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臉色陰沉的回到自己的禦帳之中,在宦官的服侍下換了衣服後,便坐在禦案後面出神,顯得有些精神不佳。見自己的夫君自打離開校閱台便一言不發,臉色又很不好看,林小雨還以爲對方是冒雨校閱兵将着了涼。再聯想到張維信曾經對她說過,前世的曆史上,柴榮就是在駐跸瓦橋關、校閱三軍、察看關口附近地形時淋了雨,随後便身體有恙,并由此一病不起,不到一個月時間便與世長辭。如今雖然周軍北伐比前世史書上所記載的幽雲之戰早了兩個月,但同樣是在瓦橋關、同樣是校閱三軍、同樣是淋雨受風寒,如此多的相同條件,再加上柴榮臉色很差,不由得林小雨不擔心。
因此,已經回複到女子裝扮的林小雨一面命人速去請随軍的禦醫,一面走上前去,準備爲柴榮号脈、診病。然而,出乎林小雨意料的是,以往一向很配合她診脈的柴榮這會兒卻一反常态,不等她将手指搭在脈上,便将自己的手臂移開,而後肅聲問道:“愛妃既已與朕結爲夫妻,就該對朕坦誠相待,如今卻爲何要欺瞞于朕?”
柴榮這句沒頭沒尾的質問将林小雨問得很是不明所以,她連忙說道:“官家此話從何說起?臣妾何曾欺瞞過陛下,臣妾又何敢欺瞞于陛下?”
柴榮聞言更加不快,質問道:“朕來問你,你可知道你的那班兄弟從海外帶回來了一種叫玉米的糧食種子?”
“玉米?這個臣妾到是确曾聽幾位哥哥說起過。”林小雨一時也搞不明白柴榮這麽問的原因,隻得順着柴榮的話頭說,以免進一步刺激到這位以脾氣暴燥著稱的天子——林小雨雖扮做侍衛拱衛在校閱台邊上,但畢竟離着校閱台當中的遮雨棚還有一段距離,并沒有聽清校閱台上衆人有關玉米的談論内容。
見林小雨并沒有否認自己知道玉米的存在,柴榮多少有些覺得意外,不過他并沒有就此罷休,而是繼續問道:“那朕再來問你,你可知道這玉米一畝地可以出産多少糧食?”
雖然被柴榮的問題問得越來越糊塗,但林小雨還是據實答道:“禀官家,臣妾于稼穑一道可說是一竅不通,對這玉米一畝地的産出并不十分了解。不過,臣妾曾聽衆兄弟中專管農桑田産的趙民安趙兄說過,這東西隻要勤澆水、勤施肥,一畝地出産個五、六百斤玉米面應該不成問題。”
“那你可知道你的那些兄弟們在幽雲十六州之地置田産百萬餘畝,其中有近十萬畝被用來耕種玉米,一年産出至少有五千萬斤,卻沒有哪怕一斤一兩出現在市面之上?”柴榮依然在繼續追問道。
話說到這裏,林小雨漸漸有些意識到柴榮這次突然對自己發難的原因了——對方知曉了玉米這種高産農作物的存在,來向自己興師問罪。盡管她還不搞不清楚柴榮是從何處得到的消息,也弄不明白柴榮爲何不去找徐紹安問話,而是将怒氣撒到了自己的身上。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玉米的出現以及穿越團隊的大面積種植引起了對方的不滿,或者說是引起了對方的猜忌。自己對相關問題的回答可能會影響到柴榮對穿越團隊、對徐紹安,乃至對自己的判斷與定性。因此,她決定照實回答,向柴榮解釋道:“方才臣妾也曾講過,有關農桑田産的事情均由趙民安趙兄全權負責,臣妾并無過多了解。不過,臣妾這幾年雖然一直在京城居住,但與良鄉那邊的衆兄弟一直有書信往來,因此,對兄弟們在幽雲之地是否置辦有百萬田産、并在其中十萬畝的土地上種植了玉米,而所産出的數千萬斤玉米沒有一粒出現在市面上的事情,臣妾到也有所耳聞。,
據書信中透露出來的消息,臣妾的兄弟們之所以大肆種植玉米而又不讓玉米流通于世,一來是因爲中土百姓對玉米聞所未聞、見近未見,即便臣妾兄弟名下的糧米店出售此物,其售出的數量以及掙到的錢财也肯定極其有限。與其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賣玉米,不如物盡其用的由自己來處置;二來,臣妾的兄弟們在自家土地上種植玉米雖有近十萬畝,每年的産出超過五千萬斤,但年終歲末,真正能剩下的玉米很有限,并不值得一賣。”
聽林小雨說“清園”兄弟每年能剩下的玉米數量非常有限,柴榮一下來了精神,他連忙不動聲色的追問道:“你的那班兄弟不過數十人,加上家丁仆役也不過數百人,又怎能吃掉那許多玉米?一年下來,連五千餘萬斤玉米都所剩無已。”
“禀官家,玉米吃起來雖然香甜可口,但臣妾的兄弟們也隻是偶爾嘗一嘗鮮,并未将其當成平日裏的主食。不單是他們,就連他們的那些家丁下人們也是如此。那五千萬斤玉米除去臣妾的兄弟們事先留存、用來來年播種的幾十萬斤種子外,其最主要的用途有二。
其一是留做佃戶口糧或者發與爲臣妾的兄弟們做事的長工、夥計、工匠等百姓,充抵他們的一部分工錢;其二是用來喂養牲口,具體的說就是被當做飼料,用來喂馬、牛、羊、豬、雞、鴨,等等家畜、家禽,以便能夠爲自己提供代步的腳力、耕種的畜力、日常食用的肉蛋等。
想臣妾的兄弟們手下光是佃戶就不下十餘萬,再加上數以千計的長工、夥計、工匠,人數可謂衆多,而百萬畝田産所需要的的家畜更是不計其數。五千萬斤玉米乍聽起來似乎數量巨大,但經這些人、畜一分,落到每個人或者每頭牲畜身上的其實并不多,爲此臣妾的兄弟們每年都要花費大量錢财和其他糧食來填補其中的缺口。”林小雨根據穿越團隊對玉米的真實用途,半真半假的回答道。
實際上,五千萬斤玉米除去喂養牲畜、家禽外,大部分都充做了軍糧,發放給佃戶、夥計、工人的數量非常有限,并嚴令其不得拿到市面上銷售,否則将會受到嚴厲處罰——這也是市面上從未出現過玉米的原因之一。但林小雨在向柴榮解釋的時候,成功的轉換了概念,将每年最多能得到一二十斤玉米面嘗鮮的佃戶、夥計、工人,說成了消耗玉米的主要對象之一,使得聰明如柴榮這樣的人物,也沒能聽出她話裏的不實之處。
經過林小雨的這一番解釋,柴榮心中原本對“清園”兄弟隐瞞玉米這一糧食新品種存在行爲的不滿雖然已經去了大半,但其對玉米這種高産農作物的興趣非但沒有減弱分毫,反而越來越強烈。隻是強取豪奪不是柴榮的風格,也不是明君所爲。對于柴榮來說,做事情既要達到目的,又要無損于自己以及朝廷的聲望。因此,他在将手臂重新放回禦案之上,任由林小雨爲自己診脈的同時,也開始在心裏盤算着該如何行事,才能讓“清園”兄弟心甘情願的将玉米種子及種植方法貢獻給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