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之巅
就在各大勢力猜測李大真人要拽着大家前往域外,挑起殺伐以渡大劫時,李牧卻奇迹般的閉起了關。
關于天地殺劫的資料,他可沒有少看。順應天道推動殺劫發展也就罷了,取代主角成爲應劫之人,李牧的腦子可沒有壞。
禍水外引是他提出來的沒錯,但是不等于李牧就要去背這個因果。
動則數百萬人、甚至上千萬的死亡,誰知道會産生多少衆生怨念,萬一天道老大不幫忙扛着,李牧這小身闆子可兜不住。
這和在草原上搞事情不一樣。滅長生殿那是江湖仇殺,屠殺草原騎兵那是他們自己送上門的,李牧可以做到念頭通達。
移禍域外則不同,這會導緻成千上萬的無辜平民因此而慘死,李牧還沒有那麽鐵石心腸。
道家修行雖然沒有那麽重因果,但是念頭通達還是必須的。怨念纏身加上良心不安,誰知道未來修爲高了會不會遭遇心魔?
說“矯情”也罷,說“臉皮厚”也好,反正隻要多了一個自我安慰的理由,李牧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這一切。
當然,良心不安隻是小問題。關鍵在于得有人出來背鍋,扛下禍水外引導緻的大部分因果業力。
最适合的背鍋俠,自然是“朱厚炜”童鞋,作爲大明皇帝有國運兜着。
何況這還是拯救大明于傾覆之策,無論在哪個方向擴張成功,都能夠延續上百年的國運。
作爲上了天道黑名單的特殊份子,大明王朝想要延續下去,唯有在這場世界自救行動中立下汗馬功勞,才能夠洗刷掉老祖宗犯下的過錯。
要不然像現在這樣,甯夏一帶已經有一年滴水未降,關中自開春以來也僅僅隻是收獲了一場雨。
整個北方都籠罩在幹旱的陰影之下,而南方則正好相反,江浙、湖廣一帶從六月開始就暴雨連連。
大明王朝從南到北,都面臨着一個共同的問題——天災導緻糧食大面積減産,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絕收。
這樣的情況,隻要持續上三五年,甭管皇帝如何勵精圖治,都免不了要天下大亂。
與其等着被饑民掀翻,還不如學習大宋編流民爲軍,送到了戰場上當炮灰。
打赢了靠新領土安置功臣,打輸了産生問題的人也沒了。隻要不是一次賠到底朝天,大明王朝完全死得起。
在李牧閉關的同一時間,在華山七子的主持下,參與草原之行的華山弟子也紛紛穿上了道袍,捧起了道經。
如果是不知情的人看到這一幕,還以爲華山派要集體出家,變成一家純粹的道家門派。
這都是小問題,相比穿着打扮上的變化,更能引人矚目的還是修爲。
伴随着陣陣道音的熏陶,衆人漸漸控制住了自身的煞氣,修爲也跟着蹭蹭往上冒。
不到三個月時間,先後就有百餘人突破。就連絕頂高手都增加了五人,若是傳了出去絕對會震驚整個武林。
什麽時候絕頂高手都成了大白菜,都能夠玩兒批發了?
不過在大劫之中,一切皆有可能。别看武林中絕頂好手寥寥無幾,一旦他們參與到了殺劫之中,情況就會發生改變。
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天道故意引誘大家參與殺戮。要不是天道放水,也不會每逢亂世就出現高手噴井。
天空中的陣陣驚雷聲響起,閉關中的李牧也被驚了出來。冬日裏起驚雷,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望着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的天空,李牧的紫微鬥數徹底失了靈,根本就算不出接下來要發生什麽。
一股不詳的預感油然而生。緊接着李牧腦海中就浮現出了一句古語:“冬日雷,地必動!”
不待他做些什麽,就感受到了地動山搖,強烈震感讓人站立都困難,屋檐上的瓦片噼裏啪啦落個不停。
見到眼前這一幕,李牧不由的露出了一絲苦笑。在天地面前,人力實在是太渺小了。
現在他是真心佩服那些啥也沒有,就敢在空口白牙喊出“逆天”口号的穿越者前輩。
饒是李牧功力通玄,在天地之威面前,還是那麽的無力。既阻止不了天空中的驚雷,又平息不了顫抖的大地。
抱着小“李甯”的甯中則,此刻已經出現在了李牧身後,神色凝重的問道:“師兄,這是怎麽回事?”
在她的印象之中,李牧推算天氣、氣象可是非常精準的,這種級别的天象變化,沒有道理不提前知會一聲。
望了望天空,又低頭看了看搖晃中的華山,李牧伸手攬住妻子沉聲說道:“地發殺機,龍蛇起陸!”
見甯女俠還是一知半解,李牧繼續解釋道:“天地殺劫起,一切星象都陷入了混亂之中,爲兄的紫微鬥數現在也失靈了。
現在是地發殺機,接下來不光是關中,整個天下都會陷入無窮無盡的災劫之中,直到這場劫難完成。
亂世已經開啓,這麽明顯的信号,野心家們恐怕要按耐不住了,接下來就是龍蛇起陸之時。”
民間有句諺語:“秋後打雷,遍地是賊。”
李牧非常清楚,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句諺語馬上就要應驗。
如此強烈的地震,華山上的建築物都塌陷了不少,民間的情況隻會更糟糕。
如果地震僅限一地還好,要是全天下都一起發生地震,那麽接下來就是遍地災民。
不到一刻鍾的晃動,無數普通人已經因此無家可歸。現在可是冬天,在這個時節失去了房屋,簡直就是在要人命。
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李牧已經不敢想象。要是朝廷應對失當,恐怕連移禍域外的能力都沒有。
眼前這一幕幕,李牧的内心深處已經發生動搖。不知道爲什麽,他總感覺貌似這場天災和自己有關系。
仿佛要是沒有他的穿越,天道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蘇醒,更沒有這場殺劫,完全靠世界自然演化。
自責談不上,沒有這場自救行動,在不久的将來,整個天地都會寂滅。爲了博一線生機,付出再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就在剛剛,李牧已經清晰感受到了靈氣潮汐波動,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接下來又是一波靈氣複蘇。
隻是和以往的靈氣複蘇不同,這一次靈氣複蘇裏面充斥着殺伐和悲涼的狂暴,還隐隐夾雜着一絲死亡的味道。
……
豹房中
正在召集百官議事,商議出兵攻伐域外的神武皇帝,還沒有來得及擺平朝堂,大地震就爆發了。
望着晃動的宮殿,四處亂竄的文武百官,“朱厚炜”就氣不打一處出來。
武将們還好,畢竟是武俠世界,多多少少都會點兒功夫,就算是宮殿真的塌陷下來,他們也能夠自保。
文官就慘了,不少人被從天而降的瓦片砸得頭破血流,某些倒黴蛋甚至還因爲逃命太過慌亂,撞在了大殿的柱子上。
當衆人狼狽不堪的來到一片開闊地之時,文官中已經減員了八人,另外還多了十幾名傷号。
到了這個時候,“朱厚炜”連罵“流年不利”的興緻都沒有。想要怒斥“賊老天”無情,又怕惹怒了老天爺,招來更大的災禍。
來不及善後,就有一名不知死活的禦史上前勸誡:“陛下,天道示警。若是繼續一意孤行,挑起戰亂必遭……”
不等把話說完,“朱厚炜”一腳踹飛了這名叫不出名字的禦史。絕頂高手的一腳豈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至此百官中亡故名單中又增加了一人。
除了讀書讀傻了之輩,此刻文武百官對皇帝口中的“天地殺劫”,有了更深一層的見解。
尤其是有些喜歡看雜書的官員,更是回憶起了古籍中關于“天地殺劫”的可怕描述。
掃視了一眼衆人,“朱厚炜”近乎咆哮的吼道:“都給朕聽好了,征伐四方乃我大明王朝存續下去的一線生機。
誰要是敢阻攔、或者是仁心過了頭,那就拿他的九族家眷去填這場殺劫!
不要給朕裝糊塗,朕不相信你們對天地殺劫完全沒有了解。就算是大明要完蛋,那也是倒在征伐的路上。
朕不喜歡坐以待斃,更不會替人背黑鍋。若是大明保不住了,你們一個也别想獨善其身。
除非你們能夠更好的渡劫之法,否則現在誰敢阻攔、添亂,就是在壞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一經發現一律九族連誅!”
望着陷入瘋狂的皇帝,文武百官都被吓得不輕。幾名年輕的官員想要冒頭的,卻被座師一把拽住。
大家都是聰明人,知道現在已經不是利益之争,而是江山社稷的存亡之續。
甭管皇帝的策略靠不靠譜,起碼也是應劫之法。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大家也隻能硬着頭皮上。
至于由此導緻武将做大,動搖文官集團的權力地位,現在也顧不上那麽多了。
同武将鬥法,總比和天地鬥法要簡單。
“北旱南澇,地動山搖”,如此大規模的天災集中爆發,衆人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内閣諸位大員受傷的受傷,裝死的裝死,根本就沒有人出來接皇帝的話茬。
迫不得已,作爲武勳之首的英國公張侖,隻能硬着頭皮上前說道:
“陛下,此次地動聲勢浩大。皇宮之中都遭此大劫,民間的情況隻會更加嚴重。
當務之急,還是先穩定京中局勢,謹防白蓮教妖人之人趁機作亂。
請陛下下旨,令順天府組織救災,授命五城兵馬司、錦衣衛加強巡邏,嚴防地痞流氓趁火打劫。”
見武将出來搶活,原本想要裝聾作啞躲過去的文官大佬們,此刻紛紛從昏迷中醒來。
習慣了和稀泥的内閣首輔李梓豪,當即谏言道:“陛下,若是天地殺劫降臨,那麽這場地震就不會局限在京城一地。
按照古籍記載,曆次地發殺機,波及範圍都是遍布天下,絕非一朝就可結束。
臣肯請陛下下诏,減免受災地區今年的賦稅,勒令各州府全力組織救災,同時督促各地衛所配合地方官州府行動,嚴防亂黨趁勢掀起動亂。
自古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朝廷還應當立即着手準備防疫工作,免得後面措手不及。”
……
聽了大臣們陸陸續續的谏言,朱厚炜的神色稍微有所緩和。争權奪利歸争權奪利,大臣們還是知道做事的。
比起前面那幾屆聲名遠播,隻會拿皇帝當筏子刷聲望的當世“名臣”,總體來說還是有所進步的。
事實上,文武百官心目中的“世之名臣”,和皇帝心目中的“名臣”完全是兩個概念。
前者之所以受推崇,那是因爲他們維護了士大夫集團的利益,比如被備受文人推崇的古之聖人“董仲舒”、“朱熹”……
可是在皇帝眼中,這些家夥還真不如倍受非議的“陳平”、“狄青”、“段颎”之流有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