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驚醒夢中人!王貴老于戰場,立即明白了眼前形勢。過河的卒子怎可以退?哪怕把颍昌城内的3萬嶽家軍都拼光,對耗掉對面的金軍都是值得的!一切爲了開封城、爲了北伐攻勢的繼續!
戰局重新膠着,這時不隻是嶽家軍陷于困境,金軍一方壓力更大。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全軍參戰,堪堪一個上午過去,不僅居于下風,連完顔宗弼的女婿夏金吾都在戰陣中被嶽雲斬殺!這是震驚、更是憤怒。四太子殿下已爆炸了,這下子國恨家仇統統有,金兀術沒任何理由再一次退走!那麽就用人命繼續去填,他不信攪肉機一樣的戰場會讓人多的那一方輸!
他想的沒錯,戰局一直混亂且膠着!嶽雲也好、背嵬軍也罷,他們能劈開重重阻擋、殺進殺出,可實際的殺傷人數卻仍有限,畢竟800背嵬軍實在太少了,一旦對方重新整合,局面就會和上一次一樣。這很像球賽裏後衛所面對的宿命:前鋒失敗多少次都沒事,但後衛隻要敗一次,就丢掉一切!
嶽雲必須時刻保持住進攻的态勢!他隻要有一次陷在敵陣裏,那麽一切就都無可挽回!時間不斷的消耗,已接近正午!辰、巳、午,共3個時辰,也就是6個小時,這是怎樣的一種堅持!
戰場上的轉機出現在颍昌城的城牆上,嶽家軍還有一部分人馬負責防守,爲首的人是董先。他名字遠不如牛臯、楊再興、張憲等人響亮,可他在曆史裏的印迹非常顯赫,隻提一點:嶽飛第三次北伐因糧草原因不得不班師時,爲全軍押陣後撤的人就是董先!他阻擋追趕的李成,幾乎生擒這個号稱僞齊第一名将的叛徒!
這時董先率踏白軍出戰,成了壓垮金軍的最後一根稻草!同樣激戰6個小時,被嶽雲、王貴耗盡了戰力的金軍再也沒法支撐,潮水一樣向北方敗逃。而嶽家軍隻是象征性地追擊了一下。再也沒法做出别的反應…
留在颍昌城下的東西足夠多了,金軍當場陣亡了一萬夫長,另一個叫粘汗孛堇的副統軍萬夫長重傷,擡回開封後死了。千夫長被格斃5人。活捉的女真千夫長阿黎不、漢人千夫長王松壽、張來孫以下共78名大小将官!
其它林林總總難以計數,很有可能也沒法去數。一來颍昌城離崩潰隻差一點點,二來有更重要的事去做!與之相比,戰場上的死人一點意義都沒。
7月13日颍昌大捷!接下來是嶽家軍轉守爲攻的日子。一在傳說裏若隐若現,在分析裏可證實、在懷疑者眼中卻純屬虛構的大勝終于到來——朱仙鎮大捷!
朱仙鎮,位于開封正南偏西約45裏處。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麽,有很多争議。有人說嶽飛以500背嵬軍大破金軍十餘萬衆。這個說法在史書中可找到根據。
《宋史.嶽飛傳》“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裏,與兀術對壘而陣,遣骁将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術遁還汴京。飛檄陵台令行視諸陵,葺治之”這是正史。
南宋史家呂中《中興大事記》“其戰兀術也,于颍昌則以背嵬八百,于朱仙鎮則以背嵬五百。皆破其衆十餘萬。虜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稱,至以父呼之”這是私史。
不信的依據也很有來頭.分别是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和葉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這兩部史書号稱良史,是曆代以來研究宋史的重要依據。這兩本書對嶽飛的觀點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對第四次北伐的記錄則混亂不堪、殘缺不全,連颍昌之戰的記錄都缺失了一部分,更不用說朱仙鎮如何…于是反對的人找到了所謂的依據。籍此認定朱仙鎮事爲子虛烏有。真的這樣嗎?其實隻要順延着這條線繼續向上搜尋就會知道真相!
李心傳14歲左右随父親李舜臣住在臨安,李舜臣時任宗正寺主簿,掌握官藏史書。李心傳近水樓台,從小浸淫于此中,長大後科考不中,轉而寫成《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一書。不求功名者。立書之心頗正。據此看來,這本書應該可信。但很不巧,他出生時,嶽飛已被害27年;他讀史時,嶽飛已蒙冤41載。這段時間裏。秦桧等奸賊早已毀掉了幾乎全部關于嶽飛的資料,逼得嶽飛的後代想回顧先人的英烈事迹都無法找到官方信史的支持。這種前提下,他寫了些什麽、遺漏了些什麽、缺失了什麽?不問可知。但嶽飛的足迹散布在曆史每一個角落裏,沒有誰能徹底抹殺!隻要想找,它們一直都在。哪怕在敵人的史書裏,都有端倪可查!
《鄂國金佗稡編卷16臨颍捷奏》記載,7月18日,臨颍縣東北,張憲“逢金賊馬軍約五千騎。分遣統制徐慶、李山、寇成、傅選等馬軍一布向前,入陣與賊戰鬥,其賊敗走,追趕十五餘裏”
這一條爲近代宋史大家鄧廣銘先生所采信,但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字“逢”。在鄧先生的書裏,是金軍來犯、張憲迎敵。
這一字之差,混淆了嶽飛第四次北伐的最遠端是在哪裏這一命題?臨颍縣東北方正是開封城的方向,如是“逢”敵于道,那麽張憲必然在前進的路上!而在這次攻擊中,張憲派出了4位統制官出戰,那麽至少是二到四個軍的兵力。參照之前戰鬥可很輕易得出結論,嶽家軍要搞定5000名金軍,根本不會這麽大張旗鼓。如此兵力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收複故都開封!
這是臨颍方向。另一個迹象在颍昌府。《宋史.牛臯傳》“金人渝盟,飛命臯出師,戰汴、許間,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成德軍承宣使”汴即開封、許即颍昌。但我們知道,颍昌大戰中牛臯并沒參與。那爲什麽他會因“以功最”受賞呢?他在何時戰鬥于開封、颍昌之間?隻能在7月13日之後,這也間接證實了朱仙鎮之戰存在的真實性。因朱仙鎮正是在“汴、許間”
由此可見:颍昌決戰擊敗金軍主力後。宋軍曾兵分兩路,從臨颍、颍昌兩條戰線,分别由張憲、牛臯率領,向開封城挺進。在朱仙鎮附近與金軍交戰…
戰鬥是存在的。規模卻不會很大。記錄中顯示得很清晰:5000人左右的金軍。這與之前的郾城之戰第二戰何其相似,前一次大敗讓金軍隻能派出這一點部隊…而這支部隊在《金史.仆散渾坦傳》中可找到蹤迹“天眷二年,與宋嶽飛相據,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觇伺,至鄢陵”
鄢陵在颍昌東北,處于朱仙鎮之南。但朱仙鎮之南在金軍來說,怎會是“深入”?由此可見嶽家軍當時已挺進到了哪裏!這也正符合了張憲的那次遭遇戰。
種種迹象表明:嶽飛并不滿足于颍昌之戰的結果。他要實現自己多年來的夙願——收複開封、北渡黃河、聯結河朔、喋血虜廷!
爲此他分兵進擊,向龜縮在開封城裏的完顔宗弼發起攻擊!
而此時的金兀術在哀歎“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衄”他彷徨沮喪、不知如何是好,惶惑中想到了向北方逃蹿…
他的部下們。如烏陵思謀無法禦衆,失去指揮權威,隻能對部下們說“毋輕動,俟嶽家軍來即降”借此穩定軍隊。另有“統制王鎮、統領崔慶、将官李觊、崔虎、華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衛龍虎大王下忔查千戶高勇之屬,皆密受飛旗榜,自北方來降。金将軍韓常欲以五萬衆内附”
這是多麽喜人的局勢,是宋金開戰15年中從沒過的。另一方面,黃河以北,在磁、相、開德、澤、潞、晉、绛、汾、隰等重要州郡範圍内,義軍風起雲湧已成燎原之勢!
糧草物資方面。父老百姓們自發地牽牛挽羊資助義軍,這是敵占區裏最關鍵一點。反金迎宋的行動已達到“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術欲簽軍以抗飛,河北無一人從者”的程度!
當此時,嶽飛心神激越。壯志将酬,他難得地喜形于色,對部下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這是多年來無數漢人的夢想,一直遙遙無期不可及。現在終于要實現了!
時間凝聚在這一刻,嶽飛在慶賀、完顔宗弼在忙着收拾行李準備跑路,開封城雖好,也隻能放棄了。就在這時,夢魇出現,那個沒法解釋卻總在發生的荒誕無恥的事再一次出現了!又有漢人跳出來幫他,幫助這個手上沾滿漢人鮮血的民族死敵!
一漢人書生攔住了金兀術的馬,對他說“四太子别走,嶽飛很快就會撤軍了”金兀術不解。
書生說“自古以來,從沒内部權臣當政、大将卻能在外立功的事。嶽飛自保都成問題,還談什麽進攻”金兀術恍然大悟…
幾乎也就在同時,這個書生的話被驗證了:1140年7月18日這一天内,嶽飛連續接到12道金牌班師令,嚴令他不許辯解、不許耽擱、立即撤軍!
遠隔萬裏,還有大江阻隔,臨安城内反應精确到這種地步。自從北伐以來,聖旨像天雷一樣神出鬼沒,每一次都在最關鍵時刻降臨:如劉锜在順昌城内勝負未分時;如嶽飛兵力鋪開,将勝未勝時卻令張俊、王德退兵;更如這時再前進一步。嶽飛就将收複開封時…這是怎樣做到的呢?
這一次令嶽飛撤軍,由禦史羅汝楫發起。羅說:張俊已撤軍,劉锜也在撤退之中,嶽飛孤軍在外,兵微将少,民困國乏,怎能言勝?再深入的話,必敗!
說得有理?整個禦史台響應,提交宰執大臣審核,上報給皇帝,請示批準。趙構考慮到大多數幹部都這樣想,覺得這能體現出大多數人利益,于是批準…
以上意味着什麽?這不是一場鬧劇,是整個國家上層建築都在阻止嶽飛!是南宋作爲一個國家,走了絕對的合法程序後,阻止自己的軍隊收複舊京故都!
莫明其妙,奇哉怪也!可偏偏就是發生了!我想我之前的話是不準确的。金兀術的命不是好、而是太好!不是每到危難時都有漢人幫他,而是随着危難的等級,漢人的幫助力度都會随之升級。如這一次,整個漢人的最高權力層都在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