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聖2年(1024)整個宋朝在忙碌着兩件大事:1科舉、2陛下大婚。
3月18日,這一科前三甲分别是宋庠、葉清臣、鄭戬,之下排名是曾公亮、餘靖、尹洙…哪一個都在宋史中大名鼎鼎。但真正文名最盛的卻是一甲第10名宋祁。
他是狀元宋庠的弟弟,單論才華要遠遠高出乃兄。可劉太後或許是從人倫大防,又或是家庭和睦出發?說了句“弟弟排名怎能高過哥哥呢”于是大宋排頭站,小宋退第10,就此搞定。
狀元沒了,可小宋一點不在乎。清寒人家出身,一躍進入羅绮叢中,富貴無可限量。怎一個**了得?從他身上,我們來見識下大宋朝頂級文人們都在怎樣生活。
宋祁注重享樂,是一典型的大宋才子。而真宗與仁宗年間正是中國曆史上最富足、最安甯、最開明的時代。他所享受到的人間快樂,是漢的司馬相如、唐的李白或明的唐伯虎之流所望塵莫及的。反映在詩文裏就是“春日之酣樂,歡樂不曉天”他比寇準都奢華。寇準喝一夜酒,頂多是蠟燭澆滿地,跘人幾個跟頭。而他是讓所有喝完後的客人都暈頭轉向,出門就昏倒。因他是用重幕把酒局包住,裏邊點上巨燭,歌舞彈唱,完全不計時間,散場了一拉開幕布,外面陽光普照…
而這方面真正的大師是那位前神童晏殊。他早就不去追求紙醉金迷的表層享受了,他追求的是富貴的最高境界即富貴得不像富貴。晏殊曾鄙視過當時的一位詞人李慶孫。李氏《富貴曲》中寫到“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說的是以寫金粉寫字、以玉牌記名。富是很富,不過是暴發戶。晏殊是“樓台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楊柳池塘淡淡風”看不到半點誇富的詞句,但優越閑散的生活活靈活現。這就是境界。但無論晏殊還是宋祁,都沒法獨領文壇風騷。
第一。他們擅長的都是小令,這是五代起就流行的口語化短詞。對言辭能力要求極高,他們也都做得極好。但終究隻是繼承,最多是在原基礎上發揚光大,卻沒破格創新,開出一片新天地。宋詞的經典“慢詞”還要再等一段時間,才由那位終生潦倒,把功名都換成淺酌低唱的那位才子來開創。
第二,他們文風太绮糜了。說到底就是南唐後蜀的遺風花間派,追求極緻的豔麗。純粹的宮廷享樂風格。就像是國破家亡前的李煜。那麽試問論精妙靈動,他們怎比得上李後主?而李煜的詞都沒法與唐詩相比。詩借古喻今,包羅萬象,可懷古、可論政,也可傷情。與之相比,這時的詞還隻是民間小曲。宋詞的輝煌,還要再等上半個多世紀,由那位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名的才子來鑄造。
所以晏殊等人的藝術,都隻是在富貴生活中炫耀他們的優雅。抓着滿把金錢。玩命的表現自己多不在乎,多麽向往自由生活。既要富貴又要當散人。看穿了這點,也就知道了他們的所謂成就及個人的人品高低。
但有一個人不一樣,他才是這個時代裏真正的唯一。是位真正的隐士:林逋林和靖。4年後他将去世。此時正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上。西湖自古遊人如織。杭州更是東南形勝的大都會。所謂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林逋一點都沒刻意強求自己定要躲進深山。說到他的生活,世人傳頌他“梅妻鶴子”潇灑出塵得沒法形容。因人類的共識:抛棄了人世間夫妻人倫歡樂的人是難得的。于是他就變成了千古傳頌的隐聖。更難得的是林逋自食其力,在孤山種了300多株梅花。自己辛勤勞作,以出售梅花、梅子爲生。那是怎樣清貧的生活!就是在這樣生活條件下。他寫出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夜黃昏”的千古佳句,又是怎樣樂于清貧、甘于清貧的精神!
他死後留下的遺句是“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禅書”肯定漢武帝晚年罪己的行爲,卻沒有去拍當朝皇帝的馬屁,稱頌皇帝封禅拜神有多神聖。日後有人在杭州西湖蘇堤之上建起了“三賢堂”其中兩位是白堤的建設者唐代白居易、蘇堤的建設者宋朝蘇轼。另一個,就是終生白衣的林和靖。
宋室南渡後,杭州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廟。山上原有的建築全部遷出,唯獨留下了林逋的墳墓。而這也給林逋帶來了最後的禍事。南宋滅亡後,有盜墓賊以爲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珍寶必定極多。于是去挖。
結果挖到的陪葬竟隻有一方端硯和一支玉簪。端硯是林逋自用之物。那隻玉簪呢?終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樣的往事,才讓他在青年時就灰心于世途,歸隐林泉終老此生?或許林逋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寫的小詞才是他的心聲: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别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己平。
爲林逋歎息,不如爲他祝福。願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見到他一生懷念的人…
當然,國家的命運、民族的未來,不能依靠林和靖這樣的隐士。它離不開那些心懷天下之人的支撐。他們的人和詞,才是宋代文人的真正精華。
讓我們認識這樣的一個人。他的偉大,讓後來的大聖人朱熹都稱譽:宋亡,而此人不亡,爲國朝三百年間第一人。
但這個人的生命卻起源于貧寒甚至是屈辱。此時他擁有自己的姓氏才剛剛9年。在這之前,他姓朱,名說。是山東淄州長山縣一朱姓富戶的‘兒子’從小就與衆不同。家裏有錢,可他喜歡的是讀書。爲求靜,他主動上山在醴泉寺裏寄宿,與山僧們過同樣寂寥的生活,在晨鍾暮鼓裏苦讀經書。一非常偶然的機會,他知道了自己身世後,一切就都變了…
他竟不是朱家的人,而是蘇州範家的兒子。他父親叫範墉。範墉先娶陳氏。後娶謝氏。他是謝氏所生,即庶出。他出生第二年,父親就死了。謝氏母子被趕出家門,隻好改嫁到山東朱家。
朱說知道了這一切。原來他身上流淌着另一個人的血液。在朱家他是拖油瓶的累贅,在範家他是被趕出家門的庶子。無論從哪方面講,他都是個廢物,毫無光榮可言。他立即收拾行李,拜别母親,徒步到外地求學。立誓必有所成,才回來迎接母親。爲感謝繼父多年的養育。也爲考慮到母親還需朱家照顧,他保留了朱說的名字。
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傳奇就這樣開始了…朱說的起點己低無可低。
1011年,朱說來到應天府。這是當時他最好的選擇了,也可說是宋朝對他的恩賜。應天府書院是宋代著名四大書院之一。朱說的苦讀生涯就此開始。關于他的艱難,史書記載:他每天的飯隻有一盆稠粥,涼了後劃成4塊,早晚各吃2塊,再加上幾根鹹菜。半盂醋汁,這就是全部。然後終于有同學看不過去了,給他送了些美食。但過幾天來看,東西原封未動。都長毛腐爛了。同學很生氣,問他搞什麽。朱說長揖道謝說我己習慣吃苦。一旦享用這些,就怕以後無法再堅持了。同學釋然了。可深層的話卻沒法對人說。施舍之食如我能咽下,那當初我爲何還要離開朱家?
朱說更勤奮了。用一切時間來看書。就連皇帝到亳州朝拜太清宮,路過書院,每個人都争着跑出去看。他仍看書。同學來拉他。他答“将來再見也不晚”
果然第二年,他考中了進士,在崇政殿參加殿試,生平第一次見到了宋真宗皇帝。這時是1014年,朱說終于可回山東接回自己母親,且爲自己恢複姓氏。從此他姓範名仲淹,字希文。
範仲淹從一個小小的參軍起步,1021年,他被調往泰州,做鹽倉監官。在曆史上留下了他第一項業績。泰州瀕海,煮海造鹽是個大生意。可海水每年泛濫成災。唐代以前,這裏曾有過條捍海堤堰。可五代年間早已荒廢失修。進入宋朝,每年潮起潮落都大水漫城,有幾次連泰州府城都被淹了。範仲淹提議要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500餘裏的超長海岸線上重修一條捍海長堤,護衛黃海近岸的百姓民生。
事是好事,卻超級難做。與大海争利,難度不下于在内地挖運河。範仲淹先向江淮漕運請示,漕運上報朝廷。朝廷命他去做興化縣令,直接負責這項超級工程的運作。
就在1024年秋天,範仲淹率4州數萬民夫來到海邊圍堤治堰。當年即成,數百裏長堤真的築出來了。可其間的艱難險阻誰能想象?剛開始就遇到夾雪的暴風,緊接着大海潮,不僅毀了剛築成的堤壩,還淹死了100多民夫。一時間很多官員都認定這是天意,上天不許造這條堤壩,提議取消這項工程。是範仲淹力請,再加好友滕宗諒的鼎力相助,才完成了這項造福沿海萬民的偉大工程。同時這也是劉太後當政10年間屈指可數的政績之一…
此後範仲淹被調回京城,做大理寺丞,可近距離接近朝政了…範仲淹功在社稷,心懷天下的人生就此開始。但必須要提出的是,他還不是北宋文學史上開天辟地,劃分時代的第一人。
那個人現在還是一身白衣,隻有18歲,還沒變成後來那個劈破五代旁門,回歸盛唐文章的偉人。世所公認,他的經典時刻遠在33年後的1057年,那一年也正是大宋不世出的大文豪蘇轼進京趕考的那一年。此人身爲主考官,才扳回了延續近百年的浮滑绮靡,不知所謂的文風。讓宋代文學上升到了可與漢唐匹敵的高峰!
但也許,這個經典時刻不在1057年,而早在1013年左右,也就是此人才有五六歲的時候。
此人和範仲淹一樣,3歲喪父.但幸運的是他有個好叔叔,一直照顧着他們。雖清貧但衣食無憂,且從小讀書。他老家有一姓李的富而知禮的好鄰居。長子李彥輔是他終生的朋友。李家藏書頗多,他可随意借閱。五六歲的某一天,他偶然在李家閣樓上發現一破筐,裏面積滿了灰塵,隐約露出書卷的一角。拂拭灰塵,書名展露。小孩子被驚得目瞪口呆:《韓昌黎先生文集》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
這是一偉大契機。讓他在小時,還沒被科舉應試徹底僵住靈識時,就知道了世間還有這樣雄渾厚重的文章存在,從而一生都念念不忘,最後推行宋朝古文運動!
此人複姓歐陽,名修,字永叔。是上繼唐代韓柳、下啓宋朝三蘇,唐宋八大家中承上啓下、功蓋兩代的大宗師。
人世間最幸福的是皇帝,皇帝最寵愛的是他的太子。這應該是條普遍性的真理。但那是假的,還有一句話叫做“天家父子無親情”針對趙祯的第一次婚姻,就有着他來自民間的绮夢記憶與感情傷痛。原因就在于他的‘媽媽’劉娥。
劉太後對自己的“兒子”非常嚴厲。雖抱養了,但根本不屑于和小孩子整天厮混,她有那麽多國家大事要操心。在趙祯心靈深處,讓他感到溫暖的‘媽媽’是楊太妃。史載劉娥對趙祯“未嘗假以顔色”也就是這‘兒子’連她的笑臉都沒見過。趙祯生病,想吃海鮮。劉娥明明知道,可就不給。最後還是楊氏看不過去了,悄悄做了一些給小皇帝吃,且哀歎“太後何苦虐吾兒如此”
現在趙祯當上皇帝了,可他連自己所愛的人都沒法保住,眼睜睜看着她被人奪走…
趙祯的初戀是個民間女子,大鄉紳王蒙正的女兒。據說這位王姓少女姿色冠世,嬌美溫柔。從小就被刻闆禮教約束的趙祯深深的愛上了她,把她當成理所當然的皇後。因爲她,小皇帝壓抑住多年來的恐懼心理,向他的母後坦露心事:我要娶她。可劉娥嚴厲拒絕。理由是這女孩“妖豔太甚,恐不利于少主”立即就把王蒙正女兒趕出宮去。趙祯難過,但無可奈何…可緊接着發生的事就讓他悲憤傷痛,忍無可忍。
劉娥居然馬上就把他的心上人嫁了出去,選的丈夫居然是自己前夫劉美的長子劉從德!忍無可忍,可還得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