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一來,雖然東門的明軍并無破綻,但卻少了友軍支持。這就給了濟爾哈朗機會,讓他有了突圍的可能。
南門城頭的鍾進衛,看到西門終于堵住,便轉移了注意力。因爲有了西門這邊的教訓,他的視野開始變得更廣闊。用望遠鏡觀察沈陽城内的每個角落,不但建虜,包括明軍自己的動向,也都收在眼底。
他知道北門是老帥袁可立親自坐鎮,從北門那邊的動靜就可以看出來,關甯軍兵力足夠,防中帶攻,一切都是無懈可擊。
然後鍾進衛又看向東門,何可綱和黃得功沒有冒失,也是在控制了東門之後,逐步推進中。
正當他想松口氣之時,卻發現建虜有更大一波建虜從四處冒出來,往東門而去。
鍾進衛當即又緊張起來,他仔細看了一會,馬上下令道:“傳令給東門,讓他們不要再攻擊前進,回防東門,堵住出口,不要讓建虜從東門逃走。”
“是,侯爺。”這次是王鵬答應一聲,然後馬上下了箭樓,從城頭騎馬趕往東門。
鍾進衛皺着眉頭再看了一會,又下了一道命令道:“命令曹文诏,改變攻擊方向,往東門攻去,從建虜的背後插上一刀。”
“是,侯爺。”還是番役答應一聲,轉身而去。
在戰場傳達中興侯的将令,就番役是最好使。因爲這番役具有唯一性,大家都知道,隻有中興侯身邊的護衛中,才有番役。
東門處,何可綱守城門,黃得功領着燧發槍兵攻擊前進。
面前的建虜越來越稀少,使得黃得功所部推進速度逐漸加快,慢慢地遠離了東城門。
但到了一定距離之後,正打得順手時,忽然就開始遇到了阻力。黃得功所面對的建虜越來越多,而且不再有投降,全都發瘋了一般往明軍沖來。
但東門的情況不能和西門比,這裏的明軍足夠多。寬闊的主幹道上,并排着好多列燧發槍兵。輪流射擊,直把當前瘋狂沖過來的建虜變成一具具的屍體,壘起好高一堆。
但就算如此,建虜還是在不停地沖鋒。
黃得功心中冷笑,有多少命都交代上來!他接着命令後軍快速跟上,以預防可能的意外。
正當他把後軍都調上來之時,忽然後方疾馳而來一個傳令兵,向黃得功傳令道:“侯爺有令,建虜從東門突圍,你部馬上收縮,以守住東門爲主。”
對于中興侯的命令,黃得功沒有膽子敢違抗。雖然他覺得應付面前的建虜,還是綽綽有餘,但還是遵照将令,開始緩緩後撤。
可這個時候,忽然從主幹道兩側冒出了無數的建虜,開始攻擊他們,截斷了黃得功退往東門的道路。
“娘的,在前面死了那麽多人,就隻是爲了吸引我的注意力。”黃得功狠狠地說了句,然後重新開始調兵遣将,調整作戰部署,以期打通回東門的路。
但建虜還是那麽瘋狂,甚至是用他們的屍體擋住了黃得功回東門的路,堆得密密麻麻的,根本就走不了。
在臨近東門之處,源源不斷地建虜從小道小巷沖近了城門,開始了東門的争奪戰。
原來,濟爾哈朗早就想了對策。先縮減黃得功正面的兵力,誘使明軍遠離東門。接着就派死士在明軍正面給予足夠的壓力,使得明軍主将把後續的兵力也調了上來。
然後濟爾哈朗才依仗着他們比明軍更熟悉沈陽城内地形的有利條件,從小道小巷繞路,截斷了攻擊明軍回東門之路,接着用主力,開始攻擊沈陽城東門。
沈陽城從昨晚開始厮殺,一直到了現在将近中午,還在厮殺中。但是交戰雙方已經變了,由建虜的内亂,到了如今的建虜和明軍的交戰。
東門雖然有穩重的何可綱主持,也留了不少兵力守東門。可建虜是狗急跳牆,背水一戰。雖然他們打了這麽久時間,感到非常疲憊。但在這樣的絕境中,還是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
城門處的明軍漸漸地開始抵擋不住建虜的瘋狂進攻,因爲燧發槍的一個問題,就是連續射擊時間長了,槍管會發熱,隻能暫時中斷射擊。
這建虜又是如瘋狗一般,不計傷亡的連續進攻,硬是用人命把明軍的槍管堆熱了。
如果車營在的話,一炮收割一群建虜的性命,就算建虜用出這種打法,最終也是徒勞無功。
可偏偏是建虜在路上挖坑,延遲了車營的進軍速度,甚至是連野戰炮兵的速度,也被地面的坑坑窪窪給降低了,沒能及時趕到沈陽。
濟爾哈朗躲在城門不遠處,看到明軍的槍聲漸漸地稀疏下來,就知道自己的目的要達到了。他當即又調了弓箭手上去壓制,準備最後一鼓作氣,把東門城門給拿下,打通通往城外之路。
何可綱見到這個情況,一咬牙,發布命令道:“全體準備近戰。”
他的打算,就是準備用刺刀來阻擋建虜。隻要堅持足夠的時間,等友軍過來支援之後,建虜就會徹底交代在這沈陽城内。
但如此一來,明軍的傷亡将會不可避免地增加。可要想不放建虜出城,就唯有這麽做了。
此時在沈陽城内,曹文诏所部已咬上了黃得功所面對的建虜後部。這支部隊的兵力之強,火力之足,是明軍中最爲厲害的。又是從建虜後方攻過去,因此,并沒有用多長時間,就消滅了強弩之末的這些建虜,和黃得功彙合到了一處。
雖然明軍的兵力一下增加了好多,可在回東門的路上,堆了無數的建虜屍體,阻礙了他們的推進速度。
再加上建虜爲了掩護同伴突圍出沈陽,都是不要命得在阻擊。因此就算明軍實力一下增強了好多,但要想回到東門,還是要花不少時間。
東門的局部形勢,一下對明軍嚴峻起來。明軍将士在近戰中會損失多少不知道,比這更爲關鍵的是,就算犧牲了許多明軍将士,能不能攔住建虜,都是未知數。
全城的焦點,都集中到了沈陽城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