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率軍奇襲了印度東邊的雄關,素有東邊第一關之稱的阿恰姆關,打通了前往印度東方七個行省的通道。
曾國藩這一襲着實漂亮,也很重要。
那麽,曾國藩又是如何取關的呢?
話說曾國藩在率領東路軍出發之後,便一路曉行夜宿,進軍速度極快,沒多少天功夫,他便已經成功地率軍越過了中印的邊境線,并進入了印度的國境。
在越過國境線之後,曾國藩便與李鴻章和左宗棠等人商議,打算奇襲阿恰姆關。
阿恰姆關是通往印度東方的一道天然屏障,地理位置相當重要,隻要攻下了阿恰姆關,那麽,印度緊靠緬甸,以阿恰爾行省爲首的東方七個行省的門戶将一舉洞開,在此之後,太平軍隻要縱兵橫掃,想必不出三天,太平軍就可以拿下整個阿恰爾行省,如果再快一點的話,一個月之内拿下東方七個行省應該也不是問題。
所以,攻下阿恰姆關将是整個對印計劃中最爲關鍵的一環。
但是,阿恰姆關與其它關隘不同,正因爲其的重要性,印軍在此駐有大量的軍隊,如想從正面強攻,不僅遷延日久,而且傷亡必定很大,顯然并非理智的行爲。
同樣,這也是曾國藩等人所不願見到的。
所以,經過再三的思考與商議,最後定下的策略是奇襲。
而所謂之奇襲,關鍵在于一個奇字,也就是說,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用最有效,最隐藏,也最直接的辦法進行偷襲。
如想做到這一點,要求很高,太平軍也面臨着很大的困難。
不過,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太平軍還有特戰隊這支奇兵可用,而特戰隊天生就是爲奇襲而生,所以,有它在,這就讓奇襲變成了可能。
曾國藩決定以騎兵做爲突襲的主要力量,以特戰隊做爲突襲的先鋒,一舉拿下阿恰姆關。
而具體的安排是,特戰隊先行潛進關内,然後覓取良機打開城門,而太平軍的騎兵則在城外就近埋伏,一旦城門洞開,那太平軍的騎兵将會蜂擁而入,全力進攻,從而有效地控制整座阿恰姆關。
其實,這個策略說穿了也就那麽回事,也是在有了特戰隊之後,太平軍經常采用的一個極其普通的戰術,也許這種戰術方式在此時的太平軍中并不見有多麽稀奇,但是,如果放之四海之内,除了太平軍,恐怕再也找不出這種用特戰隊進行突襲作戰的軍隊。
簡而言之,放眼當今世界,中華帝國的特種作戰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最爲先進的作戰方式,其它的軍隊根本就沒有掌握這種技能,或者說還尚未有這種意識。
比如說這次襲擊阿恰姆關,特戰隊滲透入關,印軍就一點感覺都沒有,直到太平軍的鐵騎入城,開始大砍大殺了,印軍這才知道出了問題,等他們開始組織起零星抵抗的時候,戰争就已經結束了。
由此也可見,太平軍與印軍之間的作戰理念,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而太平軍在突進城之後,那印軍就更是不堪一擊了,在強大的太平軍鐵騎面前,印度軍隊簡直就是豆腐渣,太平軍隻是來回那麽幾個回合的沖擊,印軍便已潰不成軍。
老實講,與太平軍這種鐵軍相比,印度軍隊那簡直就是小兒科,連曾國藩都有勝之不武的感覺。
但,好在所有人心中都明白,此次進攻印度的目的是要打倒印度人與英國人的,所以,雖然是一面倒的屠殺,但沒有人會心慈手軟,因爲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虐待,如今好在是太平軍占上風,尚可爲所欲爲,如若換作有一天是印軍占上風,恐怕印度人不會對太平軍客氣。
總之一句話,這就是戰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任何情面可講。
而戰争來得快,結束的也快,隻一戰,太平軍已定阿恰姆關。
而曾國藩在率軍一戰而定阿恰姆關之後,東路軍的将士們都很高興,衆人都覺得這是開門紅,預示着好兆頭!
而有了這一次勝利做爲鋪墊,東路軍的将士們都覺得,他們從此開始,必将順風順水,從而一舉拿下印度。
于是,他們在關内略作停留之後,便趁勝出擊,随之展開對整個阿恰爾行省的進攻。
兵貴神速的道理,曾國藩等人比誰都明白。
而在強大的太平軍面前,印軍根本就組織不起任何有效的抵抗,他們除了潰敗,還是潰敗,所以,不出三天,阿恰爾行省的全部印軍就已被肅清,太平軍全面占據了阿恰爾行省,取得了這裏的實際控制僅,而用三天時間取關又占地,太平軍的速度不可謂不快。
當然,這其中也有運氣的成份在裏面。
而實力加運氣,這就是太平軍快速取勝的關鍵。
而拿下阿恰爾行省之後,曾國藩繼續朝前攻擊。
他們的下一個目标是阿蔔杜拉行省。
而與東路軍進展順利相較,西路軍的進攻就沒那麽順利,他們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現如今,西路軍卻被阻于西行第一關的阿薩姆關處,前進無路,後退無門,完全陷入了兩難之中。
雖然田小二想了很多辦法意欲偷襲阿薩姆關,但奈何先機已失,以緻最後都未能如願,總之,如今的情況是非常之不妙。
而田小二等人原本的打算也是準備采用與東路軍相同的策略,奇襲阿薩姆關。
但是,西路軍的運氣實在是沒東路軍那麽好,他們在奇襲的過程之中發生了意外,非但沒能成功,反而過早地暴露了自己,讓守關的印軍提高了警惕,從而失去了搶關的最佳時機。
當然,之所以搶關不成,除了運氣成分之外,這其中還有至爲關鍵的一環,這才是導緻此次沒有偷襲成功的重要原因,原來在這阿薩姆關中,西路軍遇到了難纏的對手,此關之中,除了10萬印軍之外,竟然還包括萬英軍,這是西路軍事先沒有想到的。
而這所有的原因疊加,從而導緻最後的偷襲沒能成功。
而偷襲不成的後遺症則是,田小二他們現在究竟是等待再次的偷襲機會,還是主動出擊,強行攻關。
可是,此關溝深,牆厚,每隔1米就部署有無敵大炮一尊,強攻必将導緻損失巨大。
所以,權衡利弊之下,田小二決定暫時駐軍關下,别謀對策。
與此同時,他将相關情況,電告黃旭。
黃旭剛率預備大軍出發沒多久,便收到了田小二的急報,大意是說,西路軍正被阻于阿薩姆關之下,前進受阻。
黃旭接報之後,略微考慮了一下,便給田小二回信,大意是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哪有千裏請戰的道理,他還說,田小二既然受命節制西路,那他就有便宜行事之權,請他不要顧慮太多,自行處理即可,不必報請,以後都當如此。
黃旭不是不想爲其想辦法,隻是希望田小二借此機會多錘煉一番,人總是要成長的。
而田小二接到黃旭的回電之後,已明白了黃旭的想法,便不再顧忌,他在召集衆人商議之後,然後定下了引蛇出洞的方針,他打算将那兩萬英軍調出阿薩姆關,在關外殲滅之。
但是,這引蛇出洞也不是說引就可以引的,那還要看如何引。
既如此,那到底如何引呢?
那就要先摸清英軍的脾氣,英軍在印度次大陸橫行慣了,一直以來,都習慣于作威作服,所以,他們見到好東西就想搶,見到漂亮女人就想摸,總之,這**擄掠的事沒少幹,更是樂此不疲。
所以,田小二等人準備從這方面下手。
他們準備派一隊人假扮作客商,從關下經過,并故意炫耀随行所帶的财富及美女,從而引起英軍的興趣,他們相信英軍一定會派人出來搶,隻要他們敢來,那田小二就讓他有來無回。
而這一招的确很湊效,在太平軍所扮的商隊經過那關下不久,便有一個中隊的英軍跑來搶東西,結果可想而知,這一個中隊的英軍馬上就被太平軍活捉了。
而在活捉英軍之後,黃旭便派人假扮成英軍回關上去求援,說是那外出搶東西的英軍中隊被不明身份的一夥人圍住了,并被攻打甚急,請求援助。
而聽此消息之後,英軍立馬派軍救援,當然,在這個時候,他們還不會傾巢而出,因爲,英軍相信少量軍隊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他們派出去的人卻又沒有回來,而得到的答複仍是一樣,被圍了。
這個時候,英軍有點急了,他們又将派出增援的人馬增加了一倍,結果卻還是一樣,沒回來。
英軍更急了。
而就在這當口,添柴加火的人又來了,又有人向英軍報說,那些被圍的英軍是被一支不知名的大軍給圍住了,這支圍住英軍的大軍不下有二十萬人。
而聽到這個消息,英軍便恍然大悟,終于明白問題的症結在何處,于是,他們傾巢出動,前去解救被圍的英軍。
因爲,英軍再狂妄,但也不會瘋到用幾隊人去對付二十萬大軍。
而隻要英軍出關,那就好辦了。
失去了憑障的英軍并不可怕,在人數占優的情況下,太平軍對付英軍,那還是沒問題的。
而随後發生的一切,也正如田小二等人所想,兩萬英軍非常主動地鑽進了太平軍事先布置好的口袋之中。
其結果可想而知,英軍全軍覆沒。
但是,英軍雖然被滅了,但阿薩姆關卻未被破,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印軍手中,這部分守關的印軍也是印軍中的精銳,他們在英軍出城之後,便緊守關隘,嚴防太平軍偷襲。
如此一來,田小二等人暫時就無計可失了,他們也隻能再等等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