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鼓足内勁将此話送了出去,隻聽聲飄老遠,但勢頭仍然不減,而且尚有回聲。
而東方不惑露了這麽一手,立時便震懾了無數的英印聯軍,他們都被東方不惑這霸氣的行爲給吓呆了,此時,所人都忘記了出聲,甚至都忘記了害怕,空氣都似乎陷入了停頓之中。
而東方不惑這一手的确是先聲壓人,一下就将大部分人給震住了,而當衆人從震驚中醒過來的時候,他們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是害怕,而想到害怕,他們便是面色蒼白,眼露驚恐,一副活見了鬼的樣子。
見此情景,東方不惑毫不口軟,他乘勝追擊,他接着又是一聲大吼:"爾等是否願降?"
這聲勢,着實吓人,簡直就是沖着不想讓人活的方向上去的。
而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們從相互之間的臉上看到的也隻有驚色,此時的他們,更是已經被吓得連話都說不出了。
威廉也是臉色蒼白,他受到的驚吓同樣也是不小。
蒙哥馬利一世銀劍騎士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向來都是以勝者示人,但這次卻是被人打得滿地找牙,現在更是被人象個死狗一樣掐住了脖子,完全被颠覆了勝者的形象,一直被人示爲勝者的銀劍騎士變成了死狗,這代表什麽,唯一能代表的就是面前這人很強,強的可怕。
而面對這樣的人,他們有的盡是無力。
威廉又看了一眼四臉通紅,正不斷掙紮的蒙哥馬利一世,然後順着那隻脖子上的手往下看,他便看到了一張臉,那是一張無比英俊的臉,朝氣蓬勃,傲氣襲人,這人站在那裏,就象是一尊神,一尊無法被打敗的戰神,而在這戰神的背後,還有着一雙雙戰意沖天的眼睛,他們顯得很饑餓,正目不轉睛地盯着英印殘軍,就象在盯着一堆食物一般,這更讓威廉不寒而栗。
威廉覺得擋在他前面的就是一座高山,讓其無力跨越,他又回過頭看了看自己身後的那些殘軍敗将,他們眼中的恐懼,蒼白的臉色以及惶惶不安的神色都預示着,他們,已無再戰之力,恐怕隻要前面的那尊戰神率人那麽沖刺一下甚至是再大吼一聲,這些殘軍就如鳥獸般四散而逃了。
這就是現實,不可逃避的現實。
威廉的心懸了起來。
此時,擺在威廉面前,看在他眼中的隻有殘酷。
那麽,他必須做出一個決擇了,但是,還未等他繼續想下去,那如雷般的巨吼又再次在他耳邊響起:"到底降不降,如若不降,老子就帶人殺過去了。"
戰神已是不耐煩。
而威廉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東方不惑的一聲吼徹底地将面前那些殘軍的心神震散了,他們的陣腳開始松動,然後隻聽一聲,跑,接着便見英印聯軍的這些殘軍已是潰不成軍,唯一能做的就是四散奔逃了。
于是,東方不惑哈哈一笑,順勢将手中的蒙哥馬利一世往後一丢,便有特戰隊員将其接過,然後綁了起來,再然後,蒙哥馬利一世就成了東方不惑的俘虜。
接着,東方不惑又是一揮,如臂使手,他身後的特戰隊員如猛虎一般沖向了英印聯軍。
而他們的目标也很明确,英印聯軍那幾個頭目就是他們下手的目标,至于那些跑得快,奔得歡的英印軍,也就算了,随他們去吧,反正也成不了什麽氣候。
東方不惑與他的特戰隊直沖入英印聯軍的陣中,逢英印軍就殺,逢大人物就追。
隻一會功夫,特戰隊就收獲頗豐。
而不方不惑的目标很簡單,那就是就威廉,而威廉也總感覺到有一雙眼睛在盯着他,他此刻也正在左躲右閃,極力想避過東方不惑等人的追蹤,但是,不幸的事,他遇到了東方不惑,想跑哪有這些容易,最後,威廉隻能成爲東方不惑的階下之囚。
而東方不惑在抓住威廉的同時,他手下的特戰隊也有捷報傳來,印度殖民地首相-阿裏汗,印度殖民地聯軍總司令-辛格也被逮住了。
至此,所有重要目标都已盡入網中。
而畢竟這攤子太大,東方不惑等人的實力雖然很強,但他們也不可能面面俱道,所以難免會有漏網之魚,不過,能弄到那幾個大人物,他們也不虛此行了。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的英印聯軍都趁此機會沖了出去,而東方不惑等人隻能随後盡力追趕,進一步掩殺,盡可能地多殺傷一些英印軍。
而東方不惑率人就這樣一路追趕,一路追殺,趕了一路,也殺了一路,最後直将英印軍趕至印度洋邊,這才回轉,因爲,他們已經沒法再追了,這些殘軍已經逃至了英海軍艦隊的艦炮射程範圍之内,有了英海軍的掩護,東方不惑再想追殺也是不可能的了。
于是,這些殘軍被英海軍成功接走,也算是爲英海軍挽回了一絲顔面。
而從這一刻開始,印度之戰便告結束。
而印度戰役也以太平軍的全面勝利和英印軍的全面潰敗作爲結束的标志。
而此次對印作戰,中印之間進行了多場大會戰,從戰争開始到戰争結束,總共曆時三年零八個月。
此次對印戰鬥,由于英印軍對太平軍實力的估計不足,從一開始,太平軍就占據了戰場上的主動,每一場戰役幾乎都是太平軍進攻,而英印軍防禦之後便不斷敗退,直至最後敗退至印度洋邊,也許這最後的結局早就已經寫好。
而英駐印總督-威廉,英駐印軍總司令蒙哥馬利一世,英駐印軍騎兵司令-哈裏,英駐印軍步兵司令-華萊士,印度殖民地傀儡首相-阿裏汗,印度殖民地聯軍總司令-辛格全部被俘。
至此,中印大戰落下了帷幕,這場大戰最後以中華帝國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而此次作戰,中印雙方都出動了大量的軍隊,最後均是付出了大量的傷亡,所以,此次戰鬥被也稱之爲曆史上最著名的絞肉機之戰,着實是因其參戰兵力之多,死傷之多,全都創下了曆史之最,故被稱之爲絞肉機之戰,的确也是名符其實。
而戰争過後,黃旭一方面令大軍暫駐印度休整,另一方面,他也得與手下的衆謀士規劃一下印度的未來,這打江山容易,守家業難,何況現在管理的對象更是非我族類,那管理起來隻有更難。
印度國土面積大,人口衆多,是一個與中華帝國齊名的文明古國,管理起來很不容易,再加之,印度的經濟較爲落後,百姓大多愚昧,而且其内部教派衆多,種族衆多,矛盾重重,如果将其直接納入中華的版圖之内,恐非易事。
針對這種種問題,黃旭經過與衆軍機磋商,并廣泛地采納意見,最後做出了一個最爲明知的決定,那就是還政于印度人,讓印度人管理印度人,隻不過,中華帝國要将印人事,财政,外交,軍事大權握于自己的手中。
其中,軍事大權将被全權掌握在中華帝國的手中,中華帝國将在印度各地駐軍,負責維持印度的安全,但卻不會随便幹涉印度的内政。
而人事,财政,外交部門,所用之人也基本會是印度人,但重要事項的決定權卻在中華帝國的手中。
如此一來,印度人有了自由,中華帝國不用投入太多,但可以擁有印度的控制權,對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這也可以說是一個有中華特色的印度管理模式。
總之,這樣的管理很适合現在的印度。
而将印度事務處理完畢之後,黃旭便率軍班師回朝。
又一次奏響了凱歌,黃旭也是感慨頗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