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相關機構改革方案早在平定後蜀時便已出爐,其相關内容也經過了反複的推敲與讨論,但這畢竟是對自隋唐以來已經運作了三四百年的地方行政、司法、軍事機構的一次大變動,是對唐季以來的藩鎮割據徹底終結的一次大變動,關系廣泛、深遠而又重大,是以無論是王崤峻、張維信等穿越者,還是王溥、範質等本地官員,對這一改革方案的頒布實施都非常重視,亦非常的小心謹慎。
根據既定方案,此番機構改革分爲兩個方面,三個層次,而其首要第一條便是削奪節度使、刺史的一切職權,完成此前朝廷進行的削弱藩鎮權力、終結藩鎮割據工作的最後一步。今後,類似節度使、刺史以及防禦使、團結使等象征統攬地方軍政大權的官職都将隻作爲榮譽稱呼,加封給有功之臣。
其次,在行政、司法方面,将在目前軍、州、縣等地方行政機構之上,恢複唐朝時道一級的行政機構。隻不過,根據穿越團隊的習慣,改道爲省,将目前後周朝廷所控制的區域分爲十二個省,即,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四川、陝西。省級最高行政機構爲布政司,最高行政長官爲布政使。同時,将省級司法機構從行政機構中獨立出來,設立負責一省司法、刑獄的按察司,其最高司法長官爲按察使。另外,爲了防止各級司法機構出現徇私枉法、官官相護的情況,刑部及大理寺會不定期派出巡案使、禦使台會不定期派出禦使,以公開或秘密的方式巡訪各地,接受百姓士紳、官員屬吏的舉報與申訴。
府爲省的下一級行政機構,每府下轄數個至十數個縣(州),其最高行政長官爲知府。另外,爲彰顯其特殊地位,現在的都城開封以及穿越團隊的根基北平兩地所屬的開封府和北平府直屬朝廷管轄,且其行政長官皆稱府尹而非知府。
縣爲府的下一級行政機構,同時也是朝廷在地方上的基層行政機構,其最高行政長官爲知縣。原有軍、州一級行政機構全部撤消,其所轄行政區域全部并入府。不過,州這一名稱将不會被取消,而是被當成一種獎勵機制,授予那些在面積、人口、經濟等方面表現優秀、成績菲然的上縣——相應的這些縣的行政長官也将被稱爲知州。
同時,原屬于各軍、州、縣所轄警察及城管人員全部重新整編。警察依然保留原名稱,并在原職能基礎上增加原城管隊維持城市秩序的職責,而原各軍、州衙門直屬警察經過優勝劣汰,能夠留下來的均會被劃入各府及各省相應執法機構;城管隊則予以撤消,其成員經過優勝劣汰,能夠留下來的人員一部分編入各省、府、縣警察機構,充實其人員。另一部分則劃入新成立的各省、府、縣準軍事部隊——武裝警察。
武裝警察屬于地方準軍事部隊,由各省布政司召集轄區内青壯男子,經過一定程度的軍事訓練後組成。在隸屬關系方面,武裝警察歸各省、府、縣行政長官統轄,主要擔負協助境内執法警察維護地方治安、秩序、打擊匪寇、保護城池等任務,且不受地方軍事機構指揮。在武器裝備方面,武裝警察部隊的單兵裝備水平與地方“保安軍”基本持平,但在遠程武器方面略遜一籌。在數量方面,各省直轄武裝警察數量不超過兩千人,各府所轄不超過五百人,各縣所轄則不超過兩百人。在财政上,武裝警察部隊日常糧饷、訓練及執行任務等費用消耗由各省、府、縣地方行政機構負擔,朝廷隻負責提供武器裝備及新兵訓練。
第三,在軍事方面,建立全新的、與行政司法機構相互獨立的地方軍事力量架構。
省一級設立都指揮使司,其最高軍事長官爲總兵。各省将根據所處位置、所面臨的安全方面可能的威脅,駐紮由總兵統領、指揮的地方“保安軍”五千至七千五百人(兩至三個團)。而且,與以往各地駐軍駐紮于各軍、州、縣城内不同,各省總兵所統領的地方“保安軍”将根據各省實際情況,被安排駐紮于省内各戰略要地專門爲其建造的營壘之中,未得朝廷旨意,不得進入城池之内——在情況緊急時,有布政司正式行文,請求都指揮使司派兵協助維持地方治安時可以例外。
府一級設立指揮使司,其最高軍事長官爲守備。各府将根據所處位置、所轄區域面積,駐紮地方“保安軍”一千至一千五百人(兩至三個營)。而且,與都指揮使司所轄“保安軍”一樣,各府所轄“保安軍”亦駐紮于城池之外,未經所屬府的布政司和都指揮使司聯合授權,不得進入城池之内——在緊急情況時,有知府衙門正式行文,請求指揮使司派兵協助維持地方治安時可以例外。
縣(州)一級不設常備軍事機構,而是由各縣(州)武裝警察部隊負責守衛。
除上述省、府、縣三級地方軍事配備外,在平定南漢、消滅契丹人後,朝廷還将在全國各戰略要點駐紮隸屬中央禁軍系統的“飛龍軍”,并由朝廷委派的将領統帶、指揮,不受地方軍事和行政機構管轄。
總的來說,穿越團隊所采取的這套地方行政、司法、軍事機構與前世明朝時的地方三司分立方式類似。所不同的,一是在增加了直屬中央禁軍系統的駐軍,二是摒棄了被證實随着時間推移将越來越背離設置初衷、弊端也會越來越大,爲後人所诟病的衛所制度,而是采取了一種中央募兵(“飛龍軍”、“保安軍”)加地方募兵(武裝警察)的征兵方式,以求發展出一種既能保證軍隊數量和戰鬥力,又能減少朝廷财政負擔的兩全其美的新道路。至于這種方式是不是完善、能不能成功,則隻能靠時間來檢驗了。
當然,如此大規模的機構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況此次由穿越團隊主導的地方機構調整不但涉及到行政、司法機構,而且還包括了地方駐軍。新機構的建立,官員的調換、任免,各地駐軍營壘的修建和兵員的調動,林林總總、千頭萬緒。即便穿越團隊擁有像王崤峻、張維信、徐紹安等等精通政務、軍事的能手,又有像王溥、範質這樣政事純熟悉的本地官員協助,這次機構大調整依然進行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算基本完成。期間,雖也有部分地方節度使、刺史因爲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哪怕那已經是與其鼎盛時期無法相提并論的權力——而态度消極、動作遲緩,甚至有個别節度使暗中準備,打算以武力抗拒這種徹底削奪地方藩鎮權力的大調整。但一來,經過前一年削弱地方藩鎮的一系列有力且有效的舉措,使得這些個地方藩鎮勢力實力大減,在強大的朝廷面前,其反抗行爲根本不可能成功。二來,在早已滲透進地方藩鎮勢力,對其方方面面的情況了如指掌的“暗羽”(情報部)密探面前,那些個圖謀不軌的地方藩鎮勢力也根本不可能人不知、鬼不覺的進行反抗準備,其敗亡也就是必然的了。是以,盡管其中有一些小波折,駐紮各地的“飛龍軍”和“保安軍”奉命小規模出動過幾次,以撲殺幾個自不量力、膽大妄爲的地方節度,但就總體而言,此次機構大調整還是順利的、成功的。
在這次涉及後周數百軍州、數萬官員将佐、數十萬軍兵衙役的大調整中,穿越團隊可謂收獲頗豐。
在民政方面,穿越團隊借此次機會将自家兄弟以及大量心腹安排到了諸多地方實權位置,在控制後周朝廷的同時,也将其地方大權牢牢控制在手中。除了原北平知府趙大偉進入朝廷出任吏部右侍郎外,在十二個省的布政使中來自穿越團隊或者出身于北平軍系統的就占了一半以上。其中,北平軍轄下其他六個府的知府更是全部升任布政使——原錦州知府宋飛揚出任河北布政使、原大同知府孫陽陽出任山西布政使、原宣化知府謝天出任陝西布政使、原盧龍知府黃山出任河南布政使、原大甯知府鍾世文出任山東布政使、原太原知府嚴崇禮出任江蘇布政使。此外,左谏議大夫、知制诰鍾有朋也被外放,出任湖北布政使,總算在品級上與自己兒子保持了一緻,不至于出現在官方場合見面時老子要向兒子行禮的尴尬。而此前一向被女婿王崤峻刻意壓制的原北平府同知韓德義,都在此次大調整中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出任了湖北布政司左參政,成爲了自己老朋友的副手兼搭檔。甚至自打親手擊斃範吾成後便一直自我圈禁的高軍,都在謝天、黃海、黃山三位患難兄弟以及因爲身處一城而與其走動最爲頻繁的趙大偉的勸說下,成功放下心理負擔,走出了那扇自己已經将近八年都未跨出一步的高府大門,出任了河北布政司右參議——雖然高軍當初曾經在張維信身邊學習并實踐過一段時間的政務處理,可一來那時隻牽涉到北平府的普通文書,二來近八年來高軍再未接觸過這方面的事情,于政務上必定生疏。是以,委員會決定讓其擔任官職相對低一些的右參議,待熟悉一段時間的政務後,再擇機安排更高的職位。至于新設立的一百餘個府,雖不再有穿越團隊成員擔任府伊或者知府,但亦有近三成的知府或者同知出身于北平軍一系。
在軍事方面,穿越團隊則借此次機會對地方駐軍進行了更加徹底的整編、調動和優勝劣汰,既增強了地方駐軍的戰鬥力,又徹底截斷了那些個已經失去軍政大權的地方節度使、刺史與自己原本所轄部隊的所有聯系,使其真正變成了光杆司令,等于是上演了一出新版的“杯酒釋兵權”。隻是與前世的“杯酒釋兵權”不同的是,這一次穿越團隊既沒有請客喝酒、也沒有在衆節度面前故作姿态,而是先下一道旨意到那些個仍被困在開封的地方節度使、刺史面前,宣布在保留他們的官職品級、薪俸待遇的同時,削奪他們的一切軍政大權,并“大度”的表示會養他們一輩子,直到他們在開封城内的府邸中“壽終正寝”爲止。随後新任的地方軍事長官們便拿着另一道聖旨理直氣壯的進入各軍、州,與那些新委任的民政官一起開始接管權力、整編軍隊,緊鑼密鼓的實施機構調整計劃,而不必擔心有哪個不開眼的家夥敢違逆聖旨、從中作梗,因爲在他們身後是強大的朝廷和戰無不勝的“飛龍軍”、“保安軍”。
雖說與民政長官相比,在所有十二個省的總兵中并沒有穿越團隊成員,但被任命爲總兵的将領以及大部分府的守備均出自北平軍一系的各級軍官,再加上一直掌控在穿越團隊及其親信心腹手中的屬于中央禁軍的“飛龍軍”和“保安軍”。可以說,除了爲穩定西北邊境考慮而在改軍、州爲府後,仍由原班人馬掌控軍政大權的銀夏府(定難軍)和永安府(永安軍)外,在完成這次大調整後,包括新組建各部在内的“飛龍軍”十八萬大軍,中央“保安軍”十萬大軍,以及地方“保安軍”二十萬大軍在内的四十八萬大周兵馬均被穿越團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可以任意施爲,一心一意的去實現重整河山、平定天下的宏圖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