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濂和魏忠賢的關系是相當密切的,他們的友誼甚至已經超過了平常人家的兄弟之間的感情。不要說薛濂可以很随便地和魏忠賢開玩笑了,也不要說薛濂可以把自己女兒招個贅婿,這種私密事都托付給魏忠賢了,光是從薛濂對魏忠賢的稱呼,就可以看出薛濂和魏忠賢之間的友情。薛濂稱呼魏忠賢是“魏公”的,魏忠賢也很喜歡薛濂這麽的稱呼他。因爲,在魏忠賢沒有發迹前,倆人都在皇長子(當時皇長子還沒有成爲太子)府中,薛濂就很尊敬地稱呼魏忠賢爲“魏公”。雖然到了現在,外面的人都稱呼魏忠賢爲“九千歲”了,但魏忠賢明白,他們這樣稱呼自己,要麽是阿谀奉承,要麽是迫于自己的yin威,真心對待自己的沒有幾個。而薛濂對待自己的尊敬和友情,幾乎是近二十年來如一ri,從來沒有改變。
在當時皇長子的府中,王安、魏忠賢等大太監,爲皇長子和皇孫們授課的先生們(文官),皇長子府的長史等官員(文官),還有薛濂這種伴讀(勳貴),這十幾個人,爲了把皇長子推上太子的位置,組成了一個團結得十分緊密的小團體。而且這個小團體,最後在把皇長子推上太子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這過程中的辛酸和苦難,簡直讓魏忠賢和薛濂這樣的當事人都不願意再回憶起來。
可當最終皇長子成爲了太子,并且順利地繼承了皇位以後,這個小團體的人立刻就分道揚镳,而且爲了争奪權力,他們之間還展開了激烈的殊死搏鬥。其慘烈的程度,也是難以想象的。而魏忠賢在與這些勢均力敵的前戰友的搏鬥中,雖然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但自己也被弄得遍體鱗傷。而在與這些人的戰鬥中時,薛濂對待魏忠賢的态度是不離不棄,而且薛濂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砝碼,當他押到了魏忠賢這邊時,勝利的曙光就在魏忠賢面前出現了。
薛濂的重要xing表現爲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他在勳貴圈子裏的地位和影響力很高。因爲當時的他,曾經成爲過皇長子的伴讀,按民間的規矩來說,現在的天啓帝也應該稱其爲師叔,所以薛濂和皇家的關系十分的緊密,因此自然而然地成爲了勳貴在皇帝面前的代言人。還有另外的一個方面,他的夫人張夫人,是老的英國公的嫡女,現在的英國公的同父同母的妹妹,所以,薛濂的妻家的勢力也十分的龐大。
在明朝,bei jing城裏的英國公張家、成國公朱家和定國公徐家,再加上在南京城的魏國公徐家和在雲南的黔國公沐家(在雲南當地是土皇帝,但對朝堂的影響力比較的小),他們一同組成了勳貴圈子裏,領頭羊的集團。雖然,從土木堡事變以後,勳貴的影響力大大地減少了,但影響力小不等于沒有影響力,當魏忠賢與勢均力敵的對手搏鬥時,這些影響力完全可以成爲壓倒對手的最後一根稻草。
另一個方面就是薛濂在整個勳貴圈子裏,甚至在朝堂中都有知軍略的名聲。應該說,薛濂的政治手腕,無論是政治嗅覺還是政治鬥争手段并不是很高超。尤其是在明末,這個無論是文官還是宦官,都存在一批妖孽般的政治鬥争高手群中,顯得尤爲普通。可是由于薛濂的知軍略,在整個大明朝朝廷中沒有幾個知軍略的人的環境中,他的地位顯得尤爲的重要。
在這裏,筆者要把明末的政治環境和政治集團形成的來龍去脈簡單的介紹一下。
隻要任何有關于明朝的作品和文獻,有一個人是絕對繞不過去的,那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這個皇帝有兩個最大的特點:
一個就是朱元璋的權力yu望特别的強烈。其實在任何朝代,皇帝和大臣們在權力分配的問題上總是産生了很多矛盾,朱元璋也碰到了這個問題。于是在明朝開國以後,國内局勢剛剛的穩定,朱元璋就發動了幾次大規模的清洗功臣的運動。他乘着這機會,取消了“宰相”這個文官中的最高職位,讓文官集團群龍無首;他又大批的株連屠殺武将勳貴,讓勳貴集團不成氣候。于是,朱元璋就完全地掌控了朝堂上的權力,讓大傷元氣的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相互制衡。最後,朝堂上的大小事務完全由朱元璋一人決定。當然,這種執政的方法是建立在朱元璋是個皇帝中的勞模——這個基礎上的,因爲朱元璋每天的工作強度可以讓任何一個工作狂聞之而撅倒。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朱元璋對待自己的親人,尤其是自己的子女十分的疼愛,甚至達到了溺愛的程度。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的zheng fu結構和官僚體系,這體系十分的成熟,以緻于基本上沿用到清朝末年。他還把天下的萬民都規定了工作,而且這些工作不得改變,還要子子孫孫的傳下去(比如軍戶、匠戶等。甚至連匠戶是做木匠還是鐵匠都規定的很清楚)。所以最後,朱元璋認爲,隻要他的子孫按照他所制定的制度去做的話,他們将順利的享有江山,安安穩穩地把大明朝萬世的傳遞下去。
朱元璋當然還有其它的一些小特點。比如說,他特别的關心老百姓的生活,所以明朝的賦稅十分的低。商業稅隻收三十分之一(想想現在百分之十七的增值稅)。所以,朱元璋大殺功臣時,也沒有人敢造反。因爲沒有老百姓會支持他們。
由于朱元璋作爲開國皇帝的威望和威信,所以他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大大地影響了明朝以後zheng fu的決策。朱元璋所制定的政策可能符合他執政年代的實際情況,但随着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明朝的東南部沿海地區,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他所制定的政策已經不能夠解決這些新出現的情況了。但由于後來的明朝zheng fu要保持祖制,因此,這些不合時宜的政策也得不到改變,最終,這導緻了明朝的滅亡。明朝滅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民間的大商人和大地主手裏很有錢,但明朝zheng fu卻由于政策的原因,不可以向他們收稅,導緻了zheng fu的破産。再加上,明朝zheng fu爲了解決zheng fu的财政危機,向廣大的zi you農民征收巨額的稅收,恰好又遇上了災荒,造成農民的大造反。真是标準的官逼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