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求島這邊的變化,很快就随着爲了賺錢開始奔波的那些海商們的嘴裏流傳開來。
而對于那些靠海吃飯的人來說,島上有天神降臨的說法,遠不如四大港口中屹立在礁石上的那四座足有近兩百米高,爲夜晚中在海上航行的航船指明了方向的燈塔來得更重要。
特别是泉州、福州、漳州還有潮州這四座臨海的城市,因爲有了豎立在流求島西邊港口和北邊港口的那兩根燈塔,很快就有人打破了因爲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夜晚不出海的習俗。
那些漁民到還好,借着燈塔上老遠都能看到的燈光,也隻是在近海區域裏捕魚而已。但對于那些看出流求島港口能給自己帶來巨大利益的海商來說,這就是賺大錢的指路明燈。
更何況流求島上的四座港口,即便是在夜裏也照樣有相關的人員負責接待那些連夜進港的海商。而且,那一座座散發着明亮光芒的路燈,也将港口照得宛如白晝一樣。
也正是因爲如此,随着這些跑夜船的海商越來越多。先是流求島上的西邊和北邊這兩處港口,在夜裏也有海商進港交易,接着連東邊和南邊這兩處港口也變得熱鬧了起來。
等越來越多的海商開始不分白天還是黑夜地朝着流求島的四個港口蜂擁而來,大量奴隸、工匠以及各種資源和商品的聚集。很快就讓這四座港口成了四個大型的貿易市場。
至于流求島的官方,也就是港務局所能拿出來的物資,除去一小部分是來自于主時空之外,大部分都是來自于那些遍布在大唐時空地球上各大陸地、各個區域裏的資源點。
讓李安然有些意外的是,自己在島上對外銷售的所有商品中居然就屬海鹽最爲好賣。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不少海商帶着港務局對外收購的那些貨物過來,然後換回一船船的海鹽。
剛開始李安然還覺得,大家都是靠海吃海的主兒還怕買不到鹽?可後來才恍然大悟,自己這是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别看這海洋确實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鹽,但也得會加工才行。
古代海鹽的制造工藝可是相當的簡陋,一般都是靠海的漁魚采用大鍋熬煮的方式來制鹽。而這樣的方法不但效率極差。而且制出來的海鹽也會因爲海水裏的雜質導緻成色不好。
可對于李安然來說。制鹽這種工作就相當簡單了。那一台台整合了抽取、過濾、蒸餾等一系列功能的海鹽制造設備,隻要有足夠的能源就可以二十四小時不停地生産海鹽。
隻不過,在發現海鹽的銷量相當驚人,那些原本隻是打算捎帶着用的海鹽制造機慢慢有些供應不上之後。李安然不得不派人找個塊合适的區域。開辟了幾塊面積不小的鹽田。
這種鹽田采用的自然不可能是什麽高科技技術。隻是利用每日漲潮的機會将海水自動灌入那一塊塊被分隔成四方形的鹽田之中,然後再經過改良後的工藝就能大批量生産海鹽。
雖說這種海鹽的品質肯定沒辦法跟那些利用高科技設備生産出來的海鹽相提并論,但對于那些海商來說。極品海鹽有極品海鹽的價格,普通海鹽有普通海鹽的價格。
更何況鹽田制的工藝經過改良之後,批量生産出來的海鹽在品質方面足以秒殺大唐時期的同類産品。再加上比市價最少低了兩成的價格,不受那些海商的歡迎那才奇怪。
光是在海灣之中開辟的那一大片鹽田,雖說采用的也算不上什麽高科技技術,但每天能夠生産出來的海鹽不隻是數量上大的吓人,而且品質方面也因爲工藝上的改良得到了提高。
除了海鹽之外,更讓李安然無語得是,原本隻是爲了不讓每天從海裏打撈下來的海味,因爲吃不完而壞掉,于是腌成鹹貨的那些鹹魚和鹹肉居然也成了“緊俏”商品。
等調查了一下之後李安然才知道,這些鹹貨之所以這麽好賣,關鍵還是在一個鹹字上。
要知道在古代,鹽業這東西雖說不可能完全由官方掌控,但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随便接觸的。而做爲一個人類,不吃糖沒關系,但不吃鹽卻很容易生病甚至是死亡。
由于古代制鹽技術的落後,再加上交通運輸方面的麻煩,鹽這東西的價格雖說談不上昂貴但也不算便宜。這要是遇上年景不好或者天災**之類的,鹽價還會暴漲不少。
而這些鹹魚、鹹肉除了本身就富含鹽份之外本身也屬于肉食,兩者相結合意義就不同了。再加上直接銷售海鹽不但需要相應的資格,還得疏通關系,這鹹貨就成了“擦邊球”。
至于内地的老百姓爲什麽不自己腌鹹魚、鹹肉、鹹雞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爲内地不産鹽,鹽價比較高。這麽做的話成本實在太高,出售的話價格上又沒有競争力,根本不劃算。
在李安然的過問之下,通過下面人的彙報才發現,這鹹貨生意的火爆說起來也是個巧合。當初這些味道比較“怪異”的鹹魚鹹肉,剛開始确實沒有什麽人看出商機來。
隻是覺得這些東西的儲存時間要比大部分食物來得更長久,所以,一些海商就采買了一些扔到了船上做爲船工們的夥食,後來無意中就被幾個船工們給帶回了各自家裏。
别看這鹹魚、鹹肉的味道聞起來确實有些怪異,特别是鹹魚,因爲腥味太重還會給人一種臭臭的感覺。但對于連肚子都隻能勉強吃飽的絕大多數百姓來說,這根本算不上什麽問題。
更何況鹹魚這東西雖說聞起來臭臭的,可隻要會處理和烹制味道其實并不差。再加上那不必加鹽就能得到的濃郁鹹味,一來二去居然就在那幾個船工所在的村子裏流行了開來。
等幾個船工接二連三拿鹹貨回家之後,一個海商就看出了裏面的商機。再加上這些鹹魚的售價因爲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非常得便宜,于是就試着在港口那邊采購一批帶回了大唐。
因爲鹹貨畢竟不是鹽,省去了獲取售賣資格以及打點各個方面的成本,再加上進價本來就低,而且又是試水之舉,這批鹹魚的售價方面自然也不會高,結果一不小心就火了。
别看那些處于社會底層的老百姓中,識文斷字的并不多見,但卻不妨礙這些百姓有着自己的智慧。在發現隻需要放幾塊鹹魚到平常的素菜之中,即能提鮮增味的作用又可以當個葷腥改善夥食,最關鍵的是價格還不貴,這買的人自然就多了起來。
俗話說,有需求就有市場。
在第一次試水的行爲大獲成功之後,那個海商自然不會錯過這麽好的賺錢機會。于是,大量的鹹貨開始通過泉州、福州、漳州還有潮州這四座臨海城市的碼頭和港口流入内地之中。
不管在哪個時代,有眼力的人可能不多,但卻從來都不缺乏跟風之人。
這不,在鹹貨的生意越發火爆起來之後,其它的海商自然是有樣學樣,結果流求島上的鹹魚居然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至于這麽多的鹹魚流入内地,銷售方面會不會出現問題的情況。雖說島上關于鹹貨的銷售數量看着是不少,但相對于大唐國土内的龐大市場來說,卻壓根就隻是“毛毛雨”。
眼瞅着這鹹貨的生意如此火爆,在看過蘇小媚專門找來的那個關于下面人想加大鹹貨生産的申請之後,李安然大筆一揮批準的同時,還因爲吃貨屬性突然爆發,捎帶着又在這件事情上推了一把。
于是很快就有海商發現,港務局的售貨處裏除了那種隻是用海鹽腌過的鹹魚之外,還多出了五香鹹魚、十三香鹹魚、香辣鹹魚、麻辣鹹魚,以及相同口味不同食材制作出來的各種鹹肉、臘肉、熏魚、香腸、鹹蛋等花樣繁多的商品。(未完待續。。)