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遇到埋伏了。
而很顯然,這埋伏是英國人設下的。
曾三竟然被英國人擺了一道,他是又急又氣。
好在太平軍重騎是天下精兵,他們早就被訓練得遇事不懼,臨危不亂,特别是在遇到突發事件的情況下,他們所具有的優良素質更是被展露無遺。
在敵人的炮火聲中,重騎有序地後撤,他們得盡快地撤退到敵人的炮火射程之外,否則,他們就成了敵人炮火的活靶子。
太平重騎的後撤速度很快,隻一眨間之間便後撤退了好幾裏地,而且隊形并不見淩亂,而曾三親自率人斷後,他擔心英國人趁勢在後發動攻擊。
而曾三率人避開到英國人的炮火射程之外後,便準備命人就地休息,然後偵察敵之炮火所在地點,打算想辦法先搞掉這令人讨厭的大炮。
可是,曾三等人坐未安席,他們的周圍便又響起了炮火。
曾三見狀,急令衆人繼續後撤。
如此幾番,曾三直向後撤退了好幾十裏地,直退到他與曾國華分兵之處,這才停了下來。此時的曾三以及他手下的重騎已是狼狽不堪,而曾三更是窩了一肚子的火無從發洩。
正當曾三急氣敗壞地準備令人再探敵之詳情的時候,他見另一方向上,曾國華也正率人狼狽地急奔而來。
不用猜,曾國華的遭遇恐怕與曾三是如出一轍。
他們都受到了攻擊。
二人見面之後,都是頗有些驚愕地各自說了各自的一番遭遇,然後合兵一處,再令大軍休整,并派出偵騎打探情況。
曾三與曾國華打算坐待情況明朗之後,再定行止。
而偵騎出去不久,便回來了,然後報說,敵人的火炮已經撤走了,他們已經親自到敵人的火炮陣地上去看過,從雜亂無章的車轍可以判斷出,這些都是敵人的大炮在轉運過程之中留下的,也就說,敵人的大炮來得快,去得也快,顯然目的很明确。
而曾三與曾國華聽此偵報,初始也很驚疑,但二人随後略微一想,便有些明白了,敵人的目的不是真的想對他們趕盡殺絕,顯然是另有目的,因爲一切都已經再明白不過,敵人采取的是襲擾的手段,明顯隻是想擾亂他們的軍心,然後拖住他們的腳步,并不想真正與他們決戰。
而事實證明,敵人的這一招已經湊效了。
曾三與曾國華在将這其中的關節想明白之後,心中那是有點氣,也有些無奈,甚至是對想出這條計策來戲耍他們的對手有一點小小的佩服。
能将這二位太平軍的重将牽着鼻子走之人,顯然不多,而與他們敵對,有這樣的心機而又這樣實力之人,隻有蒙哥馬利一世與華萊士二人了。
他們是上了這二人虛張聲勢的當了。
而如果是這二人,二人的目的也已是不言自明了,這二人是在爲他們襲擾太平軍東西兩路大軍創造條件與争取時間。
最後,他們做到了。
即使曾三與曾國華二人現在再率部趕去,恐怕已經來不及了,蒙哥馬利一世與華萊士恐怕已經到達戰場了。
二人念及此,那是懊惱不已,對蒙哥馬利一世與華萊士更是恨得牙癢癢的。
而在惱怒之餘,二人又不得不采取補救措施。
他們決定率部在英印軍撤退的路上對他們進行截殺,以彌補這次追襲之戰的過失。
而這次對曾三與曾國華所率的太平軍的襲擾戰正是蒙哥馬利一世與華萊士的主意。
事實上,他們在那一萬英騎被殲的地方,就發現了問題,但苦于毫無頭緒,他們這才暫時隐忍,後來,曾三與曾國華率部對他們展開追擊,他們第一時間便知道了,隻是他們并沒有表現出來,而是一邊走,一邊想着辦法,直至後來分兵二處,蒙哥馬利一世與華萊士才決定采用虛張聲勢的辦法将曾三與曾國華所率的太平軍重騎給吓回去。
結果,他們這一招成功了。
而這一招的成功也給他們成功地對東西兩路太平軍進攻襲擾提供了寶貴的時間,隻不過,他們到這時,已經有點意識到,哈裏與他的那一萬鐵騎應該已經出了問題,否則,這跟在他們屁股後面的就不應該隻有太平軍的重騎。
不過,蒙哥馬利一世此時已經沒有太多的想法去考慮這些事,他們現在主要的目的就是助印軍主力脫困,所以,他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擺脫曾三所率的太平軍重騎,然後對圍住印軍的東西兩路太平軍展開攻擊。
而他們在擺脫曾三等人之後,便全力朝中印雙方的戰場前進。
當他們到達戰場的時候,中印戰争已經進入到了尾聲。
蒙哥馬利一世與華萊士觀察了一下戰場上的形勢,然後找到了一個正确的時候,從正确的地點殺入。
這一向都是蒙哥馬利做事的準則,那就是,在正确的時間,正确的地點,采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隻不過,這次他是不是正确,還有待後續事态的進展來驗證。
而在英軍從東西兩路大軍的縫隙間突然殺入之後,戰場上的中印雙方正在交戰的大軍都引起了小小的波動,印軍是喜出望外,而太平軍是有點意外,他們不知道爲什麽在這個時候會有英軍殺入。
而英軍的此次攻擊并沒有進入到中印雙方交戰的核心區,他們隻是從外圍,從太平軍的後面進行襲擾作戰,他們隻是爲了牽扯太平軍,從心理上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爲印軍的撤退争取足夠的時間,并非是了戰而勝之。
而英軍的這一作戰套路在開始的時候,的确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他們的出其不意真的給太平軍造成了一些震動,而印軍也是心領神會地集中起殘存的力量開始沖擊太平軍的防線。
而趁着太平軍對英印軍的意圖尚示明白之前,印軍還真的是從太平軍的防線當中沖開了一個缺口,一不小心就讓十多萬精銳的印軍給沖了出去。
不過,太平軍的防線也就是打了盹而已,等他們清醒過來之後,又再次變得堅不可摧。
而且,太平軍在加固防線的時候,也開始做出必要的調整,他們準備将大軍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繼續圍殺剩下的印軍,第二部分,追擊那十多萬逃跑的印軍,第三部分,對在太平軍身後進行騷擾的英軍進行緻命的打擊。
而英軍見太平軍似有對他們合圍的意圖,他們不敢戀戰,急忙退走,反正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阿裏汗與辛格率領的精銳印軍已經撤出,那他們接下來就是想辦法與其彙合,然後安全地撤回大寨。
而太平軍當然不會讓他們這麽好過,緊随他們的身後進行攻擊。
太平軍東西兩路大軍總計有百萬之衆,除留下三十幾萬大軍對那些群龍無首的二十多萬印軍進行剿除之外(印軍在此戰中,總計設入兵力是五十一萬,已被斬殺将近二十萬,剛剛逃離的約摸十來萬,剩下被圍的也就将近二十萬左右),派出三十萬大軍對英軍進行追擊,另外三十幾萬人将負責追擊那逃跑的十多萬印軍。
如此一來,戰場局面又發生了變化,圍殲變成了圍追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