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冷哼了一聲,不悅地說道:“你們二位愛卿就都住口吧,是否任用張儀,寡人自有分寸,豈容你們在此吵鬧!”
高勝看到公孫延以可憐相博得國君的同情,有心要揭穿他的詭計,但是聽見秦君赢驷的話語,也不敢再多言,氣憤地瞪着公孫延。
然而,公孫延臉上卻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之色。他極力勸谏國君不見張儀,盡管沒得到明确的答案,但是卻起到了阻撓的作用,在秦君赢驷的心中種下了猜疑的種子
“張儀此番前來秦國,恐怕是要竹籃打水一場空了。”他想到了這裏,心中自然得意起來。
早朝散後,群臣步出朝堂,高勝忿恨未消,他攔住了公孫延,挖苦道:“君上見張儀礙你什麽事兒了,你爲何千方百計阻攔,誰知你心裏又藏着什麽壞主意!”
公孫延輕蔑地望着高勝,一副不把他放在眼裏的樣子,回道:“你高大夫未免想得太多了,我本是出于爲秦國社稷安危着想,才向君上秉公直言。我的忠心,天地可鑒。”
高勝呸了一聲,罵道:“你還表忠心呢,誰不知你公孫大夫的官職是偷雞摸狗而來的,你是害怕比你才華更高的能人來到秦國,搶了你的風頭吧!”
公孫延被高勝的話戳破了心思,臉一紅,不過他很快就又換上了一副譏笑的神情,說道:“随你高大夫怎麽想,我反正是爲了秦國,不惜粉身碎骨,也要讓君上遠離張儀等六國詭辯之士。”
高勝氣得反唇相譏道:“虧你還說得出口是爲秦國社稷!你不也是六國舌辯之人嗎?投靠了我們秦國,巴結後宮保住了爵祿,卻反而瞧不起六國之士了。”
公孫延一不做二不休,死撐到底,回道:“我本是陰晉人士,現在陰晉已經歸了我秦國,改名爲甯秦,我當然就是秦國人了,哪裏還是什麽六國之士。”
高勝見公孫延仍在狡辯,振振有辭的,他也決心繼續揭底,說道:“那陰晉還不是因你而易手,可是你卻一點羞恥都不知,反以爲榮,可笑至極!”
公孫延也不甘示弱,他反擊道:“俗語雲:良鳥擇木而栖,良臣擇主而侍。我棄暗投明,爲秦國獻上了陰晉,有大功于秦國,難道還有錯?你敢不敢把剛才的話在君上面前講一講,看他做如何評判?”
公孫延說着,就作勢要上來拉高勝的袍袖,與他一起返回去見秦君赢驷,高勝當然明白剛才的話語被國君聽到,于自己十分不利。他出于對公孫延的極度厭惡,又與他話趕話地說着,所以才講出了那番譏諷公孫延的話。
然而對于秦君赢驷而言,當然是變節投靠的六國權臣越多越好,哪裏會因他們的個人氣節而拒之門外呢!
高勝想到了這裏,急忙甩開了衣袖,說道:“你動不動就要找君上替你出頭。你我論理一番,你卻總是不吝煩擾君上,你不嫌丢人,我還嫌呢。”
公孫延抓到了高勝言語之失,覺得自己占了理,不肯善罷甘休,執意要與高勝回頭去找秦君赢驷講理,而高勝不從,兩人就在殿外拉拉扯扯地糾纏了起來。
這時,有十幾位還未離去的朝臣站在他們的身邊,他們看着熱鬧,也不來勸阻,樂呵呵地隻嫌熱鬧不夠大。
高勝心中起急,因爲公孫延死纏着不放,不由得惱怒起來,他摸了摸腰下,不自覺地想要拔劍,可是朝堂之上有規定,衆大臣不許佩劍上殿,他的火精寶劍放在府中未帶。他心想:“如果寶劍在身,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刺你一劍再說。”
公孫延也注意到高勝的動作,他不依不饒,更是覺得有利于自己,他大聲高呼道:“你高勝要幹什麽,難道還想公然在鹹陽宮拔劍與我決鬥嗎?你等着,我一定要禀明君上,讓君上評評理。”
他大喊着,聲音傳出了很遠,都惹得宮内的一些宦官和宮女們不自主地往這裏瞧過來。如此吵鬧下去,秦君赢驷也很快就會被驚擾到。
高勝心下駭然,他當然不能在宮中公然暴打公孫延,又不屑于向公孫延低頭,形勢發展下去,于他十分不利。高勝真想上去捂住了公孫延的那張惟恐嚷嚷得不夠大聲的臭嘴,可是堂堂一個上大夫,動手去捂人家的嘴,這讓高勝怎麽能做得出。
就在高勝陷入難堪境地,一籌莫展之時,從大殿的轉角處走過一個人來,他也是被公孫延的叫喊聲給吸引住的,走過來看個究竟。
來人到了近前,看到公孫延洋洋得意的勁頭,再看老實人高勝被窘得面色紫紅,不知所措,知道高勝在狡猾的公孫延面前是占不到優勢的,他決心幫高勝解困。
來人于是開口大聲言道:“你們難道忘記這裏是什麽地方了嗎?堂堂秦國的鹹陽宮,豈是你們撒潑吵鬧之地,快都給我閉嘴!”
高勝聽到呵斥聲,轉頭一看,原來說話的是國君的同父異母弟弟樗裏疾公子,他心中不由得一喜,心說:“号稱‘智囊’的樗裏疾公子來了,我可算有救了。”
高勝當下聽從樗裏疾的話語,閉口不言。公孫延看到樗裏疾,心中也忌憚他,因爲此人畢竟是國君的至親,而且還是朝堂的重臣,他的話公孫延豈能不從?
但是,公孫延又不肯甘心于就此罷休,他于是搶先一步,一五一十地将剛才自己與高勝的争執告訴了樗裏疾,冀望于樗裏疾同情于自己,将高勝當場拿下。
樗裏疾本是一個謙謙君子,他盡管也不喜歡公孫延,但心知此人是一個有能量、善狡辯之人,近些年又得寵于哥哥的愛妃芈八子,不便當面得罪他。因此,他忍着心中的不快,耐心地聽完了公孫延的訴說。秦君赢驷見當朝起了争執,公孫延和高勝兩個人相互冷嘲熱諷,周圍的大臣們在看着笑話,這成何體統,赢驷當下臉色就沉了下來。
他冷哼了一聲,不悅地說道:“你們二位愛卿就都住口吧,是否任用張儀,寡人自有分寸,豈容你們在此吵鬧!”
高勝看到公孫延以可憐相博得國君的同情,有心要揭穿他的詭計,但是聽見秦君赢驷的話語,也不敢再多言,氣憤地瞪着公孫延。
然而,公孫延臉上卻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之色。他極力勸谏國君不見張儀,盡管沒得到明确的答案,但是卻起到了阻撓的作用,在秦君赢驷的心中種下了猜疑的種子
“張儀此番前來秦國,恐怕是要竹籃打水一場空了。”他想到了這裏,心中自然得意起來。
早朝散後,群臣步出朝堂,高勝忿恨未消,他攔住了公孫延,挖苦道:“君上見張儀礙你什麽事兒了,你爲何千方百計阻攔,誰知你心裏又藏着什麽壞主意!”
公孫延輕蔑地望着高勝,一副不把他放在眼裏的樣子,回道:“你高大夫未免想得太多了,我本是出于爲秦國社稷安危着想,才向君上秉公直言。我的忠心,天地可鑒。”
高勝呸了一聲,罵道:“你還表忠心呢,誰不知你公孫大夫的官職是偷雞摸狗而來的,你是害怕比你才華更高的能人來到秦國,搶了你的風頭吧!”
公孫延被高勝的話戳破了心思,臉一紅,不過他很快就又換上了一副譏笑的神情,說道:“随你高大夫怎麽想,我反正是爲了秦國,不惜粉身碎骨,也要讓君上遠離張儀等六國詭辯之士。”
高勝氣得反唇相譏道:“虧你還說得出口是爲秦國社稷!你不也是六國舌辯之人嗎?投靠了我們秦國,巴結後宮保住了爵祿,卻反而瞧不起六國之士了。”
公孫延一不做二不休,死撐到底,回道:“我本是陰晉人士,現在陰晉已經歸了我秦國,改名爲甯秦,我當然就是秦國人了,哪裏還是什麽六國之士。”
高勝見公孫延仍在狡辯,振振有辭的,他也決心繼續揭底,說道:“那陰晉還不是因你而易手,可是你卻一點羞恥都不知,反以爲榮,可笑至極!”
公孫延也不甘示弱,他反擊道:“俗語雲:良鳥擇木而栖,良臣擇主而侍。我棄暗投明,爲秦國獻上了陰晉,有大功于秦國,難道還有錯?你敢不敢把剛才的話在君上面前講一講,看他做如何評判?”
公孫延說着,就作勢要上來拉高勝的袍袖,與他一起返回去見秦君赢驷,高勝當然明白剛才的話語被國君聽到,于自己十分不利。他出于對公孫延的極度厭惡,又與他話趕話地說着,所以才講出了那番譏諷公孫延的話。
然而對于秦君赢驷而言,當然是變節投靠的六國權臣越多越好,哪裏會因他們的個人氣節而拒之門外呢!
高勝想到了這裏,急忙甩開了衣袖,說道:“你動不動就要找君上替你出頭。你我論理一番,你卻總是不吝煩擾君上,你不嫌丢人,我還嫌呢。”
公孫延抓到了高勝言語之失,覺得自己占了理,不肯善罷甘休,執意要與高勝回頭去找秦君赢驷講理,而高勝不從,兩人就在殿外拉拉扯扯地糾纏了起來。
這時,有十幾位還未離去的朝臣站在他們的身邊,他們看着熱鬧,也不來勸阻,樂呵呵地隻嫌熱鬧不夠大。
高勝心中起急,因爲公孫延死纏着不放,不由得惱怒起來,他摸了摸腰下,不自覺地想要拔劍,可是朝堂之上有規定,衆大臣不許佩劍上殿,他的火精寶劍放在府中未帶。他心想:“如果寶劍在身,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刺你一劍再說。”
公孫延也注意到高勝的動作,他不依不饒,更是覺得有利于自己,他大聲高呼道:“你高勝要幹什麽,難道還想公然在鹹陽宮拔劍與我決鬥嗎?你等着,我一定要禀明君上,讓君上評評理。”
他大喊着,聲音傳出了很遠,都惹得宮内的一些宦官和宮女們不自主地往這裏瞧過來。如此吵鬧下去,秦君赢驷也很快就會被驚擾到。
高勝心下駭然,他當然不能在宮中公然暴打公孫延,又不屑于向公孫延低頭,形勢發展下去,于他十分不利。高勝真想上去捂住了公孫延的那張惟恐嚷嚷得不夠大聲的臭嘴,可是堂堂一個上大夫,動手去捂人家的嘴,這讓高勝怎麽能做得出。
就在高勝陷入難堪境地,一籌莫展之時,從大殿的轉角處走過一個人來,他也是被公孫延的叫喊聲給吸引住的,走過來看個究竟。
來人到了近前,看到公孫延洋洋得意的勁頭,再看老實人高勝被窘得面色紫紅,不知所措,知道高勝在狡猾的公孫延面前是占不到優勢的,他決心幫高勝解困。
來人于是開口大聲言道:“你們難道忘記這裏是什麽地方了嗎?堂堂秦國的鹹陽宮,豈是你們撒潑吵鬧之地,快都給我閉嘴!”
高勝聽到呵斥聲,轉頭一看,原來說話的是國君的同父異母弟弟樗裏疾公子,他心中不由得一喜,心說:“号稱‘智囊’的樗裏疾公子來了,我可算有救了。”
高勝當下聽從樗裏疾的話語,閉口不言。公孫延看到樗裏疾,心中也忌憚他,因爲此人畢竟是國君的至親,而且還是朝堂的重臣,他的話公孫延豈能不從?
但是,公孫延又不肯甘心于就此罷休,他于是搶先一步,一五一十地将剛才自己與高勝的争執告訴了樗裏疾,冀望于樗裏疾同情于自己,将高勝當場拿下。
樗裏疾本是一個謙謙君子,他盡管也不喜歡公孫延,但心知此人是一個有能量、善狡辯之人,近些年又得寵于哥哥的愛妃芈八子,不便當面得罪他。因此,他忍着心中的不快,耐心地聽完了公孫延的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