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真使得星星之火燎原起來啦!而且農民造反軍的士氣也大爲高漲,使得他們有信心開始主動地攻打大城池,并且敢于和明軍的主力決戰了。
而且還不要忘記了,大明朝這時候的生死大敵可不僅僅是農民造反軍這一個呢。在遼東的後金汗王——皇太極又在做些什麽呢?
兩件事:一件就是掃清後金内外所有的大敵!
首先就是在孔有德叛軍投降以後,在天聰七年六月十九日(就是崇祯六年。以後爲了文中方便,都用明朝的國号來記述),皇太極派滿漢兵萬餘人分左右翼攻旅順,七月十四日奏捷,遼東的南大門旅順口要塞落到了後金手裏,同時俘獲大批人畜财物。
崇祯七年十二月,皇太極命副都統霸奇蘭、參領薩木什哈領二千五百兵士征讨黑龍江未服之地。第二年故土傳來佳音,他們收服了虎爾哈壯丁及老少男女共七千三百餘人。同時期,吳巴海出征瓦爾喀也屢戰屢勝。
皇太極把他在東北的版圖擴大到南自旅順口,北抵烏蘇裏江以東并黑龍江中遊地區。而且得到了大量生女真的加入,八旗的實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而在崇祯六年,皇太極親自領兵征察哈爾,四月出發,追擊林丹汗。過黃河,後金軍糧盡,射黃羊充饑,無水,以一羊易杯水而飲,隻得半途而返。
而在崇祯七年皇太極再次征察哈爾時,始知林丹汗已病死于青海打草灘,衆無所歸,後金又少了一位大敵。更是在第二年派多爾衮、嶽讬等往收其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及其部衆。多爾衮卻意外地獲得了元朝的傳國玺。
這一勝利标志着漠南蒙古全部歸于後金。關外滿蒙兵力在皇太極手中得到了一統,後金也能夠在無後顧之憂之下。全心全意地對付大明朝了。
并且皇太極就在崇祯七年、八年利用征服察哈爾之機,轉攻了明朝,但主要是在大同、宣府附近徘徊,還沒有從根本上動搖明朝的統治。不過這也變相地使得山西邊軍不能夠加入到圍剿農民造反軍的明軍中去。
而在内政中,皇太極也建樹卓越。
崇祯四年以後的五年。皇太極以主要精力爲後金的統治建立了更鞏固的基礎。崇祯五年八月廿九日下令八旗固山額真于所屬各旗察問民間貧乏疾苦,認真審斷罪犯。素以射獵爲業的後金統治者這時也提出不準因射獵而私入莊屯。不準擅取柴薪。不準喧嘩。
崇祯七年正月,皇太極告誡各牛錄額真:在耕種與征戰發生矛盾時,甯可服從耕種。這就把安定的農耕生活提到了重要的地位。
并且皇太極本人有很好的文化素養,這時他推行了振興文教的措施。一改其父努爾哈赤屠殺文人的政策,并進行考試,選取了滿、漢、蒙古生員二百人。他已認識到發展文教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說不能認爲不讀書不會誤事。
所以皇太極規定從崇祯五年起,凡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歲以上,俱令讀書。并且開始圈點滿文。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翻譯并正在翻譯的有:《刑部會典》、《素書》、《三略》、《萬寶全書》、《資治通鑒》、《六韬》、《孟子》、《三國志》等。并在崇祯八年後金的文館諸臣翻譯了遼金宋元四代史書。
更爲可貴的是,皇太極還相當重視民族政策。他的又一個成功是以“善養人”擴大了影響。皇太極主張無論官民都給家室和莊屯,不要使一個人失其所在。
在崇祯六年六月初二日,皇太極在一次講話中谕令将士對新附之衆,“一切勿得侵擾”。所以在皇太極這種政策影響下,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紛紛歸降了後金。
而且皇太極重新任命孔有德爲都元帥,耿仲明、尚可喜都爲總兵官,讓他們繼續帶兵,與和碩貝勒并列。原來後金的軍隊是清一色的滿洲八旗,崇祯四年佟養性被命爲總兵官,管理漢兵,攻大淩河時這支被稱爲舊漢兵的軍隊用紅衣炮多所立功,到崇祯六年馬光遠統領漢兵時,實際形成了一個漢軍旗,滿語叫烏真超哈。
所以在崇祯七年三月十三日皇太極在沈陽城郊閱兵時,參加的有滿洲八旗、蒙古二旗、舊漢兵一旗,共十一旗。和以前有很大不同的是這時的軍隊已從私人武裝變爲國家的軍隊了。
另一件事就是完全的休養生息。雖然後金在大淩河城之戰中獲得了輝煌的戰果,可這種頃全國之力的戰争也消耗掉了後金相當大的國力。完全可以這麽說,後金的大淩河大捷與汝甯軍的汝州大捷一樣,是軍事上的大勝,财政上的慘敗。
在這裏就做個有趣的假設,如果明朝沒有農民造反軍這個内患,隻要憑着明朝的國力,不斷派出大軍到遼東與後金作戰,就算是場場大敗,可能也會把後金的實力給消磨掉。
反正這種不可能發生的假設也不多說了。在得到傳國玉玺以後,又聽聞了明朝中都都給農民造反軍給攻陷了。後金的掌權者們對于明朝中央大國的卑微心理是一掃而空,他們開始準備建國,要與明朝平起平坐了。
有些悲哀的是,明朝這時候是逐漸地從文明走向了野蠻,而後金卻是逐漸地從野蠻走向了文明。後金也與汝甯軍一樣,都在建立着自己的秩序和文明,雖然他們學習的對象都是大明朝,可是後金是要從大明朝這個母體上吸血,而汝甯軍則要在大明朝這個母體上寄生發展。
唯一有些不同的是,汝甯軍雖然發展的速度是夠快的了,但還是遠遠的不如占據了整個關外的後金。
但不管将來怎麽樣,現在最主要的事就是要盡快地收複鳳陽。而汝甯軍的獠牙則對向了撤出鳳陽向南而去的農民造反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