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南诏國王李格桑,已經獲悉唐朝将要攻下長安的消息,派手下大将狼正軒率領大軍八萬前來助戰,他自己則是招募兵勇,作爲大隊,舉國征伐唐朝。
其實,他李格桑也不是不知道唐朝要單獨進攻長安的意圖,隻是考慮到翁婿之間的關系,心想,唐朝熟悉唐朝防務,由他進攻,那是再好不過,因此并沒有阻止他單獨進兵長安。
但是現在長安未能攻克,安祿山又橫插一腳,這使得局勢頓時複雜起來,李格桑選擇在這樣的時候興兵,也是大有深意的,要知道,他的目标還是中原。
狼正軒素有大志,這次更是抱着改朝換代的決心前來,那是打算在滅唐之後即使和唐朝也要争奪一下的,他深知,自己的武功比不上唐朝,但是争奪天下,更多的靠的是權謀和力量,武功反倒是其次的東西,所以他現在帶的這八萬大軍,就是他争霸天下的本錢。
自從上次唐朝在南诏國中用《三國演義》之中的計策取勝之後,狼正軒也是老而好學,将中原的兵書戰策多所習學,加上他本身就有很高的軍事素養,現在恢複了大元帥之職,手握大軍,更是信心滿滿。
其實,這也是李格桑的一着險棋,将大權外放。
數年之前狼正軒的叛亂,從根本上說,是因爲太尉手中的軍權過重,李格桑本該吸取教訓,但是他現在卻将八萬大軍交于狼正軒節制。
顯然,這是李格桑已經感覺到唐朝勢力的膨脹,想要用狼正軒來牽制唐朝了,這就好比前幾年,狼正軒強盛的時候,用唐朝的智慧來牽制狼正軒,封唐朝爲天下兵馬副 元帥。
唐朝接到這一消息的時候,派使節命令陽平關守将專信等人,狼正軒到來,命令他就在陽平關之外紮營,和城内軍兵呼應,構成犄角之勢,一旦安祿山強攻陽平關,則内外夾攻,擊潰之。
且不說這另外幾路軍兵的變化,隻說河内軍情。
------------------------------------------------------------------------------
郭子儀和諸多唐将聚集在大寨之中,面色凝重,讨論了許久,都沒有好的對付唐朝的策略,最後都把眼睛看着郭子儀。
郭子儀心中歎息了一口氣,但是面色之中卻反常的露出不屑,笑道:“大家不必緊張,唐朝乳臭未幹之小兒,有何能耐,僥幸赢了羸弱無能之輩幾仗,其實是徒有虛名,吾必當勝之,”
果然,這樣一說,所有将領都露出了喜色。
畢竟,郭子儀是一個言語慎重的人,而且一直以來都是。
本來,這幾日雖然沒有大仗,但是小規模的交鋒還是有的,唐朝部下的精銳是他們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唐朝手握玄鐵重劍,刀槍不入,幾乎無敵的存在,也給了沖鋒陷陣的郭子儀手下軍官以很大的心理壓力。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有唐朝這樣的主将,沖鋒陷陣的時候,不知道可以占多少先機。
這一點,郭子儀深深的知道,這就是他爲什麽在長安危如累卵的情況下,也不敢貿然的撤兵河内,從西黃河營救長安的原因,像他這樣老奸巨猾之徒,自然知道這樣做的後果,那就是被唐朝趁勝追擊然後再被舍瓦的部隊合擊,最終長安沒有救成,反而再添敗績。
本來,唐朝制定的這個策略,就是征對他要急着營救西京的心情,以緩制敵,尋求機會,再圖進擊。
自從上次唐朝差點中了郭子儀的埋伏計之後,唐朝對這隻老狐狸深爲忌憚,心中也早就警惕,所以才沒有立即決戰。
其實,以唐朝軍隊的精銳,即使立即決戰,郭子儀多半也擋不住,可是,郭子儀先已經占領河内要路,更占據青石峪險要之地,一旦利用地利,唐朝孤軍遠來疲憊,難保不着了郭子儀的詭計。
而這個時候,長安必救,卻是郭子儀的緻命弱點,不然他就是欺君的罪名,而且郭子儀雖然在朝中素有威名,但樹敵也是不少,也就在紮營屯住的時候,唐朝的信使已經出發,前往長安,信是寫給李玉的,要他利用玉真長公主的力量,散布郭子儀圖謀叛亂的謠言,到時候要李隆基催促郭子儀速到長安救駕,不和自己相持。
唐朝知道,到時候,自己的機會就來了,他要擊敗這傳說之中的名将的機會就來了。
相持了這麽幾日之中,唐朝算是摸清了郭子儀的厲害,進兵有法度,軍紀嚴明,而且不受自己所激。
唐朝曾手持玄鐵重劍,公然在轅門之外單單向郭子儀搦戰,但是這老滑頭居然一直托病不出,任唐朝百般辱罵,他就是不理,反而時不時的派出小隊騎兵騷擾唐朝,雖然幾次都失敗了,卻趁機修繕了自己的營地,加固了防守,一副我不怕耽誤時間,要和你耗下去的味道。
現在正是秋高氣爽時候,兩方士兵都有躍躍欲試之意,但是唐朝深知,如果以強攻的巨大代價,即使戰勝了郭子儀,肯定也是元氣大傷,到時候再遇上安祿山的大軍,那不是坐以待斃。
所以,唐朝心中清楚,這數萬大軍,是自己的本命精血之所在,絕不能輕易的損傷,而且,他剛剛還得到消息,李格桑封狼正軒爲大元帥,而且是唯一的大元帥,統兵八萬進逼長安。
長安形勢到現在爲止更加嚴峻,舍瓦即使不攻打,城中也有不少人出城投降。
他在帳子之中來回的踱步:“我就不相信,郭子儀,你這個時候真的不急,絕不相信,”
他已經做好了追擊郭子儀的一切準備,水陸具備。
可是這厮還不走,這究竟是爲什麽呢。
看看已經相持了七日的時間。
“父帥,您已經有了擊敗唐朝之計,”郭瑷臉露喜色。
“不錯,所以你們不用擔心,隻按我吩咐就行去做就行了,”
“是,”所有将領整齊的回答,顯然對主帥有絕對的信心。
唐朝在帳子之中籌思對策,忽然一股徹骨的寒意襲來。
爲什麽。
這是爲什麽呢,武功到了他這樣層次的人物,除非是萬年的玄冰,否則,即使是在暴風雪之中赤身而行,也視同等閑,但他在這刹那之間卻感覺到徹骨的寒意。
奇怪,這究竟是爲什麽。
當他這樣再次的問自己的時候,藍鲸進來報道:“唐大帥,郭子儀率軍在西河之外偷偷安排船隻,似乎想要西渡黃河,”
唐朝立即道:“備馬,傳令下去,三百前鋒營士兵跟随我去看看,其餘人原地待命,不得有誤,”
須臾之間,火電馬到了,唐朝一躍而上,身後辛白江帶三百骁将跟随。
唐朝随即登上附近一處土山,上面有臨時搭建的行軍嘹望台。
一登上去,唐朝就看到,無數的士兵都在搬運糧草船隻,顯然是準備撤退之意。
這樣的情形,換了是任何人看了,都會以爲是郭子儀已經熬不住了,要離開此地,迅速援救京師。
的确,李隆基催促郭子儀繞道救援長安的使節已經來到了河内軍中。
但不知道爲什麽,唐朝看到郭子儀撤兵,并沒有想像之中的高興。
相反,自己身上那種徹骨的寒意,卻是深深的籠罩在了他的心裏。
郭子儀向有會用兵之名,他如果要走的話,何必和自己相持到現在,而且,撤兵這樣的事情,本來是軍中的大機密,爲什麽他竟然放心的讓我看到。
這樣白日青光的準備戰船,自己肯定會發現。
那這就說明,也許郭子儀所弄出來的撤兵,也許是一場假象,那,他想幹什麽。
他或許的确已經奈不住了。
唐朝瞬間在心中下了判斷,他清楚郭子儀現在面臨的壓力。
當夜子時,郭子儀親率大軍八萬餘人進擊唐朝,他居然劫寨。
唐朝的寨子,依山傍水而下,左右前後皆合法度,他居然冒險劫寨。
但到了今天這樣的地步,郭子儀也沒有什麽辦法了,隻有行險以圖僥幸,他知道,再不前去長安的話,李隆基說不定就已經把自己看作叛逆一路了。
李隆基對他有識重之恩,他怎麽也不能背叛。
郭子儀一馬當先,運槍如神,天蹦地坼一般的帶領骁将沖進了營寨,一槍向營帳之中的唐朝刺去,卻忽然叫聲糟糕,因爲那主将模樣的人應槍而倒,原來是一個稻草人。
“唐朝太狡猾了,我們快撤,沖出去之後不要管其它的,直接渡過黃河,在長安城下相會,”
就在此時,唐朝的伏兵盡起,從四面八方殺向郭子儀,将他圍在垓心,從咚咚的戰鼓之中,傳來了唐朝雄渾的聲音:“捉住郭子儀,賞萬兩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