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面,CPC中央正式宣布了新的行動綱領,明确了現階段主要任務是将日軍全部趕出中華大地,同時确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建國目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番軍事改革。由于已經徹底不承認國民政府的合法性了,所以CPC兩大部隊八路軍和新四軍不可能再用國民革命軍的番号,于是CPC領導下武裝部隊進行統一編制,建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八路軍主力成立了華北野戰軍,新四軍則主要轉身變成了華東野戰軍,而兩軍各一部又組成了中原野戰軍,現階段主要就是這三個野戰軍。經過了齊願的催肥和本身的迅速發展,解放軍此時已經擁有戰鬥力量一百萬,不過滿打滿算三個野戰軍真正算得上是機動野戰力量的部隊,總兵力不會超過三十萬,更多的還是遊擊隊、民兵武裝轉化成的部隊,缺乏野戰能力。
新成立的解放軍有兩大主要敵人,國府軍和日軍。國府軍如果涵蓋中央軍、地方軍閥還有亂七八糟軍事機關、後勤部隊等,總兵力在300萬以上,野戰力量也有150萬左右。而侵華日軍的情況還不如國府軍,屢屢遭到轉輪王襲擊(讀作屠殺),日軍兵力已經大受折損。主要力量在關東軍,此時兵力也僅有20多萬,關内華中、華北、華南的日軍加起來也就是二十多萬,所以日軍現在留在中國的軍隊,滿打滿算也就是不到五十萬。
面對美國人的入侵,日本是沒有經曆管得了大陸上的事情了,這五十萬侵華日軍基本上就等于被舍棄在這裏了。
在轉輪王加入到協助八路軍對付華北日軍的戰争中後,日軍知道絕無可能抵抗得了,于是開始撤出城市,有組織地向關外撤去,準備進入東三省與關東軍彙合,最起碼得到更多的支援和給養。如此一來,華北的形式基本上就完全崩潰了,日軍原本的打算是等國府軍過來接收城市的,結果新成立的中原野戰軍在新鄭、開封一線,對準備北上的國府軍部隊展開了激戰,在沒有動用轉輪王的情況下,四萬多中原野戰軍将數十萬國府軍擋在了門外,守住了華北的大門。
中原KC大戰進行的格外激烈,人數少的中原野戰軍占有戰鬥意志高、行動力強、武器先進和物資充足的優勢,而國府軍一方數倍于中原野戰軍,而且從多路出擊,相當有氣勢。
不過,國府軍也第一次體驗了代差式的作戰是怎樣的。從中原會戰一開始,已經編爲解放軍空軍的兩個航空師,便對國府軍進行了集中的轟炸,由于他們大都使用了簡易制導炸彈,而且在軍事情報上占據很大的優勢,使得國府軍的行軍極爲受挫,幾路大軍根本完不成作戰計劃中的行軍進度,甚至有些部隊還因爲害怕被轟炸,按兵不動,或者直接迂回後退的。
在會戰中最難打的一場孟莊鎮戰鬥裏,國府軍十萬部隊剛剛推進到此,就被中原野戰軍半裝甲化的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旅當頭鑿穿。先是中原野戰軍萬炮齊發,讓根本來不及建設任何防禦工事的國府軍吃了大虧,然後在一百多輛坦克和裝甲車的帶頭下,中原野戰軍部隊狠狠地将常凱申愛将張靈甫部從中剖開。
張靈甫部抵抗尤爲激烈,但是先後遭到了空中密接打擊,多層次炮擊,以及裝甲兵摧殘,其部戰死率超過百分之七十,張靈甫本人在是不可爲準備轉移的時候,被發現國府軍指揮部的戰鬥機投放制導炸彈炸死。
中原一戰,解放軍殲滅敵軍17萬,俘虜敵軍22萬,近乎将北上的國府軍一整個方面軍全部消滅。再加上零零散散投誠的部隊,解放軍很快又獲得了生力軍二十多萬人,經過思想改造後,先後重組并補充進入華北和中原兩個野戰軍中。
在東面,鐵詢領銜的華東野戰軍也有一部主力跟着向北,與華北野戰軍合力,對江蘇、山東進行解放作戰。齊願覺得這基本上就是翻版的淮海戰役,不過規模上比起另一位面的淮海戰役則多有不如了。兩大解放軍野戰軍總兵力也隻有十萬出頭,而國府軍則差不多有三十萬之衆,日軍也有七八萬。
不過同樣華東野戰軍中有幾個參加過江浙滬戰役的王牌部隊,他們比起剛剛裝備起新武器的兄弟部隊戰力強很多,尤其是齊願司令塔控制下的部隊,戰鬥力更是很強。明明華東野戰軍兵力少,國府軍兵力多,但是看上去反而跟兵力多的是華東野戰軍一樣。國府軍面對華東野戰軍處處收縮撤退,而很多CPC地下黨這個時候也活動頻繁,還沒等正式開打,這邊國府軍已經有多個部隊宣布“起義”,甚至直接調轉槍頭與國府軍開打。
日軍雖然答應了國府軍司令劉峙協同作戰,可是在華東野戰軍真的形成突破而國府軍亂成一團的時候,日軍壓根不理國府軍,收束力量避免被華東野戰軍各個擊破,并且積極向港口撤去,他們已經不打算直接坐船返回本土,而是希望能夠找到一些不大的船,先逃亡東北或者朝鮮,總之,日軍也不想跟華東野戰軍硬拼。
打到這個時候日軍已經沒有什麽作戰的興趣了,他們已經失去了作戰的目的,不管取得怎樣的勝利,日本都完蛋了。天皇死了,國内亂了,而且很有可能就被美國人占領。就算他們中還有人想要繼續爲皇國盡忠,那也是盡快返回國内去守護國土,而不是繼續留在中國,這裏已經不能提供各種資源和财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