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朝廷終于再次的步入正軌,在面對無數叛軍的形勢下,也終于有了一點複蘇的迹象.
畢竟,在無數老臣的心中,李隆基的地位,實在是至高無上的,他以前的種種光榮事迹,早已經在這些臣子的心中根深蒂固。
而且,李隆基作爲大唐朝的皇帝數十年,長久以來施恩于臣下,再加上一種積久而成的帝王優勢,頓時在刹那之間占了上風。
太子李亨提前即位雖無不可,但是李隆基既然能在這樣的時候趕回來穩定住局勢,自然是倒向李隆基一方。
不管怎麽說,現在的唐朝朝廷,還是李隆基的天下,他才是毫無争議的天子。
正是因爲得不到李隆基禅位的诏書,太子李亨才挺而走險,要強行稱帝。
可是郭子儀的不附和使得他的計劃大大的出了纰漏。
這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誰都知道,郭子儀手下的精兵,才可以算是李亨手下最強的兵力,雖然不足十萬人,但是郭軍的精銳程度,甚至和唐朝的先鋒兵都可以一拼。
一旦郭子儀肯支持自己,那麽大勢就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然則一切登基的事情,都可以水到渠成。
即使是高仙芝這樣的化境中期的高手,也畏懼郭子儀的武功。
李亨若是事先得到郭子儀的首肯,說不定即使李隆基到了,也會死于王思禮這些人的刀下。
當然,李隆基武功太強,而且手上有倚天劍,真正想要取他的性命,十分的爲難。
如果被他逃得性命,很可能的結局就是父子争位,還來不及處理安祿山和唐朝的叛亂,他們先就窩裏反了。
這顯然是最壞的結局。
也正因爲這樣,李隆基握住高仙芝手的時候,才會感覺到如此的激動。
“各位愛卿,你們都是我大唐朝的社稷之臣,李亨的叛亂已經平,該如何處置他,朕還要聽聽你們的意見,”
王思禮、魚朝恩此時,不自覺的站到了李亨的身後,他們知道,若是李隆基真的要殺太子,那麽自己肯定要死戰到底。
李亨跪在地下,久久的并不站起,心中的沮喪和後悔,真的是難以形容。
他現在最後悔的是郭子儀居然并不真心的幫助自己,在這樣的緊要的關頭。
他将自己的女兒金枝郡主嫁給郭瑷,爲的就是要拉攏郭家,使之真正的爲自己效力,可是想不到的,如此重遇,郭子儀居然并不領情,臨到關鍵時刻卻給自己裝肚子痛。
此時的他,猶如一隻鬥敗的公雞,真的是無所适從。
他當然不敢站起來,渾身發抖。
李隆基看了他的慫樣,心中湧起一種恨意,這是他頭一次,頭一次這麽恨自己的兒子,以前的他,一向雍容大度,對待臣下也算寬厚,即使他的幾個王爺哥哥,他都沒有殺死,而是嚴密監視之下,然後對他們以禮相待,讓他們享受榮華富貴。
可是這些日子之中,李亨一次一次的上書要求提前即位,卻使他大爲的惱怒,這個一向庸碌無爲的家夥,居然敢真的反叛自己,而且不留一點餘地。
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親如父子,即使想要提前即位,也不應該傷害性命,但是這家夥先前的話,已經深深的刺痛了李隆基。
安靜。
帳中再次的鴉雀無聲,沒有人願意說話,和先前李亨問這些人的時候十分的相似。
李隆基的臉上露出痛苦的神色:“是朕教子無方,既然你們都不說話,那傳我旨意,立即拖下去,斬首,秘密處決就行了,”
說到這裏的時候,他的眼中射出十分悲傷的光芒。
“父皇,兒臣有話禀告,”李亨渾身顫抖,但是野狗一般的撲了上去,抱住李隆基的雙腳,“父皇,孩兒是對不起你,可是你難道對得起我,”
到了這樣的時候,他似乎什麽也不顧了,哭泣聲中,用 嘶啞的聲音說道:“父皇,你難道忘了楊玉環本是我的女人,難道你忘了在你倉皇逃到成都的時候,是我在前線拼死抵擋,難道你忘了我本可以早日稱帝,但是卻遲遲不發動的原因嗎,”
群臣一聽,一個個的眼中都露出憐憫的意思。
的确,李亨此人,向無惡迹,而且十分的孝順,這段時間在靈武前線,身爲天大兵馬大元帥,更是宵衣旰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雖然他一再的上表請求李隆基禅讓,可是畢竟禮數周全,又是父子之親,隻是臨到李隆基已經到了靈武前線,他才一時頭腦發熱,想臨時搞一個登基。
若是他一開始就稱帝,說不定李隆基被逼無法,也隻得由他,自己龜縮在劍門關,他能夠做到這樣,的确十分的不容易。
當然,李隆基心中清楚,他最對不起他的,是楊玉環這個女人。
“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韋堅就在這個時候深深施禮,向李隆基說話。
“但講無妨,”
“太子密謀提前登基,其罪當誅,可是下官以爲,現在是非常之時,安祿山在徐州虎視,唐朝又帶兵來到,當此兩面受敵的時候,若是先殺天下兵馬大元帥,于軍不利,而且,也恐怕被敵軍看笑話,不如赦免他死罪,”
此話一出,不少的将領都開始點頭:“不錯不錯,”
再怎麽說,這些臣子,剛才還向李亨稱臣,畢竟有了那麽一點親近感。
李隆基的本意,當然是要殺了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但是仔細一想,他本人說的,還有韋堅的話,都不是沒有道理,見群臣附和韋堅之意,當即說道:“既然如此,朕也不能違了衆臣之意,先押下李亨,關押在天牢之中,待朕平定了此次大亂,再治他的罪不遲,”
“還不給朕拉下去,”
牛僧孺會意,命令手下士兵将李亨押解下去,着重看守。
的确,在這樣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真的不宜再殺李亨,更不要說廢除他的太子之位。
其實,李隆基自安祿山和唐朝叛亂之後,最大的心願,就是自己帶兵重新将天下給奪回來,之後他甚至可以立即将帝位傳給李亨。
可歎這小子權力薰心,居然不相信自己的話,這才有了今天的結果。
他是大唐朝的皇帝,天下自他手中失去,也要自他手中給奪回,這是他的目标。
當初他逃奔劍南的時候,的确是十分的膽小,這不可否認,這讓群臣也看不起他,甚至郭子儀這樣很多将領,都棄他而去,那是因爲他當初失了長安,意氣消沉不說,更斷了一臂,這使得他自然怕死。
但是現在的他,尤其是被唐朝從劍門關趕走之後,這才激起了他的性子,發誓和唐朝等人一決高下。
李隆基的眼光,随即看向了魚朝恩和王思禮,眼神之中沒有殺意,反而是十分贊賞的樣子:“兩位大将軍,到了此時,難道你們還不願意向朕磕頭,朕告訴你們,我理解你們的理想和抱負,想要在這亂世之中建立一番功業,這沒有錯,錯的是朕,朕當初就不應該避到蜀中,就該在這中原之地和叛逆對抗,你們當初棄朕而去,也是一樣的幫助我李家,朕絕不會怪你們,特赦你們無罪,”
兩人互相之間望了一眼,終于收劍歸鞘,撲通一聲向李隆基磕頭賠罪,咚咚有聲。
李隆基的仁慈,他們當然是知道的,給他們這樣的台階下,當然是最恰當的選擇。
這樣一來,一場腥風血雨居然給李隆基化解于無形,手段的确也是十分的高明,即使是郭子儀,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心中十分的振奮,對身邊的兒子郭瑷道:“ 李亨此人,十分的可怕,我們家雖然受了他的大恩,可是在廢立皇帝的時候,必須要三緘其口,可是不管我們站在哪一方,李亨公然**殺父即位,卻是大大的不可取,走,我們父子這就向陛下請罪去,”
郭子儀見到李隆基的時候,行三拜九叩之大禮,非常的虔誠。
李隆基大喜,對他好言撫慰,再三的緻謝。
他當然知道,郭子儀無論是怎樣對他,他都不能有一點的怨言,因爲當初在長安的時候,若沒有郭子儀,他早已經死在唐朝的劍下。
而這一次,又是郭子儀解除了自己的危難,又怎麽不叫他肅然起敬。
“陛下,微臣之所以如此,除了對陛下和太子的忠心之外,那就是希望靈武的大軍不要自相殘殺,到了現在的局勢,我們的兵力和騎兵等等,都不如叛軍若是内部再不和,那麽注定了不堪一擊,這就是微臣幫助陛下的真正原因,”
“愛卿真是快人快語,尤其這份爲國爲民的心腸,我李隆基記下了,”、
此時的唐朝,已經帶領秋水公主成功的回到了軍營。
在和這位美麗溫柔到使男人融化的公主幾番纏綿之後,此時的唐朝,可以說是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想要大舉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