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如果任由秦國的虎狼之師餓虎撲食一般,猛擊安邑的守軍,那麽安邑城是一定守不住的,整整三萬多兵士被秦軍吞沒,魏國的顔面何存?那麽多男兒戰死安邑,魏軍卻眼睜睜看着他們不救,又怎麽向魏國的民衆交代?
陳需說着說着,眼眶裏再次轉出了淚水,他在衆将面前流淚,心中自覺不妥,所以趕忙用衣袖擦了擦眼角。
蘇秦瞧見陳需一籌莫展的神情,心想:“此人已經用盡了所有的辦法,勉強支撐到現在的局面,如果不是有這麽一位鞠躬盡瘁的丞相,在艱難中協調各方,四處求援,隻怕是安邑城中的守軍,早已被秦國拿下。”
蘇秦思忖:“魏軍此時最需要的其實不是更多的援兵,而是士氣,因爲援軍再多,如果本主魏國不使勁,提不起精氣神來,最終也難免一敗塗地。”
蘇秦不願看到的局面是:他國投入越多的部隊,也如同一點點地添柴入旺火一般,隻能助長秦軍更加嚣張的氣焰。而自己所率領的合縱一方,則跟随魏軍的低迷氣勢,陷入了被驅趕和蠶食的羔羊境地。
蘇秦在秦軍中作過戰,對于秦軍的這種頑強軍力加恫吓戰術了解十分透徹,正是依靠着這種特殊的優勢,他們才能所向披靡,撕碎了任何一個國家的阻擋部隊。
如果失去了心理上的先機,聞秦軍之風而喪膽,東方合縱的軍隊人數即便占優勢,也隻是秦軍盤中之餐,可憐兮兮地供秦人享用一番而已。
蘇秦明白:自己現在是趙、齊、燕的卿相,再加之魏國的合力,小合縱之勢已然成型,合縱盟軍作戰,首戰是最關鍵的一役,務必全勝,才能提振起魏軍的氣勢。
陳需詳述了當前的魏軍的緊急戰況,而後蘇秦陷入了沉思,張儀、甯鈞和顔遂等人望着蘇秦,見他眉頭一直微皺,深深爲他擔憂。
他們一聽陳需所言,都覺得安邑戰況非比尋常,隻怕是敗多勝少,最終還是空手而歸。
蘇秦心中盤算着各種計謀,想了盡可能多的應急之策,躊躇了很久。
他最終決定還是避開士氣低落的魏軍,首戰以從齊國帶來的兵士爲主力,齊軍盡管人數少,但是第一次投入安邑戰場,心理上沒有對秦軍的畏懼,反而能減弱劣勢。
蘇秦感覺想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征詢一下衆人的意見,此時距離陳需入帳已過了足足半個時辰,可見他内心經曆的一番煎熬。
蘇秦終于開口說話,道:“我計劃盡快對秦軍有所行動,以減緩安邑守軍的壓力,不知你們怎麽想。”
陳需聽到蘇秦的主意,心中大喜,他盼星星盼月亮的,可不就是要等着生力軍到來,即刻投入安邑戰場,以減輕安邑的守城壓力嗎?現在蘇秦主動提出明天作戰,他焉有不贊同之理?
陳需興奮地拍着巴掌,高聲贊歎:“蘇丞相眼力高,謀劃遠,有膽有識,真不愧是當今豪傑。陳需佩服得很。蘇丞相盡管放手去戰,我馬上爲你們向我國大王慶功、請封。”
蘇秦再次淡然一笑,他的所思哪在于“慶功”和“請封”?此刻最爲緊要的是首戰的部署,他不以爲意地沖着陳需颔首一下,轉頭看着張儀和甯鈞等人,眼光中透着征詢之意。
甯鈞與秦國有着極深的怨仇,是因跟随多年的主将魏卬在秦國無辜冤死,而且他本人又是魏國人,當然渴望爲魏國效力。
因此,甯鈞首先請戰,說道:“末将不才,願意領兵三千,明日與秦軍首戰,不勝秦軍,絕不回營。”
蘇秦沖着甯鈞點了點頭,心想:“首戰秦軍,最合适的大将,非甯鈞莫屬。因爲他在秦軍中服役十多年,對秦軍的排兵布陣再熟悉不過。他深知秦軍的軟肋,在加之又有一身好武藝,因此以一當十,力挫秦軍銳氣,也有七成的把握。”
顔遂也是一員虎将,他見甯鈞請戰,自己也不甘落後,要爲首次參戰的齊軍争光,他也請求道:“首戰秦軍,末将也願當先鋒,與甯鈞将軍合力殺敵。”
蘇秦看着顔遂,欣然微笑,顔遂膽氣豪壯,正是首戰秦軍最需要的,也堪大用。有此二人合力,即便不能全勝秦軍,也可力保首戰銳氣不失。
張儀的祖國是魏國,自然也情願爲魏國出把力,他附和說道:“儀雖不才,但也願拼殺疆場,救安邑之急。聽憑蘇師兄的布置。”
蘇秦提出抓緊時間發動對秦軍的首次攻擊,得到了衆将的響應,士氣頓時高漲起來,他深知這是戰勝秦國的首要條件,心中甚是欣慰。
然而,隻是憑借着自信和高漲的士氣,沒有詳細的準備,顯然也是戰勝不了不可一世的秦軍的。他們已經多年未嘗敗績,在東方戰場上屢破各國對手,正處于極具戰鬥氣勢的時期。
未經周密預備而作戰,乃兵家大忌。不管是《太公兵法》,還是師兄孫膑留下的兵書,都有明确的告誡:絕不打無準備之戰。三年前,蘇秦與魏卬率領秦軍突襲義渠,大獲全勝,所依賴的恰恰就是事前精心到毫發不爽的準備工夫。
因此,蘇秦與衆将合議之後,随即又約定陳需,當天夜晚悄悄地出臨雲小城,到兩軍陣前偵察一番地形,以及秦軍的軍情。
太陽落山,月亮爬上東邊樹梢時,蘇秦與陳需二人換上了常見的農人衣服,短衣短褐,以布帶束發,手中拿了件普通農人常用的鐮刀,潛出了臨雲城,身後隻跟随着四個貼身的随從。
他們一行六個人,盡量裝作如無其事的樣子,沿着田壟向前緩行。這些人遠遠看去,像是剛從田地裏勞作歸來樣子。爲了保險起見,蘇秦将鈞通弩随手藏在了懷裏。
他們到了兩軍的結合部位,在一處農田裏停下來,隐蔽在一堆黃麻的稭稈後面。蘇秦遠遠地望見了秦軍大營中的篝火,觀察到秦軍的營寨也紮在一處高地之上,簡單地以土夯成了一個一裏見方,一丈見高的小小圍城。
蘇秦問身邊的陳需道:“不知對面的秦軍有多少人?所駐紮的地方有什麽蹊跷?”
陳需回道:“秦軍所駐紮的地方原來是一處村莊,秦軍來到這裏之後,将村子裏的百姓都趕到其他地方,征用了村落裏的民房做營寨。”
陳需是個政務官,他說起百姓所遭的殃,語氣中帶着憤慨。蘇秦則認真地聽着,表情肅穆,身體一動不動。
陳需接着又介紹道:“此處營寨駐紮的秦軍大約有一萬之衆,是支援安邑圍城的秦軍的一支,他們主要任務是監視臨雲城中的魏國軍隊。”
蘇秦聽罷,心說:“原來對方隻有一萬多人,而臨雲城中的魏軍還有二萬之衆,從人數上占據絕對的優勢,但是卻龜縮于臨雲城中,不敢出動去救安邑。由此可見魏國人對于秦軍的畏懼之心。簡直到了聞風喪膽的地步。”
蘇秦再仔細察看秦軍的營寨,發現他們的寨牆不僅低矮,而且沒有荊棘等尖銳的物品做防護,設置的瞭望崗哨也不多,大約隻有四處,分布在營寨的四個角落。
望着秦軍的這個布防狀态,蘇秦暗暗覺得秦軍也太過自信了,他們大概根本沒想過要在此處久留,所以連營寨壁壘都懶得認真地壘砌,隻是草草地夯了土,看起來像個樣子即可,實在是敷衍了事。
而且最令人感到刺痛的是,魏軍士氣之低迷,已經到了讓秦國人鄙夷到不屑一顧的程度。試想:這樣的營寨假如換成了魏軍,那秦人哪裏會給他們留機會,一定是立刻前去偷營,趁着不備,一舉端掉對手的老窩。
然而,秦軍就在二、三萬魏軍的臨雲城下,個草草地紮了這麽一個簡易營寨,而且秦軍還明目張膽地在寨中活動,簡直就不做遮擋,還不是根本就不把魏軍的戰鬥力放在心中。
那意思很明顯:“我們就是如此粗疏,你魏軍有膽量就來劫寨。我們等着你來呢。”
蘇秦在心中暗暗歎息:魏軍在安邑遭遇到的哪裏隻是一個城池得失的危局,而是徹頭徹尾的大潰敗。是國運的氣數走向衰落,國人心氣已然低落到了極點。
可歎魏文侯當年是何等的威風,滅中山,西擊秦國直至關中腹地的洛水流域,北攻趙,南攻韓,洋洋乎中原大國,巍巍乎天下霸主。
即便是陳需三年前在曲沃遭受了秦軍的長久圍困,魏軍的士氣也沒有低落到如此一蹶不振的地步。陳需率領曲沃的守軍,苦苦支撐,也硬是讓秦軍在城下三個月未能有絲毫進展,最後在蘇秦的斡旋和秦軍主将魏卬的安排之下,一舉破解了圍困。蘇秦聽到這裏,全然明白了魏軍左右爲難的處境,如果拼命去救安邑城的守軍,那麽可能損失更多的魏國軍力,到時安邑救不下來,魏國的損耗更爲龐大。一戰下來,恐怕連守衛疆域的兵力都無法保證。
可是,如果任由秦國的虎狼之師餓虎撲食一般,猛擊安邑的守軍,那麽安邑城是一定守不住的,整整三萬多兵士被秦軍吞沒,魏國的顔面何存?那麽多男兒戰死安邑,魏軍卻眼睜睜看着他們不救,又怎麽向魏國的民衆交代?
陳需說着說着,眼眶裏再次轉出了淚水,他在衆将面前流淚,心中自覺不妥,所以趕忙用衣袖擦了擦眼角。
蘇秦瞧見陳需一籌莫展的神情,心想:“此人已經用盡了所有的辦法,勉強支撐到現在的局面,如果不是有這麽一位鞠躬盡瘁的丞相,在艱難中協調各方,四處求援,隻怕是安邑城中的守軍,早已被秦國拿下。”
蘇秦思忖:“魏軍此時最需要的其實不是更多的援兵,而是士氣,因爲援軍再多,如果本主魏國不使勁,提不起精氣神來,最終也難免一敗塗地。”
蘇秦不願看到的局面是:他國投入越多的部隊,也如同一點點地添柴入旺火一般,隻能助長秦軍更加嚣張的氣焰。而自己所率領的合縱一方,則跟随魏軍的低迷氣勢,陷入了被驅趕和蠶食的羔羊境地。
蘇秦在秦軍中作過戰,對于秦軍的這種頑強軍力加恫吓戰術了解十分透徹,正是依靠着這種特殊的優勢,他們才能所向披靡,撕碎了任何一個國家的阻擋部隊。
如果失去了心理上的先機,聞秦軍之風而喪膽,東方合縱的軍隊人數即便占優勢,也隻是秦軍盤中之餐,可憐兮兮地供秦人享用一番而已。
蘇秦明白:自己現在是趙、齊、燕的卿相,再加之魏國的合力,小合縱之勢已然成型,合縱盟軍作戰,首戰是最關鍵的一役,務必全勝,才能提振起魏軍的氣勢。
陳需詳述了當前的魏軍的緊急戰況,而後蘇秦陷入了沉思,張儀、甯鈞和顔遂等人望着蘇秦,見他眉頭一直微皺,深深爲他擔憂。
他們一聽陳需所言,都覺得安邑戰況非比尋常,隻怕是敗多勝少,最終還是空手而歸。
蘇秦心中盤算着各種計謀,想了盡可能多的應急之策,躊躇了很久。
他最終決定還是避開士氣低落的魏軍,首戰以從齊國帶來的兵士爲主力,齊軍盡管人數少,但是第一次投入安邑戰場,心理上沒有對秦軍的畏懼,反而能減弱劣勢。
蘇秦感覺想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征詢一下衆人的意見,此時距離陳需入帳已過了足足半個時辰,可見他内心經曆的一番煎熬。
蘇秦終于開口說話,道:“我計劃盡快對秦軍有所行動,以減緩安邑守軍的壓力,不知你們怎麽想。”
陳需聽到蘇秦的主意,心中大喜,他盼星星盼月亮的,可不就是要等着生力軍到來,即刻投入安邑戰場,以減輕安邑的守城壓力嗎?現在蘇秦主動提出明天作戰,他焉有不贊同之理?
陳需興奮地拍着巴掌,高聲贊歎:“蘇丞相眼力高,謀劃遠,有膽有識,真不愧是當今豪傑。陳需佩服得很。蘇丞相盡管放手去戰,我馬上爲你們向我國大王慶功、請封。”
蘇秦再次淡然一笑,他的所思哪在于“慶功”和“請封”?此刻最爲緊要的是首戰的部署,他不以爲意地沖着陳需颔首一下,轉頭看着張儀和甯鈞等人,眼光中透着征詢之意。
甯鈞與秦國有着極深的怨仇,是因跟随多年的主将魏卬在秦國無辜冤死,而且他本人又是魏國人,當然渴望爲魏國效力。
因此,甯鈞首先請戰,說道:“末将不才,願意領兵三千,明日與秦軍首戰,不勝秦軍,絕不回營。”
蘇秦沖着甯鈞點了點頭,心想:“首戰秦軍,最合适的大将,非甯鈞莫屬。因爲他在秦軍中服役十多年,對秦軍的排兵布陣再熟悉不過。他深知秦軍的軟肋,在加之又有一身好武藝,因此以一當十,力挫秦軍銳氣,也有七成的把握。”
顔遂也是一員虎将,他見甯鈞請戰,自己也不甘落後,要爲首次參戰的齊軍争光,他也請求道:“首戰秦軍,末将也願當先鋒,與甯鈞将軍合力殺敵。”
蘇秦看着顔遂,欣然微笑,顔遂膽氣豪壯,正是首戰秦軍最需要的,也堪大用。有此二人合力,即便不能全勝秦軍,也可力保首戰銳氣不失。
張儀的祖國是魏國,自然也情願爲魏國出把力,他附和說道:“儀雖不才,但也願拼殺疆場,救安邑之急。聽憑蘇師兄的布置。”
蘇秦提出抓緊時間發動對秦軍的首次攻擊,得到了衆将的響應,士氣頓時高漲起來,他深知這是戰勝秦國的首要條件,心中甚是欣慰。
然而,隻是憑借着自信和高漲的士氣,沒有詳細的準備,顯然也是戰勝不了不可一世的秦軍的。他們已經多年未嘗敗績,在東方戰場上屢破各國對手,正處于極具戰鬥氣勢的時期。
未經周密預備而作戰,乃兵家大忌。不管是《太公兵法》,還是師兄孫膑留下的兵書,都有明确的告誡:絕不打無準備之戰。三年前,蘇秦與魏卬率領秦軍突襲義渠,大獲全勝,所依賴的恰恰就是事前精心到毫發不爽的準備工夫。
因此,蘇秦與衆将合議之後,随即又約定陳需,當天夜晚悄悄地出臨雲小城,到兩軍陣前偵察一番地形,以及秦軍的軍情。
太陽落山,月亮爬上東邊樹梢時,蘇秦與陳需二人換上了常見的農人衣服,短衣短褐,以布帶束發,手中拿了件普通農人常用的鐮刀,潛出了臨雲城,身後隻跟随着四個貼身的随從。
他們一行六個人,盡量裝作如無其事的樣子,沿着田壟向前緩行。這些人遠遠看去,像是剛從田地裏勞作歸來樣子。爲了保險起見,蘇秦将鈞通弩随手藏在了懷裏。
他們到了兩軍的結合部位,在一處農田裏停下來,隐蔽在一堆黃麻的稭稈後面。蘇秦遠遠地望見了秦軍大營中的篝火,觀察到秦軍的營寨也紮在一處高地之上,簡單地以土夯成了一個一裏見方,一丈見高的小小圍城。
蘇秦問身邊的陳需道:“不知對面的秦軍有多少人?所駐紮的地方有什麽蹊跷?”
陳需回道:“秦軍所駐紮的地方原來是一處村莊,秦軍來到這裏之後,将村子裏的百姓都趕到其他地方,征用了村落裏的民房做營寨。”
陳需是個政務官,他說起百姓所遭的殃,語氣中帶着憤慨。蘇秦則認真地聽着,表情肅穆,身體一動不動。
陳需接着又介紹道:“此處營寨駐紮的秦軍大約有一萬之衆,是支援安邑圍城的秦軍的一支,他們主要任務是監視臨雲城中的魏國軍隊。”
蘇秦聽罷,心說:“原來對方隻有一萬多人,而臨雲城中的魏軍還有二萬之衆,從人數上占據絕對的優勢,但是卻龜縮于臨雲城中,不敢出動去救安邑。由此可見魏國人對于秦軍的畏懼之心。簡直到了聞風喪膽的地步。”
蘇秦再仔細察看秦軍的營寨,發現他們的寨牆不僅低矮,而且沒有荊棘等尖銳的物品做防護,設置的瞭望崗哨也不多,大約隻有四處,分布在營寨的四個角落。
望着秦軍的這個布防狀态,蘇秦暗暗覺得秦軍也太過自信了,他們大概根本沒想過要在此處久留,所以連營寨壁壘都懶得認真地壘砌,隻是草草地夯了土,看起來像個樣子即可,實在是敷衍了事。
而且最令人感到刺痛的是,魏軍士氣之低迷,已經到了讓秦國人鄙夷到不屑一顧的程度。試想:這樣的營寨假如換成了魏軍,那秦人哪裏會給他們留機會,一定是立刻前去偷營,趁着不備,一舉端掉對手的老窩。
然而,秦軍就在二、三萬魏軍的臨雲城下,個草草地紮了這麽一個簡易營寨,而且秦軍還明目張膽地在寨中活動,簡直就不做遮擋,還不是根本就不把魏軍的戰鬥力放在心中。
那意思很明顯:“我們就是如此粗疏,你魏軍有膽量就來劫寨。我們等着你來呢。”
蘇秦在心中暗暗歎息:魏軍在安邑遭遇到的哪裏隻是一個城池得失的危局,而是徹頭徹尾的大潰敗。是國運的氣數走向衰落,國人心氣已然低落到了極點。
可歎魏文侯當年是何等的威風,滅中山,西擊秦國直至關中腹地的洛水流域,北攻趙,南攻韓,洋洋乎中原大國,巍巍乎天下霸主。
即便是陳需三年前在曲沃遭受了秦軍的長久圍困,魏軍的士氣也沒有低落到如此一蹶不振的地步。陳需率領曲沃的守軍,苦苦支撐,也硬是讓秦軍在城下三個月未能有絲毫進展,最後在蘇秦的斡旋和秦軍主将魏卬的安排之下,一舉破解了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