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之事就是這樣,衆口铄金,積毀铄骨,說得多了,也就成了事實,而遇到這種情況,當事之人往往是百口莫辯,有苦難言,心裏面那是真叫個苦呀。
而在以諒山做爲賭注這件事上,幾乎所有知曉此事的南洋人都覺得,這李經國也太過于魯莽了,怎麽可以随随便便就答應用諒山作爲賭注呢,這還隻是其一,其二,既然是賭了,那就應該有十足的把握赢下這個賭局,至少是不應該輸,而既然輸了,那就得信守承諾。
結果,不該賭得時候,他賭了,應該守諾的時候,他失信了,總之一句話,糗事出盡,顔面盡失,實非英雄所爲,枉爲南洋名将,即使是做爲個男人,那也太遜了點。
既如此,那李經國在這諒山城中還有何威信可言,既無威信,那還有人聽他的命令,爲他賣命嗎?
諒山城危矣!
而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李經國出的這檔子事,很快便被傳到了駐守河内的阮天義的耳中,他初聽此事,也是吃了一驚,不過,以他對李經國的了解,他不會相信有這樣的事,但是,爲慎重起見,他還是決定親自率軍前往諒山查實情況,一來,如若真有其事,他可以代李經國穩住諒山的局勢,二來,他本就已經決定增援諒山城了,如若諒山有失,他在河内也呆不安穩。
所以,阮天義覺得增兵諒山已在勢在必行之事。
而就是阮天義率軍起程的時候,太平大軍也已經作好了攻城的準備。
當然,這一切都是計劃好的。
在李經國敗退回城之後,胡林翼與羅澤南也率軍退回了大寨,他們意欲向黃旭詳細禀明此事,并呈請率軍攻打諒山城。
用胡林翼的話來說,此時不攻,更待何時。
這絕對是攻城的最佳時機。
而黃旭在得報之後,也是頗爲高興,他大贊了二人一番,之後便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于是,太平軍全軍出動,進抵諒山城下,将諒山城圍了個水洩不通。
諒山城内是人心浮動,惶惶不可終日,所有人心中都有一絲怨氣,他們覺得這都是李經國的錯,要不是李經國魯莽的行爲,也不會引來今日之禍。
而李經國也覺得自己很怨。
他不就是出城與太平軍接了一仗嘛,最多也就是打了一個賭,再說了,他又沒有真将諒山城給輸出去,充其量也就是他失信了一回。
更何況他也不想這麽做,退一萬步說,失信也隻是他個人的行爲,與南洋人或者是其他人都無關,于國家利益更是無損,而且,爲國事計,他冒着被天下人嘲笑的危險失信了這麽一回,反到使他成了所有人眼中十惡不赦的大惡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招誰惹誰了。
這都是什麽事。
我是有心爲人人,沒想人人咒我心,這就是李經國内心的真實寫照。
李經國是有苦說不出,他覺得自己真的很怨,簡直比窦娥還怨,而且還是有怨不能伸的那種。
沒辦法,他隻能認了,誰讓他是苦命人呢。
當然,他自己受點委屈還在其次,現在的問題是,太平軍已經圍城,城内也是人心惶惶,而且他手下的大軍更是兵無戰心,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他也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難道就坐以待斃嗎?
李經國是苦思而無良策。
早知現在的這種情況,他真不應該與胡林翼打什麽賭,他現在後悔了。
但是,這個世上卻沒有後悔藥賣,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吞下這顆苦果,然後想辦法拒敵。
可是,有什麽辦法呢?李經國雙手抱頭,一籌莫展。
死守?情況不容樂觀。
求援?求援信已經發出,駐守河内的阮天義離此雖然不遠,但也并非一朝一夕可至,所以,他必須在阮天義的援軍到來之前守住諒山城,可是,憑諒山城此時的現狀,能守住嗎?這得打個問号。
當然,李經國現在并不知道阮天義已經率軍來援了。
不過,經過一番思前想後的思想鬥争,李經國最後決定還是率軍死守,因爲這是華山一條路,他後面已經沒路了,除非舉城出降,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必須守。
可是,如果要死守,軍心卻是個大問題。
如果不能做到上下一心,那何談死守一說,而現在的實際情況表明,軍心已經開始渙散,這還讓他怎麽守?
李經國頭疼啊!
總而言之,李經國面對的困難很多,用困難重重來形容也毫不爲過。
而這還是最要命的,更要命的是,就在李經國焦頭爛額的時候,忽有貼身護衛來報,太平軍已經開始攻城了。
攻城?李經國大吃一驚,他這裏還有一大堆的問題等着解決,沒想這太平軍已經趁勢開始攻城了,這不是要他的命嗎,這太平軍還真是會選時候。
而情知之下,李經國眼前一黑,差點一頭栽倒,幸虧那護衛眼疾手快,上前扶了李經國一把,這才使得他沒有鬧出笑話。
而事情到了這一步,他也不需要再想什麽辦法了,隻能親臨現場督戰,然後盡力維持了。
一切都隻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李經國定了定神,便帶起自己的親衛小隊急急忙忙地朝城門處趕去。
而在城門外,太平軍的攻勢甚是猛烈。
他們借着強大的火力做爲掩護,向諒山城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狂猛攻擊。
看這架式,似乎想要将這整個諒山一口吃下去似的。
而當李經國趕到城樓的時候,城樓的多處已經出現了險情,如果再不采取果斷的措施,這些地方一定會被太平軍給突破。
事情到了這一步,李經國也沒了那麽多顧慮,他伸手拔出腰間的配劍,沖身後的親衛大叫一聲,殺,然後率先朝出現險情的地方沖了過去。
随後,他将城内的預備隊也全都調上了城樓防守,這才堪堪擋住了太平軍的攻勢。
而守城的将士見李經國親自率軍拒敵,也都頗愛鼓舞,心中積累的怨氣也少了很多,原本衰弱的士氣也向上漲了不少,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南洋軍擋住了太平軍的攻擊。
于是,城門也暫未告破。
而一擊不中之後,太平軍便鳴金收兵,退了回去。
太平軍一退,衆多南洋軍便攤了下來,他們覺得剛才好險,差一點城樓就被太平軍給攻陷了。
而李經國也長籲了一口氣,他摸了摸頭上的冷汗,然後開始撫慰這些守城的将士。
他朝衆将士喊話,感謝他們爲南洋國做出的貢獻,并讓大家不要聽信謠言,他根本就沒有不守承諾,也沒有與太平軍打什麽賭,那隻是太平軍爲了擾亂他們的軍心而故意散布的中傷之語,所以,他讓衆将士都不要因此而真亂了軍心,從而讓太平軍有機可乘…..等等之語。
随後,他又說了很多鼓舞大軍士氣的話,并要求衆人誓死守衛諒山城,他還說,阮天義将軍的大軍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不日将會抵達諒山城,隻要衆人再堅持一會就好了…..
當然,這些話都是李經國爲了穩定軍心而胡掐的,這也算是急中生智吧。
不過,經此一言,大部分南洋軍的将士開始相信李經國的說法,心中那些負面的想法也開始慢慢散去,而士氣也逐漸回來了。
李經國見此,心知事情有了轉機,心中也稍定,但他不覺得就此可以高枕無憂了,城外可是有着實力超群的太平軍在虎視耽耽,壓力不小啊!
而經過一番休整之後,南洋軍嚴陣以待,他們準備抵擋太平軍更爲猛烈的進攻。
可是,這個時候,太平軍卻不攻了,他們退了回去,隻圍不攻。
面對如此情況,李經國不禁皺起了眉頭,心想,這太平軍到底想幹什麽呀。
可是,他傷了一番腦筋之後,卻什麽也沒猜出來。
而既然是猜不出,他索性也就不想了,隻是令大軍戒備,固守待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