。像祁黃這樣的人,可稱得上是大公無私了。
第十四:三生有幸:唐朝有一個和尚,号國澤,對佛學有高深的造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過一處地方,看見一個婦人在河邊汲水,那位婦人的肚子很大,已經懷孕了。圓澤指着婦人對李源善說:“這個婦人懷孕已經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兒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現在看見她,沒有辦法再避了。三天之後,這位婦人已經生産,到那個時候請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嬰孩對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這一笑作爲憑證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時我們再相會罷。”他們分别後,就在這一天夜裹圓潭果然死了,同時那個孕婦也生了一個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圓澤的話,到那位婦人家裏去探看,嬰兒果然對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後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達天竺寺去尋訪;
剛到寺門口,就看到一個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舊情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現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緣份。或朋友閑在一種偶然的機會裏或特殊的環境中相識,成爲知己,又能夠幫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來稱譽。
第十五:退避三舍: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爲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爲,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叙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麽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産,晉國哪有什麽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麽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争,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爲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爲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争或主動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