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考慮到像李筠這樣的情況基本還算得上是“内部矛盾”,所以穿越團隊委員會擴大會議在就此事進行讨論時,多數兄弟均主張不宜一上來就使用武力解決,或者說在有可能和平解決的情況下,還是應該先盡量使用和平手段。待到和平手段不起作用時,再使用武力也不遲。畢竟,這些地方都是大周治下,一旦動武損害的都是大周的利益。而且,無論平叛戰事進行得有多快,都會對當地的老百姓造成不好的影響。當然,作爲強勢且代表所謂正統的一方,由穿越團隊所主持的後周朝廷在這件事情上也絕不會過分妥協、過分懷柔,更不會自縛手腳。而是會一手拿胡蘿蔔,一手拿大棒。對于那些願意接受朝廷安排的地方藩鎮,自然會好生安置。對于那些不知好歹、死硬到底的頑固分子,該一棒子打死的就會一棒子掄下去,絕不會心慈手軟。
于是,班師回朝經過短暫的休整,并對師屬各步兵、炮兵、騎兵團番号進行統一調整編制之後,駐開封的“飛龍軍”以及部分“保安軍”便重新擺開架勢,進入臨戰狀态,準備随時撲向自己的新目标。與此同時,作爲安内行動的第一步,穿越團隊委員會通過後周朝廷于建隆二年陰曆十一月初一下旨,以爲符太後(小符後)祝壽及慶祝大周南征大勝爲名,召後周境内各路節度使、防禦使、刺史等地方軍政長官于次年也就是建隆三年陰曆正月二十五之前進京道賀,并參加将于陰曆二月初一和初二這兩天進行的祝壽及祝捷大典,以便借此機會摸清楚各地節度使、防禦使、刺史等軍政長官對朝廷、對北平軍的态度,爲下一步行動做準備。
盡管覺得朝廷此番召各地藩鎮腦進京有些突然,覺得自從北平軍進駐開封後一直保持低調的小符太後如此大張旗鼓的過壽誕有些奇怪,覺得在南征江南之戰結束近半年後舉行祝捷大典有些不倫不類,可大多數心中無鬼且對北平軍一系把持朝政并無太多反感的節度使、刺史等地方軍政長官還是将這些個疑問埋在心裏,一邊收拾自己的行裝,一邊交待好自己出行後所轄地區的公務,根據朝廷要求的日期、和轄區到京城距離的遠近,安排好自己啓程時間及行走的路線,帶着一衆随從往京城而來。
心中坦蕩的各方節度使、刺史等地方腦可以毫不在意的遵旨而行,那些個心中有鬼或者對北平軍把持朝政有意見的地方軍政長官在接到旨意後卻不免打起了自己的算盤。
那些個心中有鬼的自然是疑神疑鬼,一方面懷疑爲太後賀壽、爲南征賀捷隻不過是朝廷的一個借口,實際上卻是朝廷已經知曉了自己暗地裏的小動作和不臣之心,打算借着此番召衆藩鎮進京的機會将自投羅網的自己一舉成擒。另一方面,卻又怕萬一朝廷這次召藩鎮進京并無它意,就是北平軍一班人打了勝仗,爲了顯擺自己的功績而搞的一次自我誇耀。自己若不遵旨而行,反而會引起朝廷的懷疑、給朝廷收拾自己創造了很好的借口。是以,這些個心裏不幹淨的藩鎮節度們在接到朝廷旨意後,可以說是猶豫不決、左右爲難,很是費了一番思量,以至遲遲未能啓程。
那些個對北平軍把持朝政有意見、心懷不滿者,表現得就要比那些個心裏有鬼的同僚們幹脆得多。他們要麽直接稱病不來,要麽就說自己年老體弱,不勝鞍馬勞頓,改由自己的子侄代替自己攜重禮進京道賀,并爲此向朝廷寫了請罪的奏章。
各藩鎮節度、地方刺史們的種種表現,穿越團隊是看在眼裏、記在心中。對于那些真心臣服、遵旨而行的地方軍政長官,穿越團隊自然是代表朝廷隆重迎接、給予高規格的禮遇;對于那些心中有鬼、遷延不行的節度使和刺史,穿越團隊則接連派使者催促,要其盡快啓程;而對于那些個明裏暗裏抗旨不遵、陽奉陰違的藩鎮領,穿越團隊一方面下旨申斥,另一方面卻是将其一一納入下一步的打擊計劃,待來年春暖花開之時,再以雷霆萬鈞之勢将這些不安定因素一舉掃平。
建隆三年陰曆二月初一、二月初二,爲符太後生辰進行的賀壽大典和爲南征大勝進行的祝捷大典如期舉行。由于這兩場大典不但有朝中文武百官參加,而且又有近百名節度使、防禦使、刺史等地方軍政長官助興,再加上大周前兩位皇帝郭威和柴榮又都是以節儉著稱,且彼時國庫也确實有些不足,其登基之後除了必須進行的祭祀活動外,基本沒搞過什麽大型的慶典。所以此番兩場大典可以稱得上是自大周建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兩次盛典,其熱鬧程度數十年來都少有。
既然是難得的慶典,相應的賞賜與嘉獎便不可缺少。在爲符太後舉行的祝壽大典上,包括朝官及進京的各地節度使、防禦使、刺史等地方官在内,所有到場的大臣都得到了來自太後的賞賜。盡管每個人賞賜财物并不多,可其中所包含的恩寵與榮耀卻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所以,在場文武百官領賞之後齊聲拜謝,将這場慶典的氣氛推向了**。而在爲南征大勝舉行的祝捷慶典中,參與南征的文臣武将們先是受到了同僚們的稱贊,随後又得到了朝廷的嘉獎。不但各級領兵将領們加官晉爵,就連普通一兵也都根據戰功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賞賜,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特别是作爲南征軍主帥的王崤峻,雖然他得到的嘉獎,除了大量财物賞賜外,就隻有“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入朝不趨”這項純粹榮譽性的獎勵,而于爵位、勳階、官職等等方面卻無任何變化。而且,對于自打第一次進皇宮開始,就從未解過配刀、脫過靴子,上殿時從來都是或邁着标準軍人步伐、或踱着四方步,隻在第一次見柴宗訓時報過自己官職,此後面君奏事時從未報過名的王崤峻來說,這些個榮寵可以說是毫無價值,賞了等于沒賞。但當初在拿出這份嘉獎令時,穿越團隊委員會擴大會議最看重的卻正是這幾項對王崤峻來說根本不算獎勵的獎勵。因爲,在穿越團隊衆兄弟看來,這樣的殊榮乃是令王崤峻在後周地位更加然的必選之項,也是在機會成熟時實現更大目标所必須走的一步。
就在京城的皇室、文武百官、士紳百姓還沉浸在那數十年未見的盛大典禮的喜慶氣氛之中、享受着這難得的歡娛的時候,宋國公府内的後宅書房之中,穿越團隊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在嚴肅的氣氛中有條不紊的進行着。而會議的議題隻有一個——在即将進行的名爲“清掃行動計劃”的作戰行動中該拿哪處藩鎮第一個開刀,以殺一儆百、震懾那些居心叵測之輩。
經過短暫而熱烈的讨論,與會衆兄弟最終達成一緻,決定将安内第一刀砍在昭義節度使李筠的身上。實際上,作爲所有未遵旨進京參加慶典的地方軍政長官中,反心最明顯、反意最暴露、陰謀叛亂的證據最充分的一名地方藩鎮節度,李筠被穿越團隊拿來祭旗乃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建隆三年陰曆三月初八,開封城北五十裏外陳橋驿旌旗招展、營帳連綿,來自“飛龍軍”第一獨立炮兵團、第一獨立騎兵團、第一合成步兵師第三團、第四合成步兵師第十一團、第十二團、“遊騎兵營”的過一萬五千大軍在王峰和許新生率領下集結于此,組成此番平定昭義軍的南線集群。
建隆三年陰曆三月初十,“飛龍軍”第一合成步兵師第三團、第一獨立炮兵團、第四合成步兵師第十一團、第一獨立騎兵團奉令啓程,分别調往太原、宣大兩鎮,與已經在那裏駐紮四年之久的“飛龍軍”第二合成步兵師第五團、第六團及配屬的騎兵、炮兵分隊進行換防。而“遊騎兵”營和“飛龍軍”第四合成步兵師第十二團,亦以北上前往契丹“打草谷”爲名随大隊而行。爲了使“飛龍軍”換防能夠順利進行,後周朝廷業已提前下旨沿途各節度及各州縣要全力配合“飛龍軍”換防各部過境,并承擔其行軍所需一應糧草、給養等後勤物資,待換防結束後,再持“飛龍軍”過境兵馬提供的調用文書到朝廷報銷核算。
與此同時,自北平城遠道而來,由新組建的“飛龍軍”第五合成步兵師第十三團、第十四團、師屬炮兵團主力和師屬騎兵團主力近萬人馬組成的北線集群,在太原鎮總兵官唐潮的率領下也已秘密進駐距離昭義軍治所潞州城不過二百裏的太原府沁州,準備随時配合南線集群作戰。
建隆三年陰曆三月十三、十四兩日,南線集群順利通過義成軍轄境,義成節度使一面安排屬吏全力保障糧草、給養供應,一面全程陪同王峰和許新生兩位領兵大将過境,賓主相處極其融洽。
建隆三年陰曆三月十五,“飛龍軍”南線集群進入昭義軍轄境。第二天,北線兵馬晝伏夜行,成功潛入昭義軍境内近百裏,在距離潞州治所壺關縣城百裏左右的地方隐蔽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