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正是,朱三性喜奢華,雖有其正室張氏多勸,仍大修節帥王府,翠柏重岚,飛檐萬壑,至有今日景象。”
“嗯,朱溫此人雖然狡詐反複、殘忍嗜殺,但他的夫人,聽說倒是個難得的賢惠女子。某聽人說,汴州有如今這般光景,一看敬翔,二看韋震,三看張惠……說得倒是有趣。”
“明……郎君,方才在那陳橋,郎君停駐許久,環視不語,然某細觀詳思許久,仍是不得其解。想那陳橋,除道路通暢之外,實無半點可異,奈何郎君卻似頗有感慨?”
郎君者,自是李曜無疑,與他說話的,則是李襲吉。
此處乃是汴州,此番李曜下揚州,因山東大戰,竟然最終選擇了直接穿汴梁而走大運河!
此時李曜身邊,隻有随從二十幾人,看他們的模樣打扮,顯是扮作某大戶人家的少年郎君出外遊曆之狀。李曜自是那氣度翩翩的少年郎君;憨娃兒是郎君身邊的得力伴當;馮道是郎君的小書童;至于李襲吉嘛,半似西席,半似管家。至于身後那一群魁梧雄壯之輩,自然是家中豪勇仆從,外出作爲護衛郎君之用。
咋看起來,這一行人的确打眼。可再一思索,卻又再正常不過。
李曜手中拿着一把裝模作樣的大号玉骨折扇,扇面上的一篇《蘭亭集序》寫得惟妙惟肖,傳神猶如真迹,此時正“刷”地打開,悠悠扇了兩扇,怡然道:“陳橋之處,交通便利,合當驿站。”
李襲吉更是不解,遲疑道:“然也,但……隻是如此而已?”
“嗯?哦,隻是如此而已。”李曜微微挑動了一下眉頭,淡淡地道:“似乎也挺适合兵變。”
李襲吉一驚,再看李曜時,臉色已經有些怪異。
李曜卻笑了笑,語氣變得有些落寞:“先生勿驚,某說的那場兵變,若依舊免不得要發生,卻也是六十六年之後了……而且,某不打算讓它發生。”
李襲吉一愣,張口欲言,偏是李曜又擺手道:“不必多問。”
他沒奈何,隻好将到嘴邊的一句話又給憋了回去。
李曜負手而立,打量了汴州景色許久,輕聲一歎:“白馬哀歌三百載,血染刀鋒六十年。”
李襲吉與馮道面面相窺,似乎心中都在遲疑:“今番明公(老師)感慨何其多、何其怪異。”
李曜卻也不去管他們,自顧自的觀賞起汴州風物來了。唐代宣武軍節度使轄汴、宋、毫、穎四州,此四州居河、淮之間,地勢低平,水道縱橫,自古即爲關中通東南地區的交通要道。隋炀帝開通濟渠,目的不僅爲遊幸,至唐,通濟渠更成爲轉輸東南财賦至西北的大動脈,汴、宋、毫三州爲運河所經,唐長安政府對東南财賦的倚賴程度愈大,這一地區的地位愈加重要。
首都爲首善之區,人文荟萃之地,隋唐政府以國防及政治因素,定都長安。關中地區地狹人稠,糧食常不能自給,至高宗、武後時,因對外用兵及官僚集團的膨脹,每遇飢荒,辄有就食東都之行。玄宗重視漕運,把關東的财賦區與關中的政治文化中心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成就了大唐盛世。
安史之亂後,河北租賦不入王室,唐中央政府對東南地區糧食的需求轉殷,主控通濟渠運道的宣武軍節度使人選,甚受朝廷重視。河南、河北藩鎮叛亂時,這一地區更是敵對雙方争取的對象,吐蕃、南诏寇擾時,宣武之地負責提供防秋、防冬之兵與糧。
黃巢之亂,竄擾中國幾半,兩京殘破,東南地區生産事業遭受重大打擊,大唐朝廷漸步衰亡。朱溫降唐之後,便是以這宣武軍爲基礎,經二十幾年的發展,陸續并吞鄰鎮,成爲天下第一強藩,終于篡唐。自朱溫定都汴州起,從此中國政治中心東移,乃以全國經濟重心東移之故也。
李襲吉見李曜看得仔細,放下先前的疑慮,笑問道:“郎君可是細看城防,日後好一舉而破之?”
李曜搖頭道:“汴州之險,不在其城。”
李襲吉哈哈一笑:“某正欲言之,這汴州之地,本不适合防守,隻須兵臨城下,則其勢自窘,難隻難在其北有黃河,我河東欲來汴州,所阻者,河水也。”
李曜卻仍搖頭,道:“河水隻是其一,更有一點,乃在其人。”他一指路上行人,道:“襲吉先生請看,汴州比之我晉陽如何?”
李襲吉面色微微一變,又自坦然,點頭道:“雖不如晉陽堅闊,富庶則有過之。”
李曜點了點頭,道:“非但富庶,而且安定。先生請看這汴州城中商賈,遠多于晉陽,此晉陽所不及汴州之處也。”他微微歎息:“某在晉陽數年,雖以軍械監爲根基,變相推動商業,然則大政不在于某手,許多事情仍難發揮效用。如今晉陽雖仗着三百年北京雄城之底蘊,仍有巨大潛力,然則無商不富,河東兵力始終難破二十萬衆。反觀朱溫,雖處中原四戰之地,卻有交通南北西東之利,财賦無礙,以至有大軍二十餘萬之衆,兵力之強,實爲諸蕃之最。一俟朱溫平定山東,其勢更難複制。他又有洛陽在手,倘若朝廷暗弱,則可西望長安,一旦得手,彼時便可傲視群雄,縱我河東兵精甲銳,他不自亂,河東便無戰而勝之之理。如此,社稷危矣。”
李襲吉臉色一凝,沉吟道:“郎君擔心朱溫西入長安?然則他精心維持的忠臣面目如何自處?我河東又如何能叫他這般輕易進得關中?”
李曜哂然一笑:“若是陛下有難、河東勢蹙,朱溫自然便能進得長安了。”他見李襲吉面色難看,微微笑道:“某說得有些遠了,實則在朱溫有這般機會之前,我河東反倒會有一次西入長安的機會。”——
Ps:與真實曆史漸行漸遠的轉折,即将慢慢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