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和孟族聯軍,已經攻克東籲城,”丁家盛拿出一份軍情信件,笑容有些古怪,“東籲城的緬人……被殺空了,城内城外堆滿了屍體。那裏的五百大同軍,正在勒令暹羅和孟人收屍焚燒,免得天氣轉暖之後爆發瘟疫。”
楊展歎息:“這得多大仇啊。”
丁家盛說:“這一百年來,暹羅多次被包圍首都,甚至首都還淪陷過兩次。而孟人遭到長期欺壓,每次起義都遭屠戮。這回他們找到機會,肯定是要血債血償的。”
東籲城是緬甸東籲王朝的舊都,遷都還不滿三十年,那裏住着大量的緬人貴族。
僅城内的緬人,估計就被屠了兩三萬。
另外,整個下緬甸地區,沒來得及跑的緬人地主,幾乎被殺得幹幹淨淨。就算跑了,土地也被搶走,許多緬人農民淪爲奴隸,而孟人奴隸則獲得自由。
丁家盛發去一份命令,由使者帶去東籲那邊。
東籲城。
楊東魁問道:“天朝将軍怎麽說?”
那萊王歎息道:“唉,丁将軍讓我撤軍,說北方戰事已經結束。”
楊東魁寬慰道:“殿下,撤軍也好,這次已經收獲滿滿了。”
暹羅此次确實有收獲,趁機拿下兩座大城,以及一大片沿海區域——緬甸在馬來半島的國土,毛淡棉以南全部被暹羅吞掉。
此外,暹羅還搶到許多财貨。
暹羅和孟人聯軍,沿途随便搶劫,五百大同軍懶得去管,也根本管不過來。但他們搶到的東西,必須交一半給大同軍,剩下就可以自行分配了(肯定有藏私不拿出來)。
那萊作爲剛剛奪位的國王,對外取得連番大勝,還擴張了大片國土,足以鞏固其統治地位。
不虧,而且賺大發了。
那萊王心裏擔憂的是,中國也向南擴張一大塊,對中南半島的影響力愈發強大。
而且,八百司肯定成爲中國附屬勢力,今後将徹底脫離暹羅的掌控。八百司轄地,即後世泰國的清邁、清萊等地區。
胳膊擰不過大腿,既然中國讓撤軍,那萊王隻能帶着部隊回國。
暹羅軍隊一走,孟人總算輕松起來。
孟族起義軍的首領們,紛紛帶着部隊北上,幾乎是一路搶過去的。見到緬人地主就殺,見到緬人百姓就搶,甚至從蒲甘逃回家鄉的緬人潰兵,半路上都被孟族軍隊殺了兩千多。
丁家盛和楊展,留在蒲甘做戰後工作,沒有帶兵殺向緬甸首都阿瓦。
他們已經撈夠了軍功,總得給友軍留一點。
又過數日,陸續傳來捷報。
黃幺大軍順利攻克安正國城。
陸良器率領的巡檢師,扔下土司聯軍和大部分辎重,急行軍翻越山嶺河谷,從東邊殺到阿瓦城下。得知國王在前線戰敗,緬甸首都的軍隊,不做抵抗就開城投降。
随即,各路将領齊聚阿瓦開會。
黃幺率先發言道:“北邊不能隻吞掉孟養和木邦,雖然邊境地勢利于攻守,但種出的糧食無法供應大軍。今後再起戰事,還得從雲南運送軍糧。至少得把安正國城的也占了,沿江有大片平原可以種地。”
陸良器也說道:“孟艮也得占下來,跟木邦連成一片,花幾十年的時間,沿途修建驿站和驿道。否則的話,今後出兵打仗,八成時間都用在翻山越嶺趕路上。”
“我贊成,細作終究不懂打仗,提供的信息必須更正。”丁家盛支持道。
将領們聯名上疏,等待朝廷命令的同時,還是把緬北土司、緬人領主、孟族首領全叫來一起。
黃幺對這些人說:“東籲國已滅,這緬甸之地,當另建新朝。天朝皇帝有令,在南邊建一國,由孟人擔任國王。又在北邊建一國,由傣人來做國王。車裏土司刀木禱,曆來忠順有加,此次出兵亦有功,可做傣人國王。”
刀木禱愣了愣,随即大喜。
他其實連土司都不是,車裏土司是他侄子。而且車裏到處是山,哪比得上肥沃的中緬甸平原?
“皇帝陛下萬歲!”
刀木禱激動得噗通跪地,朝着北邊磕頭:“承蒙陛下賞識器重,我若做了國王,世世代代忠于天朝,永生永世爲天朝藩籬!”
這番話屬于肺腑之言,至少此時此刻,刀木禱對趙皇帝感激涕零。
黃幺又說:“孟連土司、孟拱土司,爲傣國之左右丞相。你們可帶着士兵和族人,遷居此處挑選封地,具體如何可與刀木禱商量。”
這兩位土司有些懵逼,但中緬甸平原肥沃富庶,他們倒也并不怎麽抵觸。
黃幺繼續說:“其餘土司,可選擇遷居傣國,也可留在原籍做鎮長。”
就在那些小土司猶豫時,“傣國國王”刀木禱主動發出邀請:“你們都來吧,隻要來了,個個有封地,個個做大官!”
刀木禱的思路非常清晰,他跑來做傣國國王,人生地不熟的,兵力也有些不夠,根本壓不住本地人。而那些緬北土司,也屬于外來者,完全可以抱團取暖,結成利益共同體,聯手打壓本地勢力。
小土司們有些心動,他們原有的地盤,最多有半個縣那麽大,有的甚至隻統治幾個村子。若是搬遷過來,瞬間地盤就大了,而且土地還更肥沃。
“我……我願去傣國。”來自木邦的孟隆土司率先表态。
這貨原有的地盤不小,但境内全是山區,治下百姓隻有一兩萬人。
“我也願去。”
“算我一個。”
八成以上的小土司,都願意搬遷。
他們已經看明白了,中國明擺着要吞并地盤,留下來做鎮長有啥意思?還不如南下獲取封地呢。
黃幺說道:“你們自去商量怎麽劃分地盤,記住一點,隻準帶五服内的族人和私兵南遷,原有地盤上的百姓不準帶走!私兵,就是伱們長期養起來的士兵,不準把普通百姓也當成私兵。還有,你們的奴隸也要留下!如果地盤不夠分,可以去更南邊的孟國。”
這些北方土司,随即被扔出會場,商量着怎麽瓜分地盤。
黃幺又問那些孟人:“你們還沒選出國王?”
孟族首領,面面相觑。
他們早就已經選好了,不過數量有點多,足足有三位國王。
一個國王,來自跟随丁家盛北上的孟人。一個國王,來自勃固城。一個國王,來自馬都八。
黃幺無奈道:“你們再回去商量吧。”
一群孟人首領,接下來天天開會,開着開着就拳腳相向。
足足折騰大半個月,居然采用君主立憲制。
孟人精于商業,一百多年前,就已經跟歐洲殖民者接觸,對荷蘭等國的政體也有所了解。
來自勃固的國王候選人,可以證明自己的王族後代。因此,他的正統性最高,頗有争議又毫無懸念的做了國王。
另外兩位國王候選人,一個做了卑謬領主,一個做了馬都八領主,大概可以理解爲兩個公爵。
其餘首領,也各自獲得封地。
這些貴族們,即将組建議事大會。稅收、徭役、法律等等,需要議事會來決定,國王不得擅自修改其内容。
同時,又殘留着東籲王朝的政治規則,比如國王有權派遣稅務官,到各個領主的地盤收稅。東籲王朝是國王與領主五五分成,而新建的孟國,國王最多隻能拿走四成,剩下六成稅收都得歸領主所有。
緬甸的勢力劃分,差不多就這樣定了。
克欽族還在刀耕火種,而且很多被劃到中國境内。克倫族分布很廣,但也顯得很散,一部分也被劃到中國境内。
緬族徹底淪爲被統治民族,這個雷遲早要爆,就看傣國和孟國能鎮壓多久。
孟國定都勃固,傣國定都阿瓦,兩國的國境線,劃在卑謬北邊的馬奎一帶。
孟國的國土面積要大些,而且有很長的海岸線,适合貿易經商,但大部分稻田隻能一年一熟。
傣國雖然國土面積更小,且完全是内陸國家,但這裏的很多稻田,可以做到一年兩三熟。
另外,緬甸的仰光地區,割讓給中國建立港口城市。
泰國的泥海(曼谷),送給中國建立海港。
此時的曼谷,隻是個小漁村。從曼谷到大海,到處是紅樹林和沼澤地,所以才被當地人稱作“泥海”。對暹羅而言,把曼谷送出去也無所謂,就是稍微有些膈應而已,畢竟中國會在那裏駐軍。
大同軍陸陸續續撤走,在阿瓦留了一個師,在仰光留了500士卒,在曼谷留了500士卒。
朝廷組織的首批移民,優先送去仰光和曼谷。都是從廣西、雲南移來的,相對更能扛住炎熱濕潤的天氣,數量也不多,一兩千人而已。
緬甸和泰國境内的漢人,卻自動朝這兩個港口遷徙。
特别是暹羅漢民,半年之内,就有三千多人搬到曼谷,成了那裏的絕對主體民族。在朝廷的幫助之下,一些漢民開墾沼澤種地,但大部分漢人是擠在港口經商。
等待三個多月,朝廷的命令終于送達阿瓦。
趙皇帝和内閣同意将領們的請求,吞并孟養司、木邦司、車裏司、孟艮司、孟連司,并且吞并安正國城(新古)及以北的部分中緬甸土地。
其中,孟養司、車裏司、孟連司、木邦北部,全部劃歸雲南省并改土歸流。
孟艮司、木邦南部,還有新并的中緬甸地區,設置平南軍民府。丁家盛戰功卓著,擔任平南軍民府長官。
“軍民府”是明代的一種地方行政區,土司、官府、漢人、少數民族混雜。
明初設立的軍民府,幾乎全是土司。明代中前期的軍民府,大部分都不是土司。明代中後期,開始大量廢除軍民府,同時伴随着改土歸流。
現在朝廷設立“平南軍民府”,也是一種混合行政區。
因爲實際情況複雜,原則上實行軍管,最高長官由武将擔任,防備當地百姓叛亂。同時,又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區域,劃分州縣由文官統治。更原始偏僻的地方,容許小土司存在,等發展到一定程度再改土歸流。
比如山區的克欽族,連綿起伏的大山,而且還在刀耕火種,怎麽可能派文官去治理?隻能任命克欽族頭領做小土司。
至于爲啥讓丁家盛執掌平南軍民府,而不是資曆更老的黃幺,純粹是根據他們的能力來安排。
丁家盛是自練《大同集》的秀才出身,在收複雲南的時候,就故意留下某些邊境不打,爲朝廷征讨安南做準備。在蒲甘城的時候,又知道送還貝葉經,利用和尚收買人心,明顯擁有治土安民的才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