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路宋朝大軍殺進黨項境内。最開始時,各路人馬一切行動都嚴格遵守皇帝臨行時配給的方略陣圖。但問題突然出現在主将李繼隆身上。
他發現了個問題——路線不對。如按皇帝指示的路線圖,他得先路過靈州,然後才能殺奔烏、白池。那樣的話要走1個多月,且路上缺水,這是最緻命的,搞不好他龐大的軍團就會不戰自亂。
這時他的先鋒官盧斌給他出了個主意:我們不經過靈州,而是從出發點環州開始,走直線,10天内就能突然出現在烏、白池!
李繼隆大喜。要走靈州,不外乎就是順路爲靈州解圍。可突然打擊烏、白池,更是圍魏救趙之計。靈州之圍可不戰自解。他派弟弟李繼和火速趕回開封面見皇帝,把改道的事上報。趙光義一聽就急了。他搞不懂爲什麽總有人不聽他的,現在居然連自己的大舅子也這樣!他對李繼和隻說了一句話“汝兄如此,必敗吾事”馬上親筆給李繼隆寫信,命他必須聽令按原計劃行事。且派周瑩去做監軍,必要的話強令李繼隆服從。可晚了,當周監軍趕到時,李将軍己出征,繞過靈州走捷徑己成事實…願望是好的,見識是高的。如成功,那麽李将軍威名必将遠播西域,威震當時。
但非常郁悶,他走了10多天,結果是…“不見敵,引軍還”這是怎麽回事?敵人就在烏、白池,且後面發生的事也證明了宋軍先期情報100%準确。那他怎會“不見敵”原因很簡單:他迷路了。沙漠戈壁中,想貪便宜走捷徑,結果适得其反…更要命的是他不僅自己白逛了一圈就回家,當時是還和丁罕合兵,一起這麽玩的。
2路大軍、宋軍主力就這樣無功而返。可這也比另一路的張守恩強…
張守恩,宋初名将張令铎之子。從麟州出發,嚴格按路線圖前進。結果他遇到敵人了。但這雜種居然無恥到突然間選擇失明,我什麽都沒看見,我們回家吧…就這樣,他帶着人馬平安無事,全須全尾地回來了…
隻剩下了王超、範廷召2路。他們合兵一處,所走路線是最艱苦、最漫長的一條——無定河。
宋軍一路挖井一路行軍,硬生生從戈壁荒原中掙紮到了鐵門關。就在這裏,宋軍此次遠征第一戰終于打響。
王超17歲的兒子王德用爲父親作先鋒,率萬人在鐵門關擊潰黨項人,随即殺向最先确定的目标——烏、白池。他發現最初的情報是多麽準确。他面對的真的是黨項之王李繼遷!
千裏奔襲。終于找到了李繼遷,但同時也得面對黨項全族精銳。這時主帥範廷召和王超的反應是“不敢進”情有可原。宋軍5路合圍,隻有他們到達。所以當主帥的兒子王德用請戰時,他領到的精兵隻有5千人!隻以這區區5千人,王德用與李繼遷鏖戰3日,連戰連捷。最後宋軍全軍壓上,李繼遷終于被擊潰,率殘部逃離老巢。
這是一次慘勝。陣斬50餘人,生擒2千餘。但己是極限。且身在客境,實在沒法再去追擊。
退兵!宋軍幾乎是剛剛擊敗李繼遷,就從烏、白池開始撤退。而幽靈般的黨項騎兵出沒不定,隻要宋軍稍露出散亂不支的迹象。他們會随時再殺過來,勝負生死之間根本還未确定!
王德用請父親和範廷召先行,自己率軍殿後。嚴令敢亂行者斬!宋軍全軍整肅,隊伍嚴整。在離夏州50裏之處,黨項人真的出現了,一直尾随在他們背後。但始終不敢挑戰,眼睜睜看着宋軍越走越遠…
5路大軍伐黨項就這樣結束了,李繼遷仍未抓到。趙光義下定決心定要就此掃平,絕不給李繼遷再死灰複燃的機會!可…
至道3年(997)正月,趙光義命傅潛出延州、王昭遠出靈州,繼續向李繼遷進攻,務必斬草除根!2月初,王昭遠就在靈州行營上報,再次擊敗李繼遷,但李繼遷仍逃脫了…
2月6日,趙光義59歲了。糾纏他近18年的箭傷終于不可控制。他病情惡化,生平第一次在便殿決事。
他下令靈州前線停戰。之所以這樣做,無外乎2個原因:1兵乃不祥。皇帝要以休戰來邀上蒼之幸,懇請賜福再延長他壽命;2以他的性格,這次定還是賜陣圖、定計劃、全程遙控戰局。這時他再也支撐不住了,隻有放棄。
之後1個多月時間,宋史再無任何記載。很明顯,帝國最重大的事情就是皇帝的健康。但舉傾國之力,也無法延緩一個人生命的流逝。
3月15日,大契丹封李繼遷爲西平王。20日,遼太妃西征大捷,河西黨項歸附大契丹。于是大契丹西邊疆土大爲擴張…
3月28日,趙光義終于病倒,徹底無法料理國事。29日,最後的時刻終于來到!皇帝駕崩在——萬歲殿!這是命運的輪回嗎?20多年前的那個風雪交集的夜裏,他匆匆走進了這個神秘世界,去面對哥哥的屍體,如今居然也要從這裏離開…
宋人對自己的這位皇帝評價很高。因這位皇帝爲他們開啓了仕途的大門(冗官之患也就從太宗朝開始)投桃報李,宋人對這位皇帝不惜溢美之詞,說他不僅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且之前就協助太祖皇帝奠定了大宋基業。完全是位繼往開來、承前啓後的超級皇帝。
到元人在《宋太宗本紀》裏對他評價就沒什麽顧忌了“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是說他對哥哥不敬“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是說他對弟弟、侄兒、嫂子的不仁。最後一句“後世不能無議焉”說他身後會有些議論。
但其實這些都是私德,與軍國大事的成敗無關。與之對比的是李世民親手幹掉自己哥哥弟弟、逼自己老父退位、又貶死了自己太子,無論哪點,都比趙光義做得狠。但一點都不影響千古一帝的名望。
因無論如何,趙光義從他哥哥手裏接過來的江山,是欣欣向榮、統一将成、社會穩定的大好局面。而到他死時,扔給下一代的卻是一破爛攤子。契丹人已占據了上風、黨項人再不是臣子、連國内都爆發了四川大起義。這一切,都是他親手造成的!于是我對這位皇帝隻有3個字評價——大賤人!
分析下趙光義的能力組成元素:他強在哪?弱在哪?
趙光義20歲剛出頭就當上了開封尹,此後一直在全國行政部門裏主持重要工作。他官場經驗豐富,處世待人得體。甚至全國一盤棋,他比誰都明白該怎樣去下,是太祖朝第一能吏。這都是他遠遠超過趙家其他男性成員的資本。甚至曆史證明在某些方面,趙匡胤都比不上他。但可惜的是他瘸腿:軍、政不分家,可他隻有一手硬。
趙光義唯一緻命缺陷就在軍隊。因他沒資曆,更沒軍功。而軍隊是個奇妙的世界。在那裏,不管你怎樣和藹可親又或慷慨大方,甚至哪怕你天生就長了張皇帝臉都沒用!想在軍隊裏稱王,你必須要有實打實的能耐“錢壓奴婢手,藝蓋當行人”是騾子是馬,你得能拉出去遛遛!偏偏趙光義是個鬥智不鬥力的人。
公平的說,趙光義爲政之道首推一“勤”字。曆代所有皇帝中,能做到每天都上朝視事的可能隻有他一個人。這樣的出勤率一直堅持到了995年12月。直到那時,他才效仿漢宣帝5日、唐太宗3日、唐高宗隔日視朝之例,變成3日一視。可這又怎樣呢?
一句話,是他的追求害苦了他,更害苦了他的國家。他全心全意去做着他沒法勝任的事,且每次的運氣還都差到了極點。他應該是個政客,本不該成爲帝王,卻有着那麽崇高的理想。于是…無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