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在這裏都承認這時的金軍相當地憋屈膽怯,2萬人抱成一團,躲在深溝高壘裏邊忍着,想着怎樣多挺一段時間,好消耗一下遼軍的銳氣。與此同時,他們派出些遊兵散勇,遊弋在主陣地之外,試探對方糧道,或捉幾個散兵…
一空前巨大的驚喜,就在這時準确擊中了完顔阿骨打和他的大金國!
捉回一遼國運糧官,從他嘴裏,金軍得到一消息。這時别說絕大部分才鑽出深山處于沒腦子階段的女真人,連完顔阿骨打本人都不敢相信了!
據他說:12月10日,監軍耶律張家奴再次反叛!這消息是可能的嗎?完顔阿骨打的腦子急劇運轉,好事壞事想了個遍!
說不可能,哪有這麽巧的事?說可能,耶律張家奴看準了耶律延禧起傾國之兵來打仗,京城空虛,這時帶兵回去就成功。而皇族内鬥是契丹人的傳統。自“皇太叔耶律重元之亂”後,大規模的叛亂好久沒再搞了。傳統怎麽能被丢棄呢?另外:2萬女真人足以把耶律延禧栓在前線,有之前百萬大軍一天一夜崩潰的敗績,他絕不敢臨戰抽兵平亂!
算來算去,阿骨打還是不敢亂動。畢竟兵危戰兇,萬一是陷阱,他這2萬人都填進去,也滿不了這個坑…怎麽辦?關鍵時刻,又一消息傳來——大遼皇帝耶律延禧親自帶兵回京城平叛,已走兩天了!
13日,完顔阿骨打再不遲疑,進攻!直接攻擊遼軍中軍,大遼皇帝本來應在的地方——耶律延禧在?就擒賊擒王!不在?中軍沒有主事人,最強點已是最弱點!
接下來實在沒什麽好說的。就是前一戰的翻版。金軍右翼攻擊、遼軍退卻;金軍左翼進攻、遼軍全體潰敗,連之前的一日一夜都沒能堅持,100多萬大軍不說有人能穩住陣腳,連稍微抵擋下金軍。延緩追擊都做不到!
遼軍一路敗退。在長達100多裏的路上,丢下了無數屍體、車辇、兵械、印符、牛馬、寶物。本應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注定了被全殲的,危急時刻,有一聰明的遼國人站了出來。蕭特末突發奇想,點燃了一大片戰備物資,用大火隔斷了不依不饒的追兵!
這一戰讓遼國人欲哭無淚,連同耶律張家奴都郁悶得要死。誰能料到耶律延禧會這麽搞呢?眼放着面前死敵不管,居然帶兵殺回來平叛…我們是民族内部鬥争好吧,爲什麽要便宜外族人呢?
這一戰,史書中稱之爲“護步答岡之戰”這和“達魯古城之戰”不一樣。那一戰。所謂的“70萬遼軍步卒全滅”很明顯是誇張。但“護步答岡之戰”遼軍的确損失了數十萬的精兵。這戰過後,大遼國的軍力、甚至财力都跌下了深淵,不要說再集結兵力進攻,連守衛龐大帝國各處疆域的正常兵力都捉襟見肘!
北疆門戶已大開。金軍随心所欲,想打哪就打哪,再沒半點阻礙!接下來,完顔阿骨打的目标就已根本性轉變了!他開始盯住了大遼國五大重鎮——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這是大遼國5座京城級别的大直轄市,相當于北宋朝的四京,在帝國中占有重要意義。好!那就一個個攻占它們!五京全部占領之日,就是大遼亡國之時!
24日,大遼錦州刺史耶律術者響應耶律張家奴反叛。25日,北面林牙耶律馬哥奉命平叛。
本年,一個叫張擇端的31歲的年青人向宋徽宗趙佶進獻了一幅千古名畫——《清明上河圖》這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譽爲“中華第一神品”屬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北宋亡國前夕,達到輝煌頂點的汴京京城的城市面貌和當時漢族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當時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主要是汴京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留下了開封城當年繁華的永恒見證。這幅巨著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5米多長的畫卷裏,共繪有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20多輛,大小船隻29艘。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征。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像今天的節日集會,人們藉以參加商貿活動。全圖大緻分爲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内街市3部分。具體的原畫就不用筆者過多的介紹了。筆者隻想借《清明上河圖》來說一說北宋末年、最輝煌時期的開封城的面貌到底是怎樣的:
東京開封城,美得就像個夢。大宋立國己過150年,漢民族勃然複興,己把整個國家變成了個天堂。據考證:此時人口1萬以下的城鎮共3000多個。1萬與10萬之間的,不會少于1000個。超過10萬以上的超級大城不會少于6個如蘇州、成都、鄂州、洛陽、大名。但所有這些,都遠遠不及京都開封!偉大的開封城,它人口至少超過100萬!
而它的繁華,就由上面所說的所有城市來供給。其中最主要的生存命脈就是4條運河——汴河、蔡河、五丈河、廣濟河(又名金水河)每年光汴河一條河從南方運進的稻米就有600多萬石!其餘各地特産就更多不可數。史稱“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至于其它珍寶玉玩、服飾器具,更難以想象。是以後直到清末,甚至就在現代也望塵莫及、再也沒達到過的!
物資的天堂、代價就是生存的極限。有太多的人向往它,包括當年的蜀川小銀匠龔美,不遠千裏進京謀生,卻隻能賣了自己老婆劉娥。才能勉強活下去。當然也有更多的人一貧如洗走進來,卻變成達官顯貴,榮耀一生。如那些考中的舉子們…這就是炫麗外表下面所隐藏着的真相,每個人都活得很累。小人忙于掙錢。大人忙于争權。
人世間最繁華的東京汴梁城。外城13個城門(包括水門)進城前,首先看到的是條寬約120尺、植滿垂柳的護城河及那條蜿蜒曲折。像條遊龍一樣凹凸不平,不規則建在護城河岸邊的外城城牆。這道城牆很怪,讓人看着高深莫測,很多人不喜歡它。因不夠平整漂亮。包括這時的宋徽宗趙佶。他把這道城牆給拆了,重新砌了道整齊的方矩型城牆。可惜在女真人的石炮打擊下,很快它就塌了。隻有到了那時,人們才會想起原先這道老牆的設計師——宋太祖趙匡胤。這道老牆在軍事上有特殊效果,它的不規則,能緩沖猛烈的攻擊力…
這道城牆裏面,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封城。人口超過盛唐長安城近10倍的人間天堂!
千年顯赫東京城,走過周長48裏232步(今22436米)的外城,進入周長20裏(今9200餘米)的内城。眼前出現的是條無與倫比、古今罕見的長街。即外城正南方“南薰門”到内城(即皇城)“宣德門”的這條禦街。這條禦街筆直寬闊,長約七八裏。寬約200餘步(今307米)。驚人的寬闊,被分成了5條通道。最中央一條給皇帝專用。兩邊的水路,都用巨大條石砌成渠岸,岸邊種滿桃、李、梨、杏等果樹,溝裏是成片的蓮花。每年信風吹過,五彩缤紛的花兒就都開了,這條長街就成了花的河流,一路芬芳伴随着百萬居民。岸邊是排紅漆欄杆,它既是水路的屏界,更是道路的标志,它劃出了左右2條人行車馬道,名叫禦廊。這條禦廊就是北宋繁華的象征,它布滿了店鋪、民居、官署,還有很多雜七雜八、說不上高雅的去處。它們合在一起,醞釀出了中國曆代王朝中獨一無二的北宋風格…
随着人流慢慢走,眼前先出現的是内城朱雀門前的龍津橋。這是禦街三段景的頭一段。這裏商家很多,但貨物檔次不算太高,算平民消費區,主要經營時鮮果品,筆墨紙張。
接下來你的興趣很快就被一座亭子、兩座道觀所吸引。亭子名叫“看街亭”據記載:宋朝皇帝除應付外敵、禦駕親征外,就隻有趙恒當年去四處燒香拜神、以及徽欽二帝日後去北國的旅遊,其他皇帝都沒走出過開封城周圍100裏。他們貴爲人間最富有的皇帝,活動空間隻有周長5裏(今2300餘米)的皇城。除此之外,就隻有坐上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就一直在用的那輛玉辂,一路吱吱呀呀的在禦街上轉兩圈。轉時也很煩,基本隻能看到馬屁股。這時皇帝就會叫停,他登上這座“看街亭”俯覽皇城外的市井生活、民間百态,算是次難得的放松…
道觀?西邊延真觀,接待四方道民,是個宗教大旅店,實在沒什麽看頭。東邊五嶽觀,那就真是非同小可了。當年的宋真宗趙恒把五嶽尊神都請進了京城,就在禦街上安家落戶,朝夕與他作鄰居。于是這座五嶽廟就成了北宋最爲雄壯的道觀。
接着走,看到了宋朝國立大學——太學。隻要在太學旁邊拐進去,就是團胭脂粉香、莺聲燕語的旖旎風光。煙花柳巷到了,宋朝學子們的生活很香豔,他們每天讀書時就能聽到道士們的吟唱聲和妓女們的打情罵俏聲。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第一段終于走過去了,它是禦街最長的部分,共5裏。接下來這一段,就是讓人最神往的州橋了。還記得《清明上河圖》裏着墨最多的那道彎彎的虹橋嗎?下面河水滔滔、橋上車水馬龍,居然還有作生意搭起來的大傘篾棚,生意做到了見縫插針。但這和州橋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比較的不入流…州橋又叫天漢橋,意喻它就像天上銀河的橋梁,又寬又大,請想像它是連接307米寬的超級長街的橋!向下看:滔滔汴河水從橋下流過,不過沒船隻通行。因它是石柱支撐型的橋梁,不像虹橋那樣橫跨汴河兩岸。其次再向前就是皇城和各衙門了,船隻流動性太大,對安全有威脅…
再向四周張望,能看到州橋正處于子城中心點——禦街和東西禦道的交叉點上,是名副其實的市中心!
州橋之美是在夜色闌珊時。入夜後,這裏才會真正的“活”起來。那時橋面上燈火明亮,擠滿傩床,所有你能想到的美味小吃這裏都有,你想不到的宋朝人也會做出來!從華燈初上到半夜三更,不管你什麽時候來,這裏應有盡有。煎炒、熬炖、蒸煮、涼拌、雞皮、腰腎、雞碎、旋煎羊、白腸、鲊脯、燒凍魚片、獾兒、野狐、盤兔、旋炙野豬肉、野鴨…等等,吃膩了葷腥,州橋上的時鮮果品更是上乘貨色。
如您身份高貴,不屑擠身民間,州橋附近更是酒家連片,以橋南端與曲院街接口拐角上的遇仙樓正店爲最,号稱“台上”,是東京城排名第三的地方。什麽?你問第一和第二?毫無疑問是“樊樓”和“任店”
去樊樓?請先向東轉,它在皇城東華門外。事實上它比皇城還要醒目,查資料可顯示,己故的柏楊老先生很可能說錯了,他的《中國人史綱》嘲諷中國封建年代時,說全國建築物都非常低矮,不許超過皇宮的高度…可北宋年間絕不是這樣。樊樓是座“三層相高,五樓相向”的龐大建築,考慮到當時是磚木傳統結構,說3層,實際是指樓梯上的3層,也就說,它是座4層樓高的酒店!皇宮規格雖高,但就以舉行大典的天安殿爲例,也高不過它!5座四層高的樓體彼此連通,層層都有飛橋欄杆,棟與棟之間明暗相連,如你站在夜色中仰頭望去,會看到每間閣子的窗口都挂着珠簾繡額,透出溫暖燈光,每個屋檐的瓦栊上也都挂着盞燈,遠遠望去,樊樓就是夢幻般的一團光霧…
而樊樓的後廚房,那才是它在曆史上留名的價值所在!
誰都知道,古時候都是些手工業者的小作坊式生産,就好比從前的農民,一家子不分工,從播種、插秧、鋤草、收割等等農活誰都要做,映射到餐飲行業,就是現在都有的夫妻店。與之相對應的是現代大酒店,那裏面分工明确,每個人各自負責一攤。這就是劃時代的象征!隻有酒店開到了一定規模、社會消費力也達到了一定高度,才能出現這種分工!而樊樓在1千多年前就做到了這一點!它的經營由3部分組成:首先,每層樓各有一主管,由他主持本層業務。而樊樓共有5棟四層樓,那麽就要20多人。第二個是後廚房。共20層的食客,都得照顧到。想想那是怎樣的服務?第三點就是樊樓的特權了。它之所以這樣強盛,是因它有着國家所特許的釀酒權。每年官府配給樊樓5萬斤酒曲,除以365,平均每天用曲137斤,而用137斤曲可釀酒5500斤以上!這些酒可自産自銷,也有權散賣給别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