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頓時覺得眼前迷霧被撥開了,事實俱在,看來金國人并不是那麽兇殘嘛。他的心靈松動了些,能思考些問題了,如明天派什麽人出城和金國人談判…
這時他當然不知道金軍之所以沒進攻的真正原因,正是因開封城的老百姓。他們殺了使者、尋找武器,要巷戰,這些都讓完顔宗翰、完顔宗望深深的忌憚。這城裏有近100萬人口,如驟然面臨絕境,臨死反擊的話,金軍必将付出慘痛的代價!
那麽再給出一條活路怎樣?讓城裏人面臨絕境、習慣絕境,進而忍受絕境,是不是更好呢?
絕妙的是宋朝上層某些“聰明理智”的人會幫着金軍去順着這思路,去完善所謂的“和談活路”…
27日,宋朝派出和談使臣:宋徽宗第7子、濟王趙栩、首相何栗。當天何首相磨磨蹭蹭不願上路,趙桓一連催促他好多遍,他仍頻頻回顧,就是不走。這真讓人爲難,國難當頭,首相怯懦,讓人拿他怎麽辦呢?
這時有一人走了出來,當衆斥罵他“緻國家如此,皆爾輩誤事。今社稷傾危,爾輩萬死何足塞責”此人李若水,北宋朝最後的忠臣。後人評價“北宋亡國李若水、南宋亡國文天祥。有此二人,大宋國亡,而精神不亡”
何栗終于上馬了,他腳軟得沒法踏蹬,要人扶着才勉強坐穩。從皇宮出發,走朱雀門出城,一路上,他的馬鞭居然一連落地3次!
這樣的膽子,要怎樣去談判呢?但請注意:我隻是說這樣的膽子,卻沒說這樣的人。何栗是個複雜的人,他并非人們印象中驕橫腐朽、不知所謂的老資格文官。他很年輕、很奮進,甚至很正義。
何栗,11年前。27歲的他考中了狀元,仕途很順利,做到了禦史台老大。在這個位置上,他彈劾了六賊之一的王黼。把這國賊發配出京城,也讓新皇帝趙桓牢牢記住了他,将他提拔進宰執隊伍。之後,首相唐恪要他附議,将河北、河東之地全部割給金國,他不同意,所以就辭職了。
無奈時事變幻,這個世界太荒誕了,堂堂大宋朝首相居然變成了一笑話,被開封市民在城牆上追殺。騎馬逃命後才活下來,何栗像是救場一樣,火線上崗,又接下了這塊燙手山芋…
這是他做首相的第27天,看看他都幹了些什麽:他主張起用趙構、宗澤等回師勤王;他主張堅守城池待援;他号召百姓展開巷戰…這些做得怎樣?
絕大多數史書都着重提出他掉了3次馬鞭子。由此就給他貼上了怯懦無能的标簽,這是不是太苛求了呢?畢竟他隻是個文官,連武将們都不敢去招惹金兵,他一介書生的怯場,難道很不正常嗎?那麽原諒他?這卻沒法繞過郭京這神棍騙子。說到底:神兵們之所以能登上城牆,除孫傅外,就是他出了最大的力…
談判開始!讓何栗大出意外的是:傳說中兇狠殘暴的未開化人種居然非常的溫和理智。甚至彬彬有禮。完顔宗翰、完顔宗望說“自古以來,有南即有北,哪一個都是不能缺少的。現在我們要求的,不過是割讓一些土地而已”
何栗大喜!這句話透出兩個意思:1有南即有北,哪個都不能缺。這是承認宋朝的存在,金軍表明了不想趕盡殺絕。2金國人開價了。隻是割讓土地,從以往慣例來看,戰争中割讓土地是有規範的,一般來說,不會多于戰勝方已占領的。也就說很可能是以黃河爲界?宋朝能保住黃河天險及整個京畿地區?這簡直是夢幻的。何栗甚至想:早知這樣,何必打什麽仗嘛,直接割了多省事…
當天宋金兩國首腦們愉快結束了交談,雙方都很滿意,認爲這是一文明、互惠、成功的大會,對于兩國都有着光明美好的前景。何栗、趙栩急着告辭,要回城去把這好消息告訴皇帝。完顔宗翰等親切地送他們出營,臨别前,提了一小小要求:他們希望能在城外見到傳說中風雅博學的宋朝太上皇趙佶陛下…
何栗回城後,全開封人都長出口氣…原來真的沒到山窮水盡的絕境啊!這裏面也包括皇帝趙桓,興奮之下的他同意了一切,并主動表示可以代替父親宋徽宗出城…這種情緒也感染了整個官場。當天,頂級高官們誰也沒回家,就在皇宮辦事大廳裏推杯換盞,喝了頓慶功酒。席間他們一緻決定:要趁熱打鐵,讓和談立即進行!爲此,他們建議趙桓要盡快出城和金軍相見…
28日,何栗再往金營,告知大宋欽宗皇帝将親自出城,來金營談判的消息。
1126年閏11月30日,曆史性的時刻到來!中原漢族皇帝第二次被入侵的異族人逼到絕境。800餘年前,西晉懷帝司馬熾、愍帝司馬邺2人被匈奴人俘虜,受盡屈辱死去。而這一天,宋欽宗趙桓帶着首相何栗、中書侍郎陳過庭、同知樞密院孫傅第一次走出開封城,去往金營。城裏由兩位佥書樞密院事曹輔、張叔夜留守。
走出開封城,從南薰門開始,就全是金軍了。趙桓一行人當即下馬,金軍一直把他們帶到了青城。這裏遠遠不是金營,更沒有完顔宗翰、完顔宗望,隻有一個口信:完顔宗翰說這不是私人約會,而是代表兩個國家。宋朝必須先寫降表,才能讓見面有意義…
這一點并沒讓趙桓等人意外。他們這次來就是爲了和談,說白了就是有條件的投降。面對現實,連外城都陷落了,隻要能保住命,還有什麽是不能答應的呢?
趙桓讓随行的禦用筆杆子孫觌執筆,寫這份降表。他給這份文件定下了基調,說要突出“請和稱藩”這4個字。稱藩也就是從屬國。
降表很快寫好了,派人送過去,卻被退了回來。理由是大太子殿下仔細讀了幾遍,覺得詞句随意,文采不夠…宋朝人郁悶!
曆史沒能留下完顔宗翰的學曆,不知他有多大才學。但基本可估算出來,完顔宗翰憑什麽指摘文明程度居于人類之巅的宋朝文人?
但宋朝不得不馬上重寫。爲過關。孫觌一連寫了好幾次,結果毫無例外都被退回。最後趙桓都煩了,他派當年的狀元郎、現首相大人何栗出馬,合孫、何兩人之力去完成它!
而完顔宗翰也終于說出了他心底裏的真正願望。他喜歡漢人的四六對偶句式。他覺得如把降表寫成歌賦,那該是多麽新穎别緻,絕對是古往今來獨一份的作品。他完顔宗翰的名字絕對會随這份降表流傳千古。
于是一份四六對仗的降表出爐了。還别說,文字這東西就是奇妙,無論多惡劣的事,都能搞出風雅來。如“三匝之城,遽失藩籬之守。七世之廟,幾爲灰燼之餘。既煩汗馬之勞,敢緩牽頭号之情…上皇負罪以播遷,微臣損軀而聽命…社稷不隕。宇宙再安”
看着這份降表,完顔宗翰反複閱讀、再三推敲。功夫不複有心人,他又找出幾處纰漏,他把“大金皇帝”的“大金”2字抹去,把“大宋皇帝”4個字全都抹去。确保了金太宗完顔吳乞買的地位唯一性。把“負罪”改爲“失德”彰顯金國出兵是很正義的。把“宇宙”改成“寰海”像宇宙之類的詞都太大了,從此不再适用于漢人,隻能由女真人專用…
做完這些,宋金雙方首腦終于見面。不過完顔宗翰說:我們還沒得到大金皇帝的聖旨,所以暫且委屈您在青城睡一晚上,明天我們再談…當天,開封百姓從皇城的宣德門一直排隊到外城的南熏門。在風雪中翹首盼望自己的皇帝歸來…
12月1日,一個叫蕭慶的人穿過開封内城,走進皇城,住進了尚書省。從這一刻起,宋朝所有政令都要經這個人審批之後,才能下發實行…政權被接管了!
當天。相州,康王趙構正式就任天下兵馬大元帥,這時他有了萬餘的兵力,班底已非同小可,他率着這萬餘軍隊渡過黃河。到達大宋的北京大名府。很多帝國精英從四面八方彙聚到了他身邊。這時,大元帥閣下壯懷激烈、慷慨激昂了一下。
趙構令:全天下兵馬向大名府集結,大元帥府将從此地開始反攻入侵者!此令一下,從者雲集。宋朝并不是沒敢戰之士,相反很多人都氣紅了眼、快憋爆炸了,金兵隻在一些懦夫眼裏是洪水猛獸,在勇者面前算什麽?況且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一直傳承着一種信念——不崇拜強者、不服從強權!中國人崇拜的是仁義,愛的是種風清雲淡式的自由。如有強者入侵呢?如對抗不了注定要被滅亡呢?很簡單!“甯教身死,不教名滅”“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死亡,從不是什麽可怕的事!
最早到的是張俊,他跟着信德知府梁楊祖率3000兵馬,到大名府報到,被任命爲元帥府後軍統制。
跑第二名的是劉光世,他從西北開始,一直要到4個多月後、追到了山東濟州府,才追上了趙構。這一路上他開動腦筋,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超級智慧,在聽話和不聽話間準确選擇,讓自己的人生踏上正途…
他開始跑的時間是第二次開封保衛戰前夕,宋欽宗傳書天下兵馬進京勤王時。作爲一頂級衙内,劉光世百分百執行政府命令,帶兵火速從西北駐地開拔!
跑到半路,唐恪的命令傳到,令天下所有勤王部隊各回原地,不許到開封城來!首相傳達皇帝诏書?這是天底下最有效的命令?于是所有部隊向後轉,唯獨劉光世!
這小子堪稱兩宋之交所有風雲人物裏最鬼頭鬼腦的東西,加上他從小就混在權力層裏,各種官方把戲他全懂,瞬間就解讀出了唐恪的小心思。那絕對會出事,國家肯定需要軍人…而軍人需要機遇!尤其是他和他父親這樣有了失敗紀錄、急于翻身的軍人!前進、不聽首相命令的前進!
事關前程,劉光世的決心超級堅定。随着離開封城越來越近,什麽人都能遇到,一支敗兵把京城裏的事說了出來。當時劉衙内的部下們就不幹了:搞什麽?既違抗命令,還讓我們送死?
劉光世很鎮定,告訴他們:這消息過期了,最新消息是開封城已陷落,兩位皇帝已逃了出去,方向是南方,隻要追到,“功莫大于保駕”大家還等什麽?于是全體出發,他們一路南行,追到了山東境内的濟州,找到了即将繼位的趙構…趙構很高興,這是他最缺乏安全感、最需要軍隊的時候,有老牌的西北軍突然出現,實在驚喜。劉光世被火線提拔!
劉光世抓住機遇,千裏奔襲,搶到了一好大頭銜,在失去父親劉延慶後抱住了更粗更牢靠的一條大腿,從此人生前景大放光明…
相比張、劉兩人,吳氏兄弟仍在平淡中,他們老老實實駐紮在防區,和老對手西夏人對峙。這是對實心人,立身處世都從正道走,他們認定自己的身份和職責。既是軍人,那麽自然要用軍功說話。等待他們的是即将爆發的決定大宋西軍命運的大決戰!
這段時間裏韓世忠很忙,百忙中,他托人給趙構帶了個話,說他百分百的擁護趙構做任何事、可爲趙構做任何事…最後想想,還是再直接些吧:他勸趙構直接當皇帝!
說完了這些,他沖出大名府,砍進了一大群金兵人叢裏。有多少?好幾萬吧(酋帥率衆數萬至),而韓世忠手下隻有1000人!
他就帶着這麽點人沖出城牆,直奔金兵的統兵大酋去了。沒意外,幾乎是成例了,韓世忠一個人沖過去,把擋道的全幹翻,一刀砍倒了該酋,之後戰鬥就結束了(單騎突入,斬其酋長,遂大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