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運功逼毒一日一夜之後,一聲長嘯,感覺周身通泰,毒質已經被完全清除,立即飛馬趕回邺城。
專信攜得勝之兵在城門口迎接唐朝,隆多神色歡愉:“陛下,可想死我啦!”
撲上來抱住了他的腿,真情流露。
唐朝微微拍打他的腦袋:“不用擔心,朕好着呢。”
“陛下回來就好,不過小的發誓,以後即使有天大的事情,小的也不會遠離陛下啦。”
唐朝知道他作爲禦林軍總管,首要的職責是寸步不離的保護自己,不該請纓帶兵追趕史思明,心中覺得對不起自己這個皇帝,但是考慮到隆多建功立業的雄心,所以派他去了。
他一直做唐朝的随身親兵統領,沒有仗可打,時間一長,可把他憋壞啦。
當下安慰道:“那倒不用,這一次你做得很好,朕叫你做什麽,你就做什麽,這一次幹事若何?”
隆多趕緊彙報:“托陛下的鴻福,小的這一次殺賊近萬人,隻是史思明僥幸逃走啦。”
“很好,這也是功勞一件,專信,邺城形勢如何?”
專信就鄭重的下馬,步行來到唐朝的馬前:“陛下,現在邺城的大水已經退去,我新唐大獲全勝,請陛下檢視,您一邊看,臣一邊向您彙報。”
他在說話的時候歡悅滿滿,顯然是收獲良多。
唐朝身後跟着郭子儀、李光弼、高仙芝這些名将,新唐文武百官,除了留守長安的李白等人之外,幾乎全部随行,包括鐵慕容、李南靖一起,檢閱新得的邺城,每個人臉上都是喜色。
專信上馬,距離唐朝一個馬頭的距離,緩緩進入邺城,說道:“陛下,臣按照您的指示,圍而不攻,牢牢把持邺城的出口,史思明果然不戰而逃,除了将随身三萬親兵帶走之外,邺城并沒有一兵一卒逃走,水淹邺城第二日清晨,我們駕駛戰船包圍邺城,攻打邺城守軍,可是留下來的燕國士兵兵無戰心,隻遇到了少許的抵抗,随即全城投降,大約接納了原史思明部四十萬軍隊,騎兵步兵各二十萬,獲得戰馬二十餘萬匹,辎重糧草不計其數,行軍司馬正在統計具體的數字,一切隻等陛下回來安排。”
唐朝聽到這個數字,心中歡喜:“史思明此一敗,損失巨大,折損其總體兵力的一半,天下即将爲爲新唐所有,卿等都立下曠世大功,朕絕不會虧待你們的!”
“謝陛下。”無數的聲音傳出,專信的聲音尤爲響亮。
專信随即說道:“回禀陛下,除此之外,按照陛下的旨意,赦免了邺城一城居民,免除他們三年的徭賦,犒賞有功将士,都記載在功勞簿上。”
“不錯,做得很好,國家經曆内亂,想要恢複國力,輕徭薄賦,這是必由之路。”
“陛下,另外,追趕史思明的四路人馬,除了隆多将軍的戰績之外,郭子儀、高仙芝和李光弼将軍,也都大有斬獲,且已經登記在功勞簿。”
唐朝微笑,看着身後的三大名将:“多謝三位大将軍,朕有你們,必可得天下。”
“陛下客氣啦。”三大名将一起謙遜,心中着實不敢居功,畢竟自身帶兵五萬精兵追殺史思明,居然給他逃走啦。
郭子儀的臉上有羞赧之色:“陛下,微臣慚愧,以爲史思明逃命要緊,一有機會就會上陸地逃命,所以将大部分的兵力布置在漳河出邺城的上遊,想不到史思明狡猾,居然借助漳河瘋狂的水勢逃到下遊去了,微臣雖然殺了他幾千人馬,可是讓他的主力逃脫。”
唐朝哈哈大笑:“這算什麽錯?子儀啊,史思明何等人物,如果你将主力布置在中遊,說不定他又會選擇在上遊就上陸地逃命,戰局變幻,我們隻能取一處,你何錯之有?不可自責。”
所有将領一聽,都是心中歡喜:自己效力的君王仁慈,不吹毛求疵,真是難得。
唐朝深知,這些高手大将,莫不是真正的人才,等閑是不會出什麽差錯的,能夠寬恕的必定寬恕,不然不得人心。
高仙芝一聽,趕緊說話:“陛下,末将追殺史思明,想不到是後軍高名揚首先發現敵人,不過山路狹窄,我們縱然盡力追殺,也未能全殲史思明部,甚是慚愧。”
唐朝趕緊搖手:“将軍不必太謙,山路追敵,錯綜複雜,能夠殺他幾千人,已經是功勞一件,高名揚有乃父之風,你們有功無罪,不必自責。”
高仙芝遜謝,高名揚跪謝。
李光弼微笑說話:“陛下神機妙算,微臣真是佩服,若不是您指示我們啓動輕騎兵追趕史思明,微臣恐怕未能立下寸功。”
這種馬屁話,居然能出自李光弼這種高手大将之口,甚爲難得,可是唐朝知道他是真心的,當初就是唐朝用飛鴿傳書,命令他組織好輕騎兵,一旦察覺史思明的蹤迹,立即遠距離追擊。要不是這樣,李光弼最後也不能一殺史思明最後的四千随身親兵,立下大功。
“李将軍客氣啦,就是朕不說,你也會這麽做的,諸位和朕同心同德,我新唐統一全國,指日可待,富貴和汝等共享。”
“謝陛下。”李光弼遜謝。
所有将士一起高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他們一起下馬跪拜,在邺城泥濘的街道上,甚是雄壯。
這個時候,是唐朝這位新唐的皇帝,即将君臨整個天下的王者說出的封賞的話,他們自然是感激涕零。
尤其是郭子儀、高仙芝和李光弼這些高手大将,剛投靠過來的時候,本來還惴惴不安,還在猜測唐朝可能不能容物,還在做其他的打算,但是這麽長時間的相處下來,覺得唐朝此人待人真誠不說,更是平易近人,除了強調軍隊的法紀之外,對他們這些高手大将甚爲親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行軍作戰的大計,往往就在酒杯相互碰撞之間産生,而且唐朝對他們這些高手大将的家小,更是照顧,讓他們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對于李唐餘孽的擔憂,唐朝一直有的,包括以前的安祿山,對外宣稱已經殺了永王李琳,事實上,李琳并沒有死,他現在正在成都,手下牛僧儒、封常清和牛仙客這些人。唐朝清楚,若是不能讓郭子儀、高仙芝等人心甘情願的留在新唐,必定前去扶持李琳,到時候,想要收服天下,可就困難得多。
李唐雖然亡啦,可是還有不少的人思念前朝。
聽到唐朝的話,郭子儀、高仙芝和李光弼李歸仁等人,都是心中歡喜,心中想的是:這是一位明主,從奪取洛陽開始,陸續看到唐朝的用兵,看到他對老百姓的好,對百官大将的好,對一兵一卒的好,當初投奔他,顯然是投奔對啦。
事實上,當初如不是唐朝千方百計的讓郭子儀投靠啦自己,雖然隻是名義上的,可是已經起到啦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是因爲有了郭子儀來投在先,才有高仙芝和李光弼李歸仁甚至張九齡這些老朽來投,最後整個長安,都尊唐朝爲帝。
這就是人望的奇妙作用。
按照道理,高仙芝、李光弼作爲李唐一朝的大将,一方節度使,即使李亨死啦,也應當追随李唐,扶持李家的後人繼續和唐朝和安祿山争奪天下,怎麽就選擇投靠唐朝了呢?
原來當初李隆基主政的時候,立下了太子李亨,唐朝幾乎所有的高官大将都尊李亨,即使他後來弑君殺父,還是坐穩了李唐的皇帝位,那都是手下大将擁戴之功,當初曾經和李亨争奪過太子位的李琳,自然不受李唐這些高手大将的待見,即使當初李隆基如何的寵愛,想要扶持李琳爲太子,最終都未能成功就身死劍門,所以李琳在劍門稱帝,宣布繼承李唐,自然不會得到太大的支持,尤其是高仙芝、郭子儀、李光弼這些曾經擁護李亨的死黨,更是信不過李琳,選擇投靠新唐,也是無奈之舉。
這些人很清楚,除了難以得到李琳信任之外,李琳在劍門繼承李唐,甚至不敢出川,格局先就小了,再說他手下的是自閹的牛僧儒當政,兵馬糧草都是奇缺,自己帶兵過去,還要整日裏爲糧草發愁,投靠唐朝,那就是一了百了,名聲雖然不好聽,可是最讓他們發愁的糧草,算是高枕無憂,不管長安還是洛陽,裏面的糧草,都夠手下大軍十年之用。
當然,唐朝将張九齡的小女兒張映雪封爲妃子,寵愛有加,也是向全天下的士大夫發出一個宣言,他唐朝不是要推翻李唐,而是要給天下人開啓一個新的朝代。
這一天,唐朝在邺城檢閱兵馬,讓專信等人将新近投靠過來的史思明大軍四十餘萬人好言撫慰,編入行伍,分散管理,相信假以時日,他們會真正成爲新唐的精兵。
這天晚上,唐朝大宴群臣,犒賞士卒,一般的兵士,可以得到酒一斤,肉兩斤,飽餐戰飯。正常情況,大軍一日兩餐,戰士能夠有青菜白飯,已經是上等夥食,更不用說酒肉。郭子儀在席間有問:“陛下,史思明這麽多投降過來的将士,之所以投降,那是因爲邺城被圍,根本就出不去,不得已才投降的,尤其是史思明手下二十萬南征北戰的精銳騎兵,更是不可靠,一旦——微臣隻是猜測,一旦有變,肘腋之間,更是兇險?”
很多高手大将一聽,臉色都變了。這些話,很多人都想到了,但是沒有一個人敢說出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