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奏章就是請趙構冊立皇太子。頂點小說趙構很安靜地聽完,很平淡地回答“愛卿很忠誠,可你是在外手握重兵的大将,這種事由你提出不合适”嶽飛失魂落魄地走出皇宮…
薛弼在他之後晉見,一見面,趙構立即把剛才發生的事說了一遍,他希望薛弼一會下朝後去見見嶽飛。因嶽飛神色間似不大高興,需人勸解一番。
第二天,趙構又把這件事告訴了當時的首相趙鼎。趙鼎大怒,嚴重鄙視嶽飛的魯莽粗陋、不守本分,更進一步斷定這定是嶽飛的某些鄉村秀才出身的幕僚出的主意,本想着取悅朝廷,哪知适得其反…
縱觀以上,每個稍有曆史常識的中國人都會歎口氣:唉!嶽飛,你這事真是辦拙了啊。國之将帥關注儲君,這是最犯忌的事!怎能輕易去碰呢?純粹是找死!
所以嶽飛才會在朗讀中突然失态,這證明他當時才意識到這件事有多出格、後果有多嚴重。由此更能證明嶽飛多麽低能,要像小學生一樣,送出狀紙的一刹那,才知自己的答案有多荒唐!
可有一個細節:早在嶽飛之前6年,上虞縣丞婁寅亮就曾給當時正在流亡中的趙構上書,建議在宋太祖趙匡胤子孫中選一位冊立爲皇太子…
那麽縣丞說得,嶽飛就說不得?
很多人會說:對!就是縣丞說得,嶽飛說不得!因縣丞手裏沒兵,說什麽做什麽都無關大局。很好,有道理!但真正内幕要在下一個問題時綜合來說,才知道對錯。
4迎二聖回國
這是公認的嶽飛最大的失敗。他天天念着要把徽欽二帝救回來,真要是成功了,置趙構于何地?難道要把皇位讓給老爹、大哥嗎?如不讓的話,置封建禮法于何地?尤其是當初他就任天下兵馬大元帥的使命是什麽?他大哥是命他帶兵救人的!他可好,自立爲帝了。于情于理哪方面都站不腳!
而嶽飛念念不忘于徽欽,純粹是自絕于趙構。爲了皇位,趙構必殺嶽飛!
可請注意一個最基本的史實:1135年,宋徽宗趙佶已死在五國城了!而在這之後,嶽飛就沒在任何場合再提迎回二聖的事了!
那倒也不是因徽宗已死,沒法迎回,而是當時女真人有了個陰謀。他們聲稱要把宋欽宗或欽宗的太子趙谌送回開封,由他們重組宋朝,以此取代江南的趙構,建立所謂的宋室正朔。在此前提下。嶽飛怎可能再提什麽迎回二聖之類的話?那樣,等同于配合金國,做女真人的應聲蟲!
由此,嶽飛在1135年徽宗死後,在任何場合都不再提迎回欽宗的話,在文字中也精心做過處理。如就在請立皇太子風波的1137年的一份奏章裏,寫的是“異時迎還太上皇帝,甯德皇後梓宮,奉邀天眷以歸故園。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之憂,臣之志願畢矣”說得多明白。隻提棺材不提活人,隻說天眷不說具體人,一切終極利益都緊守趙構一人,嶽飛在這方面是非常清醒成熟的!由此更證明了請立皇太子一事的真相。在金國欲扶植趙氏傀儡上台時,嶽飛主動提議趙構立養子爲皇太子,這是無可挑剔的忠誠!
哪怕這會激起當時還不甘心于自己已絕後的趙構的強烈不滿。嶽飛爲國家安定,也會一往無前地去做,且在做的過程中絕不會有上面所說的面若死灰,手抖身顫等醜态!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然則原因到底是什麽?這時需調整個新角度:即嶽飛幸存着,一直活了下去,直到十幾甚至幾十年後,那時曆史會怎樣?趙構會怎樣?
自有人類曆史以來,兩國之間從沒永遠的和平。這是條鐵律,一般來說,受過高等教育的趙構應會知道。
但他很不情願,他相信的是祖宗家法及剛過去不久的成例。即北宋、遼之間的百年和平。那時,遼國也曾咄咄逼人,可軍事對沖之後,兩相無力,隻好互相妥協,于是一直妥協了下去…這時金與南宋間的強弱關系已互換,與當年北宋、遼處于和平臨界點時很像,那爲什麽不能締結又一個百年和平呢?障礙就是嶽飛…
前面提過宋遼之間的百年和平,可就是這樣人類曆史上絕無僅有的超長期友誼,也曾有好幾次滑向了戰争邊緣。試問一但南宋、金之間出現這種狀況,那時嶽飛如在,局勢會怎樣?
這個命題不必去假設,因它在20年後就發生了。金海陵王完顔亮南侵,南宋屏藩盡廢、耆宿凋殘、國中無人,隻好把老病将死的劉锜派上前線。可就是劉锜,就讓不可一世的海陵王挨了當頭一悶棍。可想見,當時如嶽飛仍在,以嶽飛之能,戰争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南宋之勝可期…可之後呢?
挾大勝之餘威,嶽飛展平生之抱負,于戰争中大放異彩,趙構唯一的選擇仍和第四次北伐時一樣,硬生生扼住嶽飛前進的腳步…
曆史真的在轉圈了,就算第二次阻止嶽飛仍成功,而嶽飛也仍繼續忠貞,不會借機造反報複,可總這麽折騰,總踩在刀刃上過日子,誰都受不了?
于是問題再回到原點:想真正解決問題,隻有殺掉嶽飛!
王氏提醒秦桧捉虎容易放虎難,這是把事情看得很透的女人。與之同時,相傳還有另一小人物也得出了同一個答案。那是一獄卒,他負責看守嶽飛的牢房。某一天他像說閑話一樣地對嶽飛說“皇帝既已把你下了重獄,就絕沒放你的一天”皇帝與最強的将軍一旦反目,絕沒再次共處的可能!這是另一條鐵律,放之四海皆準,絕無例外!
嶽飛之死是必然的,緻他于死地的是趙構的偷安怯懦心理與趙宋王朝一貫執行的對武将的猜防鉗制政策,更是嶽飛本人超出時代限制的能力。他淩駕于同時期所有戰将之上,無論宋金雙方,都找不出與之匹敵的人物。人們習慣性地把完顔宗弼當成他的敵人、把韓世忠當成他的夥伴。可這兩個人,從能力到品德志向都與之相距甚遠。根本沒可比性。
金兀術不去說了,一戰場上的常敗将軍而已。而韓世忠也讓人失望,《宋史》對他的評價是“世忠在楚州十餘年,兵僅三萬,而金人不敢犯”除此以外,不見他拓地複疆,不見他兵鋒直逼舊都開封!愈是關鍵時愈見其軟弱,所以韓世忠可以活下去,因他沒威脅…
可嶽飛不一樣!說到功勞與業績,不得不提一下吳氏兄弟。吳玠是唯一一個與嶽飛相近的南宋将軍。南渡之後,他是最先重創金軍的人,是收複失地、阻敵于國門之外,保全南宋于上流關鍵地帶的人。他下場很不錯,病死的。其實就算不死,也不會到大理寺裏去吃牢飯。
因吳玠沉迷于享樂。煉丹與女色都是他的最愛,甚至他還送過美女給嶽飛,可被嶽飛拒絕了。他愛這些享樂高于生命,真的英年早逝在這些東西之上…這讓趙構放心。這代表他是可以收買的!
而嶽飛和他的軍隊“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宣揚“文官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這讓别人怎麽活?怎麽與他共存呢?畢竟中國什麽時候的文官沒愛過錢。武将沒怕過死呢?
嶽飛死在自己的素質上,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他是份過于高貴的禮物。本就不是當時的中國所能承受的!
試問如嶽飛北伐成功,滅亡金國,迎回二帝等等願望都達到了。那麽他在曆史上的地位、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會高于他戰勝金國卻死于莫須有的罪名這種真實的命運嗎?
我想很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因趙匡胤、朱元璋等重興漢統的偉大皇帝都沒嶽飛式的神聖光環。于是我想:是殘缺的美感、悲劇的命運、及本可成功,最後卻更屈辱憋屈的南宋國運,讓國人一直沉迷追問于一可能性——如嶽飛沒死、如嶽飛成功了、如嶽飛索性反了…中國的命運會怎樣?在這種猜想追問中,嶽飛的地位不斷攀升,直到光環滿身!
嶽飛以他一生的作爲,證明了一無瑕疵的英雄形象。他在中國曆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哪怕在他個人的列傳中,史書曾以另一個人的遭遇來類比,那是南朝劉宋的大将檀道濟“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裏長城’”檀道濟被殺,之後宋文帝劉義隆面對僅一江之隔的長江北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禦營,歎曰“檀道濟若在,豈使胡馬至此”可檀道濟驕侈嗜欲、自奉豐厚,對外做戰也始終未能予北朝以緻命打擊,怎能與嶽飛相比?
除檀道濟外,人們更多的願意将嶽飛與關羽類比。可漢末之争無非是本民族内部的事,兩宋之間則是民族危亡,兩者沒比較性。而嶽飛百戰百勝、神武天縱,更不是關羽所能比的!可武聖人偏偏是關羽卻不是嶽飛,甚至直至今日,很多人懷疑、構陷嶽飛,尋章摘句羅織罪名誣蔑嶽飛,卻沒誰質疑關羽。關羽塑像随處可見,他由将而侯升王晉帝成神,變得至高無上,而嶽飛隻能屈尊于西湖邊被害地附近,凝望每天的曉風殘月…
嶽飛的一生是一面鏡子,可讓每個時代的中國人都映照出自己的不足,他是一筆真正的财富,國家民族有了這種人,才有延續下去的可能。可惜的是:每個時代的領導者們,都很厭棄他們…
紹興12年(1142)1月上旬,樞密使張俊從鎮江府回朝,連續四次上疏解職,不許。而在建康府的張家軍則由王德統領。
11日,金熙宗下令讨伐高麗。
14日,尚書省上奏:請将嶽飛案的材料,由刑部刻文镂闆,宣示天下諸路。
2月6日,趙瑗的養母張婉儀去世。16歲的趙瑗被交給吳婉儀撫養。吳婉儀還另外撫養了一個名叫趙璩(原名趙伯玖)的太祖子孫。這也是宋孝宗未來繼位的一個強大競争對手。後來,趙瑗在一次特殊的比賽中勝出,才得以最後成爲南宋的第二任皇帝。13日,建國公趙瑗進封普安郡王。
15日,殿前都指揮使楊沂中改名楊存中。小楊啊,你心裏要永遠記得朕最重要、要保護朕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