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曜看看沙漏,吩咐道:“快馬回報于他,就說寅時三刻對葛從周大營發動突然襲擊,本相會在葛從周撤兵之路堵截,要他務必一戰鑿穿并徹底擊潰葛從周大營,但是切記不可追殺太過,以免汴軍四散潰逃,反壞本相大事。”
也不知從何時起,李曜最常用的自稱變成了“本相”,這可能是因爲稱“孤”有和李克用争鋒之疑,稱“我”在唐朝又有些不禮貌,而最常見的自稱“某”,李曜卻始終有些覺得不順口,于是在他出任中書令之後,逐漸便開始喜歡自稱“本相”了。這一點,其麾下諸将幕僚乃至與他打過交道的朝廷官員都已習慣。
那斥候領命而去,麾下諸将也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此番右相不先去救援王師範本人,卻反而來戰葛從周,這雖然稍稍出乎他們預料之外,可話說回來,右相領兵曆來喜歡出人意料,這早已不是一次兩次的事了,大夥兒都已習以爲常。而今次之戰,右相顯然是要将首功送給了朱八戒,大家夥都是明白人,對此自然能夠領悟和理解,但剩下的湯湯水水,他們還是要努力吃進肚子裏的。
眼下埋伏已經下好,就看朱将軍那邊的破營夠不夠精彩了。
李曜在軍中以嚴格著稱,這與其假父李克用全然不同。在李曜軍中,置酒高會是幾乎不可能出現的,而且此番出征,乃是這個時代獨一無二的一次“無後勤大軍作戰”,打破了他自己前一次三千騎兵無後勤作戰的記錄,因此軍中物資本就緊張,就連将領們,每天也隻有二兩肉幹的配額算得上是葷腥,其餘食物均與士兵并無二緻。李曜本人更是堅定的以身作則典範,連肉幹都不領,導緻很多将校不好意思拿肉幹食用,最後還是李曜得知之後勸說,才讓他們收下,理由是“軍中物資匮乏,而本相無須手刃敵軍,與你等有别,因此才不食肉,你等須得上陣殺敵,豈能少了肉食?”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是李曜在治軍超乎尋常嚴格之下,卻始終能夠服衆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在這個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
對于普通士兵而言,右相何等尊貴的身份,他都跟自己吃一樣的食物,自己還能有什麽不滿?簡直恨不得掏心掏肺以報。對于将校而言,右相這般身份,都要節省肉食,可他卻堅持讓我等食肉,天幸有如此統帥,我等戰時若有絲毫怯弱,那還算是人麽?
大軍設伏不比小部隊設伏,對于地形的要求非常之高,絕非後世某些電視電影中那麽兒戲,莫名其妙從旁邊小樹林裏就能殺出幾萬大軍。
李曜設伏之處,自然是在兖州附近。
“兖州”一詞的出現始于春秋以後。春秋戰國時期,百家争鳴,著書立說,把禹時的九州冠以稱謂,兖州即其一。“兖”古作“沇”,《史記·夏本紀》中,“兖州”作“沇州”。
沇水原出後世河南濟源縣西王屋山,東流入海。沇水的河段稱謂與流域記載不一,《尚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爲濟,入于河。”《僞孔傳》載:“泉源爲沇,流去爲濟。”《水經注·濟水》:“濟水出河東垣縣東王屋山爲沇水,東至溫縣西北爲濟水。”按這些記載來說,沇水在黃河北岸濟水的發源處,《禹貢》載兖州得名于沇水,其州境在黃河以南濟水中、下遊。《漢書·地理志》叙沇水自發源入海,未提發源以後或下遊稱濟水,則沇實指濟水全流。而後世黃河北岸的濟水有時亦稱沇水。
也就是說,沇水和濟水實爲一條河流,上遊稱沇水,下遊稱濟水,有時全流亦稱沇水或濟水,隻是由于各個時期的稱謂不同而已。
李曜的大軍,就是依靠沇水而埋伏下的。兖州地處魯西南平原,東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望大野澤(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水泊梁山),素有“東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稱。而李曜的設伏之地,則是從兖州往淄青方向而去的一處山谷。
按照李曜的判斷,葛從周應該無法預計自己會在攻克郓州之後忽然南下攻擊他。其理由有戰略和戰術兩個方面。
首先,從戰略上來看,自己此番出兵在汴軍方面看來,第一要務必然是救援王師範,南下攻擊兖州對大局并無幫助,就算擊敗兖州城外的葛從周大軍,王師範的青州也仍然處在楊師厚大軍的包圍之中,一旦得知河中軍并未及時來源,在王茂章已經南下撤回淮南之際,有可能頂不住壓力直接投降。
其次,從戰術上來看,河中軍此番乃是無後勤遠征,必然應該盡量避免陷入朱溫轄區深處,以免得不到補充而被包圍殲滅。兖州身處郓州之南頗遠,遠離河中軍水軍能夠掩護并提供補給的範圍,危險系數相當高,在汴軍将領看來,進攻兖州城下的葛從周大軍有百害而無一利,李曜這種用兵如神之人豈會做這種事?
再者,葛從周大軍足有六萬餘人,與河中軍作戰,進攻或許不足,防守卻稱有餘,一旦河中軍攻勢不順,其西面的朱溫可以從汴州老巢直接走水路經五丈河順流而下到大野澤來援,全程陸路不過一兩日便可趕到,李曜如果來此,很有可能陷入反包圍。
但是葛從周也好,朱溫也罷,他們都萬萬想不到的是,李曜偏偏就來了!
實際上,李曜曆來最擅長的,便是利用敵方的思路來設計或者将計就計,所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不過如此而已。
至于李曜的設伏地點爲何是在淄青方向而非西面汴州方向,卻是從葛從周的性格來做出的判斷。
若是尋常将領,在兖州吃一敗仗,而且被打得較慘的話,十有八九是要往汴州老巢逃竄,以期河中軍擔心在汴州附近被圍而有所顧忌,因而不敢猛追,甚至掉頭引兵而走,避免汴軍主力來圍。
但葛從周卻不是尋常将領,他是如今汴軍中最能獨當一面的大将,無論資曆、經驗、能力、戰績乃至威望,都是汴軍武将中的第一人。以他之能,若在兖州失利,必然會考慮下一步李曜的動向。那麽如果他引兵西逃,李曜在汴州和淄青之間便再無敵手,換句話說:圍困青州城的楊師厚反而成了孤軍!一旦李曜引兵往東北救援王師範,與青州軍來個裏外夾擊,楊師厚兵力士氣均不占優,哪有半點獲勝的希望?難道他帶兵的本事能比如今被譽爲當世軍神的李正陽李右相還強?葛從周自己都不敢作此念想!
因此,在那時的戰略态勢之下,葛從周必然全力收攏敗兵往臨淄或者青州方向退卻(無風注:其實都在東北方向,前期路線一緻。)。而這,就是李曜設伏兖州東北的用意所在。
萬事俱備,隻欠憨娃兒那裏的東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