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的隻是知道,在唐以前,祝由就是醫門十三科之一,屬最後一科。
按現在的研究分析說法,祝由科主要是不用藥,通過巫或者精神力量(禁咒)等來治病。
所以在西方科學普及的年代,這種治病的方法,就被視爲迷信,然後就慢慢沒落失傳了。
陳風華無論如何,都沒想到,自己竟然能夠得到這個《祝由術》的傳承!
按陳母的說法,陳父其實對于陳二郎的醫學天賦是不看好的。
陳父的醫術遠近聞名,也算家學淵源。
所以其名聲很大,而他的醫術也配得上其名聲。
但陳二郎就不一樣了。
如果陳父還正常活着,能慢慢調教,未嘗不能把陳二郎教成一代名醫。
可惜陳父早亡。
一些比較深奧,或者就像“祝由術”這樣的禁忌醫術,必須得有人教。
如果陳二郎自學,以他的天賦倒也不是學不會,但保不住這門醫術。
畢竟他的名聲太低,真要碰到普通醫術治不了的病,突然治好了,必然會引起行内人的懷疑。
那禍事就來了。
這可不是随便亂猜——看看《神醫喜來樂》這樣的電視劇就知道了。
懷璧其罪啊!
但陳二郎名聲大了,那名聲就是一把很好的遮陽大傘,他做一些事情,就好解釋了。
所以陳母才會在這個時候把這三本書拿出來。
對于祝由,陳風華也是研究過的。
現代的研究說法,祝由,用符咒和語言祈禱除疾驅病的方法。
即通過轉變意念、專意注念,向神祈禱、求福愈病之一種原始的精神、心理療法。此正上古時期“祝由”原始之本義,亦即道教醫學養生方術中之吐納服氣、導引之法。
其實也就是把所有的非現代醫學、非中醫藥石治病的其他比如巫醫、道醫、佛醫等都歸類到裏面了。
其實真實的當然不是這樣的。
隻不過這些都無法通過“現代科學”的檢測,所以隻能歸于這一類中。
按陳風華的理解,祝由,就是治那些科學解釋不了的病因的方法。
比如禍祟緻病,鬼神緻病。
當然,相信科學的,絕對不會相信這世間有鬼神。
那麽換種說法,人死後,腦電波殘留在世間,其負能量所引起來的病症。
這個用科學好解釋吧?
畢竟有人做過實驗,“科學實驗”,人死後,比活着的時候輕一些。而輕的這些,有學者解釋,就是“精神的力量”。
一些現代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比如現實中很多人突然“覺醒”前世,突然懂了一些從來沒聽過、從來沒學過的方言,腦海裏突然多了一段記憶。
這些事情并不少見,許多人都應該聽過。
如果放在古代,那就是鬼神之說,“撞鬼了”。
現代學者解釋,就是死者死時巧合碰到一些特殊情況,其腦電波并沒有消散,而是繼續在空間傳播,碰到相合頻率的人的大腦,就被吸收了。
扯遠了。
其實就是想用現代科學能理解的方式,去說一說這些不被科學解釋,“突然中邪”之類的病。
而祝由其實治的就是這一類的病。
其實民間都流傳着很多此類的,當然其中是真的夾雜着一些迷信、跳大神之類的内容。
但是,無論你信不信,有的,是真的有效的。
至于用科學來解釋,爲什麽見效——現在科學解釋不了。
這就是祝由的一種。
陳風華在回憶這本《祝由術》後,發現這裏面的内容更加的系統、全面,解釋、舉例、治療方法都有。
哪怕是一個普通人,隻要能看得懂,就能用!
怪不得把這玩意兒搞的這麽謹慎,這玩意兒傳出去,真了不得啊!
陳風華原本是想着回歸後,就把這三本書給默下來。
現在想想,這《祝由術》還是先緩緩吧。
剩下的兩本《内經詳解》和《導引術》倒是可以寫下來。
反正這一類的東西網上很多,真假難辨。
陳風華已經明白,這一次進入那“記憶”裏,最大的收獲應該就是三本書了。
現實時間裏,時間過去了不過幾十秒,但陳風華這近三個月的經曆,讓他的心情和心性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回想這三個月組建流民營、抗擊時疫的事情,其中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當然也有不少失誤的地方。
複盤一下,陳風華還能做的更好,能讓更多患了時疫的人免于死亡。
但是,這段記憶過了就過了,這點也隻能是遺憾了。
想了良久,陳風華才沉沉睡去。
這一覺陳風華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來。
精神上的疲憊一掃而空。
起來的陳風華回到西域本草的辦公室,叫來張潔,讓她在國醫交流平台上發布兩條公告。
“第一,西域本草準備在五年時間裏,資助至少一百名符合條件的民間中醫開設醫館。西域本草第一期将撥付三千萬元用于此項目,後續資金将分期投入。
第二,西域本草準備開啓易醫培訓計劃,現征集想要學到真正中醫知識的人,以及願意以帶徒弟方式教授醫學知識的真正中醫。
這兩種人報名後,經審查符合條件的話,西域本草将支付培訓費用,以及相應的其他費用。西域本草将撥付一千萬用于此項目,如有不足,西域本草審核後将繼續撥付!”
張潔聽了陳風華說出來的這兩條公告後,也是大感意外!
“陳總,你是受什麽刺激了嗎?”張潔小心翼翼的問道。
畢竟此前,陳風華從來沒和她說過這個。
她基本上也能保證,哪怕鄭家寶,恐怕也是不知道這兩個項目的。
陳風華笑着說道:“放心吧!我又不傻,這兩個項目我是仔細想過的。”
的确是仔細想的,念頭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不過真正下決心的,還是昨天晚上真正有了那段經曆。
陳風華發現,無論是“記憶”裏還是現實中,光靠他一個人,是救不了那麽多的患者的。
哪怕他開發了更多的成品藥,但實際上中醫推廣普及藥,并不是長項。
中醫還是更注重于一人一方的精準治療。
那麽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呢?
那就是多培養合格的中醫啊!
現在的中醫培養機制,那是西醫的一套。
其中有合理的成分,但并不都适合中醫啊!
想要培養真正合格的中醫,以師帶徒的老路,在沒有出現新的更合适的路子之前,還是很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