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有一封給他的回信是這樣寫的“愛卿你彈壓強梗,保護都城,給朕分了大憂,這都仰仗于你。但你抓了金國使者,這不合我意”這些話很正常,但看下面一句“朕之待卿盡矣,卿宜體此”我對你已沒法再好了,你自己要明白這一點…
能在剛剛亡國,身邊隻有幾萬近衛軍,随時會被異族人滅掉,安全保障全在宗澤一個人的身上,而宗澤坐擁百萬兵力的情況下還說出了威脅言語,這說明了什麽呢?
問題出在宗澤身上,誰讓他在剛剛有滅國危險時就把趙構保在磁州,沒讓趙構遭點罪呢?誰讓他把開封城搞成一堵鐵牆,擋住了金兵,讓趙構覺得局勢大好,可吃喝玩樂呢?誰讓他一直都在寫信勸趙構回京城,一直都在勸,卻沒用點别的手段呢?總而言之,宗澤像是一失職的爸爸,忘記了一條真理“恩養出忤逆,棒頭出孝子”像趙構這樣的人,必須得讓冷酷的現實去教育他,才能讓他懂事!不然的話,他本質仍是一公子哥,一遺傳了趙佶血脈的追求頂級享受的纨绔子弟…
可惜的是宗澤永遠不會這麽做,他的力量來源于内心操守,而這操守就代表着絕對忠誠于他的君主。所以他從沒想過用手段逼趙構做什麽,永遠都是勸說、感召…
宗澤留守開封、穩定北方的12個多月裏,這樣的奏章有24封,它們是宗澤生命的最後印迹,記載着他怎樣一步步走向死亡…奏章裏的急迫心情,與他衰敗的身體成正比。
1—14封時,宗澤還談論時事,論述哪些事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如趙構曾突然腦殘,和他大哥一樣宣布解散勤王部隊,理由是兩河地區民兵們假借勤王名義。實際上都是些盜賊…宗澤爲這事和趙構書信往來辯論了好久,告訴這傻孩子千萬别這麽幹,失去民兵,北方立即崩潰。别說保兩河了,連開封都得出事!
之後宗澤實力迅速壯大,連戰連勝,他奏章裏大多記錄着部下們的戰績、形勢的好轉,如擁有10多萬部下的丁進,願負擔開封城防。李成願在趙構回京後渡河掃平兩河敵寇。實力最強的楊進願率百萬大軍迎回徽欽二帝。
最著名的是第21封奏章,他寫到“京師城壁已增固矣。樓橹已修飾矣,龍濠已開浚矣,器械已足備矣,寨栅已羅列矣,戰陣已閱習矣,人氣已勇銳矣,汴河,蔡河,五丈河皆已通流。泛應綱運,陝西,京東,滑台。京洛北敵,皆已掩殺潰遁矣…但望陛下千乘萬騎,歸禦九重,爲四海九州作主耳”話說到這一步。真不知宗澤還能再說什麽,而趙構想拒絕的話又得怎樣說?事實上趙構真的沒法回答,他剛開始還贊賞勉勵幾句。後來幹脆一句話都不說,讓宗澤不停地寫信、不停地發問,每一次都嘔心瀝血,都集聚了全身力氣,可總是會面對空氣…
19日,宰執大臣中唯一敢對黃、汪2人說不的中書侍郎兼禦營副使、河北人張悫去世。士民痛惜。
20日,王倫、朱弁爲南宋的正副通問使,來到大同府,見到了完顔宗翰。
21日,完顔婁室攻破河東路最西南端、與陝西交界的绛州。代理知州趙某之後率全城軍民與金軍巷戰,一直堅持了6天。
22日,前尚書右丞許景衡在被罷20天後去世,年57歲。遺言“陛下宜近端人正士,以二聖、蒼生爲念”
金國立國之初未有文字,故未有記錄。完顔宗翰不斷訪問女真耆老,記錄下不少舊聞。6月初,金太宗完顔吳乞買正式下诏:命完顔勖等訪求祖宗遺事、編撰國史。
12日,禦營使司中軍統制張俊引兵入秀州,殺害前知州、宗室趙叔近。
14日,楊應誠、韓衍爲正副國信使,來到高麗。之後留高麗國64日,高麗王王楷始終不敢奉诏。楊應誠不得已,受其表而還。
本月,鄜延路主帥王庶受诏節制陝西六路兵馬、泾原路統制官曲端受诏任節制司都統制。開封留守宗澤又封王庶爲代理陝西制置使、曲端爲代理河東經制使。原河東經制使王燮則因半年前兵潰之後,率西軍開始駐防利州路首府興元府,朝廷已任命他爲鳳翔知府。
陝西撫谕使謝亮在1月15日受命出使西夏,整整走了5個多月才來到了陝西,這時要去西夏聯絡抗金。王庶給他寫信說你不要去西夏了,現在完顔婁室在熙河受挫,在我鄜延路休整。但退路已被我截斷,他們隻是盤踞在同、華等州避暑休整。你既然是陝西撫谕使,請你幫我個忙,以你的名義節制陝西各路兵馬、同時措辦糧饷,我必定能打金人一個落花流水!就算不能一雪前恥,至少也能将完顔婁室趕回黃河東岸去!現在我最大的問題就是陝西各路各管各的,他們都不聽我的…
但謝亮以聖旨在身,不敢自行其事爲由拒絕,而從環慶路進入西夏,不料夏崇宗李乾順果然很不鳥他,謝亮留在西夏國好幾個月,隻與西夏簽訂了一個互不侵犯條約。不過李乾順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根本沒把這個條約放在心上,因等謝亮回國時,西夏軍就尾随其後,襲取了環慶路的定邊軍。
本月,在大金國中京道、原大遼國南京道的宋徽宗趙佶寫信給完顔宗翰“唐太宗恢複突厥,最後黃巢起義,突厥旁支沙陀人拯救大唐。冒頓單于在白登放了漢高祖,最後南北匈奴分裂,呼韓邪單于得以依靠漢朝。而近世耶律德光滅後晉,将石氏一門斬盡殺絕,緻使天下大亂,契丹人也不能占據中原。近日聽說我的兒子趙構受衆人擁戴稱帝,這是我趙氏祖先恩澤在民。如今大金何不效仿唐太宗、冒頓單于,受興滅繼絕之名,又享歲币玉帛之好?與我宋朝議和,可讓子孫享萬世之利呢”
1128年7月1日,70歲的宗澤終于支持不住了,他是一位老人、一介文官,身體本就一般。近兩年來。先是金軍滅宋,接着他獨自留守開封城,堅持抗金。這些不僅是勞累,更讓他心情動蕩。
人老了,活的不僅是身體,更是心情。宗澤在這種困境中還得面對自己皇帝的冷漠,他的報國熱情變成了憂國傷痛,之前有多麽的熱,這時就有多麽的冷。他病了,憂憤成疾。後背發疽…臨終前,諸将圍繞在病榻邊,聽他說出最後一句話“我以二帝蒙塵,憤憤至此。汝等如能殲滅強敵,以成主上恢複之志,我死亦無恨”
衆将痛哭失聲,齊聲回答“敢不盡力”接着他們聽到了宗澤微微歎息,在吟誦杜甫描寫一代名相諸葛亮的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彌留之際。老人又突然三聲大叫“過河!過河!過河…”之後,宗澤就死了,沒一句言語說他自己家裏的事…
宗澤一生的成就可歸納成三條:1他在山河破碎之際,極其敏銳地識破了金軍假和談、真要挾的面目。把趙構留在磁州,爲宋朝保存了唯一一條血脈…當然,這一條是對是錯,他本人是否很後悔。就另當别論了…
2他重建開封城,整合兩河地區,在極短時間内重振宋朝聲威。在滅國僅一年有餘就阻敵兵于國門之外,這一點簡直不可思議…
3他釋放了一犯了軍紀、要被處斬的年青軍人,且讓這個年青人走上戰場,爲國征戰…宗澤做過無數次這樣的事,在當時他絕不會想到,這件小事對宋朝、對漢民族有着怎樣的意義!因這個年青人,叫嶽飛!
嶽飛要被殺頭了,各種史書都沒記載他犯了什麽事。不過從嶽飛的早期經曆來說,他想犯事實在太方便了。他性格太倔犟,很多時候,與其說是剛烈,不如說是暴烈更恰當些。更要命的是他有足夠強大的勇力來宣洩怒火,再稍晚些,嶽飛曾在酒桌上與一上級軍官言語不和。結果暴怒的他一拳把該上司當場打昏…
這不是偶然的,嶽飛與其他中興将領們相比,有一本質上的區别。像劉光世是軍隊裏長大的衙内,張俊、韓世忠、吳氏兄弟從小參軍,習慣了接受軍法約束,哪怕遇到再大委屈,如韓世忠被搶了活捉方臘的彌天大功,也隻是躲進角落裏生悶氣…
那換了嶽飛呢?以嶽飛發現王彥作戰不勇敢,嚴格說,隻是不如他勇敢之後,就能拒絕節制,獨領一軍出走,信不信他能一槍就捅死敢搶他功勞的辛興宗?
早期的嶽飛有種種缺陷,那都是他半路出家、沒經過軍隊專項訓練就走上戰場造成的。這非常危險,如一直這樣下去的話,嶽飛隻會是一朵瞬間綻放的昙花,哪怕極緻炫爛,也會黯然收場。他之所以能創造出後面的傳奇,成爲漢民族首屈一指的軍神,是因他能改正錯誤…
嶽飛天性嗜酒,可後來滴酒不粘。嶽飛不受節制、軍紀渙散,可後來的嶽家軍是中華5000多年曆史上軍紀最嚴明的軍隊…這是多麽驚人的對比!
而這一切,都要先從刑場上活着離開才行!關鍵時刻,宗澤到了,他看見嶽飛相貌威重、身材魁偉,覺得這樣一個壯士不去上戰場,反而要死在自家刑場上,實在太可惜了!正好當時有支數千人的金軍進攻汜水,宗澤調500騎兵撥給嶽飛,命他戴罪立功…
500對數千…“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兩句話連起來讓人怎麽想呢?是嶽飛的生還機率很渺茫嗎?答案是嶽飛帶着500騎兵把幾千金兵打散,帶着金軍主将人頭回來繳令…
宗澤大喜,他手下有百萬重兵,有不怕死的勇将,如大将張撝在滑州之戰以寡敵衆,死戰殉國。可像嶽飛這樣以寡敵衆,還能讓金國人死的,就不多見了。他馬上給嶽飛升官,同時加大考察力度,不久後他找來了嶽飛,拿出了一本書。之後的對話是一經典:
宗澤“嶽飛,你的智勇才藝可媲美古代良将。但你喜好野戰,這不是萬全之策。現在你隻是個偏裨将領,這樣做還沒什麽。可以後你當了統兵大将,這怎麽能行?這本《陣圖》你要仔細研究,以後你會用到”《陣圖》指的是宋太宗趙光義在幽州城下大腿中箭後用來遙控指揮軍隊,折磨曹彬、潘美等第一批宋朝大将的東西。歲久年深,每一代大宋官家都把《陣圖》當作控制前線将領的法寶。當折磨變成習慣、當習慣再變成傳統後,這種東西深深印在了宋朝将官的腦子裏。宗澤作爲一文官,觀察事物是很敏銳的,他看出了嶽飛的軟肋是什麽,沒科班經曆嗎?那麽請看大宋朝高級将官們的職業行爲手冊!
由此可見宗澤對嶽飛的一片苦心,他要把嶽飛培養成一高級将領!但嶽飛仔細翻閱陣圖後,回答了他幾個字“陣而後戰,兵之常法,運用之妙,存于一心”這個“心”是什麽?用宋朝官方語言來解答最合适,很多年後,宋孝宗追複嶽飛官銜的制詞中提到“飛智略不專于古法,沉雄殆得于天資”天資?嶽飛的一切都是天賦的!所謂天馬行空、不拘一格,他隻需在戰争中不斷挖掘自己,不必向任何人學習!
隻是在這時,他還沒機會、也很可能沒能力去獨當一面。嶽飛是宗澤手上的一柄利器,斬金斷鐵、殺伐過人,但在宋金對抗的全局上,仍沒多大作用…
宗澤死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要确定宗澤的接班人。在宗澤重病的期間,宇文虛中曾經暫攝過一段時間的留守。宇文虛中的能力不容置疑!本應是最好的人選!就算不選宇文虛中,那還有個現成的:宗澤的兒子宗穎…宗穎一直在父親的幕府裏,在開封城有很高威望。如選他的話,至少開封城乃至整個北方都會很安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