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鄭芝龍就把他所知道的情況都說給了鍾進衛聽。
原來大明的造船技術在鄭和時代都是領先世界的,那個時候,最大的船就有六千料。
這點如果鍾進衛在後世看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就不用鄭芝龍介紹就知道了。
上面明明白白記載了有:四百料船長約九丈,兩千料船長約一十八丈,五千料船長約二十六丈。
當年鄭和的帥船,就是五千料的福船,最大六千料的船名爲封舟。
而到了最近這些年後,大明的船隻,不管戰船還是民用船,最大的就隻有四百料了。
這個原因其實源自于大明從太祖時期的禁海政策,雖然成祖時期有那麽大的船隻,但仍然有令不得民間私造大船,原有海船也要改爲平底船,不得私自出海。禁海政策時斷時續地沿用到明末,大船的打造技術也就基本失傳了。
當然了,大明船隻也有優點,就是有平衡舵、水密隔艙,這些都利于遠洋航行,抗沉沒性好。
這個主要是因爲大明的船隻利用肋闆來取代船隻肋骨,但是船體結構卻受到了限制,使得大明的帆船無法造成像西方帆船那樣有兩層以上的通甲闆。
而西方帆船雖然沒有采用水密隔艙技術,但是卻大量使用了密集的肋骨,同時加厚了船闆的厚度。
雖然抗沉性受到了影響,但是卻通過密集粗大的肋骨,加強了船體的結構強度,形成了船體内通長的甲闆。使得西方帆船裝載貨物量更大,同時方便在船上放置更多的火炮,也可以承受住火炮開火時巨大的後坐力。
而大明的主力戰船,其實還是以沖角戰、接舷戰爲主。雖有火器配備,卻是少的可憐,隻是淪爲輔助使用。
這點就算後世的人,也能從《紀效新書治水兵篇》中得到印證。
書中記載了戚繼光的水師情況,如果把一個水兵營中四艘福船、兩艘海滄船和四艘蒼山船裝備的主要兵器加在一起,共計有:大發熕一門、佛郎機炮四十門、碗口炮三十門、鳥铳六十八支等。
更爲可笑的是,最具威力的大發熕,不能在船上直接發射,因爲其反作用力會震裂船隻。要把火炮吊到大船拖着的竹筏上面,然後才能再開炮。
這在戰時,會有多大作用?鍾進衛都不敢想。
而西洋人的戰船,最大的有兩千料以上。一般的戰船都爲五、六百料左右,每艏戰船上配有三、四十門炮。
這種船結構堅固,操作靈活、火力強大。相對大明的最大戰船隻能安放兩門大炮和若幹小炮,兩者火力根本無法比較。
另外大明和西方帆船還有一點區别很大,那就是船帆的應用,最終體現在船速上的區别。
大明帆船無一例外都采用了硬式船帆,這種硬式船帆的好處是調帆方便,升帆和落帆容易。船帆利用風向容易,而且效率高,還可以節省大量人力,以較少的船員,便可以操作船帆。
但也因此要求更高的船桅,船帆也不能太寬。這樣一來,就影響到了船隻使用更大的船帆,船桅過高會影響到船隻的穩定性。
而西方帆船則都是軟質船帆,雖然利用風向沒有大明帆船方便,效率也不算高,而且升帆落帆都很不方便,要使用大量的水手來進行操作,危險性也比較大。
但是西方帆船卻應用三角帆來解決了問題,同時他們可以将船桅造得更高,風帆的面積也可以制作得更大。這樣一來,使得西式帆船在速度上便獲得了大幅度超越了大明帆船的可能性。
鍾進衛聽得默默無語,大明的船隻不管是在規模,還是航行速度上,或者是火力配置上,都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存在。也難怪西洋人能縱橫海上,無所顧忌。
鄭芝龍之前說要十比一的數量之比,戰力才能趕上西洋戰船。鍾進衛現在知道,這其實還是客氣的說法而已。
不過鍾進衛還有一個疑問,如果差距真有這麽大的話,根本就沒法和西洋人打,鄭芝龍又怎麽在曆史上赢得了東南沿海的制海權呢?
他想到這裏,不由得問道:“據說你的水師也不弱,如果不是中了敵人的奸計,還是有得一拼。我想知道,你是靠什麽來拼的?”
鄭芝龍本人都來京師了,又那會有什麽保留,一五一十地回答道:“末将向西洋人采買了一些他們的船隻,配備了他們的火炮。另外還仿制了一些,加上可以用大明船隻作爲輔助,在數量上又遠超西洋人船隻。因此如果明刀明槍地打,末将自然不會懼于他們。”
鍾進衛聽得點點頭,他又問了一些其他問題之後,便轉身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荷蘭人發起的這次戰事,臣以爲該讓大明的造船業知恥而後勇了,否則必定會影響大明的國策。”
崇祯皇帝知道鍾進衛指得是藩王封建海外一事,他點點頭道:“朕知道,已和溫卿商議過,等紅夷的事解決了之後,便全面開海禁。不過具體的事宜,還未有商議。”
鍾進衛一聽,就馬上建議道:“陛下,臣覺得鄭遊擊的方法不錯。大明可以先采買西洋人的船隻,同時通過仿制來快速縮小和西洋人在戰船上面的差距。至于以後,隻要加緊蒸汽機的研發,以後蒸汽機船必然會取代帆船。”
有關今後的趨勢,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和鍾進衛相比。崇祯皇帝對于這點的認識,還是非常深刻的。
因此鍾進衛這麽一說,他就更是期待那蒸汽機研發成功的那一日。
文華殿内的人都是大明的最高級官員,基本都知道蒸汽機的事情。當然,鄭芝龍除外。他聽了鍾進衛的話,暗自吃驚這正氣雞到底是什麽東西,會有這麽厲害?
鍾進衛繼續建議道:“陛下,臣建議,船舶研究所向全國征召有豐富經驗的船匠,凡有傑出貢獻者可以參考槍炮伯、微伯之例。”
崇祯皇帝和大明的這些高官已經被江南之事深深刺激了,也知道了海防的重要性,因此對鍾進衛的建議都深以爲然。
“陛下,臣已了解大明和荷蘭人的具體差别在哪了。臣相信,他們的火器必然沒有我大明新出火器厲害。等新軍一到,臣馬上就領軍南下。”鍾進衛再次說道。
崇祯皇帝一臉激動地看着鍾進衛,點點頭道:“朕已安排了沿途的快馬船隻,還望鍾師傅能早日到達江南,早日平定紅夷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