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不是無所不能的,特别是滿朝文武大臣都堅持的事情,譬如說後宮的事情,到了泰興元年九月,秋收結束之後,零星的奏折變成了大規模的奏折,在抨擊貪墨、懶惰官吏的同時,也說到了後宮的事宜。
其實後宮已經出現了不少的變化,宮女最終保留了五百人,宦官保留了三百人,足足八百人,讓李儒沛覺得很是奢侈了,要說宦官在服侍的方面的确是有能力的,生活上的察言觀色,的确是宦官的強項,這讓李儒沛很是感慨,難怪那麽多的皇帝,都信賴宦官,當然李儒沛的情況不一樣,他是穿越之人,骨子裏對宦官是不認同的,這是摧殘人性之做法,絕對不值得提倡,所以他能夠時時刻刻保持警惕。
後宮之中,依舊隻有皇後娘娘和五位夫人,範若楠和王妙彤都已經懷孕,這讓滿朝文武都覺得不合适,崔安潛和崔慎由也很是尴尬,甚至在早朝的時候,兩人直接提到了選秀的問題,要不然清河崔氏也承受不了那麽大的壓力,這讓滿朝文武知道了,原來後宮之中出現這等的問題,主要還是皇上堅持,當然堅持的原因,是不願意後宮的開銷太大了。
泰興元年風調雨順,農業上獲得了極大的豐收,受災的隻是少數地方,大唐之繁榮穩定的景象,已經在各地出現,國庫的銀子也是充足的,足以維持多年開銷,商貿的大規模發展,更是促使了賦稅的增加,如此情況之下,皇上過于的節儉,讓滿朝文武不甘心了。
這一次率先提出奏折的是壽王李傑。
李傑認爲,大唐皇室之祖制,有些地方需要修改。譬如說對宦官之态度,皇上已經在大明宮和皇宮樹立了鐵碑,命令宦官不準幹政,大半年時間過去,宦官幹政的事情絕迹,而且民間之認識也在出現改變,沒有誰願意讓自家的孩子成爲宦官,宦官裁決政事、監軍以及領兵出征的事情,都成爲了曆史,皇宮之内雖然保留了内侍省。但宦官最高的品階就是正六品,可以說這一個集團已經徹底衰退,這樣的變化是很有必要的。
但後宮之嫔妃,這不僅僅是皇上之私事,這牽涉到皇室之興旺,牽涉到大唐之天下。
李傑堅持認爲,皇上必須要重視後宮之事宜,必須要充實後宮之嫔妃,必須要支持政事堂提出的選秀之事宜。
李傑的直谏。得到了滿朝文武的支持,讓李儒沛無法反對了。
李儒沛也知道,這個時代小孩子夭折的概率是很高的,主要還是因爲疾病。這方面皇室也不要想着例外,他的幾個孩子,之所以能夠健康的活下來,還是在平日的飲食和照顧之中。都特别的注意,加之李儒沛知道不少生活方面的基本常識,這才讓幾個孩子都能夠健康成長。
至于說皇上後宮之中的女人多。這其實也是權勢的象征,不管是皇上、親王乃至于朝廷文武大臣,都是依據官階來确定能夠迎娶多少的女人。
李儒沛很清楚,他是不是充盈後宮,牽涉到了滿朝文武的利益,這已經不是小事情。
試想一下,大唐已經形成多年的規矩,就連親王的府邸裏面,都是十幾個乃至于幾十個女人,他這個大唐的皇上,後宮隻有六個女人,這讓滿朝文武怎麽辦,人家總不能夠将迎娶進門的女人休掉,那樣是不可能的,可人家府邸裏面的女人多了,總是感覺到不自在。
男尊女卑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女人不能夠入朝爲官,不能夠進入官府做事情,養家糊口主要是男人的事情,這就注定女人的地位是不可能提高的,李儒沛就算是皇上,也沒有能力改變如此的狀況,不要說他李儒沛,就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都無法改變這樣的事實。
其實後宮之中的事情,已經在朝廷之中産生一些影響了,若是李儒沛依舊堅持,怕是文武大臣的奏折會更多。
無奈之下,李儒沛隻能夠妥協,但他堅決不同意所謂的選秀,那樣就不好控制了,再說後宮的嫔妃也要慢慢的充實,絕非一下子就全部到位的,私下裏李儒沛也知道,真的有上百的女人了,他可沒有那麽大的能力駕馭,到時候苦的還是後宮之中的女人。
可惜事态的發展,還是出乎了李儒沛的預料,一場變相的選秀開始了。
後宮之中,隻有皇後娘娘和五位夫人,其餘的嫔妃位置全部都是空缺,這些位置的誘惑力是不一般的,再說皇上之盛名,已經在大唐傳開了,故而後宮選嫔妃的消息傳開之後,前來打探消息的人不計其數,其中有朝廷和地方的官員,也有士紳富戶,甚至有商賈,誰都想着自家的姑娘能夠到皇上的身邊,得到皇上的寵愛,如此家族也有依靠了。
皇上之父母皆辭世了,所以挑選嫔妃的任務就落在了皇後娘娘的身上。
這令清河崔氏一下子成爲衆矢之的,直接找到皇後娘娘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找到崔安潛、崔慎由等人也有難度,好找一些的是黔中道節度使崔彥沖,此外就是崔氏家族其他人,更加好找的是崔安潛等人的夫人。
到了十月中旬,經過皇後娘娘崔涵蕾親自挑選的女孩子,達到了三十人,這個時候,李儒沛出面了,說是有這麽多的女孩子足夠了,今後滿朝文武再也不要提及後宮選妃的事情了,否則将予以嚴懲。
選秀其實成爲了一場暗地裏的權力博弈,這早就在李儒沛的預料之中,随着皇權的加強,随着大唐江山的穩固,想着分一杯羹的人不少,不管是朝着的文武大臣,還是實力逐漸強盛起來的商賈,官本位的思想,還要延續千年以上的時間,能夠依靠到官府,那就是最大的保障,何況是依靠到皇上。
不到一年的時間,北方的京城長安、東都洛陽以及河南府等地,同樣出現很大的變化,這樣的變化,吸引不少的人來到這裏,南方的情況更是不用說的,繼續維持原來的制度,商貿更加的發達,百姓的生活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不少的百姓開始變得富足。
有些東西,李儒沛可以發力,但有些東西,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譬如說地方官府之權力太大的問題,不僅僅是李儒沛沒有辦法,怕是将來繼承皇位的李承博也沒有辦法改變,縣衙管着全縣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百姓和農戶信任的也是官府。
這就導緻了權力能夠解決一切事情之局面,越是往上面,權力越大,就算是李儒沛竭盡全力扶持的商貿,同樣打上了權力之烙印,成立之後的總商會,會長是戶部員外郎兼任,各地之商會,會長同樣是官員兼任,這樣的事情,倒是不需要朝廷發布敕書,下面馬上就照着做了。
李儒沛知道選秀已經變成了暗地裏權力之博弈,所以他必須果斷喊停了。
三十個女孩子進入到後宮,意味着後宮的宮女和宦官人數都要增加,開銷同樣需要增加,盡管這增加的開銷,都是後宮府庫拿出來的,但說來說去都是賦稅的收入。
當然,李儒沛隻能夠幹涉大的方面的事情,小事情他就不能夠管的太多了,譬如說應該是皇後娘娘管轄的後宮的事物,制度是用來約束所有人的,李儒沛也不能夠例外,還要帶頭遵守,不該他幹涉的事情就不能夠幹涉。
女人多了,後宮之中的博弈肯定會出現,李儒沛就算是神仙也沒有辦法阻止,他隻能夠是時常的告誡崔涵蕾,一定要盡力管理好後宮的事情,避免出現太多的争執。
十月之後,李儒沛的重點精力,放到了藩鎮和突厥方面,距離他說的一年之期限,隻剩下四個月左右的時間,該要準備的事情不少,大唐雖然開始興旺起來,但藩鎮不滅,新疆道不能夠劃歸大唐之版圖,一切成績的取得,都是黯然失色的。
應該說大半年的時間過去,情況也出現了變化,藩鎮普遍變得老實和焦躁,也許是知道朝廷最終是要剿滅藩鎮的,一些藩鎮開始加強自身之實力,譬如說王玫和李克用等人,一些藩鎮開始想着向朝廷屈服,譬如說王镕等,不過這一切都因爲朝廷暫時沒有明确的态度,隻是在暗中進行,所以大的動作沒有出現。
朝廷也因爲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暫時顧及不到藩鎮和突厥,這就好比是一個正在全力集聚力量的拳手,等待着最佳的出手機會。
政事堂和兵部其實已經在開始籌謀了,鐵血軍更是不用說,鐵血軍總兵力雖然隻有二十萬人,但是更加的精銳和強悍,充足的糧草和軍饷是保證,對将士之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駐紮在長安和洛陽的十幾萬大軍,早就摩拳擦掌,等待皇上的命令了。
高馳邦和嚴複已經商議好幾次了,他們清楚,一旦皇上下旨開始征伐藩鎮和突厥,那将是一鼓作氣的,故而所有準備事宜,必須一絲不苟。(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