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黃旭召集衆将議事,着手準備進攻日本本土之際,卻忽然傳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消息。
朝鮮國有變。
當然,這變不是變壞,而是變好。
朝鮮國王李元通在與手下的三駕馬車,李過,霍東洋,李元培等人商議之後,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們向帝國皇帝黃旭提請将朝鮮國并入中華帝國的版圖,直接将他們之間的附屬關系變爲直屬關系。
當黃旭收到李元通的呈請的時候,起初也是頗爲驚訝,但是,當他确認李元通不象是在開無笑之後,便轉驚爲喜,而且是驚喜不已。
李元通的這個要求,無論是對黃旭,還是對中華帝國,那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天大的好事,而且還是送上門的好事,既然如此,如黃旭不笑納,帝國不接受,那不是傻嗎?
黃旭與他的帝國是不會這樣傻的。
所以,黃旭欣然同意了李元通的請求,并重賞之。
至此,中華帝國少了一藩國,多了一個朝鮮民族自治區,而朝鮮民族自治區則下轄兩個省,朝南省與朝北省。
爲什麽會是朝南與朝北省呢,原來,朝鮮民族自治區被分爲朝南與朝北兩省,是中華帝國的軍機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向黃旭提出來的,軍機處的衆軍機認爲,如此劃分,不僅便于管理,而且也符合朝鮮的實際情況。
而這個新成立的朝鮮民族自治區就是原先的朝鮮國,實際上,前後隻是改換了一個名号而已,仍然是原來的那塊土地,仍然是原來的那一幫人。
而帝國對朝鮮的管理,則完全體現在自治二字上,帝國不派人管理,以朝鮮自治區的自己人管自己人。
原國王李元通被封爲中華帝國的親王,實授朝鮮民族自治區總督一職,仍代帝國管理着他原先的地盤,而且,一切軍國大事均由其自裁。
如此一來,在朝南及朝北的地面上,李元通仍是獨一無二的老大,無人可挑戰他的地位,唯一可能對其做出節制的隻有帝國的皇帝黃旭。
而他的待遇與之前相比,不僅沒變,而且還加挂上了帝國親王的尊号,雖然隻是虛銜,但也絕對不是随便蓋的。
所以,總體算來,他還賺了。
面對如此完美的結局,不知道李元通晚上會不會躲在被中偷笑呢,也許他會想,早知道有如此好的待遇,他就早點歸降了,也早一點享福,免得擔驚受怕。
總之,朝鮮并入中華帝國,對原朝鮮的君臣來講,都絕對是好事。
不過,在中華帝國一方,爲策萬全,也爲了防止朝鮮國内有人出現異心,黃旭也留了後手,做出了一些必要的安排,他将太平軍第一,二兩個步兵軍團擺放在了鴨綠江邊,這樣,朝鮮一旦有變,這兩個軍團足以搞定一切。
而在朝鮮國并入中華帝國并正式更名朝鮮民族自治區之後,中華帝國舉國歡騰。
朝鮮國,不,中華帝國的朝鮮民族自治區,朝南省與朝北省的官員以及子民們也是攜手相慶。
所有人慶祝打敗了日本人,光複了朝南,朝北兩省。
所有人都在慶祝朝南,朝北兩省并入了帝國的版圖,從此以後,原朝鮮國的子民就成了中華帝國的子民。
這是何等激動人心的事情。
而由于朝鮮之事,太平軍原定于盡快進攻日本本土的計劃被耽誤了下來,日本國内也是難得地迎來了一絲喘息之機。
日本明治天皇在獲知日軍兵敗朝鮮,太平軍準備進軍日本本土之後,他立即便向全國發出了緊急動員令,令全國加緊戰備,征集兵員,嚴加訓練,廣積糧草和器械,爲即将到來的大戰做足準備,紮緊籬笆。
明治日日夜夜繃緊着神經,嚴防太平軍的突然進攻,可是,他随後又收到消息,太平軍暫時取消了進攻日本本土的計劃,他的心才稍稍安定下來。
不過,他并沒有松懈,仍是一刻不停地整軍備戰。
但是,日軍的大部精銳都已經戰死在朝鮮,大部分經驗豐富的将領也已經殁亡,這就直接導緻日本國内出現了一波罕有的将領荒。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稍爲有點戰鬥經驗的小隊長,中隊長等都被直接提升爲将軍,而那些戰鬥經驗豐富的士兵則被依次遞增爲小隊長,中隊長,很多人都因此得到了破格重用。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你總不能讓明治天皇自己去帶兵吧。
然,一将雖難求,但尚可覓之,而帥才就難辦了,現在的日軍之中實難以找不到一個可以掌控全局的統軍之才。
明治天皇是多麽渴望他的伊藤博文還在,他的三傑與三虎還在,這樣他可以省多少心啊。
可是,明治同樣知道,他這隻是白日做夢,這些人是再也回不來了。
隻要想起這些,明治天皇就感到心煩意亂,焦躁不已。
這也難怪,面對着亡國之憂,他身上的壓力實是巨大。
而就在明治天皇被這些爛事攪得不得安甯的時候,好消息卻不期而至。
伊藤博文與戶木孝允竟然活着回來了。
經過了死亡之旅的考驗,他們竟然活着回到了日本。
奇迹,又有人創造了奇迹。
而這個奇迹對明治天皇,甚至是對全日本的臣民來說,不谛爲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他們現在太需要象伊藤博文與戶木孝允這種堅實的臂膀了。
收到此消息,明治天皇決定第一時間接見二人,他已經有點等不及了。
明治天皇是在天皇宮接見二人的。
當伊藤博文與戶木孝允顫抖着身軀,匍脯在地向明治請罪的時候,在場的三人的心情都是複雜的。
對伊藤博文與戶木孝允來說,劫後餘生與兵敗朝鮮的心情交織在一起,這滋味并不好受。
而明治呢,他不知道自己是應該治二人之罪呢,還是應該就此饒恕二人,但是,有一點是絕對肯定的,他還要重用二人。
于是,現場的氛圍被尴尬之中帶着些許沉悶的意味籠罩着。
三人誰都沒有先吭聲。
沉默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明治可以算得上是日本曆史上少有的賢名帝王。
此時的明治看上去約摸三十好幾歲,保養的很好,面容消瘦,但不失精明。
"你二人可知罪?"明治望着趴在地上的二人,語氣轉爲嚴厲,喝道。
明治不虧是明治,他知道什麽時候應該說什麽話,做什麽事,有罪得罰,有功得賞,如果賞罰不分,何以治國,所以,先将這二人海扁一番是很有必要的。
"臣等死罪,死罪啊,陛下。"伊藤博文泣奏道。
說完,他與戶木孝允二人不住地嗑頭。
二人情知罪大,就沒想過要逃避。
"你們知道就好,八十萬大軍,八十萬啊,就這樣讓你們給葬送掉了,說實話,你們還真沒臉回來,你們….你們的确是罪該萬死。"明治對二人是好一通臭罵。
意欲用之,先痛扁之,使其畏服,然後再施之以恩,必誓死報效,此帝王之手段也。
明治深明此中之道。
而聽完明治的話,二人哪敢再有任何争辯,他們隻顧将頭在地上叩得砰砰響,也許隻有這樣做,他們的心裏才會覺得好受一點吧。
"好了,你們先站起來回話。"将二人臭罵一通之後,明治覺得氣也消得差不多了,擡了擡手,讓二人先起來。
"謝陛下,但臣等自知罪重,不敢起身,還是跪聽訓示爲好。"伊藤博文仍是堅持跪在地上回話。
明治一聽這話,火了,這還了得,竟然給自己耍性子,真是不教訓都不行,于是,他闆起臉,大聲道:"你們是不是當朕的話是在放屁啊?"
跪在地上的二人見明治發怒,臉色更加慘白,頭嗑得更響了,而且,他們邊嗑邊道:"臣等不敢有違聖意,臣等遵旨。"
說完,二人便狼狽地從地上站起來,然後躬身而立。
"你們罪之大,實在該死,但是,現在就死,那是太便宜你們了,既如此,你們這兩顆腦袋就先寄放在你們的頭上,等度過這一劫,視情況再定是否要取了你們的腦袋。"明治惡狠狠地道。
他的話聽起來雖然兇狠,但是隻要仔細想一想他話中的意思,就可以明白,他實在爲二人開脫,有意放二人一馬。
而伊藤博文與戶木孝允二人聽罷此言,驚愕不已,他們張大着眼睛望着明治,以爲自己聽錯了,明治竟然不殺他們。
"好了,别用那種**的眼神望着朕,朕可受不了。"明治忽然開了一句玩笑道。
一向嚴肅的明治天皇竟然跟他們開這種玩笑,伊藤博文與戶木孝允更是驚愕得差點連眼珠子都要掉下來。
"朕的話說完了,現在乏得很,要去休息了,你們用過飯,休息好之後,便去軍營吧,那裏可是有一大堆事還等着你們呢。"明治的語氣已轉爲平靜。
這,這,二人對望一眼,仍是沒從這種轉變中緩過神來,他們盯着明治遠去的背影,有點不知所措地立于當場。
難道就這樣放過自己了嗎,二人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